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傳承烈士遺志 弘揚烈士精神。挖掘先烈寶貴歷史資料,講好洛寧人的故事。本文由李翔梧烈士的後人李智民同志整理撰寫,拜讀烈士事跡,讓我們以崇高的敬意表達對李翔梧夫婦烈士的懷念和對烈士家族的敬仰。(王嘉飛)
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李翔梧在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李智民
1923年8月開學季,一個名叫李浡的16歲少年,懷著對未來新生活的憧憬,邁進了位於開封前營門街65號的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以下簡稱&34;)的大門。
李浡,原名李鳳周,號翔梧,1907年9月24日出生於河南省洛寧縣底張鄉中高村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李書顯,上過私塾,半耕半商,掙錢不置田產,創辦私塾性質的&34;(&34;指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李翔梧幼時隨父上學,11歲時考入縣立高等小學校,1921年考入位於洛陽的河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23年未畢業即借校友李浡的畢業證轉入&34;。在李翔梧短暫的28年人生歷程中,&34;的學習生涯對其革命思想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34;是河南歷史上最早的師範學校之一。該校始於1905年創建的河南師範學堂。1907年改名為河南優級師範學堂,1911年河南優級師範學堂與河南第二師範(1907年創建)合併組建河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改名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33年又更名為河南省立開封師範學校。當時的&34;兩種學制:一種是五年制本科,又稱&34;;另一種是從1923年下半年實施的兩年制講習科,又稱&34;。李翔梧所上的是兩年制的&34;。
該校也是河南省傳播新思想和開展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34;發生前後,一些思想進步的高校畢業生陸續到&34;任教,如帶頭在課堂上講授白話文的國文教員嵇文甫(又名嵇明,1918年秋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中共早期黨員、英文教員馮品毅(1923年初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英文系畢業)等等。1923年2月25日,到職不久的馮品毅即在學生中秘密發展了9名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成立了隸屬團中央直接領導的河南省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並親自擔任團支部書記。在這些進步教師的影響和帶動下,&34;的學生運動如火如荼。李翔梧之所以轉入&34;,正是出於對新思想、新文化的探索和追求。
李翔梧做出這種選擇,受其父影響很深。其父雖然是個私塾先生,但頗有眼界。李翔梧從小接受的就是&34;的古訓,經常聽的就是嶽飛、文天祥、戚繼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其父還帶他到洛寧辛亥革命先烈丁同升、許幼平的故鄉,聽先烈家鄉人講述先烈的故事。這些愛國英雄的事跡,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中國,外有帝國主義列強欺負,內有軍閥連年混戰,國家四分五裂,官府橫徵暴斂,地主階級壓迫剝削,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在李翔梧心裡埋下了對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社會的仇恨和反抗的種子。
李翔梧天資聰穎,學習勤奮,思想進步,為人熱情,入校不久就引起了馮品毅、嵇文甫老師的注意。兩位老師經常介紹、提供進步刊物給他閱讀,向他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他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上的各種思潮。尤其是嵇文甫老師,不僅在政治上、學習上給予他幫助,在經濟上也給予他很大的支持。這時的李翔梧,父親剛去世不久,家裡失去了經濟支柱,使本來就困難的家庭經濟變得更加拮据。李翔梧在學校吃飯時買不起菜,經常是啃幹饃喝開水。經嵇文甫老師努力,校方發給李翔梧最高等級的助學金。嵇文甫老師唯恐不足,每月再從自己工資中拿出一部分接濟李翔梧,直至其畢業。
與此同時,由於有著共同的志向和文藝愛好,李翔梧與高年級進步學生韓沅波(韓紹湘、韓源波)、裴光(裴子明)、劉英(劉明佛)等來往密切。他們一起組織講演會、賽詩(畫)會、時事辯論會,一起參加校內外社會活動,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李翔梧在這些進步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下,如饑似渴的閱讀進步書刊,與進步同學共同探討喚醒青年、改造社會等問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1924年初,為了團結更多的青年學生,在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的倡議和指導下,韓沅波、裴光、劉英、李翔梧等進步學生,發起成立了河南青年學社。李翔梧擔任河南青年學社第一屆執行委員兼出版幹事。河南青年學社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其宗旨是:聯合一切革命青年,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為中國民族的獨立統一而奮鬥,為解放全人類而奮鬥。其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廣大青年,閱讀和研究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與各種反動思潮的鬥爭和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社會活動。學社創辦了名為《雷火》的刊物,寓意為&34;。學社還成立了書刊販賣部,專門在中小學生中發行進步書刊,宣傳社會主義思想。
