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烙印!清末民國時期東北隨處可見的「大車店」到底是個什麼店

2020-12-23 無敵紫荊

在有關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那些在東北境內趕路的主人無論什麼時候走累了,路邊就會出現一個旅店。

哪怕是荒無人煙的地方,這些旅店也會及時出現,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樣。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質疑,哪有那麼多的旅店,該不會又是導演的胡編吧。

其實,這個細節還真不是虛構的,那樣的旅店在當時的東北,真的是很廣泛的存在,這種旅店就是我們要說的大車店。

大車店始於什麼時候,已經無從考證,但應該不晚於清末,肯定早於民國。

清兵在1644年入關後,百姓和官員也趨之若鶩到了關內,東北幾乎成為無人區。

因為那裡是大清的龍興之地,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清政府把它化為禁區,禁止關內人口向關外流動。

乾隆中後期,由於全國人口增長速度加快,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再加上山東河北等地連年饑荒,導致內地百姓不顧一切逃往關外謀生(闖關東),乾隆就解除禁令,通往東北的大門悄然打開,東北一下子熱鬧起來。

隨著東北地區人口增加,經濟漸漸繁榮,到東北經商、省親、謀生的人也越來越多。

可是在當時,還沒有汽車,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以牲口做動力的馬車;公路也沒有出現,道路況非常差;而且東北地廣人稀,很多地方百十裡都看不見一個村落,更別說城鎮了。

在此情形下,外出的人經常陷入無店住、無飯吃的困境。

俗話說,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在這個大環境下,大車店就應運而生了。

大車店是一種俗稱,顧名思義是接待大車的店鋪,他們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因各種原因到東北去的路人。

但是開店就是為了賺錢,店老闆是來者不拒,只要給錢,乞丐和皇上都可以住。

這時候的百姓,生活很苦,溫飽都難以維持,到東北去的人,謀生的佔了大多數,很少有人出去遊山玩水的。

所以當時的大車店都設在大路兩旁,大車店之間相距在20公裡左右設置,因為負重的馬車當時一天行進的路程,恰好是20公裡左右。

如果是輕車簡從,速度較快,行進路程較遠,那就趕到下一個馬車店住宿。

起初的時候,馬車店接待的客人比較單一,那就是運輸行業的從業人員。隨著東北的繁榮,客人成分也越來越複雜,客流量也大大增加。

這樣一來,馬車店周圍就衍生出其它行業,如菸酒茶水店、小吃店、小酒店、雜貨鋪、服飾店等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村落和小鎮。

如今東北有不少地名,還帶著馬車店的痕跡,如高家店、瓦房店、普蘭店等。

由於當時條件限制,也因為東北氣候寒冷,大車店很少是磚砌的,大多都是土木結構的,房牆則是用溼土打壘,房子的梁、椽、簷全部是木材的,房蓋則大多是用木板扣成的。

簡易的馬車店則主要是用稻草苫做房頂,松嫩平原一帶也有採用秫杆、蘆葦做房頂的,上面則抹了一層厚厚的鹼泥用來防水。

這樣結構的馬車店造價低,投資少,但是保溫效果很好,冬暖夏涼,就是防火效果差了點。

房子的面積沒有統一標準,有大有小;裡面的房間結構也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大小容納十幾個人休息;小的能睡三五個人。跟東北民居一樣,裡面沒有木床,全部都是土炕。

大車店的其它設施也比較簡陋,大多是在地上放若干張木桌和三五條長凳子,預備幾個洗臉盆,幾條毛巾。

大車店一般不分男女,只要是一夥的,男女混住在一起。如果客人不是一夥,或者人數較多,女客人就住在大炕一角,掛個布簾就OK。

生意好,有錢的老闆投資的馬車店,房間較多,可以實現男女分住,還能單獨吃飯,但是收費相對高一點。

住在大車店的人收入都比較低,裡面的夥食都很經濟,大多是以玉米面大餅、大煎餅和家常菜為主。

後來的馬車店周圍,跟民國初期的上海灘一樣,黃賭毒俱全。

因此,開馬車店的老闆不但要有錢,還要有路子,有黑白兩道保護,不然生意就難做。馬車店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大軍閥張作霖就曾經出入營口的馬車店,憑著自己給牲口看病的本事,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在這個染缸裡學到了不少社會知識,認識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為以後走向江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三十年代前後,隨著社會進步,道路設施逐步完善,交通工具也漸漸多樣化,早期的馬車店漸漸銷聲匿跡,被大客棧和賓館取代。

