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蘇富比的春季拍賣會上,克勞德·莫奈的名作《乾草堆》以1.107億美元,約合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下了莫奈畫作拍賣價格的最高紀錄。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是被藝術界稱為印象派之父,法國印象派畫家,他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他的畫風迷幻而又浪漫。
莫奈的作品情感豐富而熾熱,而他的情感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他極盡寵愛自己的妻子,為什麼又會有人說他是「渣男」呢?
一生的摯愛
莫奈的父親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到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他經常翹課嬉戲,因此學習成績不佳,可繪畫是這個孩子的唯一愛好。他沒有按照畫家的通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法國當時著名的畫家歐·布丹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裡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這深深影響了莫奈。
1866年的一天,年輕的莫奈與好友雷諾瓦去巴黎郊外寫生,遇到了少女卡米爾·湯希爾,卡米爾笑靨如花,舉止優雅,莫奈被深深地吸引,於是迫不及待的邀請卡米爾做他的模特,卡米爾也對這位青年才俊產生了好感,便答應了他的請求,就這樣,他們擦出了愛的火花……莫奈憑藉愛的激情,以卡米爾為原型創作出了名作《綠衣女人》(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
好景不長在,好花不常開,美好的愛情頂不住現實的殘酷,莫奈的父親以門不當戶不對為由,拒絕他們的戀情,認為卡米爾,一個洗衣工的女兒,怎麼配得上富商的家庭,並逼迫他們分手,莫奈頂住壓力,堅守愛情,最終導致父子反目,莫奈的父親震怒之餘斷供了給莫奈的一切開銷。
於是莫奈變得窮困潦倒,到處借錢度日,如果不是雷諾瓦接濟他們,送來飲食,他們就會被餓死。這時,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讓(Jean)出生,但同時莫奈的事業陷入低谷,他的畫被巴黎官方沙龍貶得一文不值,即使莫奈再怎麼勤奮努力作畫,也解決不了生活上的重擔,因此莫奈一度有自殺的念頭。幸虧有卡米爾一直陪伴在莫奈身邊,無怨無悔地跟他一起生活,用自己的愛和鼓勵,讓莫奈從新拾起了信心。
1870年6月,卡米爾與莫奈正式結婚,宣誓終身相愛,不離不棄,此時普法開戰,他們來到英國避難,在那裡莫奈學習康斯坦布爾和透納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激發了莫奈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1872年,回到法國的莫奈,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作了傳世名作《日出·印象》。
即使再貧困潦倒,也無法阻止莫奈對卡米爾的創作熱情,他先後繪製出了《花園中的女人們》、《窗前的卡米爾》、《春天》、《撐陽傘的女人》、《日本服飾中的卡米爾》。畫中的卡米爾仍然那麼明媚動人。
「情變」的開始
1876年,莫奈結識了年邁的藝術贊助商歐希德,歐希德的太太愛麗絲是一個美豔的貴婦,她一直對才華橫溢的莫奈崇拜無比,並心生愛慕。面對艾麗絲的示愛,莫奈拒絕了,因為他心裡最愛的還是自己的妻子卡米爾。
沒幾天,被妻子吹了枕邊風的歐希德就給莫奈來信,說不再贊助他的作品......
