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婆:構建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辦學主張的思考與實踐 | 星分享

2021-02-08 星晨學前教育中心

以下文章轉載自公眾號「育兒解憂書房」,作者 : 花婆婆

幼兒園是孩子們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為了確保孩子在「第一站」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辦園者需要自己的辦學主張。辦學主張是什麼?辦學主張是一個學校領導者在辦一所學校時最主要的見解或行動。我們的辦學主張是——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具體地說,就是堅持面向每一個生命,用愛創造適切每個孩子每個教師成長的家園,把幼兒園建設成一所師幼幸福自由成長的令人嚮往的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幼兒園。

之所以提出「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基於的是對教育的理解。通俗一點,其實就是我們要培養什麼樣人的問題。我們這樣認為——首先,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培養一批內心充盈積極行動的普通又幸福的未來公民。其次,教育的本質是關係。教育一定是各方關係的合力,所以我們要打造良好的師幼關係、家園關係,多方合力共同陪伴引領與支持孩子的成長。第三,教育是一項「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偉大事業。所以,教育人也就教師自己首先是不斷追求做更好的自己,這樣才能去更好影響孩子影響家長影響社會。之所以提出「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基於的是對時代需求的認識。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有多少工種將消失?又有多少新生事物等著孩子想像創造?而想像創造力是未來孩子踏上社會最需要的核心能力。所以,為了孩子們未來能更好適應人工智慧需求,我們需要讓每個孩子按自己獨特的方式優質生長,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讓每一個孩子都充滿想像創造力。而要讓孩子學會想像與創造,首先得從教師開始,讓每一個教師都會想像創造,讓教師與孩子共同發展。之所以提出「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基於的是幼兒園的園所文化和辦學優勢。我們幼兒園有著開放務實的園所文化、悅納溫暖的師幼關係、尊重協同的團隊合作精神,濃鬱甜美的閱讀書香氛圍,幼兒園早就是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樂園。樂園離不開老師們的創造,所以,我們需要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

在幾十年的辦園歷史與愛的文化薰陶下,老師們一直堅持把「擦亮每一個日子,呵護每一個孩子作為自己教育的全部」,積澱了較好的人文素養。園所的辦園理念與環境的影響導致了老師對自己專業成長方面的孜孜追求。他們有著較好的兒童立場,心中跳動著教育的初心;他們善於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敢於拆掉思維裡的牆,樂於跟隨教育的趨勢,積極改變自己的教育言行。多年來,老師們一直孜孜不倦地進行著高位專業成長,教師團隊專業能力一直處於不斷的螺旋型上升中。

多年來,老師們致力於繪本繪本課程的特色研究,由於優秀的繪本是一群最有兒童立場的文學家與畫家所作,所以浸潤在繪本閱讀中的老師們建立了先進的兒童觀,與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同時也愛上了閱讀,擴大了教育視野,促進了自我成長。所以,唯有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幼兒園才能越辦越好,幼兒園裡的每一個生命才能更加自由幸福成長。2000年有機會接受了義大利的瑞吉歐教育思想,做了二十餘年的瑞吉歐教育中國化實踐和指導教師項目活動實踐,深有體會——課程在教師手中,課程就是教師,只有有著先進教育理念、深深愛著兒童、有著教育熱情、大膽變革、積極實踐的好老師才能促進孩子自由幸福成長。因為只有教師成長了,孩子才能成長!只有教師幸福了,孩子才能幸福。所以,只有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才能讓每一個生命,每一位教師與孩子,自由幸福成長。

