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李翔梧在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2020-08-25 洛寧城事

編者按:傳承烈士遺志 弘揚烈士精神。挖掘先烈寶貴歷史資料,講好洛寧人的故事。本文由李翔梧烈士的後人李智民同志整理撰寫,拜讀烈士事跡,讓我們以崇高的敬意表達對李翔梧夫婦烈士的懷念和對烈士家族的敬仰。(王嘉飛)

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李翔梧在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李智民

1923年8月開學季,一個名叫李浡的16歲少年,懷著對未來新生活的憧憬,邁進了位於開封前營門街65號的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以下簡稱&34;)的大門。

李浡,原名李鳳周,號翔梧,1907年9月24日出生於河南省洛寧縣底張鄉中高村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李書顯,上過私塾,半耕半商,掙錢不置田產,創辦私塾性質的&34;(&34;指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李翔梧幼時隨父上學,11歲時考入縣立高等小學校,1921年考入位於洛陽的河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23年未畢業即借校友李浡的畢業證轉入&34;。在李翔梧短暫的28年人生歷程中,&34;的學習生涯對其革命思想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34;是河南歷史上最早的師範學校之一。該校始於1905年創建的河南師範學堂。1907年改名為河南優級師範學堂,1911年河南優級師範學堂與河南第二師範(1907年創建)合併組建河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改名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33年又更名為河南省立開封師範學校。當時的&34;兩種學制:一種是五年制本科,又稱&34;;另一種是從1923年下半年實施的兩年制講習科,又稱&34;。李翔梧所上的是兩年制的&34;。

該校也是河南省傳播新思想和開展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34;發生前後,一些思想進步的高校畢業生陸續到&34;任教,如帶頭在課堂上講授白話文的國文教員嵇文甫(又名嵇明,1918年秋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中共早期黨員、英文教員馮品毅(1923年初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英文系畢業)等等。1923年2月25日,到職不久的馮品毅即在學生中秘密發展了9名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成立了隸屬團中央直接領導的河南省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並親自擔任團支部書記。在這些進步教師的影響和帶動下,&34;的學生運動如火如荼。李翔梧之所以轉入&34;,正是出於對新思想、新文化的探索和追求。

李翔梧做出這種選擇,受其父影響很深。其父雖然是個私塾先生,但頗有眼界。李翔梧從小接受的就是&34;的古訓,經常聽的就是嶽飛、文天祥、戚繼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其父還帶他到洛寧辛亥革命先烈丁同升、許幼平的故鄉,聽先烈家鄉人講述先烈的故事。這些愛國英雄的事跡,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中國,外有帝國主義列強欺負,內有軍閥連年混戰,國家四分五裂,官府橫徵暴斂,地主階級壓迫剝削,廣大勞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在李翔梧心裡埋下了對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社會的仇恨和反抗的種子。

李翔梧天資聰穎,學習勤奮,思想進步,為人熱情,入校不久就引起了馮品毅、嵇文甫老師的注意。兩位老師經常介紹、提供進步刊物給他閱讀,向他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他如何正確認識社會上的各種思潮。尤其是嵇文甫老師,不僅在政治上、學習上給予他幫助,在經濟上也給予他很大的支持。這時的李翔梧,父親剛去世不久,家裡失去了經濟支柱,使本來就困難的家庭經濟變得更加拮据。李翔梧在學校吃飯時買不起菜,經常是啃幹饃喝開水。經嵇文甫老師努力,校方發給李翔梧最高等級的助學金。嵇文甫老師唯恐不足,每月再從自己工資中拿出一部分接濟李翔梧,直至其畢業。

與此同時,由於有著共同的志向和文藝愛好,李翔梧與高年級進步學生韓沅波(韓紹湘、韓源波)、裴光(裴子明)、劉英(劉明佛)等來往密切。他們一起組織講演會、賽詩(畫)會、時事辯論會,一起參加校內外社會活動,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李翔梧在這些進步老師和同學的影響下,如饑似渴的閱讀進步書刊,與進步同學共同探討喚醒青年、改造社會等問題,思想覺悟不斷提高。

1924年初,為了團結更多的青年學生,在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的倡議和指導下,韓沅波、裴光、劉英、李翔梧等進步學生,發起成立了河南青年學社。李翔梧擔任河南青年學社第一屆執行委員兼出版幹事。河南青年學社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其宗旨是:聯合一切革命青年,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為中國民族的獨立統一而奮鬥,為解放全人類而奮鬥。其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廣大青年,閱讀和研究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與各種反動思潮的鬥爭和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社會活動。學社創辦了名為《雷火》的刊物,寓意為&34;。學社還成立了書刊販賣部,專門在中小學生中發行進步書刊,宣傳社會主義思想。

