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酒。
最近「網抑雲」梗火了,而昨天一個關於抑鬱症的消息更是上了熱搜榜第二名。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經常被人們搞混,前者只是一種情緒,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可能睡一覺,哭一場就好了,而後者卻是一種病,並不是靠別人的幾句勸就能好的,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因此,當孩子出現抑鬱症症狀的時候,希望家長及時警醒,提起重視。
據研究,抑鬱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如9月12日,央視網在微博上發布如下內容。
人民網微博也同步發布相應內容,如下:
這條微博,也引起了很多孕產婦的共鳴。
評論內容如下:
從評論中可以看到,很多孕產婦都曾經受抑鬱症的困擾。
但抑鬱症的易患群體,除了孕產婦之外,還有一個群體,必須重視起來,尤其是各位家長,那就是您的孩子--高中生們。
據報導,2016年10月,重慶某醫學院校在本科一年級新生中開展的抑鬱症狀調查顯示:輕度及以上抑鬱症狀總檢出率為35.9%。其中,輕度抑鬱症狀檢出率為28.7%,中度抑鬱症狀檢出率為5.5%,重度抑鬱症狀檢出率為1.7%。
一旦孩子出現抑鬱症,家長沒有及時關注並引導的話,有可能就會釀成較大後果。比如下面的事件案例。
那麼,抑鬱症的產生原因是什麼呢?
迄今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從醫學的角度,我們概括的總結為:抑鬱症的發病是遺傳、神經生化、心理社會(文化)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1、生理因素:
(1)遺傳因素:
顧名思義如果直系親屬中,曾有過多人患抑鬱症的病史,那麼你患病的機率就會比較高。且遺傳因素在心境障礙(包括抑鬱,雙向障礙)的發病因素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神經生化因素:
有一些研究初步證實了抑鬱症的發作與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和受體功能的改變有關。
目前5-羥色胺(血清素)假說比較常見,它是一種可以讓人產生愉悅感的神經遞質,5-羥色胺水平低的人,就更容易出現抑鬱、衝動行為、暴力和攻擊行為。許多抗抑鬱藥都是通過提高腦內5-羥色胺水平來改善抑鬱情緒的。
(3)腦電生理及神經影像變化:
很多患者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得了抑鬱症,是不是腦子會變笨?抑鬱症會不會引起大腦器質性的病變?這種病變能恢復嗎?
實際上,有科學研究發現,通過睡眠腦電監測、腦電圖研究、CT研究,確實發現抑鬱症患者的睡眠時間變短、覺醒次數變多,甚至一些患者出現大腦的一些區域萎縮(例如海馬、杏仁核等)。但這種病理改變通過持續服用抗抑鬱藥物,是可逆的。
2、心理因素:
性格內向,生活壓力過大無法排解,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如高考、長期沉迷於遊戲中,長期的負性思維,長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都是抑鬱症易感的原因。
3、社會因素
負性生活事件的發生,與抑鬱發作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有:喪偶、離異、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的軀體疾病、家庭成員重病或病故等。
以上等因素都有可能促成抑鬱症的產生,如果懷疑自己的了抑鬱症,不要在網上給自己隨意下診斷,應當向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尋求幫助。
正確認識抑鬱症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是自己的行為認知產生了偏差,需要專業的人員來給予幫助。單純的靠身邊的人勸說開導、逃避等,並不能起到治療的目的,反而有時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恥感。
學生和家長如何及時發現,並進行積極幹預呢?
老酒在搜集關於抑鬱症相關資料的時候,看到的一位曾經患抑鬱症並成功走出來的學生的文章,覺得非常有道理,下面分享給大家。
作為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我每年都會聽到或碰到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一般與學業壓力過大有關,但也能感受到這些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方式並不太健康。
有些學生內心長久的積壓有對父母的憤憤不平,也有的學生被強勢的父母管制的不能自己決定任何事情。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高中生家長能夠重視起來,學業確實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另外,高中階段的孩子貌似已經長大,但恰恰正式從兒童到青年的蛻變期,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更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我的學生讀者,能夠明白人生多坎坷,不可能一帆風順,經歷風雨,方見彩虹。堅強!!
與老酒幹了這杯五味生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