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死線」想到的丨觸樂夜話

2021-02-07 觸樂

小羅老師又病休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前段時間,我採訪了俄羅斯姑娘戴琳(Тэйлин),聊了聊她和她的翻譯組。她不懂中文,我不懂俄語,彼此只能用英語交流。我們聊了很多,大多數我都寫進了文章裡,還有一些沒法寫,或者來不及寫進去的——比如她曾經很確定地和我說,「我們俄羅斯人不養熊」,但幾天後她就發給我一個Tumblr地址,內容是一個俄羅斯妹子像玩貓一樣玩她養的熊,邊玩邊滿懷愛意地念叨著「我的小寶貝」……這個視頻對我和戴琳造成了同樣大的震撼。


「我的小寶貝」……


戴琳說我可以多發一點她家狗狗的可愛圖片


除了熊之外,大多數時候我們聊的還是遊戲和翻譯。在談到翻譯小組的分工時,她自然而然地用上了「Deadline」這個詞,我也自然而然地把這個詞寫進了文章裡。


當時(包括文章發布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並沒意識到「死線」這個詞有什麼不對勁。它在我身邊使用得實在是太廣泛了:寫論文的朋友,向我吐槽「明天是死線,我還在摳手」;上班跟項目的朋友,抱怨「死線一個接著一個」;就連我自己,在應該交稿但就是寫不完的時候,也忍不住向可愛的室友哭訴「要怎樣逃避死線」,繼而換來她一個「有哭的時間還是趕快寫吧」的回答。


因此,當我發現觸樂的微博、微信公眾號評論區都有讀者指出「連Deadline都不知道怎麼翻譯嗎」,我才開始考慮自己的用詞是不是太隨意了——都是上過學、上過班的人,要說不知道「Deadline」是「截止日期」的意思,我是不肯承認的。但換個角度說,因為自己平時用著習慣,所以把這種「直譯」的詞語想也不想寫進文章裡,如果你真覺得不妥,我也可以反思一下。


不同人對於「死線」這個詞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


像「死線」這樣的用法,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在朋友之間談話或者線上聊天的時候,已經非常普遍了。由於說的人和聽的人都知道這些詞是什麼意思,所以也都很快接受了這種「中外混雜」的表達方式,而且並不僅限於英語。我翻了翻近期和朋友的聊天記錄,「這動畫的劇情也太都合了」「給你看Wuli ×××的照片」,還要加上各種網絡常用梗和黑話的漢語拼音首字母縮寫。


當然,私下聊天和正式成文要區別對待。寫文章時,我會尤其注意有沒有中外混雜的情況,通篇寫完之後都要檢查個一兩次,但有些平時「習慣」了的東西,就難免成為漏網之魚。如果那些詞以本來面目出現,還比較容易檢查出來,但像「死線」一樣半中半洋的,而且確實意思也對,接受度也高,在我們看來也沒有必要非得寫成更傳統的表達方式。


如果讀者朋友們一直關注觸樂,會發現觸樂的文章還是堅持著一套較高標準的。比如,我們會捍衛中文表達的純潔性,儘量不過分使用外文詞彙;中文和外文同時出現時,中文出現在正文裡,外文出現在擴注當中。這說明我們的確注意到了讀者們指出的某些問題。總之,雖然觸樂是遊戲媒體,但各位老師還是以文字工作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我們也希望語言使用不規範的問題,當然是越少越好。


在搜尋引擎裡輸入「死線」,結果有點出乎意料……


我無法確切說出「中外混雜」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假如在遙遠的未來,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合成一種,能讓所有人都看懂、聽懂,自由交流,那混不混雜的也都不是事兒了。但就目前的環境來講,我還是希望這樣的情況少一些。


提到「中外混雜」,還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朋友去中國香港地區玩。晚上回到酒店打開電視,新聞裡正報導一起香港遊客在東南亞某國捲入恐怖襲擊的事件,死傷者眾多,一位親歷者正在講述自己死裡逃生的經歷:「我躺在地上,假裝自己已經死了,恐怖分子沒有注意到我……」


這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死裡逃生是不幸中的大幸,然而這位倖存者所說的話還是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甚至深刻過事件本身——他邊哭邊說「我Pretend自己是死的……」的場景過于震撼,以至於多年以後,我已經忘了這條新聞的其他細節(絕對沒有任何不尊重事件和死傷者的意思),卻還是對它念念不忘。我大概此生都不會忘記「Pretend」是什麼意思了。