首先,制訂園所三年發展規劃:《突破式成長,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在園所規劃中,我們首先釐清了:「我是誰?」「我目前在哪裡?」「我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通過釐清這些關係,我們更好明確了「我要去哪裡?」一所幼兒園的課程是教育的糧食,是孩子精神發育的營養。課程質量決定孩子生長質量。所以課程是一所學校的命脈,課程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我們需要堅守兒童立場,構建適切課程體系,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彰顯園所課程品質,促進師幼幸福成長。所以課程改革,首先需要幫助教師樹立以注重生命關懷、堅守兒童立場、尊重發展規律、追求幸福成長的課程價值觀,孕育萬事萬物皆為「我」用、皆為「我」師、教育無邊界的大課程思想,建立以兒童為中心、協作性的、低結構的、動態生成的課程體系。課程來源——問題驅動,以兒童感興趣的問題或話題為課程來源;課程內容——真實場景,以兒童真實生活發生的事情為課程內容;課程途徑——整體融合,以兒童整體感受和表達世界的方式為課程途徑。第一步:樹立大課程觀,樹立「窗外即知識」、「世界即教材」、「他人即老師」的大課程觀。第二步:堅持三種立場,堅持「兒童」、「教師」、「課程」三種立場,做無邊界的教育。第三步:私人訂製課程,我們為每個教師,教師為每個孩子「私人定製」適合其發展的教育地圖,助推其成長,怒放其生命。讓課程為每一位孩子提供適切的服務。課程就是師幼之間一趟親密的旅程,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有驚喜、有感動。孩子的眼睛裡流露出星光,教師的眼睛裡流露出驚嘆,我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課程。我們一方面建立共同的價值認識,同頻的情感反應,一致的心理傾向。我們用「無法在人間做大事,只能用大愛來做小事」來勉勵教師,努力讓幼兒園成為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的場所,心目中的生命樂園。另一方面,園所發展成效更需要制度,才能更好保障園所突破式成長,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所以,我們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使園所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公平公正,更加貼近園所發展的需求,來激發每一個教職員工的內驅力,幫助教職員工形成了良好的自律行為。幼兒園是教育單位,孩子成長是第一位,但教育要通過教師才能起作用。所以在園所管理中,教師才是第一位。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文化引領,團隊為王,打造一批與人工智慧時代接軌的未來教師。」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走進每位教師心田,用欣賞與包容點燃每盞心燈,鼓勵每位教職員工向上向善;大力發揮每位教職員工積極性,加快驅動教師自我成長力,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教師團隊。頭雁領航群雁齊飛:首先頭雁領航,榜樣示範。一方面做好人文關懷、構建和諧;另一方面陪伴雁陣齊飛,促進群雁成長。瞄準教師最近發展區:與教師共同商討職業願景,瞄準教師的最近發展區,設定工作挑戰,幫助搭建腳手架,引導教師進一步激發成長內驅力,主動尋求專業化發展,加速自身專業成長。無為而治群策群力: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充分信任和依靠教師,不進行過多的幹預,充分發揮大家的創造力,讓教師主動承擔各項工作,做到自我實現,逐漸走向崇高,從而成就團隊輝煌發展。第一步:發現——打開自我:利用朗讀者項目等活動讓每個教師發聲,展形,亮出自己的個性與精彩。第二步:激勵——點燃激情:發現與欣賞每一位教師的獨特性與創造力,激勵燃燒工作激情,打造積極向上的工作團隊。第三步:協作——共同成長:積極向上的團隊互相協作,你追我趕,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群雁齊飛。老師們通過專業化閱讀、專業化學習共同體、專業化寫作,不僅愛兒童、懂兒童,更是做兒童的心靈溝通者,做兒童的文化導師與精神導師,做兒童生命的引路人。老師們都善學習,會研究,努力做開放型的未來好教師。如今,每一位老師都在「有思想的實踐者、有發現的研究者、有創生能力的變革者」這條康莊大路上大踏步前進。

