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奔赴武漢列車上「實在閉目思考」,晝夜兼程不該他獨自承擔

2020-12-18 楊仔仔品論

疫情暴發華中,席捲全中國,剝奪了多少無辜的生命。在大家人心惶惶之時,卻有位消瘦嶙峋而又年邁龍鐘的老人-鍾南山院士奔赴了武漢逆行列車之中。

疫情的突如其來,使得情況焦急萬分,讓這位84歲白髮蒼蒼的老人在無暇休息。因為正值春節高峰,他去往武漢的車次一票難求,退無可退的終南山只好先購買站票,然後以換票的方式到大廳廣眾的餐廳作為落腳點。與旁邊的助理開著電腦在積極的分析病源,數不勝數的資訊和實時病例充斥著大腦,廢寢忘食和疲憊不堪早已根本不能形容那時的鐘南山,因為接收和處理數據的大腦只有他一個。

據鍾南山親身助力透露:「其實那天的武漢列車上,終南山並沒有睡覺,他只是閉目思考了十分鐘而已」。

當時終南山抱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準則,在以身事國的辦事,這是種無私,更是種盡責,中華有你是我們人民之福。

84歲鍾南山院士如果正常的退休,那麼現在早已是安享晚年了。但疫情當前,她只好在疫情期間的日程中晝夜兼程,看著都讓人淚目。他電視前的匯報都是精神飽滿的,對人都是歡笑四溢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人民重拾希望,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偉大復興!幾乎所有的疫情走勢和研究成果都是這位已到暮年的老人傾力親為的完成的。

曾經,在《新聞1+1》的節目中,鍾南山在百忙中接受了白巖松的視頻連線諮詢,疲憊早已讓這位老人兩眼通紅,但是他還是堅持精神飽滿地聆聽了詢問。其中,白巖松曾問:「對於新冠疫情的特點,我們該如何來預防呢?」聽到這句話後,終南山便迅速地做出了應激式反應,但卻出現了語無倫次與忘乎所以的瑕疵出現,鍾南山院士當場還詢問:「剛剛的問題是什麼?請再說一遍。」這點的疏漏,當時被網友調侃,84歲的鐘南山早已不復當年,應該退休了。但是終南山至始至終都沒有為自己的疏漏做出過正面的反駁。

鍾南山院士的蘇月明秘書透露了這些的緣由。原來採訪之前,終南山就已經主持了數個大大小小的會議,開會前還在翻閱典籍尋求抗議之法,經歷了六到七個小時,大腦都在高負荷的運算之中,那時接受白巖松的詢問,導致出現語無倫次和精神恍惚,也是必不可免的,因為鍾南山院士太累了,那時候他都已經84了,幾乎不分晝夜的研討幾乎沒有任何休息。

84歲的鐘南山對於科研一絲不苟,對於人民救死扶傷,對於國家捨生忘死。是您的無私奉獻,讓社會國泰平安。是您的和諧和藹,讓全國人民重獲生的希望。中華有你真好!