相關焦點

  • 東北的「大車店」,到底是什麼「店」?
    一聽大車店這個名字,就讓人猜想是接待大車的店鋪。但是具體在什麼時間產生的,已經無法考證,大概是在清末民初之間。在明代以前,東北的路還不像現在這樣四通八達,還是依靠水路進行運輸。明代為了加強對東北的統治,在明初和永樂時期,相繼建立了遼東、奴爾幹、建州等地區的驛站,但只用於郵遞、運輸軍事給養和供奉物品等,主要是騾馬馱運。清末隨著開禁和長白山區的開發,出現了用以運輸的畜力大軲轆車,民國初又出現了橡膠輪胎的膠輪大車,民間大車運輸業的興起,促使為其服務的大車店應運而生。
  • 史海鉤沉 消失的大車店 曾是東北經濟活躍的見證
    在還沒有高速公路的時代,一般大貨車跑長途運輸都是走國道,而那時候的國道邊上,大概最多的就是有著「住宿」招牌的小旅店了,吃飯住宿,為司機提供一條龍服務。再往前看,汽車還是稀罕物的時代,陸路運輸靠畜力,也就是馬車、驢車,而那個時代,掌車的「車老闆」們,出門在外就要住進「大車店」了。
  • 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上海的糕點在民國時期有哪些種類?
    歡迎來戚記聊古今文化,有人問,民國時期人們喜歡吃什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揭秘一下。民國時期人們的主食和現在類似,就是米飯、麵食和糕點。和現在一樣,民國時期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飯,北方人的主食是麵食。民國時期上海人的主食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上海的糕點最初只有小圓子、小餛飩和米松糕等,後來隨著民國時期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糕點開始在上海流行。其中蘇州糕團最先到了上海,蘇州糕團的最初經營者是南京東路的五芳齋糕團店,這家店的工作人員都來自蘇州。
  • 武功縣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
    武功縣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綠野書院改建為縣立高等小學堂,有學生60名。改城內有邰義學為初等學堂,有學生30名。先後在長寧鎮、普集鎮、魏公鎮等處設立初等小學堂各一處,每處學生20~30名。改制以後的學堂一般開設修身、講經、國文、歷史、地理、算術、格致、圖畫和普通兵式體操等課程,季終實行考試。
  • 錢婉約 | 晚清民國時期日本學人來華訪書記
    所謂五山就是五個重要的佛教的大本山,五山文化時期是日本佛教非常昌盛的時期,所以那些高僧們到中國來或是請中國的僧人到日本去,也帶去了很多書,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在中國的清朝,日本的江戶時期。當時長崎是一個特殊的口岸,三百多年間一直維持著日本和中國的商業貿易,也維持著和唯一的一個歐洲國家荷蘭之間的文化交流。江戶時期往來長崎的中日之間的商船,就帶回了中國的書籍。
  • 新式教育 在清末至民國時期 的發展
    辛亥革命以後,民國初年又改小學堂為小學校。通海、河西兩縣共計有兩等小學校9所,初等小學校26所,學生總數2865人③。直到清末時,這裡也無學堂,只有少數富家子弟聘師辦私塾學習,而「昆陽五村」等處廣大貧苦人家的孩子上不了學。民國元年(1912年),飽讀詩書的雁塔村儒學生員馬雲松先生因清末「廢科舉、興學堂」,被聘請到「昆陽五村」執教。該處一向被視為「不毛之地」條件較差,而且教室位於石頭山上,學生連活動的場地都沒有。初時,暫用木刻本四書、五經為教材。民國三年(1914年)改舊學制為新學制。.
  • 王春林: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流亡
    、抗戰爆發後的內遷四川時期以及國共內戰時期四個階段,於1949年初併入中共東北解放區的「東北大學」。七、結論與反思從1923年創立到1949年為中共接管,東北大學經歷了奉系軍閥時期、東北易幟時期、中日戰爭時期和國共內戰時期。其間東北學人對建設東北、抗日戰爭等時代主題都做了積極的回應。在1923-1949年間,東大經歷了王永江、劉尚清、張學良、臧啟芳和劉樹勳五任校長、六位校長代理人。
  • 民國時期,沒有燒烤的東北人拿什麼下酒?
    民國時期,東北可能也有燒烤,但絕對沒有達到如今的規模,畢竟現在的東北燒烤起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融合了全國多地的燒烤技術,才有了東北特殊的燒烤。可是在民國時期,沒有串,啤酒也沒被大眾接受,東北人整點啥呢?
  • 清末民國時期漢字簡化的發展:摸索與開拓
    清末民國時期是有意識且較系統地進行漢字簡化的起始階段,儘管該時段的漢字簡化工作進行得還不全面、不深入、不徹底,但它卻是自唐宋以來社會生活中不時出現減省形體、俗寫形體,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進行系統簡化工作的中間階段。不過,其時學者並非一開始便將目光聚焦到漢字中已有的減省形體上,並非天然地有成系統的簡化方案和推行辦法供他們採納。
  • 講座|王春林: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流亡
