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是無形的殺手。
是連綿的雨天。
對於部分的抑鬱症患者來說,
要麼是忍耐連綿的雨天,
要麼是逃跑也就是死亡。
01
,這個話題前幾天上了熱搜第二。主要的內容是央視的一個對抑鬱症的報導。
其實莫名的,我會有點欣喜,就是我們早就該開始重視抑鬱症,開始給抑鬱症去除汙名化,開始接納抑鬱症。
其實抑鬱症並不是一個人矯情,做作,無病呻吟,抗壓能力差,而是一種心理疾病。大腦分泌的多巴胺,會比正常人少,也就是說抑鬱症本來就比正常人要更難感受到快樂。
可是我們總是太把抑鬱症跟神經病畫上等號,或者是認為這是什麼怪病。
其實全球有近三億人可能有抑鬱症。
就像感冒發燒,及時發現多一點家人們的關心,及時找到專業的心理醫生幹預,其實也就是一次流感,一次重感冒,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其實治癒也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只是我們都比較缺乏對自己內心的理解。
我們習慣了活在一個集體觀念裡而忽視了自己。
我常常對朋友說:「那麼你認識真實的自己嗎?你認識你自己嗎?你能分得清什麼是集體意識,什麼是你的個人意識嗎?」
朋友說我神神叨叨的,特別矯情。
這或許就是中國人抑鬱症高發的一個原因吧。
因為我們在集體意識下都忽視了自己,我們總喜歡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喜歡笑臉迎人。
我們不擅長表達真實的自己。
所以我們在早期的抑鬱的時候只會覺得是自己心情不好。
真的到晚期了,我們也會對生活真的失望了,很難去真的去就醫。
就醫了家人如果不了解,也很難真的配合。
這就是在朋友懟我矯情的時候,我常常回他們的:「這不是矯情,我們都太不擅長照顧自己了。」
我們可能會關注我們生理的健康,卻忘記了照顧心理的那個需要心疼的小孩。
02 抑鬱症是個常見的心理疾病
怎麼判斷自己可能抑鬱了可能真的抑鬱了。
表現的狀態有時常感到疲憊,覺得生活裡的一切都沒有意義,越來越沒有精神懶得動,情緒不擅長表達,恐懼,矛盾喜怒無常,失眠亦或是嗜睡,以至於有輕生的想法。
這些症狀和心情不好很像。
如果你只是一兩天這樣子,那不過是一個月中少有的雨天。
如果是一個月常常這樣那不是雨天,那是雨季。
那可能就是抑鬱了。
如果懷疑自己是抑鬱了,那就去看心理醫生吧。
有朋友和我傾訴說生活的苦悶,我說關於情緒方面我也不是很懂,我只是喜歡研究我自己的情緒。你可以去看看我們學校的心理諮詢師哦。
他連連拒絕,說看心理諮詢師很奇怪,感覺有病才去。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我屬於長期在約的,就當每個星期的一次與智者的長談,就當樹洞傾訴我的苦悶。每次講完我都會舒服一點。
因為我是個很容易鬧情緒,很敏感的人。我也擔心自己會抑鬱。
和我諮詢的老師也會給我一點意見,有時也會給我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我很慶幸還好我還是個學生,心理諮詢是免費的,不然以我這種拜金的性子真的很難願意在這方面花錢。
沒錯,我也是不太擅長照顧自己的人。
但是我慶幸學生有這種福利。
可是這明明是我們的便利,可是很多學生不願意去。
就像朋友說的,感覺只有有病的人才去。
這就是一種偏見吧。
認為去了就代表自己懦弱,無能,幼稚。
認為去了就好像自己有毛病。
這都是因為我們太忽視自己了。
我們你能夠體諒自己的身體,去體檢,不會說有病才去體檢。
但是我們卻不願意體諒自己的精神,去諮詢,我們卻說有病才去諮詢。
我們面對我們身體某項數值的增高或者水平過低,開始在乎關心。
可是我們卻不願意為我們的煩惱苦悶找一個情緒的出口。
這種偏見已經在我們腦海裡根深蒂固,雖然我們嘴上說著要了解抑鬱症,要關心抑鬱症病人。可是這份了解自己,關心自己的慈悲都不能給到自己身上。
我們又怎麼可能真的給到別人身上呢。
在擁抱別人的脆弱之前我們更應該擁抱自己的脆弱。
在國外,經常去做心理諮詢是被認為是對自己健康負責任的表現。
就跟定期去做體檢一樣。
所以在我們說要為抑鬱症的人正名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要先根除自己的偏見。
真的把心理疾病當成一種病,早發現,早治療,早解決。
也真的把心理疾病不當成另一種病,不是怪胎,不是神經病,不是這個人有毛病。
人吃五穀雜糧在怎麼可能不生病。
那麼人世間百態,種種壓力,生一個心理疾病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03 中國人缺乏對心理疾病的認知
經常有抑鬱症自殺的事件,下面有網友評論這是不尊重生命這是矯情。
說這是不尊重生命我理解也承認。
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矯情。
只是我們不能感同身受而已。
在一次心理課上,老師和我們說,我們安慰一個人要先達到和他共情,再去轉移注意力或者是提供建議,這樣會比較有效。
而中國人往往缺乏這種共情能力。
我們很難設身處地真的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當有人的想法觀點和我們不一樣時,我們也很難理解時。
我們就很喜歡把人分到少數派,然後站在一個多數派的角度去抨擊。
就像很多老一輩的人認為同性戀是違反倫理道德一樣。
我們現代人面對自己不符合我們的三觀的觀點我們也習慣去槓。
網絡上才會互噴。
其實很多事情我們不是當事人我們真的不好去評判。
當有人因抑鬱去自殺的時候,我真的心裡只有心疼而不想去苛責。
這不是因為我不尊重生命,只是我想人都是有求生的本能和死亡的恐懼的,一個人需要痛苦到什麼地步才能痛苦到放棄自己。
在現實裡,我們不對生活中的那些人多點關心,然後在他們死後,又去攻擊別人自殺。
所以給他們的選擇就只有受著。
我覺得這樣對一個抑鬱症的人太過殘忍。
這也是很多抑鬱症病人不願意和外界溝通的原因。
因為有時候溝通帶來的不是寬慰,而是不理解的苛責。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你不是他,你又怎麼能去說你真的可以理解別人的痛苦呢。
如果你的身邊真的有人找你傾訴,你覺得他的苦惱很幼稚很矯情。
那麼我真心期待你不要把傷人的話那麼快說出口。
實在不知道怎麼去勸服,其實也可以扮演一個溫馨的樹洞。
04 抑鬱症並不可怕
有次朋友和我說,山源,我真的好累啊。
他處在綿綿的雨季。
他不知道怎麼去逃脫。
我給他一個擁抱。
像擁自己心中的小人一樣擁抱他。
或許他真的很痛苦,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
我只想告訴你,沒事的我會在你身邊的。
用我的肢體語言告訴你。別怕有我在。
於是他開始放聲大哭了。
哭的像一個孩子。
我說:「哭吧,哭吧,能哭出來就是好的。」
或許我不能像心理醫生一樣給你開藥,給你什麼有用的建議。
但是至少你可以找我哭,找我宣洩。
能這麼哭一哭,心裡的雨或許就會停一停。
讓陽光照亮在大地,也讓陽光衝破烏雲照進你的心。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好比感冒和發燒,需要被我們正確對待;有了病,就去治療,誰不想做那個開開心心的在陽光下無憂無慮玩耍的孩子呢!
文|山源小梅
編輯|蘇瑾晗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獵奇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