河南青年學社組織社員閱讀和研討的絕大部分是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刊。據李翔梧在《旅莫調查表》中所填內容和其同學回憶,他們常讀的書籍有: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瞿秋白的《社會科學概論》,蔡和森的《社會進化史》 ,陳獨秀的《社會主義討論集》, 考茨基的《馬克思經濟學說》和《階級鬥爭》, 列寧的《帝國主義淺說》,施存統等所著《社會科學講義》。常看的雜誌有:共產黨出版的《新青年》、《嚮導》、《中國青年》,商務印書館的《東方雜誌》、《學生雜誌》等。在研讀學習中,在與不同思想的爭辯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光,漸漸撥開了李翔梧思想上的迷霧,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他的革命鬥志和熱情。

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經常以白話文的形式作文寫詩,並開始用李翔梧的名字在學校的牆報和社會公開刊物上發表文章。當時學校盛行辦牆報,牆報亦成為各種思潮爭奪的陣地。李翔梧在學校的牆報上發表了大量文章。1984年,他的同學、現代著名詩人蘇金傘飽含深情的寫道:&34; 他的另一個同學張俊傑(建國後曾任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回憶,&34; 他的同班同學、我國馬克思主義美術史家胡蠻(王鈞初)也回憶說:&34;

同時,李翔梧亦積極向社會刊物投稿,以文學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愛憎。1925年《現代評論》的第1卷第12期,曾發表過李翔梧一篇題為《骷髏》的散文。在文章中,他把祖國描繪成一個&34;,她有著&34;,當他準備去擁抱她的時候,她卻變成了淚眼模糊的白髮老婦人,使他產生無限的憐憫。可是很快她又變成一架白骨凌凌的骷髏。驚駭之中,忽然天地倒懸,山崩地裂。他正在戰慄著凝想的時候,骷髏又出現在他的眼前。他不忍看她,也不敢看她了。這篇散文凝聚了他對祖國的疼愛之心,喚醒人們去拯救那既可愛又災難深重的祖國。

他曾致函《學生雜誌》&34;欄目,就如何拯救對社會抱有消極主義的青年,向編者求教。時任《學生雜誌》主編、中共早期黨員楊賢江親自答覆李翔梧:&34;都是大自然母親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裡,/為什麼有人替他人勞動?/為什麼有人要別人替自己勞動?/誰是貴族?/誰是平民?/什麼是階級?/什麼是法律?/簡直是極不平等的黑幕!/毫無正義的世界---/簡直是束縛人們自由的網羅!/----------/這一切,/都是未來的玉皇大帝監獄裡的罪犯作怪!&34;/親愛的朋友們,/——和我沸熱度相同的人,/——和我燃燒點相等的人,/來!/我們雖無力,/還是幾顆頭顱,萬根怒發/怎麼甘居狹窄的籠裡嘗那苦辣酸辛的味道,不忍把那罪犯推倒呢?/朋友們,/來!/抖擻起來精神,/把那些惡魔一齊毀滅,/只有他們是我們唯一的敵人!&34;人類還不如煤,/它雖在黑暗世界裡被大地擠壓著,/但是總有 /燃燒它的生命之火/放出它的生命之光的時候 /人類呢?/永遠在黑洞裡過活/,飽嘗一肚苦草,/吐也吐不出口。/不知為什麼,人為什麼而生?/人又為什麼而死?/在人生的圈子裡又有/什麼階級/制度?/唉!/世界上的一切,/我都不知為什麼?/我只知是為情而生,為愛而死。&34;你,/ 你,/ 你太愚笨了!/ 你還想在蓁蒐(zhen sou)叢生這麼痛苦的世界上,/ 找那溫柔的愛海嗎?/你,/你,/你未免太愚笨了!&34;你,/你,/你太愚笨了,/苦痛的世界和快樂的世界中間隔的是極薄的隔膜,/我將盡著十二分的勇氣,/打破這罪惡的隔膜,/大踏步跑到快樂的世界上,/過那優娛而安靜的生活。/你,/你,/你太愚笨了!&34;翔梧同志在青年學社,經常認真地參加學習,並且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每次分配工作他都有份。&34;翔梧在一師學習時,年紀較小,特別顯出聰明,愛寫些東西,參加革命活動很積極。&34;善後會議&34;三快同志&34;五卅&34;五卅&34;河南反帝國主義同盟&34;河南各界滬案後援會&34;後援會&34;五卅&34;三大政策&34;省立一師&34;省立一師"經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薰陶和社會鬥爭實踐的鍛鍊,在政治上逐漸成熟,終于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確立了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人生目標。1925年6月底,他到北京《國民新報》(國民黨左派報紙)任編輯。9月,他即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完成了從一名愛國熱血青年到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的轉變。

