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發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中關村科學城按下...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辛聞)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正式發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圍繞園區向城區,園區融於城市轉變的主題主線,緊扣制約區域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補空間短板、強要素弱項,通過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新形態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畫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當天,北京中關村科學城還發布了《關於中關村科學城新時期再創業再出發提升創新能級的若干措施》,這是繼2018年發布「創新發展16條」後,中關村科學城結合新的發展階段實際,出臺的創新政策「2.0版」。

據了解,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指海澱區百望山以北區域,面積235平方公裡,佔海澱區總面積的54%,北接昌平未來科學城,沿京張高鐵輻射帶動延慶,西以軍溫路連接門頭溝區,作為海澱區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科學城北區是承載北京高端科技創新功能、承接高精尖產業落地、構筑北京西北部創新發展高地,推動中心城區和生態涵養區同步高質量發展最現實的強大引擎。

截至目前,科學城北區已建在建規模3169萬平方米,規劃實施率約67%。軟體園一期二期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以聯想、華勝天成、軟通動力等為代表的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和IT服務外包等產業集群。

截至2019年年底,三大園區入駐的科技企業達1189家,年收入415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佔比超七成,初步形成了產業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發展格局,高端產業結構逐漸凸顯,產業特徵愈加清晰。

2025年底,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謀劃實施10平方公裡量級的體育休閒綠色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小微綠地和沿河線性綠地。通過「溼地群、海綿心、河渠網」營造出藍綠交織、自然野趣的生態之水。到2022年底,汙水處理率達到99.7%,南沙河水質全年平均達到四類。到2025年底,基本實現汙水全收集、全處理。

未來,將調增約130公頃的居住用地,新增建築規模約250萬平米。確保到2023年,中關村科學城落地建設1-2家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建設3-5家旗艦型新型研發機構,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比重21%以上,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00人左右;力爭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五千億級企業和5-10家千億級企業,精準培育30家隱形冠軍企業,重點培育2-3個具有技術主導權的新興產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超過3.4萬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0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200億元。

據介紹,為實現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願景與目標,發展行動計劃包含3項重大行動,共14項行動任務,這將令北區出現一系列「蝶變」。「蝶變」後的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將依託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軸,形成「一心雙組團、兩核四節點」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心」是指翠湖科技綠心。將結合區域內山水相融、藍綠交織的自然生態本底,大尺度謀劃綠色生態系統,圍繞南沙河與京密引水渠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並在淺山區域規劃建設12平方公裡的體育休閒公園,成為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並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雙組團」是指翠湖科技園、永豐基地兩大創新功能組團。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商業航天等戰略新興產業,盤活釋放約700萬平方米的產業空間,在各個特色產業園中推進一批龍頭企業、小微孵化、科技服務等各類創新主體落地,促進創新產業全鏈條融合發展。

「兩核」是指地鐵永豐站以及稻香湖站的周邊區域。將按照TOD開發模式,集中建設商業中心、國際商務酒店、城市綜合體、特色街區,為科創活動提供公共空間和配套服務,成為科學城北區的綜合服務核心和新地標。

「四節點」是指以協同創新、文化體驗、生活宜居、未來經濟為主題的地區發展節點。我們將與生命科學園協同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命科學研發中心;將結合故宮北院區建設,在周邊打造文化體驗特色小鎮;將加大住宅及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創造良好的宜居宜業環境;將大力發展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前沿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發展。

此外,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項目、北區5G網絡部署及示範應用項目、升級中關村自動駕駛示範區、「空天產業園、工業網際網路智能化協同製造服務平臺五大新基建項目也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落地實施。

