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養」很好,但方法要正確

2020-10-03 張健家庭教育


01

青銅還是王者


「我爸不管我,我媽不管我,我全家都不管我。」


我在接女兒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聽見一個小男孩這麼對小夥伴說。


多麼可憐,乍一聽,以為是一個不幸的孤兒。


可看著完全不是,小男孩雖然穿得普普通通,可是臉和手都挺乾淨,動作神態都特別自在,甚至是驕傲,立於人群中,儼然被一群青銅仰望著的王者。


「我想和他玩。」女兒也掙脫我的手,向他跑去。



一個孤兒到領袖人物,中間的差距太大,我不禁好奇起來。


同行的其他家長認識他,向我介紹。


「這個小孩在小區裡可有名啦,他從大班起就不用家裡接送,你要給他一副紙牌,他能交換到全小區小孩手裡各種流行的玩具。」


「這麼神奇嗎?他爸媽是不是做生意沒空管他?」


「哪能啊?人家媽媽還是省重點的教導主任呢!」


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被有效放養的孩子,而且過得相當幸福。


02

為什麼要放養


新聞顯示,2018年韓國生育率持續下降,已跌破1,為0.98,再創歷史新低。


無論時間、精力、還是金錢的付出,都超出負荷,育兒負擔過重顯然已經成為其主要原因。



而在歐美國家,情況相應地會樂觀一些,相較之下不難發現差別。


亞洲養育較為精細,西方國家較為粗放。


我們這一代,物質水平不斷提升,養育卻越發不堪其累,也許,是時候放鬆一點了。


一談到放養,大家會搖頭,好像很可怕。


先來回答幾個問題。


a)爸爸和媽媽誰更擅長放養?爸爸。


b)爸爸和媽媽誰帶孩子會更有益?也是爸爸。


c)為什么爸爸帶的孩子勇敢大膽探索能力強?因為爸爸們敢放手。


d)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媽媽往往感同身受,差點也跟著吵起來,為什麼一笑泯恩仇的往往是爸爸?因為爸爸神經粗,心大。


所以,爸爸帶娃的好處,基本等同於放養的好處。


電視劇《小別離》中,當孩子去了異國彼岸,不再持續地需要父母的關注與付出,父母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輕鬆與解脫,而是空虛,失去意義,並用拼二胎來填補空白。


在孩子出生以後,對孩子的養育是一個漫長的持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往往形成了習慣,照顧成了一種天然的條件反射,類似於運動員的肌肉反應。


當父母把生活重心全然放在孩子身上,源頭一旦消失,當然會失落不已。


其實,放養並不是不管不顧,不聞不問,而是在相當漫長的歲月中,不要把人生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


03

如何放養:要寬嚴相濟,而不養是為大忌


古老哲理故事裡講,手裡的一捧沙子,握得太緊或者太松,都會流走。


歌詞裡也唱,我給你最好的愛是手放開,到底如何放開呢?


1、平等對話,沒大沒小


小孩子擁有一些奇妙的直覺和智慧,大人勝在習得的知識和過往經驗。


小孩並不無知,大人也並不總是對的。


在《少年說》節目裡,策划過《爸爸去哪兒》等一眾熱播節目的導演謝滌葵就被親女兒當面吐槽:我的爸爸好像到了更年期。然後請爸爸下次出差早點回來,早點陪她。還批評爸爸一邊吃飯一邊打遊戲。



小姑娘的大方直率,惹人發笑的同時又心生憐愛,這樣一個可愛的直抒胸臆的姿態,不討好,不遷就,才是理想中的和父母平等說話的樣子。


2、不幹涉不說教,交出選擇權


為人父母,我們是不是平時說了太多類似的話。


「學校裡那個孩子老打人,不要和他玩。」


「這件衣服不好看,換一件。」


「故事書先不要看,趕緊把作文寫一寫,英語單詞背一背。」


孩子只是聽從,並沒有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了意見卻遭到鎮壓。久而久之,越發畏縮,沒有自己的主見。