作者簡介:李智民,男,1957年8月出生,河南省洛寧縣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十二屆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相關焦點

  • 滾滾麥浪燃燒的青春歲月
    >一年一年都收穫著人們的希望雖然我不是農民但我的心卻連著土地麥收時節即便是在城市的中央我也能聞到那迷人的麥香其二:滾滾麥浪燃燒的青春歲月儼然就是父老鄉親寫在大地的美麗詩篇,讓我們百讀不厭滾滾麥浪,難道不是親人對土地的深情的結晶個人簡介:楊亞爽,男,筆名:木易,河南省西華縣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詩詞協會會員
  • 文學創作的歲月會是激情燃燒的過程
    曾在工作之餘拜讀了近代名家的一些作品,大凡有影響力的名篇無不是作家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用凜冽的創作激情來完成的。一個寫作者,在寫作與創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激情的欲望和衝動,註定是寫不出好作品的。換句話說,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是作者激情的燃燒過程,乃至生命的燃燒過程。有激情,才能有作品;有激情,也才能有好的作品。
  • 把青春的激情燃燒在奉獻民族復興的偉大歲月——校黨委書記楊振斌為2020級本科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在9月13日「開學第一課」上,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為2020級本科生上了第一堂有溫度、有深度的入學教育課,與同學們暢談交大、談求學、談理想,希望大家「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做與祖國同向同行的交大人。「開學第一課」由副校長王偉明主持。
  • 【貴陽歷史上的今天】:4月1日,省立女子師範學校開始招生。
    點擊右上【關注】1921年4月1日,新成立的省立女子師範學校開始招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前經省長公署指定,以模範小學大壩子(今文化路)校址為開辦地點,委任省長公署教育科長桂詩成(後任息烽縣長,擅於詩畫)為該校籌辦員,現已籌備就緒,開始招生。
  •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六集 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六集 激情燃燒的歲月 2019-09-19 09:16:21  來源:央視網
  • 懷赤子之心報國:致敬那段激情燃燒的鋼鐵歲月
    張良莊,第一代漣鋼人,當年響應國家號召,1958年來到漣源鋼鐵廠,希望為自己家鄉的工業化建設做點貢獻。「剛來的時候,黃泥塘還是遍地黃沙,我們就睡在幾根柱子撐起的工棚裡,吃的是南瓜藤。也沒覺得苦,只想著能早一天用上自己煉出來的鋼鐵。」
  • 再現激情燃燒的歲月 書寫「三線史記」的重慶作家舒德騎創作55萬字...
    新時期以來,第二代三線人在國家開發工業遺址、建設美麗鄉村的感召下,重返基地,在遺址上打造爰國教育、休閒康養、文化旅遊、多種經營的小鎮,從而帶動鄉村脫貧致富,讓工業遺址重新煥發岀青春和活力來。成都大邑縣霧山三線建設基地,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這樣一段歷史,也激發了重慶作家舒德騎的創作激情, 「作家的敏銳的觸覺地告訴我,這是一個新穎的文學創作題材。
  • 再憶《激情燃燒的歲月》名場面,褚琴穿軍裝,石光榮退休
    今天是一波回憶殺,小8說的是當年火爆全城萬人空巷的一部《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劇是孫海英的成名作,也是他與呂麗萍的定情之作,兩人在劇中扮演夫妻而到現實中真的結成了夫妻。這部劇是一代人兒時的回憶,是一代人青春的回憶,更是一代人精忠報國的真實寫照,如今再次重溫勾起了太多的記憶的畫面,有人坦言自己的父母也是一輩子鬥嘴,卻又一輩子難以割捨。當劇中嘹亮的號聲響起,總能激情人愛國愛家的激情與熱血,小8要再去重溫經典,回味這濃濃的愛國情懷去了。
  • 《我們走在大路上》丨第六集:激情燃燒的歲月
    從這一張張堅毅且充滿激情的笑容裡,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夠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深打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有著六億多人口的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是一件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激發起萬眾一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空前激情和沖天幹勁。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 校史鉤沉 | 瀋陽市第一師範學校歷史沿革
    據記載,1947年1月30日,新委任省立中等學校16校校長。其中,瀋陽師範專科學校校長孫祖繩,瀋陽師範學校校長烏蔭棠。1947年3月15日,瀋陽市師範學校成立。1949年3月,寒假期間,瀋陽市教育局將接管的原遼寧省立、瀋陽市立21所中等學校(其中包括4所師範學校),調整為19所。其中,瀋陽市第一師範學校設在市區,瀋陽市第二師範學校設在郊區。