河南青年學社組織社員閱讀和研討的絕大部分是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刊。據李翔梧在《旅莫調查表》中所填內容和其同學回憶,他們常讀的書籍有: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瞿秋白的《社會科學概論》,蔡和森的《社會進化史》 ,陳獨秀的《社會主義討論集》, 考茨基的《馬克思經濟學說》和《階級鬥爭》, 列寧的《帝國主義淺說》,施存統等所著《社會科學講義》。常看的雜誌有:共產黨出版的《新青年》、《嚮導》、《中國青年》,商務印書館的《東方雜誌》、《學生雜誌》等。在研讀學習中,在與不同思想的爭辯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光,漸漸撥開了李翔梧思想上的迷霧,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他的革命鬥志和熱情。
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經常以白話文的形式作文寫詩,並開始用李翔梧的名字在學校的牆報和社會公開刊物上發表文章。當時學校盛行辦牆報,牆報亦成為各種思潮爭奪的陣地。李翔梧在學校的牆報上發表了大量文章。1984年,他的同學、現代著名詩人蘇金傘飽含深情的寫道:&34; 他的另一個同學張俊傑(建國後曾任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回憶,&34; 他的同班同學、我國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家胡蠻(王鈞初)也回憶說:&34;
同時,李翔梧亦積極向社會刊物投稿,以文學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愛憎。1925年《現代評論》的第1卷第12期,曾發表過李翔梧一篇題為《骷髏》的散文。在文章中,他把祖國描繪成一個&34;,她有著&34;,當他準備去擁抱她的時候,她卻變成了淚眼模糊的白髮老婦人,使他產生無限的憐憫。可是很快她又變成一架白骨凌凌的骷髏。驚駭之中,忽然天地倒懸,山崩地裂。他正在戰慄著凝想的時候,骷髏又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不忍看她,也不敢看她了。這篇散文凝聚了他對祖國的疼愛之心,喚醒人們去拯救那既可愛又災難深重的祖國。
他曾致函《學生雜誌》&34;欄目,就如何拯救對社會抱有消極主義的青年,向編者求教。時任《學生雜誌》主編、中共早期黨員楊賢江親自答覆李翔梧:&34;都是大自然母親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裡,/為什麼有人替他人勞動?/為什麼有人要別人替自己勞動?/誰是貴族?/誰是平民?/什麼是階級?/什麼是法律?/簡直是極不平等的黑幕!/毫無正義的世界---/簡直是束縛人們自由的網羅!/----------/這一切,/都是未來的玉皇大帝監獄裡的罪犯作怪!&34;/親愛的朋友們,/——和我沸熱度相同的人,/——和我燃燒點相等的人,/來!/我們雖無力,/還是幾顆頭顱,萬根怒發/怎麼甘居狹窄的籠裡嘗那苦辣酸辛的味道,不忍把那罪犯推倒呢?/朋友們,/來!/抖擻起來精神,/把那些惡魔一齊毀滅,/只有他們是我們唯一的敵人!&34;人類還不如煤,/它雖在黑暗世界裡被大地擠壓著,/但是總有 /燃燒它的生命之火/放出它的生命之光的時候 /人類呢?/永遠在黑洞裡過活/,飽嘗一肚苦草,/吐也吐不出口。/不知為什麼,人為什麼而生?/人又為什麼而死?/在人生的圈子裡又有/什麼階級/制度?/唉!/世界上的一切,/我都不知為什麼?/我只知是為情而生,為愛而死。&34;你,/ 你,/ 你太愚笨了!/ 你還想在蓁蒐(zhen sou)叢生這麼痛苦的世界上,/ 找那溫柔的愛海嗎?/你,/你,/你未免太愚笨了!&34;你,/你,/你太愚笨了,/苦痛的世界和快樂的世界中間隔的是極薄的隔膜,/我將盡著十二分的勇氣,/打破這罪惡的隔膜,/大踏步跑到快樂的世界上,/過那優娛而安靜的生活。/你,/你,/你太愚笨了!&34;翔梧同志在青年學社,經常認真地參加學習,並且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每次分配工作他都有份。&34;翔梧在一師學習時,年紀較小,特別顯出聰明,愛寫些東西,參加革命活動很積極。&34;善後會議&34;三快同志&34;五卅&34;五卅&34;河南反帝國主義同盟&34;河南各界滬案後援會&34;後援會&34;五卅&34;三大政策&34;省立一師&34;省立一師"經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薰陶和社會鬥爭實踐的鍛鍊,在政治上逐漸成熟,終于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確立了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人生目標。1925年6月底,他到北京《國民新報》(國民黨左派報紙)任編輯。9月,他即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完成了從一名愛國熱血青年到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轉變。
作者簡介:李智民,男,1957年8月出生,河南省洛寧縣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十二屆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