這個例子或許有些誇張,畢竟香港地區的語言習慣和內地差別很大,而且他們雖然這麼說,卻並不一定會這麼寫。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越偏向網絡社交平臺的環境,口語化表達的傾向就越明顯。我們現在去讀香港地區的報紙、雜誌、圖書,除了使用繁體字之外,不會有什麼特別難理解的地方;但假如換成論壇、推特、Facebook、「不那么正式」的留言版,大量中英夾雜、混合著粵語漢字的句子,沒點兒粵語知識就很難看得明白了。


不懂粵語的朋友看到這種敘述,大概只能「似懂非懂」


此後,我又讀過余光中先生發表在《明報副刊》上的文章《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說實話,餘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表達的觀點,我頂多只同意一小半,但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餘先生原文發表於1987年,他在文章中指出的許多「問題」,如今已經成了常態。比如抽象名詞的使用(我正在寫的這個短語就是),「作出」「進行」等「弱動詞」的泛化,「最……之一」,修飾詞、被動句的濫用,等等。尤其是公文和論文寫作當中,如果不「西化」一些,甚至會讓人看著彆扭。當然,這種「彆扭」也是被平時的語言環境影響的,但不論如何,它都已經成了人們的習慣。


餘先生的文章裡,我贊同的是這樣一種觀點:如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溝通交流都越來越方便,在這個過程中,語言是活的,有如河流,相互融合也不可避免,然而,「語言誠然是活的,但應該活得健康,不應帶病延年。至於河流的比喻,也不能忘了兩岸,否則泛濫也會成災」。詞語組合、句法結構上的「西化」有其道理所在,中外混雜就有些「泛濫」的意思,至於帶字母縮寫的,只能說它們不太可能對規範化書寫產生什麼影響吧……


