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率先以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技術等數字為內核的經濟模式,支撐了全民生活的正常運轉及復工復產的有序開展,中國的數字經濟,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備受全球矚目。
今年6月,北京市對外發布實施《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數位化賦能經濟發展為引領,出臺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新開放、新服務的「五新」政策,形成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9月,北京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了《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北京市關於打造數字貿易試驗區實施方案》,響應「支持北京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國家意向;隨後,朝陽區率先出臺《朝陽區打造數字經濟示範區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未來將以新型數字總部企業為引領,以賦能傳統產業升級為重點,以新型數字生活服務為紐帶,推動實現 「規則示範」「安全示範」和 「信用示範」,2022年基本建成數字經濟示範區的新藍圖。
朝陽園北區:集合區域與規劃利好的數字經濟核心區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所勾畫的 「一核一廊、四圈多點」數字經濟新藍圖中,「以新型數字總部企業為引領,在中關村朝陽園北區打造數字經濟核心區,推動形成』國際化數字總部企業集群『」這一至關重要的「一核」,同時也是《方案》聚焦的三大特色中的第一要點,落在了中關村朝陽園北區。
中關村朝陽園北區,成為集合併引領時代潮流的高地。而這裡之所以能夠被時代所選中,是區位、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疊加的必然結果。
望京東部、南部飽和,發展空間受限,相較之下,佔地3.88平方公裡的朝陽園北區是目前望京區域內最完整、面積最大、規劃更合理的一塊區域,十分有利於產業集群的打造。
事實上,自2018年起,朝陽區就強調「把注意力聚焦到中關村朝陽園北區建設上來,全力打造『科技+國際』『科技+文化』『科技+都市』的特色園區」,營造「類海外」環境,加快推進國際人才公寓、國際醫院、國際學校,以及集國際科學交流、高精尖科技論壇、前沿科技成果展示於一體的國際會議論壇場所——未來科學大獎永久會址的「三國際一未來」四大功能性項目建設。經過兩年的調整與建設,當下的朝陽園北區,已初現科技創新金融中心、智慧財產權與技術交易併購中心、科創人才交流中心和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的雛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朝陽園北區,在這次《方案》規劃中脫穎而出,成為朝陽區打造數字經濟示範區的核心,成為北京、乃至全球矚目的數字經濟高地。
同時,在《方案》中,明確提出高質量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的建設目標,其中,「打造國際化數字示範新地標,建設20個數字經濟主題樓宇,打造20個數字經濟特色園區;推動數字產業集聚發展,行業領軍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培育高成長企業300家以上,推動50個數字經濟示範應用場景落地」是兩個重要的建設目標。
結合朝陽園北區當下「科技創新金融中心、智慧財產權與技術交易併購中心、科創人才交流中心和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的建設方向,同時又是新進的數字經濟核心區,不難預判,未來朝陽區所打造的數字示範新地標,多數或將落址於此。目前,阿里巴巴北京新總部已經於2019年在朝陽園北區開工建設,也將帶動相關行業企業湧入。頭部企業入駐,勢必對公建的品質有更高的要求,朝陽園北區也必將以地標性的建築來匹配頭部企業的需求。
華樾中心:數字經濟核心區的地標性存在
朝陽園北區華樾中心,正是這樣一個地標級建築的存在。
由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和中國最早完成上市並形成全國化布局的金地集團兩大實力開發商聯手打造的華樾中心,位於中關村朝陽園北區城區主幹路廣順北大街沿線、地鐵14號線善各莊上蓋,規劃為1.1-1.9萬平米A、B兩棟超甲級寫字樓,大尺度玻璃幕牆和金屬板結合的現代風格立面,獨具優勢的地理位置和建築展示,成就地標形象。
同時獲得LEED金級認證、中國綠色建築三星認證,雙綠色建築認證的華樾中心,建築本身也達到國際甲級寫字樓的標準:4.2-4.5m標準層高,2.9-3m標準層淨高,10.2m挑空精裝首層大堂,樓板荷載做到了3.5kn/㎡,進口電梯配置,單梯服務面積≤4000㎡,候梯時間不大於30s等產品配置,完美匹配頭部企業的需求。
在內部的科技層面,華樾中心做到了四管制風機盤管空調、製冷制熱隨時切換,供冷供熱同步進行,新風系統採用初效過濾、靜電除塵、室內迴風處理器、紫外線殺菌、集中加溼等配置,以及光纖寬帶接入、OA網絡地板、樓宇節能管控、智能安防管理、智能消防管理、高端電力保障、智能停車管理等智慧系統,都讓華樾中心成為科技辦公場的代表產品。
華樾中心外部空間亦是可圈可點:特色商業廣場、下沉式休閒主題商業街區、口袋公園、運動場等多元休閒區,為華樾中心提供更多的商務外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