巴克曼《不要和你媽爭辯》:很溫馨的一本書

2020-11-14 四夕清禾

這是一本寫給兒子地書,也是一本寫給妻子的書,更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

書裡滿是一個185cm的北歐大漢對家人的愛。他聲稱150cm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彪悍的女人,養育孩子的瑣事把他折騰得無所適從,他說自己的父親才是真正的男人,他說他懼怕他們每一個人,但是他們又給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鼓勵。他用超級幽默的小故事,把這種暖心愛與被愛夾雜著生活哲理講給我們聽。

「暖心三部曲」之後扛鼎之作,攜愛歸來,還是那個熟悉的北歐治癒大叔——巴克曼。這是他首部非虛構隨筆集,記錄了新手奶爸的種種窘態和趣事,更重要的是分享了許多好笑但有用的人生經驗和觀點。

本書記錄了一個新手奶爸在育兒路上經歷的種種抓狂瞬間,比如整天圍著便便和奶瓶打轉;追在孩子後面收拾一地雞毛;犧牲個人時間甚至睡眠;同時還要不斷追趕現代社會對父母提出的苛刻要求。這些文章本是巴克曼寫給自己的兒子,但字裡行間展現出巴克曼特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十分睿智也非常溫暖。

李安導演在《喜宴》中說,父母終其一生想要子女一句感謝,子女一生都想要父母一句道歉。父母關係是上輩子修來的緣分吶,但是卻因為關係如此親密,傷害彼此而覺得理所當然。

父母子女的關係是我們一直都需要重視的最寶貴的關係。



人生就是一場冒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一本溫暖有趣的書,讓人在平凡中體會愛與幸福。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成長記錄,以及對他的諄諄教導,言傳身教始終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要多多體諒他們,與他們最好的關係就是成為朋友,當然我很幸運,和我媽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給孩子獨立空間,尊重他們。不要和你媽爭辯,因為你不一定會贏,媽媽始終是付出最多的人,要好好愛她們。適當地表達愛意會增進你們的感情,要學會帶著好奇心看這個世界,當然也要學會明辨是非,做一個善良的人。

在書裡,看到了一個初為人父的男子莽莽撞撞的樣子,雖然也會犯錯但是他盡力了,是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就像我們是第一次做兒女一樣,大家都是第一次,我們在彼此教育著彼此,幫扶著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世界絕不是非黑即白,更何況對自己的父母何必較真呢,要寬容要感恩,要知道我們這一生好像都會欠他們一句「謝謝您!」

如沐春風的筆風背後,屬於巴克曼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待女性、公平:「公正」是值得追尋的。永遠不要把「追求平等」這件事錯誤地理解為兩性之間的硝煙戰爭。女性值得擁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利、自由和機遇。大部分人想要的並不是被特殊對待,也不是人人均等,而是得到公平。不要因為女性享有和你一樣的機會,你就不為她們開門。

關於善惡:這世界的運行法則有一個基本原理:在人生的每一個小群體中,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有落地窗的獨立辦公室,你遇到的人都會把周圍人劃分為兩類:強者和弱者。

關於愛,巴克曼是這樣說的:你媽媽這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跳舞,但她選擇和一個無法陪她跳舞的人分享她的人生。她選擇了我,然後我們有了你。你愛音樂,當你和她跳舞的時候……如果我只能選擇一個瞬間,永永遠遠住在那個瞬間裡,這就是那個瞬間。你和她共舞的瞬間。

作為孩子,要耐心一點,溫和一些,寬容一些,像父母對待我們那樣,牽著爸媽的手,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的嶄新之處。

作為愛人,要看到對方的付出,要記得初見的心情,要明白所有的相遇和擁有都是在有限的時間裡的。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



關於世界的善與惡,關於信仰,關於愛好……作者都寫下了自己的思考。他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行善的人,不要遇到惡人,永遠不要欺負人也不要被人欺負。這是大多數父母樸素的期許吧,希望你成為一個溫和而包容的人,希望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模樣,希望你找到真實的自己。我也希望,等到我白髮蒼蒼時仍能擁有溫和而柔軟的心靈,坦蕩灑脫,依舊是自己喜歡的樣子

很暖的一本書,是生命中有了新成員之後,作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所思所想。

未來的某一天,為人父母的時候,多一些思考和理解,對面的這個人,是你的孩子,更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共同的回憶是那樣珍貴啊,珍惜擁有的每一個瞬間,在孩子長大後,也祝福TA擁有自己的人生。