「死線」這個詞很小,但感謝那幾位指出它的朋友。


上篇夜話:希爾瓦娜斯之辯



編輯陳靜

我只是一個路過的決鬥者


歡迎在微信關注觸樂,閱讀更多高品質、有價值或有趣的遊戲相關內容。丨

相關焦點

  • 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絕地求生》玩家已經吃了10255噸雞如果一個遊戲火了,它總有一天會來分享一些有趣、壯觀的數據。開發商韓國藍洞前不久給IGN提供了一組數據,包括各種突擊步槍、霰彈槍、衝鋒鎗、狙擊槍、手槍、大菠蘿、弩的殺人總數,被槍打死、被車撞死/炸死、被手榴彈/燃燒彈炸死燒死、被老師傅亂拳打死、被毒死的玩家總數,也提供了玩家在遊戲中走路、開車,一共移動了多少距離,答案是――加起來能從地球到土星,再從土星回來地球。那麼想知道「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玩家門一共吃了多少雞嗎?
  • 選擇丨觸樂夜話
    小羅今日做牙,圖刪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鐵漢育兒經丨觸樂夜話
    家長指引(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其實我也瘋了幾天《頭腦王者》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如何評價Nintendo Labo?
  • 深夜網吧與食堂丨觸樂夜話
    小羅這個圖啊,Exci……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最近日劇《深夜食堂》的國產同名翻拍劇成為了熱門,原作是一部講述「一間只在晚上12點到第二天7點營業的日本小飯店中,幾名各有故事的客人與店長,客人與客人之間發生的故事。」
  • 人人都愛小鮮肉丨觸樂夜話
    今日圖刪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 聽說玩某種遊戲可以學日語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最近我報了個為期一年半的日語班,偏重口語的那種。
  • 胡博士教你玩遊戲學英文丨觸樂夜話
    6歲那年我才在某本遊戲說明書上看到「Esc」的全稱是「Escape」(圖/又天)觸樂夜話
  • 觸樂夜話:他們習慣了996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個城市,一至四線皆有。和同行們一樣,996是家常便飯,通宵也並不少見。每次放假聚會,飯桌上常常除了我都是程式設計師,從他們的調侃中,我對這個職業有了更多認識。小黃是我發小,我倆從初中開始同班,是每天一起踢球、上網、侃大山的酒肉關係。小黃成績不上不下,屬於關鍵時刻總差一口氣,又不忍心破罐子破摔那種。
  • 觸樂夜話:聚會玩什麼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觀棋不語真君子(圖/小羅)上周,觸樂編輯部一起體驗了一下《三位一體4:噩夢王子》。我們評價的重點在於遊戲的多人模式,而它也的確沒讓人失望,美術水準高,謎題難度適中,多人遊戲參與度高,的確是個不錯的聚會遊戲。
  • 觸樂夜話:小企鵝蕾拉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圖/小羅在企鵝蕾拉看來,住在她隔壁的池寶是個奇怪的傢伙。她跟蕾拉在同一天搬來島上,是個梳著齊劉海兒的姑娘。真是個怪名字,蕾拉想到這一點就笑了起來。登島的那天晚上她們舉辦了篝火晚會,正式成為了這座島的一份子,在島上有了自己的家。
  • 觸樂夜話:無名者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原來世界那麼大我最近一直在《天國:拯救》的世界裡摸爬滾打、行俠仗義、偷雞摸狗。除了《賽博朋克2077》,我已經很久沒在哪個開放世界遊戲裡花費這麼長的時間。
  • 觸樂夜話:不務正業
    在格裡達尼亞開音樂會是否搞錯了什麼?在玩家比較密集的那些時段,哪怕是你不小心做出了一兩次哭泣的動作,都可能會引來好幾個玩家的關心,他們或是撫摸,或是擁抱,或是用能想到的任何一種方式來安撫你的情緒。對於一個社恐嚴重的自閉向玩家來講,這樣不怎麼需要文字或語音交流的弱互動設計實在是非常友好,但是給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以至於直接影響到我主職選擇的,要屬那些不時現身在以太之光下,念詩和奏樂技能點滿的吟遊詩人們。
  • 觸樂夜話:生命從未如樂園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我想起前一陣子觸樂微博的「觸樂1001夜」標籤裡曾經問過的一個問題:如果你可以選擇生活在一個遊戲世界裡,你希望生活在哪裡?評論區裡大多都是一些歲月靜好的答案,比如「動森」「星露谷」「礦石鎮」「寶可夢」……在這些世界裡你很少經歷死亡和分離。當然是有一些磨難,但你知道這些磨難存在的目的是讓你體會到一些意義。
  • 觸樂夜話:灰轉白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灰轉白我上個周末一直在玩《輻射:新維加斯》。《輻射:新維加斯》當然是個好遊戲,而且在好遊戲裡也是排得上號的經典好遊戲。
  • 觸樂夜話:導演剪輯版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怎麼越來越長了?12月11日,ZA/UM工作室宣布《極樂迪斯科》將於明年春天推出最終剪輯版。1974年,為了規避分級制度,電影《日落黃沙》在重新上映時由導演刪去了大約10分鐘的內容。然而,被導演刪節後的電影票房反而遠超1969年上映的前作。這就開了「導演剪輯版」的先河。遊戲行業中同樣存在著「導演剪輯版」。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部當屬卡普空的《生化危機:導演剪輯版》。
  • 觸樂夜話:Home, Sweet Home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老師又病休觸樂內部有不少「勇者鬥惡龍:建造者」(DQB)系列的愛好者,其中包括多年「DQ」老粉絲左輪老師、與席德一起冒險並從中感受到了愛的池騁老師、患上了地獄禿鷲PTSD而淺嘗輒止但承認「確實是個好遊戲」的祝佳音老師,當然,也包括我,很可能是全觸樂「DQB」時間最長,並且把兩作全部白金的人。
  • 觸樂夜話:由玩家簇擁著進入交響殿堂的遊戲音樂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好吧,我承認小羅今天這張觀樂圖畫得有點魔性卻說由國內《東方Project》同人圈事情做很多、事業做很大的囧仙主辦的第三屆「東方」同人交響音樂會「幻奏盛宴」,將於
  • 觸樂夜話:看專業人士玩遊戲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鴿也要鴿得應景(圖/小羅)最近觸樂同事們頻繁出差,雖然沒有挨個問,但推己及人,我猜測不少稿子都是在飛機上和在出差目的地寫出來的。有時候,出差會給人帶來一些奇特的體驗,比如楊宗碩老師的一段奇遇。
  • 觸樂夜話:矛盾的集合體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小羅老師會往哪邊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