相關焦點

  • 向中國的脊梁——鍾南山院士致敬
    沒錯,他就是鍾南山院士! 84歲高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奔赴武漢,卻買不到飛機票與火車票,只能享受下「特權」,在列車的餐車上將就。
  • 鍾南山助理回憶「夜馳武漢」:列車長堅決不收飯錢
    鍾南山院士和他的團隊的戰疫故事,正是中國「戰疫史」的一個縮影。很多人試圖通過對他行蹤的梳理,來「腦補」他的戰疫拼圖。1月18日,他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連夜奔赴武漢的?在武漢的18個小時裡,他和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做了哪些調查?「人傳人」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1月19日,他經歷了怎樣的輾轉奔走?
  • 鍾南山院士——他就是這樣的人
    1936年出生於江蘇南京,據鍾南山院士說,父親之所以為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除了與出生地南京有關,與鐘山有關,父親更希望鍾南山能夠像山一樣,茁壯成長,屹立不倒。鍾院士出生的年代,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日寇飛機對南京的轟炸,把鍾院士的房子也炸塌了,當時還只有一兩歲的鐘院士被埋在了屋裡,他的命是外婆撿回來的。也許,他的名字也護佑著鍾院士。
  • 鍾南山回憶坐餐車奔赴武漢;考研開始預報名,注意這22個細節
    雪佛龍在給全體員工的郵件中稱,WeChat是一個「不符合法規的應用程式」,要求所有安裝了WeChat的員工刪除該應用。如果員工不在截止日期前照做,將無法使用公司網絡。【陝西高校為新生打造小清新宿舍】9月22日,西安翻譯學院為新生們打造出「小清新」宿舍,女寢是粉色系,男寢是黃色藍色系,連桌椅都進行了顏色搭配。
  • 鍾南山助理回憶「夜馳武漢」:鍾老師斷定存在人傳人
    (原標題:鍾南山戰疫全記錄 本報今推出首篇日誌—— 夜馳武漢)本期口述/鍾南山院士助理蘇越明歲次庚子,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驟然而至。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度出徵。鍾南山院士和他的團隊的戰疫故事,正是中國「戰疫史」的一個縮影。很多人試圖通過對他行蹤的梳理,來「腦補」他的戰疫拼圖。1月18日,他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連夜奔赴武漢的?在武漢的18個小時裡,他和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做了哪些調查?「人傳人」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 鍾南山深情回憶母親,有兩點她至今影響著我:愛心和剛毅
    12月3日,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深情回憶了自己的母親,他表示,「母親是個很有愛心的人,特別是對一些貧困的人群或者弱者,都願意去幫助他們。」童年和少年時期,他都長時間和母親在一起,鍾南山說母親的愛心和剛毅影響自己。
  • 鍾南山的書法,字如其人,一身正氣!
    2003年,他說「把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 2020年,他84歲了, 一邊說著「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 一邊帶著團隊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
  • 鍾南山唯一一次撒謊,讓他堅定一生都要說真話
    八旬高齡的鐘南山院士,遂臨危受命,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這個名字裡帶著「山」的男人,也的確很像是一座巍峨矗立的高山,以其「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國士的擔當」,讓老百姓不至於那麼不安。他的人生,值得被記錄、被書寫。他的故事,值得品度,值得深思。
  • 北大校友鍾南山,有了他國人更心安!
    他表示: 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同天,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通過視頻為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戰友們加油:「我們等你們勝利回家!」鍾南山院士為支援湖北醫療隊加油:我們等你們勝利回家!
  • 他勸別人沒事不要去武漢,自己卻上了高鐵…
    「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向公眾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卻在新型肺炎疫情爆發的當下,坐上了去武漢的高鐵。鍾南山來了。很多人不知道,鍾南山在救治病患的時候染過一次病。不過不是非典,只是普通肺炎。他是在連續工作38小時之後出現身體異常的。「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左胸很疼,很虛弱,拿個碗都會往下掉。但一直有個信念,就是不能出事!」為了不造成恐慌,他選擇在家治療,自己掛水。