這是一個父親寫給孩子的書,也是一個人寫給自己的感悟與思考。關於愛,關於生活的瑣碎,關於對許多事情的認識和思索。

這就是一本放輕鬆的書,書中擁有溫情,瑣碎的事很多,就是一個平凡人的普通的生活,但因為有了孩子和妻子而趣味橫生。

文字風格,淳樸風,簡潔明了,卻又有著滿滿的風趣幽默。

這是一本既適合爸爸讀,又適合媽媽讀;既適合男人讀,又適合女人讀;既適合成年的兒子讀,又適合成年的女兒讀;既適合未成年的兒子讀,又適合未成年的女兒讀的一本小書。


相關焦點

  • 「不要和你媽爭辯」瑞典作家巴克曼教給兒子的6個人生法則
    【孩子,你現在所見周遭的一切,就是「生活」。它有時會很複雜,需要你用不同的經驗來應對。你需要誠實、勇敢、公正;需要愛與被愛;需要體驗失敗和難堪;需要體驗成就的喜悅;需要堅定的信念;需要墜入愛河。——巴克曼】《不要和你媽爭辯》是瑞典作家巴克曼的第一部非虛構類作品。
  • 《不要和你媽爭辯》:處理好育兒焦慮,從父親身上汲取榜樣的力量
    《不要和你媽爭辯》這本書的作者是81年生的瑞典人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大家對他的那本《一個叫做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一定不陌生,2012年這本書暢銷世界各地。15年的時候還翻拍成了電影。作為當代的父親,巴克曼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其實和大多數父母一樣,但他卻能很好地處理好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以及對孩子教育的焦慮。
  • 《不要和你媽媽爭辯》:一本父親寫的書
    《不要和你媽媽爭辯》是巴克曼第一本非小說類散文集。它記錄了一個初出茅廬的父親在育兒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瘋狂的事情,例如整天與凳子和奶瓶打交道,追著孩子清理雞毛,犧牲個人的時間甚至睡覺時間,不斷的趕上現代社會對父母的苛刻要求。
  • 《不要和你媽爭辯》值得一看
    奶爸撰寫的《不要和你媽爭辯》要是你會有這樣的情緒,那不如看看《不要和你媽爭辯》這本書吧,這本書出自一個寶爸之手,他用詼諧風趣的文字,向我們呈現了他剛剛當爸爸的那些經歷與感受,以及對自己另一半那份濃厚的愛意。
  •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我看了下自己的手機,是自己用兼職家教的錢剛換的,不到1500。我沒接話,繼續自顧自地看手機。她再次主動開腔問我:「你們這些大學生,現在是不是上課下課都愛玩手機?難怪現在近視的那麼多,要我說,不是看書導致的,是看手機看的。」我說,我眼睛初中就近視了,那時候還沒用手機呢。她不折不撓,繼續說,你是不是快畢業了?
  • 《不要和你媽爭辯》:化解育兒焦慮,不僅要穿上鎧甲更應豎起軟肋
    如果你也時常因為孩子焦慮,時常不知所措,非常推薦你可以看看這本小書《不要和你媽爭辯》。在《不要和你媽爭辯》這本書裡,作者用自己的兩種身份組成兩條線索,兩條線索分明但卻是時時羈絆,總不可分離。作為男孩,他懂得從兒童的角度對兒子進行說理;作為父親,他明白首先應該愛自己的女人。一個身為父親的男孩,他的良苦用心和濃濃愛意,浸透了這兩條線索,通過這樣的形式,向我們傳達了他的育兒心得。
  • 當媽的酸甜苦辣:孩子太會爭辯,當媽的該怎麼辦?看我的
    兒子超級會爭辯,每次說出來話讓我無言以答瞬間石化,不信,請看,這都是他小時候的「名言」。1、任性、頑皮搗亂時——你沒有激發我聽話的心情。 (都是我這當媽的錯。)2、不講衛生,亂扔亂丟垃圾時——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 你不該通過封面來判斷一本書,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這麼幹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一書用大數據分析了千餘部文學作品,果真能發現文學創作法則嗎?澎湃新聞經授權,摘發書中關於作者名氣與名字尺寸大小關係等相關內容。有句老話:你不該通過封面來判斷一本書。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這麼幹。有些東西可以通過封面來了解,比如作者的知名度。以史蒂芬·金為例。
  •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像對牛彈琴,看了你就明白
    朋友表示,當眾講出他的錯誤,會讓他沒有顏面,而且他也沒尋問其他人意見,也沒必要和他爭論辯駁,和人面對面地對著幹不是明智之舉。 卡耐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最後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爭論中利於不敗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爭論。
  •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拉低你的智商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準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記得大學畢業剛進公司的那一年,有一天我和胡哥到外面去辦事。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因為它從來沒有感受過寒冬,它從來沒有體驗過冰雪,在它的世界裡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炎夏日,它永遠都無法理解你所說的冰雪寒冬,這純屬浪費時間。這就好像是給一個從未見過光明的盲人講關於光的事情,你很清楚,你不可能說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光明,因為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光明。