    另外從地域角度觀察,東北大學有其獨特性。故最終將題目定為《地域與使命: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流亡》。《地域與使命: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流亡》書影二、「知識與權力配合」:奉系創辦的東北大學1923年建校後,東北大學先後經歷了奉系軍閥時期、九一八事變後的流亡北平時期、抗戰爆發後的內遷四川時期以及國共內戰時期四個階段,於1949年初併入中共東北解放區的「東北大學」。
  • 講座|王春林: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流亡
    另外從地域角度觀察,東北大學有其獨特性。故最終將題目定為《地域與使命:民國時期東北大學的創辦與流亡》。抗戰爆發後的內遷四川時期以及國共內戰時期四個階段,於1949年初併入中共東北解放區的「東北大學」。七、結論與反思從1923年創立到1949年為中共接管,東北大學經歷了奉系軍閥時期、東北易幟時期、中日戰爭時期和國共內戰時期。其間東北學人對建設東北、抗日戰爭等時代主題都做了積極的回應。在1923-1949年間,東大經歷了王永江、劉尚清、張學良、臧啟芳和劉樹勳五任校長、六位校長代理人。張學良長校時期更是將「軍閥教育」的特點發揮到極致。
  • 清末、民國時期的錦州人:少年開始戴眼鏡,少女開始抹濃妝
    清末,錦州誕生第一家照相館 清朝末年,攝影技術開始傳入錦州,照相業開始發展起來。通過照片,留下了錦州的百姓瞬間,這一幅幅的瞬間留影響為錦州記錄下了真實的歷史滄桑!
  •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奶茶店,利潤到底有多高?難怪日本黑幫搶著做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奶茶店,利潤到底有多高?難怪日本黑幫搶著做!奶茶店的利潤到底有多高呢?在日本,黑幫是合法的,但是為了維持幫派的運營,這些黑社會也需要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那些黑幫大佬不得不為此從事一些非法活動,販毒,搶劫等等雖然盈利多,但是風險也很大,所以很多日本黑社會都從事著正常的商業活動,為此,很多黑社會社團破產了,倒閉了,一點兒不像黑社會,而就有這麼一個畫風突變的黑社會,他們在街頭小巷開啟了一個個奶茶店,根據調查,奶茶店已經成為了日本黑幫的重要資金來源
  • 一封民國時期掛號信背後的故事
    近日,筆者在柏林市中心哈克集市附近的一處舊文玩市場閒逛,意外發現一件民國時期從廣東省汕頭至美國芝加哥的航空掛號信實寄封。第四個日期戳表明,該信於1946年9月12日在收件地址所屬的社區郵局被處理完畢。從汕頭到芝加哥,郵寄全程耗時整整30天。  按理說,這個曾在70多年前飛越太平洋的信封,本應待在芝加哥某個地下室或閣樓的儲藏間裡落灰;它究竟是如何再次跨越大西洋,流落到柏林哈克集市旁的小攤上的,筆者就不得而知了。
  • 清末民國中小學堂教師的待遇情況
    本文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學歷史教師陳亞淑,原文題為《清末民初中小學教師的任用與待遇》,這裡截取部分,介紹清末民國新式中小學堂教師的待遇情況。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待遇問題得到了從清末到民國初年各屆政府的高度重視。教師待遇的核心問題則是教師收入與教師的生活水平。
  • 張菊玲、李紅雨:清末民國旗人京話小說集萃
    內容簡介清末民初之際,隨著白話報刊的風生水起,一批旗人小說家活躍一時,他們以出眾的才華、別具的身份和創作風致在多種報刊上發表了大量的白話通俗小說,風頭熾盛,影響卓著。而這一歷史時期的此種文學現象由於多種原因使人們不易窺察其詳。
  • 紫砂壺的時代發展特點:民國紫砂壺和現代紫砂壺的不同之處
    一, 民國的紫砂壺 民國初期,社會相對安定,出現大批制壺名手,如程幫珍,範大生,李寶珍,汪寶根,蔣燕亭,陳光明,馮桂林,邵雲如,任淦庭等。
  • 「盒馬」滇池時代店暫停營業,店方這樣回應!
    舉報   這兩天,  有市民發現於今年8月28號開業的  昆明盒馬鮮生滇池時代店大門緊閉
  • 帶你回到民國時期,容縣的璀璨與繁華,文藝青年不可錯過
    容縣的觀光景點有很多,不想去市內太熱鬧熱鬧熱鬧的地方,回到民國時代的小城鎮吧,這個城市很獨特,容縣民國小鎮是南方黑芝麻集團投資2億元建成的,是以民國歷史氛圍為基調,集文化、觀光、娛樂、休閒、休假、購物為一體的旅遊勝地,現在有很多遊客來訪,我很在意民國的街道,中西合璧的建築,仿佛穿越到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
  • 民國是中國陶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但是,到了清末,隨著人類社會機械化時代的到來,我國陶瓷手工業終於雙手值不過機械手臂的力量,在商業時代,在短短幾十年被西方機械制瓷業超越。 如,清末中央政府主持下江西瓷業公司的建立;民國初年,在湖南醴陵創辦的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製造總公司,這些都是有力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