  • 為何他的眼裡常含淚水?專訪鍾南山傳記作者熊育群:我只把他當普通...
    在這場世界性災難面前,中國記住了一位耄耋老人,他就是84歲的鐘南山。■由作家熊育群撰寫的12.5萬字的長篇紀實作品《鍾南山:蒼生在上》,在今天出版的《收穫》雜誌長篇專號2020春卷上,作為頭條首發。那一夜鍾南山奔赴疫情「震中」「2020年1月18日,現代速度的高鐵刺穿凜冽的夜色,向著疫情正在失去控制的『震中』武漢呼嘯而去。」熊育群的作品,就從鍾南山登上馳往武漢的高鐵寫起。
  • 致敬逆行者 | 鍾南山院士點讚武漢理工大學這個學生團隊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7月27日上午,武漢理工大學陶瓷藝術夢工場場長、藝設學院博士生劉志哲代表理工學子奔赴廣州,於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向鍾南山院士,廣醫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領導班子,贈送戰疫期間武漢理工大學陶瓷藝術夢工場學生團隊設計製作的《逆行者》陶瓷勳章。
  • 鍾南山全程飆流利英文上熱搜!有他在,中國就不慌
    疫病發生時,鍾南山院士作為該領域的權威,建議公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剛說完這句話,自己就去了武漢。1月18日傍晚,鍾南山院士出現在開往武漢的高鐵上。到武漢開完會後,他又立刻趕往武漢金銀潭醫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況,滿臉疲憊讓人心疼。
  • 災難面前國人為什麼「迷信」鍾南山?看看他的簡歷你就懂了
    也是武漢封城的第十天。2020年的春節註定難忘。澳洲火災 、非洲蝗災 、美國流感、武漢肺炎 、科比墜機......如果能借用多啦A夢的時光機該多好,一鍵下去,重啟2020。鍾南山,一個仿佛永遠不會慫的逆行者。到達武漢後,他顧不得休息便又馬不停蹄的投入戰鬥中。疫情出現以來,各種信息滿天飛,到底該相信誰?鍾南山的每一次發言,都宛如一顆定心丸。
  • 關於鍾南山經典作文素材閱讀
    84歲的鐘南山,為什麼刷屏?來自:光明日報 作者:孫小婷84歲,耄耋之年,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不禁讓網友慨嘆:「大國重器,國士無雙。」照片中,鍾院士坐在嘈雜的餐車一角,他正在趕往武漢的高鐵上,面前擺著文件和電腦。
  • 寫給小讀者的電子版《鍾南山:生命的衛士》免費上線
    書封 出版社供圖  繼17年前的抗擊非典型肺炎後,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專家鍾南山2020年初再次臨危受命,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18日起陸續在全網發布,供小讀者免費閱讀,向少年兒童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
  • 鍾南山上了高考語文卷的背後,一本書這樣誕生
    在這場世界性災難面前,中國記住了一位耄耋老人,那一夜他奔赴疫情「震中」,匆匆的行色,睏倦時凝重的表情,危急關頭的果敢與擔當……在迎面撲來的死亡陰影之前,國家迅速踩下了緊急隔離的閘門。一個與現實零距離的題材,如何讓文學性不被堅硬的現實埋沒,讓藝術在接近紛紜社會時不至於窒息,必須要有飛揚的靈魂。《鍾南山:蒼生在上》作出的探索可圈可點。
  • 辛苦老爺子了,84歲的鐘南山,買不到票還擠在餐車前去武漢一線
    20日,白巖松採訪鍾南山在新聞當中,鍾南山建議公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然而他自己卻義無反顧趕往了武漢防疫第一線18日傍晚84歲的鐘南山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當天航班已買不到機票他擠上了傍晚5點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由於春運高鐵票緊張他被安頓在了餐車一角剛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
  • 鍾南山院士全程飆英語!原來這才是他學英語的乾貨秘籍!
    自從疫情爆發,「鍾南山」這個名字就緊緊抓住了國人的目光:第一時間坐上高鐵餐車奔赴疫情中心武漢;及時讓全國公眾知曉新冠病毒存在「人傳人」的訊息;80多歲高齡卻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而前幾天,鍾南山院士全程英文分享「無症狀感染者"的信息。
  • 「希望鍾南山爺爺能為我寫一句話」 她說,武漢48天改變了我的一生!
    楊亞茹說,就在大年夜吃團圓飯時,家裡人還曾問過她如果有機會會不會去武漢,她的答案就是肯定的,「家裡人表示理解,十分支持我。」 沒有太多的準備時間,當天晚上8點半,作為第一批支援武漢的河北醫療隊隊員楊亞茹坐上了前往武漢的火車。她笑著回想,「到那時,爸爸開始有點捨不得我了,我向他保證一定會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