黃磊給他的兩個女兒寫了一封信——《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下去》。裡面提到:


我會的多數都不算特殊,藝術創作略知略懂,不算擅長更不算天賦異稟,但這一項已經是我的謀生手段了,其他的都是些生活技巧,心靈手巧或雕蟲小技,不會也罷。


所以,長大的你們會什麼就會什麼,不會什麼也沒關係。


你們即使會得不多或者一事無成也不必難過,沒有世俗認同成就的人是多數,你們不必成為少數,平凡最好。


3、發現興趣,陪伴並提供幫助


簡言之,需要你的時候出現,不需要的時候請自行消失。


《最強大腦》裡的天才王昱珩憑藉「微觀辨水」一戰成名。他擁有超強的觀察力、記憶力,在節目裡從五百杯水中,成功找出之前看過的一杯。


這種觀察力是怎麼培養的呢,不難發現,這和他自小家教嚴厲似乎關係不大,越嚴厲越叛逆。而是和對養動植物狂熱的興趣有關,哪怕為此挨打,為不能養植物而辭職,也在所不惜。


另外他也是一個很好的父親,對女兒的要求是:


你不用做第一名,你不用做拔尖的,你差不多就可以了。



04

那麼被放養的孩子,

到底幸福在哪裡呢?


1、預防疾病


有效放養,可能有助於減少小朋友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一個在泥坑裡打過滾釋放過天性的小孩,會比一個處在無菌環境裡的小孩更健康。


一個會去觸摸會去感受世界萬物的小泥孩,會比一個哪也不能碰,只能穿著漂亮衣服老老實實坐在小板凳上的孩子更快樂。


2、性格養成


放養的孩子大多強悍,更易形成獨立人格。


在迪士尼經典動畫影片《獅子王》中,小獅子辛巴在父親被害後,失去庇護,才被迫適應叢林法則。


其中的很多臺詞更是震撼人心。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勇敢,但是勇敢並不代表要到處闖禍。逆境才能成就強者。



3、婚姻家庭


論壇裡常見一種吐槽,我有兩個兒子,小的剛出生,大的也就二三十歲。


這本質是一種關係的錯位。女人這麼說,無奈調侃之餘,也體現了家庭關係的不良發展。


男人就應該自我進化為父親,他必須承擔為人父的責任,而不是拒絕成長,當甩手掌柜,或者更荒謬的所謂妻子的兒子。若做不到,漫長時光會讓他後果自負。


一個二十多年耳濡目染的家庭親密關係,也是孩子未來婚姻的模板。


孩子婚姻的幸福與否,很大一部分就取決於現在。只有父母子女各歸其位,才是健康的家庭關係。


4、自我成長


現如今,小孩子會跳芭蕾,老年人會跳廣場舞,中年人會什麼?


中年人普遍筋骨硬,差不多跳個廣播體操就不錯了。


如果我們稍稍把放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收回一點,放在自己身上,說不定哪天華麗變身,就成了老乾媽陶華碧呢。


想一想,如果孩子長大後,有一個時時刻刻強調我為你付出了多少,我為你犧牲了全部的媽媽。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05

我愛你,但我更愛我自己


《欲望都市》裡的Samantha說過一段話。


"I love you, but I love me more. "人生一世,最應該對得起的人是自己。


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講到:


情緒這種東西,管太嚴,不讓它流動,它不好好為你服務。不管它,沒理性不自律,它又給你添堵惹事。


對於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龍應臺《目送》中,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總之,在恰好的時機松鬆手,而不是始終拽著一根線不放鬆,是父母和孩子最美好的彼此成全。