  • 永遠不要和認知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但爭辯有個重要前提:參與的人要處於同一個維度。單身至上的女人硬要和熱衷相夫教子的女人討論「婚姻是一場災難」,選擇北漂的青年非得和留守家鄉的同學爭論「是大城一張床好還是小城一間房好」,都是行不通的。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辯, 絕大多數都是在浪費時間。
  •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遇事永遠不要和這樣的人爭辯
    不要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的人去爭辯,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聖人和小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從不會主動惡語相向別人,從不會對別人產生惡意,小人總喜歡看別人的難堪,戳別人的痛處,還暗地裡竊喜不已,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真的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你和不同層次的人去爭辯,爭得面紅耳赤,爭得臉紅心跳,最後的輸贏誰都不服,有什麼價值呢?
  • 牢記:永遠不要跟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更不要與愚蠢的人斤斤計較,否則只會得不償失。之前,昆明發生了一場悲劇。28歲的演員劉潔,帶未婚夫去醫院看望生病的外婆。在住院部樓下遇到一名醉漢,只因不小心碰了一下,醉漢就罵罵咧咧,隨即這對情侶和醉漢理論起來。
  • 不要與三觀不同的人爭辯
    生活是一本每天都在打開的教科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時拷問著你的心智與能力,或小或大,或易或難。世事的艱辛,經年的打拼,在薄情的世界還得深情地活著。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並不是所有的執著和真情都會得到美好的饋贈。
  • 別人罵你啥比 你卻想和他爭辯
    當你被人罵啥比,你會怎麼做?這無非就兩種情況,1.你是啥比;2.你不是啥比。你是啥比的話,就不多說了,你要善於自我反省,善於學習,加油努力!如果你不是,那麼對方才可能是,這時就不要當啥比,別試圖,甚至連想都不用想去和啥比爭辯,因為和一個啥比爭辯,無異於被狗咬了,然後像狗一樣咬回去。送外送的時候有這樣一次經歷,某天晚上某個地區,平臺突然接到多個同一商家發出來的外送單,趕到取件地址後,發現外面坐了一排疑是另一平臺的外送員,沒說什麼,上去取件,然後下來。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離譜的人會誘導你走向泥潭或深淵。若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要在乎麻雀怎麼看你;如果他是一隻家雀,就不要勉強其與你雲天高飛。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走上陽關道還是獨木橋,那是他自己的修行。這個修行源自於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永遠別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
    層次不同,註定無法溝通,當兩個人的認知水平相差太多,註定溝通無果,這時候,和他們爭辯實則就是一種無益的消耗。那些根本不在同一頻道的人,凡事若想爭個明白,其實不過是在自尋煩惱罷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面對胡攪蠻纏的人,不論你怎麼爭辯,都如同對牛彈琴。生活中,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往往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說得太對了!)
    1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一種無謂的消耗。莊子在《秋水》篇裡講過這樣一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因為這純屬浪費時間。孔子也曾勸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螞蚱談論四季。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是一種無謂的消耗。他從未去過你到過的地方,不知道你讀過的書,不認識你遇見的人。
  • 交警正給你的車拍照,準備貼罰單時,一定不要爭辯,你只需這樣做
    交警正給你的車拍照,準備貼罰單時,一定不要爭辯,你只需這樣做車流量大量湧入,未必是一件好事,可以明顯感覺到,車輛過多而引起了一系列變化。道路壓力大,再加上某些車主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容易引發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