下一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還將開展「新經濟、新基建,引領數位化」行動,在人工智慧、5G、大數據、智能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等典型「新基建」領域,重點開展兩方面工作,持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全要素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是培育新基建的「技術供應者」,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和新基建建設需求,構建若干優勢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在北區先行謀劃建設一批重大新型基礎設施,持續賦能新型城市形態構建。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關村科學城按下北區縱深發展「加速鍵」
    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正式發布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及《關於中關村科學城新時期再創業再出發提升創新能級的若干措施》,這是繼2018年發布「創新發展16條」後,中關村科學城結合新的發展階段實際,出臺的創新政策「2.0版」。
  • 2020第二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創業合伙人招募計劃再度啟航
    2020第二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創新合伙人招募計劃是在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指導下,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市海澱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海澱區融媒體中心、中關村
  • 北京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一所國際學校開建
    高科技園區、高新技術企業以及配套商業、文化產業,正在讓北京海澱北部加速成為更加完善、全面發展的高新技術宜居區。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配套項目集中開建,按下海澱北部教育配套建設的「加速鍵」,項目建成後將引名校辦學,跨越式提升海澱北部教育水平,進一步均衡海澱教育資源。
  • 中關村向北
    3月10 日,北京海澱(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展示體驗中心,工作人員展示海澱區生態環境領域分平臺 任超攝  ◇中關村科學城發布北區發展行動計劃,給出系統性目標  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正式發布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推出一系列發展新舉措,超前規劃基礎設施,拉開城市發展骨架,推進高新技術項目建設,高標準建設公共服務體系,著力緩解職住平衡難題……在北京市海澱區北部地區,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發展新的大幕正徐徐拉開。
  • 中關村科學城要「北上」:爭取19號線北延 推進名校建分校
    昨天,中關村科學城發布了「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包括三大行動和14項具體任務,破解制約佔海澱區域面積54%的百望山以北地區發展的重難點問題,實現南北協同發展,加快推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   三大行動指高品質城市新形態構築行動、科創治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行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行動。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項目全部開工!
    幼兒園、小學、中學、國際學校多所市、區重點學校「北上」辦學海澱北部教育按下「加速鍵」!今天下午海澱融媒發布廳第八場發布走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通過「海澱融媒」快手直播向網友解讀教育配套整體情況一直以來加快教育設施建設,補齊配套短板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海澱深化落實「兩新兩高」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北區宜居宜業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項目全部開工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近期啟動的25個教育配套項目全部開工!幼兒園、小學、中學、國際學校多所市、區重點學校「北上」辦學,海澱北部教育按下「加速鍵」!昨天下午,海澱融媒發布廳第八場發布,走進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通過「海澱融媒」快手直播,向網友解讀教育配套整體情況。
  • 工作、居住、消費、享受大自然……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科創生態...
    9月25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E_ZIKOO智慧谷項目舉辦推介活動。項目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核心區——永豐產業園,面積75萬平方米,整體規劃為科創生態小鎮,商、產、文、旅、科、居綜合體,將打造「生活全天候、生產全周期、生態全維度」三生融合的全業態產城融合綜合片區。
  • 中關村科學城「星谷」崛起!發射一顆衛星「也許只要6個月」
    隨著空天信息產業不斷發展,普通人也將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暢快體驗。如今,在北清路沿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他透露,公司明年計劃發射9顆衛星,其中300公斤高解析度雷達成像衛星將填補我國民用雷達衛星的空白。據悉,中關村科學城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航天領域院士及專家,特別是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以航天城為核心,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機構,成為孵化、吸引創新企業的「大本營」。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項目全部開工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董兆瑞) 記者從海澱區獲悉,近日,中關村三小科技園校區正式開工建設。這標誌著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近期啟動的25個教育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實現開工。近年來,隨著翠湖科技園、永豐基地、中關村軟體園等北區園區組團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人才紮根科學城北區。學位緊、入學難,成為了地區群眾的「心頭病」。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配套設施項目已全面開工
    近年來,隨著翠湖科技園、永豐基地、中關村軟體園等北區園區組團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人才紮根科學城北區。近日,中關村三小科技園校區正式開工建設。至此,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近期啟動的25個教育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實現開工。
  •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設施全開工 將提供萬餘個中小學學位
    新京報快訊(記者 黃哲程)記者今天(8月28日)從海澱區獲悉,中關村三小科技園校區近日正式開工建設。至此,中關村科學城北區25個教育配套設施項目全部實現開工。海澱區北部地區開發辦主任高誌慶介紹,項目建成後可提供約8000個學前教育以及1.4萬個中小學學位,將有效緩解海澱區南北教育資源不均衡狀況。
  • 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年度創新論壇構築創新能量場
    「研發代工」是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重要嘗試。在這個模式下,研究人員有了清晰明確的技術需求牽引和市場目標,避免了當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閉門造車」、研究成果不接地氣因而很難落地的現實問題。對於代工企業而言,從此就有了真正的研發團隊和研發力量,確保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中關村一小、二小、三小...海澱北部這些新學校將由名校承辦!
    中關村一小、二小、三小...海澱北部這些新學校將由名校承辦!,區教委發布了近五年來的教育發展情況以及對未來五年的初步思考。  一直以來,加快教育設施建設補齊配套短板,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海澱深化落實「兩新兩高」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北區宜居宜業新型城市形態的重要抓手。
  • 中關村科學城人才發展專項服務企業邀請函
    中關村科學城人才發展專項服務企業邀請函中關村科學城人才發展專項服務工作,是海澱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政府專項財政撥款公益項目,由海澱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負責實施,包括海澱區領軍企業國際化培養工程,加強與駐區高校院所、園區企業的緊密聯繫和深入合作,通過開展人才對接、培訓交流等活動,搭建央地人才協同發展平臺載體,創新央地人才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用好用活中關村百校聯盟成員高校資源,提升海澱區人才隊伍國際化水平。
  • 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成立,推動行業自律規範發展
    8月19日,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儀式在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舉行。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聯盟理事長、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共同為聯盟成立揭牌。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是以實現教育產業資源優化整合、協同創新及跨界合作為目標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由海澱區眾多知名網際網路教育企業自願結成,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教育跨界協同創新平臺,成為引領網際網路教育行業自律和規範發展的有力抓手,成為帶動網際網路教育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載體。
  • 中關村科學城百企萬崗引人才 海澱區委書記喊你來上班
    在今日上午的「雲直播」活動上,海澱區委書記、中關村科學城黨工委書記於軍喊話,「歡迎各位網友到海澱來,一起來做創新合伙人」。海澱區特別推出線上互動「雲直播」活動。通過快手、微博一直播、央視頻、今日頭條等平臺,把傳統的線下招聘宣講會開進直播間。
  • 海澱溫泉鎮:構建科技服務新路徑 「築巢引鳳」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京密引水渠為界,溫泉鎮南部為淺山規劃區,北部為高科技企業集聚區,鎮域面積33.19平方公裡,緊鄰地鐵16號線和北清路,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的重要空間承載,是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走廊上的重要節點,也是中關村科學城「硬科技」產業集聚輻射的戰略縱深。
  • 「三區」政策疊加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創新能級
    在利用中關村科學城提供的封閉測試場、開放測試道路、智能網聯環境等進行技術研發的同時,還能享受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支持。「按照海澱區出臺的《中關村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開展自動駕駛封閉測試的初創企業,最高可獲得測試費用50%的補貼;開展關鍵技術研發的創新企業,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資金支持。」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 海澱速度 | 海澱北部新區未來5年戰略發力,全新規劃推動區域發展新...
    ——貝聿銘近日,一場特殊直播引發海澱北部新區的關注!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高能級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中關村壹號」舉行。會上重磅發布海澱北區發展行動計劃,預示海澱北部新區即將迎來創新發展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