相關焦點

  • 放養≠放縱,正確「放養」才能解放孩子天性,培養真正的興趣
    這樣的情況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能畫出什麼樣的東西家長要給予相當的輔導,才能避免孩子畫歪或者畫錯,而學習和行為糾正其實也是一個道理。綜上所述,放養≠放縱,正確"放養"才能解放孩子天性,只有培養真正的興趣和認識到什麼才是正確的放養。
  • 魚缸法則:孩子能去大海,就別把他鎖在一方池塘,要正確放養孩子
    ②放養的孩子自理能力、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強離開了父母的面面俱到,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處事能力會慢慢提高。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處事的方式也不同,孩子才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當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家長直接教給孩子的處理方法,未必比引導他自己去處理更高明。
  • 孩子"放養"也可以養的很好,關鍵看父母怎麼去把握分寸
    有的家長認為對孩子放養,孩子就會往壞的方面發展,其實不然,正確的放養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做自己。就像每個小孩都是箭,父母是弓,弓的責任就是幫助箭要去箭的地方。等到孩子取得成績之後,可以很驕傲地和別人說這一切都應該感謝父母的&34;。
  • 對孩子的放養教育要搞懂,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不過很多年輕的父母發現很多中國的傳統教育方法都有些落後了,所以他們把眼光放在西方的教育上面,其中西方的放養教育特別受中國父母的青睞,因為放養教育講究的是釋放孩子的天性,才能讓孩子的潛力得到培養。小麗是一個非常喜歡孩子的人,自從她生下孩子之後,就立志要做一個好母親,不會像其他的父母那樣,用功利性教育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所以她一直用放養方式來養育孩子。從某種方面上來說,擁有一個小麗這樣的母親,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因為小麗從來不苛求孩子上補習班,給孩子報的興趣班也是以孩子的愛好為主。
  • 被誤解的「放養教育」正在毀孩子,真正的放養要善用「無形的手」
    當面對孩子的不正確行為,家長聽取他人意見並正確引導孩子,反而用「放養教育」來作為擋箭牌,放縱孩子繼續為之。:用「無形的手」去引導孩子正確的放養方式在身邊也很常見,在釋放孩子天性的同時如何把握放養教育的度,讓孩子在正道上不偏離,其實家長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用「無形的手」去教育孩子。
  • 「放養式」教育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這3點「放養」建議父母要知道
    琪琪聽了校領導的話傻在原地,沒想到自己錯誤的「放養」孩子竟然害了孩子。分析:「放養」教育並沒有錯,錯的是錯誤的「放養」觀念。放養教育的3點建議,父母一定要知道!1、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如果不教會孩子心存敬畏、尊重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必然會變成讓孩子變成魔鬼的訓育方法。
  • 別盲目跟風,正確的放養式教育需要遵循這3個原則
    近年來,放養式教育頻繁上熱搜。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放養式教育高度重視且躍躍欲試。在一部鄧超主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對兒子馬飛實施的正是放養式教育。他希望孩子學到的不僅是課本中的知識,還有課本上沒有教的思想和方法。兒子成績不好,馬皓文卻從不給孩子施壓。
  • 放養不等同於放縱,給孩子自由的同時,要遵循三個原則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要給孩子自由空間,所以採用放養方式。但不少父母誤把放養當成了放縱,因此就對孩子不管不顧,導致孩子變得任性妄為。因此父母應該要採用一定的放養方式,給孩子一定的自由,但卻不是放縱孩子。
  • 放養教育和圈養教育哪個好?只要價值觀正確,父母就應該支持孩子
    相對於大多數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黃磊對女兒的態度顯得格外寬鬆。實行的是放養教育,並且更加注重孩子素質上的培養,對於女兒的選擇和想法,也給予最大限度的尊重。 然而這些所謂太成熟的表現,不過是孩子體現自己個性和審美的行為,人們加以批評,實在是有些矯枉過正,不論在什麼樣的年紀。只要價值觀念正確,孩子的一些獨特愛好是應該予以支持的。
  • 讓放養也有邊界,孩子才能受益!
    這則討論的內容是:孩子究竟要不要放養,什麼才是對孩子有益處的放養,如何讓放養成為養育孩子的最佳方式。一位教育專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放養不是不管不教,而是有邊界的放養,這樣的放養才能讓孩子受益。這位教育專家的觀點受到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讚。今天,我們就在這裡談談放養的問題。