失去贊助的莫奈,生活又變得更加困難了。有一次卡米爾為掙搶兩個廉價麵包被人群推倒在地,莫奈走過去扶起心愛的妻子,卡米爾卻顧不上彈掉身上的灰塵,一面高興地說:「看啊,我搶到了,我們晚上有麵包吃了!」
看到妻子知足的笑容,莫奈心痛不已。絕望中,莫奈回頭去找愛麗絲,這個嬌縱的女人一臉得意地說:「我知道你一定會回來找我的。」就這樣,莫奈走上了「渣男」的不歸路。
陰險的愛麗絲
在愛麗絲的鼓動下,歐希德又恢復了對莫奈的贊助,莫奈一家暫時衣食無憂。莫奈一邊接受妻子的溫情又一邊背叛她,內心飽受煎熬,便決定不再去見愛麗絲。
果然沒過多久,莫奈再次接到愛麗絲的信,聲稱如果莫奈再不去見她,就將莫奈和自己的風流韻事告訴卡米爾。莫奈當然不想妻子知道這樣的事情,無奈再去找愛麗絲。
但工於心計的愛麗絲後來還是設局,故意讓卡米爾看到莫奈和她約會,而莫奈並不知道妻子卡米爾已經清楚了一切。
此時的卡米爾害怕一旦揭穿真相,就會徹底失去丈夫,畢竟自己無論如何也比不過那個富有而美麗的愛麗絲;而另一方面,她也心痛丈夫的奔波勞累,如果不是因為和自己結婚,莫奈就不會過上這樣貧困的生活,而現在那個貴婦人顯然給了莫奈很大的經濟支持。
從此以後卡米爾鬱鬱寡歡,她知道丈夫的心在愛和背叛之間掙扎,她有時會站在窗前帶著疲倦和悲憫的眼神看著丈夫作畫,那時莫奈在畫《紅頭巾的女人》,畫中的女人依舊是卡米爾。
與摯愛永別
沒過多久,愛麗絲的丈夫歐希德死了,繼承了大筆遺產的她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她每天下午都約莫奈見面,莫奈對妻子的解釋是尋找買家,聞著莫奈身上其他女人的氣息,卡米爾心如刀割,但始終沒有提過此事。
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比病魔更可怕。在1879年初秋的一個拂曉,身患重病的卡米爾香消玉殞,年僅32歲。在卡米爾彌留之際,她請求丈夫最後一次為自己畫像,她想給心愛的丈夫當最後一次模特,她微笑著閉上雙眼,將最初和最美的容貌沐浴於晨曦之中,這一瞬間仿佛又回到了他們的相識之時。
莫奈抬眼,看著這個深愛著他的妻子,即使在生命流逝的最後時刻,還是露出了甜美的笑容,莫奈在淚眼朦朧中,用自己的畫筆,蘸著飽含深情的油彩,凝固了這瞬間的卡米爾。
莫奈把他一生的愛戀全部融入《臨終的卡米爾》這幅畫上。畫畢,他伏在卡米爾身上嚎啕痛哭。
我心永恆
痛失摯愛的莫奈沉浸在痛苦的牢籠中,他無法再拿起畫筆,精神抑鬱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愛麗絲可憐如同廢人般的莫奈,便幫莫奈撫養他的兩個兒子,後來愛麗絲成了莫奈的第二任妻子。
1883年4月,他們在巴黎郊外的吉維尼小鎮買下了一片花園,它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莫奈花園」,莫奈在此種植了許多卡米爾生前喜愛的花卉,以此來緬懷他的前妻。
然而,愛麗絲對此心生嫉恨,她毀掉了莫奈珍藏的很多卡米爾的物品,其中包括大量以卡米爾為題材創作的油畫。因為她意識到,自己雖然和莫奈已經結為夫妻,卻無法將他的愛從另一個女人那裡奪走,即使那個女人已經死去。
終於,愛麗絲受不了莫奈的貌合神離,便歇斯底裡地對著莫奈說:「你知道嗎?其實卡米爾早就知道我們之間的秘密,她甚至親眼看到我們的約會。看!這是我從舊居閣樓翻出的日記,她寫的,是你讓她痛苦而死!」
莫奈震驚又悲傷地奪過那本發黃的日記,艱難地翻閱著。他終於明白摧毀卡米爾生命的不是疾病,而是自己——自以為一直愛她的丈夫!卡米爾隱忍著他的背叛,維護著他的聲譽,直到生命結束。
莫奈陷入無盡的悔恨,他從此不再畫人物,因為卡米爾帶走了他所有靈感,花園的池塘裡種了許多睡蓮,在莫奈心中,卡米爾是沉睡在另一世界的蓮花,一張張絢爛多彩的睡蓮畫作,即將成為永恆的傳世佳作,靜謐而純潔的蓮花訴說著這美麗而憂傷的愛情。
1911年,愛麗絲去世,她瘋狂地苦戀了莫奈一生,卻始終沒有得到他的心。
1914年,長子去世的打擊,使莫奈的視力也急速惡化,諷刺的是,莫奈到此時才算是成功的畫家,作品開始被法國國家收藏,並為莫奈建了大型畫室,莫奈開始巨幅睡蓮壁畫的創作。
莫奈嘔心瀝血,在已經接近失明的情況下,完成了送給卡米爾的巨作——《睡蓮》系列,1926年12月5日,莫奈放下畫筆與世長辭,依據莫奈的遺囑,他要埋葬在卡米爾的身邊,永遠守護這份愛的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