  • 一位老兵的激情燃燒歲月記河南淮陽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周雲昌
    一位老兵的激情燃燒歲月記河南省淮陽縣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周雲昌特約記者 張然河南淮陽縣乃至周口三川大地,無論是否是攝影界的,只要提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的周雲昌或網名軍刀作為曾經的軍人,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又是什麼?八一前夕,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軍迷,當兵,他是好樣的周雲昌,1985年10月入伍,從小習武,所以到部隊後軍事訓練成績非常突出,入伍第二年就當上了軍體班班長。談到當班長,中間還有一段佳話相傳呢!
  • 雪峰山記憶|枝柳線上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十九連第一任帶隊幹部連長為宋澤資,政治指導員為凌德義。副連長為陳美麗、張國泉、羅森林。爾後有李祥林、李紹華、舒林初、易青青、劉文斌、周新華、熊小明相繼任職。學生副連長為張德樹、曾利娜、團支部書記王麗華。由此,身份也由學生轉變成了知青民兵。連隊每天的工作任務是開山取土石方修築鐵路路基。
  • 激情燃燒的歲月 —— 一個金屬俠客的八年高考生涯
    往期文章:盤點中國搖滾那些經典的吉他SOLO小雞兒拍搖滾MV,片子剪得灰常六啊!
  • 永安這所省立師範學校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日 福建省文物局公布了 65處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咱們永安的福建省立師範學校舊址群 列入保護單位
  • 青春歲月在黨校校園激情燃燒,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熱潮逐浪高
    真正實現了帶著問題研討,帶著思考交流,帶著激情分享。學員們紛紛表示,學員論壇促進了思想的碰撞,實現了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激發了學員自主學習和學思結合的熱情,是一個思想和理論的盛宴、每個人都受益匪淺。他們將帶著滿滿的收穫與激情,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全力投入到促進濟寧高質量發展的洪流中去。市委黨校基本理論教研部副教授周長青老師主持論壇並作現場點評和總結。
  • 教育史記:民國時期山東師範學校教職員薪俸
    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門民國3年8月,全國師範學校進行大調整。在這次大調整中,國立山東高等師範學校改為省立師範: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原有的十四所省立初級師範學校,分別併入岱北道、岱南道、濟西道、膠東道所設四所師範學校。民國山東四大師範學校就此產生。
  • 評論丨激情燃燒看順德,萬馬奔騰向未來
    2018年以來,「順德再次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成為順德全區的奮鬥狀態,以及外界對順德的一聲驚嘆和一致評價。  如果要解釋一下的話,之所以說「順德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是在於,改革開放40年之於中國縣域改革先鋒順德來說,就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在2018年,作為高質量發展突破口的村改,以改革開放後40年開局之作的磅礴出擊,則讓順德再次走進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 《我是太陽》劉佩琦攜王雅捷PK《激情燃燒》
    這難免讓我們聯想到軍旅劇經典《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呂麗萍,兩者究竟誰更能完美演繹這個歲月變遷的過程呢?對此王雅捷表示:「能不能超越前輩,這些並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成為現實的,我想只要盡力了就沒有遺憾。我自己十分希望《我是太陽》能夠成為經典,希望能從『玉芬』這個角色中走出來。」
  • 五四運動,留學生激情燃燒的歲月
    五四年代:留學生綻放青春遠在湖南的毛澤東順應五四運動潮流,於當年7月14日創辦《湘江評論》,在創刊詞中疾呼:「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其師生必然率先擔當天下興亡之責。
  • 國立麗江師範學校
    由當時大理師範學校校長汪懋祖來麗籌設。1942年正式組建成立,命名國立麗江師範學校。校址在當時國民黨31集團軍在麗江籌建的「南口新村」,位於麗江城南5000米五臺村。第一任校長為宗亮東①(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中央研究院教育系研究生),曾一度在川黔滇邊地考察小學教育情況,對邊疆民族教育傾注了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