  • 放養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真的嗎?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放養教育的幾點建議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 桂花魚鮮嫩好吃,養殖過程中,該如何正確放養
    小孩和老人們自己體弱多病的人多吃一些桂花魚則會很好的補虛,而且還能滿足自己的食慾。有一些女性朋友們多吃一些還可以達到抗氧化的效果,最好的一點就是多吃一些,不會使自己變得很胖,而且還有美容的效果,在藥用方面還能夠補氣血。而接下來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我們在養殖這種魚的時候,需要怎樣去放養。
  • 放養式帶娃火了,好的放養孩子既快樂又懂事,家長先學會劃清界限
    導讀:放養式帶娃火了,好的放養孩子既快樂又懂事,家長先學會劃清界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放養式帶娃火了,好的放養孩子既快樂又懂事,家長先學會劃清界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在家啃地板,父母全程淡定臉,放養式育兒太挑戰傳統觀念
    剛開始,孩子有這種舉動的時候,撒貝寧也是非常不理解,然後想要去制止孩子。後來,在妻子的阻攔下才沒有這樣做。妻子說,孩子這是在自己的家裡,又不是別人家。孩子想要做什麼都是他的自由,我們也不能去幹涉。後來,撒貝寧想了一下,發現其實這種理念是正確的。我們經常說要放養孩子,讓孩子有童年的自由。想必這就是一种放養吧!01 放養式育兒太挑戰傳統觀念。
  • 孩子「放養」並不等於放縱
    還有人說:「在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之前,願我們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可以說,從孩子出生那一天起,父母就踏上了一條既有鮮花,也充滿了荊棘的徵程,培育一個孩子長大成人的責任,絕非「重大」兩個字就可以簡單概括。家庭的成長環境,乃至父母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讓為人父母者如履薄冰。
  • 放養孩子到底是好的教育,還是家長偷懶的藉口?
    現在鋪天蓋地的強調要放養孩子,釋放孩子的天性。而作為新一代的父母,因為小時候的各種遭遇,我們也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給他們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自由。 當放養教育出現後,很多家長都會趨之若鶩,在還不理解放養的真正意義,就盲目跟從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樂生活。
  • 「放養」教育做到這些,孩子才能真正受益
    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 「放養式帶娃」火了,從讓孩子自主進食開始,做「佛系媽媽」
    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痛苦方式說到放養,我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個真正的「佛母」,但要真正實現放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每頓飯都吃得很好。非常好。您可以從媽媽的視頻的開頭到結尾都匆忙看,它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媽媽的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自小就養育她獨立吃飯還很年輕這種看似放養的教育方法養成了孩子的良好習慣。從經驗中吸取教訓後,我也開始不再保持謹慎。每次餵飽一口米飯時,我都不會擦拭嘴,也不會因為盤子上有米粒而迅速移開嬰兒的手,慢慢地,您會發現通過自由放養餵食,您不僅會放鬆,但是孩子也會有所進步。
  • 最不應該懶惰的是父母,最不應該放養的是孩子,觀點正確嗎
    一位老師在家長會上說:"父母不應該懶惰,孩子也不應該放養。"我認為這種觀點是非常正確的。一位作者曾經說過,當父母有一個"截止日期"。在童年,父母是無所不能的,是孩子唯一的依靠。在這個時候,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當孩子長大獨立了,他們就會遠離父母。細算一下,孩子們的教育的黃金時代可能只有十年!
  • 別誤解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好習慣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國內的教育也開始流行起了釋放天性的熱潮,有部分人開始對孩子實行放養式教育。他們認為,要保留孩子身上的特點,不能以父母的意志壓制孩子。接受教育從來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進入賽道了,放養會讓孩子不停的駐足玩耍,甚至會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