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介紹及專業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於1902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文院系。2003年,以中文係為基礎成立了文學院。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文學院建設、規範、開創了多個中文學科領域,為推動中文學科現代化,以及中國語言、文化、文學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魯迅、錢玄同、劉半農、黎錦熙、沈從文、沈兼士、顧隨、餘嘉錫、吳承仕、黃藥眠、鍾敬文、譚丕模、穆木天、葉丁易、劉盼遂、李長之、李何林、陸宗達、蕭璋、俞敏、啟功、郭預衡等一大批學術巨擘,在這裡教書育人、摹畫耕耘,鑄就了北師大中文學科深沉樸實的氣質,燦爛輝煌的歷史,形成了堅守學術家園、致力現實關懷的優良學風。
文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學術平臺豐富,現有教師107名,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同類學科前列。目前,文學院共承擔國家社科規劃重大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150餘項。同時,學院與牛津大學等許多國外著名大學院系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係。未來,文學院將在融合創新的基礎上,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培養世界一流的中文教育和文化創新人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文學院。
本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國家建設需要的,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豐富的文藝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為滿足社會尤其是學校、新聞出版機構、政府機關、公務機關和文藝團體的需要,本專業注重培養碩士生分析與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使之既掌握本專業特有的研究方法,又了解相關人文學科的研究方法,並能夠靈活地加以運用。畢業生應該具有獨立承擔文藝學專業課題、獨立從事文藝理論研究與文藝批評的能力。
二、招生目錄(20年)
專業及方向:
050101文藝學
01文學基本理論
02文藝美學
03中國古代文論
04西方文論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708中國語言文學綜合
④808中國語言文學基礎
複試科目:
圍繞「文學理論」複試,書目不限
招生計劃:
本專業招收12人,含接收推免生8人左右.
20年複試內容:
1.外語聽力口語+文學理論
2.複試總分值300分=外語聽力口語50分+專業面試250分。專業面試低於150分、複試總分低於180分為複試不合格。
3.總成績=初試總分+複試總分。
三、20考研文藝學專業課大綱
708中國語言文學綜合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與理論的能力。要求對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各個學科的知識與基本理論能夠進行綜合運用,具備閱讀、釋義、分析、寫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808中國語言文學基礎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求對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範圍內各個專業的基本知識點能夠予以識記和理解。要求考生熟練掌握各學科涉及的基礎知識和通行觀點。
兩門專業課要求不同,但考察內容均覆蓋但不局限於以下內容:
1.文學基本理論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重要文論和批評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文學理論、文藝美學,分析和解讀各類文學現象和文學作品的能力;
4.中國古代文學史及作家、作品;
5.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現象;
6.外國文學史及經典作家作品;
7.比較文學理論與中外文學比較;
8.民間文學理論、門類與發展史;
9.跨文化學理論、方法與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鑑的歷史與個案;
10.語音、詞彙/語義、語法等相關基礎理論及其應用,語言的功能、語言系統的演變及其與社會的關係,熟練運用語言學理論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
11.文字、聲韻、訓詁、語法相關基礎理論及其應用;
12.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學史的史實與發展規律;
13.現代漢語總論、語音、詞彙、漢字、語法、修辭等基本理論知識,熟練運用現代漢語知識分析解釋語言現象。
四、21考研專業課參考書推薦
1、《中國文學史》(全四冊,第三版),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二版),劉勇,鄒紅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3、《新中國文學史》(全兩冊,有兩種封面),張健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4、《外國文學史(西方卷)》匡興主編,
5、《文學理論新編》(第三版),童慶炳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6、《中國古代文論教程》(第二版),李壯鷹、李春青主編
7、《東方文學史通論》(增訂版),王向遠,高等教育出版社
8、《論語言學綱要(修訂版)》,葉蜚聲、徐通鏘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9、《古代漢語》,王力,高等教育出版社
10、《現代漢語》,黃廖,高等教育出版社
11、《新編民間文學概論》,萬建中,上海文藝出版社
12、《民俗學概論》,鍾敬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13、《民間文學引論》,萬建中,北京大學出版社
14、《古代漢語》,王寧,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文學院文藝學歷年招錄數據
2020年複試線:50/50/90/90/350; 複試差額比143%;
錄取7人。最高分402,最低分352
2019年複試線:50/50/90/90/365;複試差額比200%;
錄取8人。最高分410,最低分367
2018年複試線:50/50/90/90/352; 複試差額比200%;
錄取5人。最高分387,最低分354
六、北師大文藝學考研歷年擬錄取名單
詳情請查閱「北師大考研聯盟」微信公眾號!
七、2020年考研708真題回憶
一、《詩集傳·關雎》(50分)
1.抄寫段落並標點(從「關雎三章」到「未有不由此者也」)
2.翻譯選段
3.選文中「xx反」「音xx」「葉xx」等,是什麼術語?有什麼用?
4.朱熹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解釋與他對這首詩主旨的把握有什麼關係?
5.宋儒、漢儒、今人對《關雎》主旨的觀點有何不同?
二、亞里斯多德《詩學》選段(50分)
1.《詩學》具體如何闡述悲劇各要素?
2.為什麼亞里斯多德認為《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的典範?
3.莎士比亞悲劇創作對古希臘悲劇有何突破?
4.古希臘悲劇對中國近現代文學有什麼影響?
三、論述現代漢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現代漢語研究方法。(50分)
八、2020年考研808真題回憶
一、填空題(50個空,每空1分)
1. 從語義角度看,「猴子吃香蕉」中,「猴子」是 ,「香蕉」是 。
2. 「張三的女朋友來了」這個句子的預設是 。
3. 語言學中最小的音系單位是 ,最小的語法單位是 。
4. 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實行的「書同文」政策時頒行的標準字體。
5. 古人分析漢字構形總結了六種條例,這六種條例稱之為 。
8. 東漢人 為《三禮》作注,分別稱為《周禮注》、《儀禮注》和《禮記注》。
9. 從現代漢語的方言分區看,海南省大部分地區的方言屬於 。
10. 2001年1月1日,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語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正式施行,全稱是 。
12. 外來詞是從 中吸收到漢語中的詞。
基礎題為主,比較零碎,記不住~~~
二、名詞解釋(10題,每題5分)
1.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2.反切
3.比喻
4.語義場
5.知人論世
6.「訛、倒、衍、脫」
7.脂硯齋
8.反思文學
9.巴洛克
10.《葉限》
三、論述題(5選2,每題25分)
1.根據「河、臭、湯、(還有兩個詞)」談談漢語詞義演變的不同結果。
2.「夫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蓋沿隱以至顯,因內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寧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文心雕龍·體性》)結合文學史現象或個案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3.分別從文獻學和文學的角度校定《靜夜思》(記不大清楚,大概這個意思,有材料)
4.以《雷雨》為例,論述曹禺劇作中受中西方文化觀念的影響。
5.談談兒童文學的特點。(民間文學考生必選題)
本文由新祥旭考研整理,更多資訊查閱:師範考研聯盟 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