幼兒園的實質是什麼?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幼兒園絕對不是知識的注射器,而是一群孩子與一群教師共同生活和生命成長的地方,是一個共生系統。教師和孩子互為老師,互為學生。所以這就是我們提出的「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的原因所在,我們要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和老師人人喜歡的有歸屬感的自由幸福家園。如何更好「構建生命發展共同體,讓每一個生命自由幸福成長」?個人覺得,還需在幾個方面做進一步的努力與變革——未來,希望區域條件改善,園所班級人數減少,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從而增加師幼在園接觸密切度,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更加從容地發現每一個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支持每一個孩子。在十幾年瑞吉歐教育實踐中,家長一直是我最有力的共謀者與合作夥伴。現在更需要將家長及熱愛教育人士吸引進來,做我們的教育共謀者,能分享適宜的教育資源,一起為課程出謀劃策,攜手合作做好教育,促進兒童發展。而不是局限於幼兒園教育的參與者、配合者,或者是材料的收集者、家庭手工作業的炮製者..李希貴十一學校中家長共謀教育是我們的典範與方向。我們的課程變革需要孩子回歸真實生活,與真實生活接觸,去觀察與體驗真實世界。然而,這方面戒律似乎不少,導致孩子們越來越少地走出幼兒園。所以我們需要社會系統的更多支持,支持孩子能走進真實的大自然、真實的大社會,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筆尖停留在文檔裡,要真正將大自然大社會資源為孩子們所用,為教育服務,使師幼在真實的生活裡能真實體驗真實對話,從而促進師幼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南山區劉偉偉名班主任工作室 構建「成長服務專業幸福」成長共同體
    工作室以成就學習型、專業化班主任為目標,通過讀寫促行、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主題研討、合作攻研等方式,致力構建「成長、服務、專業、幸福」班主任專業成長共同體。工作室通過開展「三個一」活動引領成員堅持閱讀和寫作,即每月讀一本書、寫一篇教育故事、做一次分享匯報,力求讓每一位成員在閱讀、寫作、分享中得到提升與發展。目前,工作室先後組織2期共讀書目,推出8期「班主任成長營」精彩日誌,閱讀經典書籍,寫好成長故事,以教育日誌為平臺,促進工作室年青教師專業化成長。
  • 讓教室成為師生幸福的源泉——完美教室創建的實踐與思考
    教師對待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不偏愛,不歧視,真誠關愛,細心呵護,孩子在充滿開放、包容、民主、自由的完美教室中積極參與、真誠合作、相互分享。讓教室成為師生、生生、家庭的交友俱樂部,夥伴共成長之地。我們在學桌編排上都注意要有利於孩子交友、學習。讓所有學生自由組合,分成若干個五人學習小組,組建交友俱樂部,放大不同氣質和性格的學生優勢,既進行合作交流,又形成合理的競爭。
  • 構建大學英語教師實踐共同體
    構建以開放、包容、分享為目標的融合型實踐共同體  實踐證明,構建大學英語教師實踐共同體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是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的積極應對,是大學英語教師提升自身發展能力的迫切需要,為回應這種需求,要面向廣大教師,以開放、包容、分享為目標,打造融合型實踐共同體。
  • ...耕耘·幸福工作——眉師附小辦學共同體舉行班主任工作主題研討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彭小強 劉應海 文/圖)為進一步加強辦學共同體學校班級管理、探索班主任工作經驗,促進班主任工作規範、科學、健康發展。近日,眉師附小辦學共同體2020年班主任工作主題研討會在眉山東辰學校舉行。
  • 讓辦學主張照亮學校變革
    辦學主張應寄託辦學者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和對美好學校的憧憬,應涵括在理想追求引領下確定的主要辦學目標和學校發展願景,如「辦一所滿園芬芳的學校」。這是辦學主張必須明示的學校走向和辦學著眼點。(3)在前兩點指導下形成的辦學方略。辦學主張應有實踐指導性,必須堅定地指向行動、引導實踐。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國領袖的深邃思考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自「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以來內涵不斷豐富、相關實踐不斷推進。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新知新覺)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同志說:「我希望,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
  • 荊楚教育名家教育主張選登(二)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價值和定位,認真研究每一個獨特的孩子,積極把握每一次教育的契機,培育更多優秀的學習者。學生應該得到定製教育,教師和學校的成長也應充滿個性,最終實現千人千面,優勢發展。黎紅霞通過多樣化、層次化和個性化教學改革的實驗,使大班實現個性化學習;通過定製培訓,造就個性化名師;更巧借外力,使薄弱學校成長為個性名校。
  • 教育回到常識,從看見兒童開始——兒童幸福成長,從生命教育開始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開幕式上用視頻作《生命教育,讓每個兒童幸福成長》主旨報告。首先熱烈祝賀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深圳市教育局支持,寶安區教育局和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共同承辦的生命教育論壇成功召開。本應前來參加會議,也訂好了到深圳的機票,但是因為工作衝突,無法前來參加,躬逢其盛。只能夠通過在線視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和交流我的教育思考。
  • 校本研修 建設成長共同體
    李老師通過不同層次的經典例題,利用目標導學,引導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問題;再藉助「微課小視頻」,幫助學生釐清坐標系中面積問題的解決策略,更好地建構知識體系;最後通過例題的變式,鞏固所學。整個課堂互動性強,學生思辨參與主動積極。由線下探討切換至線上講解,再由線上總結落實到線下實踐,化難為易,約中見豐,盡顯課堂容量與教學的內在張力。
  • 天九共享與獨角獸企業共建商業生命共同體
    天九共享與獨角獸企業共建商業生命共同體 天九共享與獨角獸企業共建商業生命共同體 2020-11-11 16:55:37  來源:網際網路的確,科學、技術、經濟結構已經與商業模式高度共生共存,每一個因素都牽一髮而動全身,單槍匹馬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已經一去不復返。在這樣的背景下,致力於加速獨角獸成長、助攻傳統企業轉型的國內一線商業生態平臺——天九共享,已穩穩地騎在了時代的背上。
  • 濟南市首批新優學校:山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構建生命教育體系研究 讓學生在陽光下成長
    尊重個性,面向全體,挖掘潛力,主動發展,用生命去演繹個性,用陽光去體現全體,讓生命在陽光下共成長。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山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辦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穩步提升。同時,學校也成為濟南市基礎教育品牌學校,並順利通過濟南市「新優學校」驗收評估。
  • 構建「梯級漸進」體系 重慶一高校打造社會實踐育人共同體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0日電 (記者 劉賢)社會實踐能讓學生較為深入地接觸社會、進行課題研究,越來越受到教育界重視。記者20日從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獲悉,其旅遊與服務管理學院發揮旅遊類專業優勢,構建了梯級漸進的社會實踐體系,正在打造社會實踐育人共同體。
  • 立德樹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新洲中學引領師生綻放幸福之花
    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機遇下,深圳教育正朝著「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目標邁進,打造民生幸福標杆。深圳市福田區新洲中學創辦於1995年,是深圳市福田區一所全日制公辦初級中學,多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行走在幸福教育路上,不斷煥發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 文化理解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一種基於文化理解與尊重的處理國家關係的新思維。  繼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明確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後,習近平總書記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他的命運共同體思想,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直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成長教育」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實踐與思考
    「成長教育」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實踐與思考 2017年11月29日 14:06 來源:《江蘇教育研究》 作者:張菊榮 字號 內容摘要: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的「成長教育」
  • 堅持尊重網絡主權原則 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尊重網絡主權是反對網絡霸權的必然要求,是維護和平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堅持開放合作的基本前提,是構建良好秩序的堅實基礎。 ■ 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尊重網絡主權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辯證統一的,網絡主權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前提,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網絡主權的保障。
  • 習近平: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更好惠及世界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環顧全球,疫情使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受巨大威脅,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面臨嚴峻考驗,人類社會正在經歷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全力挽救生命是當務之急,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合作,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無疑亟需「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  「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加強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生命共同體思想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18BKS027)和「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創新」(19BKS078)階段性成果。生態集體主義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在後工業文明時代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而呈現的一種新的歷史形態,是指「以馬克思、恩格斯的生態文明觀為指導,視人、自然、社會於一體,著力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矛盾與衝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保證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