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不敢承認的事實:想毀掉一個孩子,只需對他充滿偏見

2020-12-11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我不懂你為什麼不相信我,你們可是我爸媽!」

「那你倒是反省一下,為什麼連親生父母都不相信你!」

這對話聽得人窒息,被迫圍觀的我只能幹坐在公園的長椅繼續聽下去。原本是想找個清靜的地方放鬆下緊繃的神經,沒想到溜號到小公園也無法避開專業領域,中國的親子矛盾果然無處不在,不然直接聽聽到底發生了什麼。

二十分鐘過去了,我才聽全了故事原委,不過是孩子今天被叫了家長,說是跟同學鬧矛盾,讓家長前去調解。鑑於自家孩子有過太多不良履歷,所以家長到了以後二話不說就摁頭孩子道歉,根本不聽孩子的解釋。後來還是老師調查清楚,發現是對方先挑釁的,這才還了孩子一個清白。

照理說,家長誤會了孩子,直接道歉即可。奈何中國父母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尊心,面對孩子時不佔據道德制高點不舒服,這才有了上面的對話,字字句句都是對孩子的偏見,聽得我抓耳撓腮好想衝過去教育一下,畢竟偏見是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無論中國父母是否承認,這一點都是育兒專家共同認可的事實。

「一個群體一旦形成了合意的偏見,就會轉變成欺壓的利刃。」

——《殺死一隻知更鳥》

喜歡電影的朋友一定看過這部經典之作,裡面被冤枉致死的黑人並非死於白人女性的污衊之中,而是死於大眾對黑人的偏見。明明是白人女性主動誘惑,但因為對方是白人,就有話語優先權,而黑人的存在備受歧視,所以他說出真相也沒人相信,而相信他的人也明白這種偏見的威力,再努力也改變不了群體性意見,最終只能看著無辜的人枉死。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看法就是群體性意見,甚至比群體性更為深刻。

「你們是我最親近的人,怎麼可以不信任我?」這是我在電視劇中常看到的一句話,對孩子來說,父母是自己在世界上唯一的依靠,天然的血緣關係讓他從小與父母相依為命,物質和精神上都遭受父母的薰陶,這讓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正因如此,父母的背叛才顯得更加殘酷。我們被陌生人打擊,第一反應是報復回去。但若是被最親近的人捅刀,第一反應只會是傷心和絕望,甚至沒有力氣去反擊。孩子尤其如此,他們在家庭中本就處於依附和弱勢地位,來自父母的權威否定會讓他們質疑個人存在價值,傷害的威力也會翻倍。

因此,家長不要輕易質疑自己的孩子,古人常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孩子也是一樣。還希望大家多多給與孩子信任,這樣孩子才有回歸正途的勇氣。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是,對他充滿偏見
    但他從未驗證過這個思想,所以在民間,人們經常說:「儘管他結了兩次婚,都沒想過要檢查一下老婆的牙。」短短不到一個禮拜,她的個人信息、過往情感經歷,甚至是身份證號碼都被徹底曝光。社會的強大輿論讓主人公終於熬不住了,輿論的壓力迫使她離職,家庭住址的曝光也使她回不去,絕望透頂。
  •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是,對他充滿偏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遭遇過偏見,也明白百口莫辯的感覺。但有時,我們也會不自覺走進偏見的陷阱,去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給別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偏見的副作用,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但他從未驗證過這個思想,所以在民間,人們經常說:「儘管他結了兩次婚,都沒想過要檢查一下老婆的牙。」很多時候,我們依靠自己的主觀思維對事物下定義,而卻從未用實踐去檢驗真知,這也就增加了我們偏見產生的可能性。
  • 想毀掉一個女孩就罵她長得醜,想毀掉一個男孩就誇他很優秀
    我開始變得孤僻,又是跟爸媽說想去整牙,矯正,爸媽也總是以太貴為緣由推脫掉。後來,我變得越來越孤僻,上下學都是自己。初中,我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但是沒想到,日記不小心被喜歡的男生看到了,他知道我喜歡他後,看我的眼神充滿了鄙視、噁心、厭惡。
  • 毀掉一個孩子,就從毀掉他的暑假開始
    昨天,公眾號「洞見」推薦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以喜歡的方式過暑假》。文章開宗明義,放暑假,一定不能讓孩子太舒服。很明顯,文章的觀點受到了家長的熱捧,輕鬆10萬+。中國家長,真是一個可怕的物種!我曾將中國家長的這種思維概括為「與孩子為敵」。在這些家長的眼裡,他們認為自己的才是正確的,因此需要控制整個教育的過程,而孩子幾乎等同於懶惰、貪玩、懦弱、不自覺、不上進的代名詞。
  • 李子柒被寫入考卷,家長罵出題老師淺薄:傲慢與偏見正在毀掉孩子
    「很多人對網紅有點偏見吧,李子柒這種就很正能量啊,傳遞的都是正確的價值觀,也被央視點名表揚了,『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故事』 」 「想起來我們小時候,有的考試把周杰倫列入考題,當時也被說淺薄。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 李玫瑾: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就是貶低他,「謙虛」地貶低他
    ,有可能毀掉的就是孩子的一生。通過更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比發現,教授發現中國傳統的「謙虛」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孩子進步的積極性,對孩子無異一場謀殺。李玫瑾教授指出:「謙虛的貶低」是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
  • 「毀掉」一個孩子,冤枉他一次就夠了,別讓孩子承受「不白之冤」
    第一,「他打你,你不會打他,弱小者才會被欺凌」。如果孩子有能力解決,又何必求助於父母呢?過分高估孩子的能力,而忽略他所受的傷害,這是二次「霸凌」。第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定是你的問題」。父母的不信任,猶如在傷口上撒鹽,委屈巴巴反而成為了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寧死不說。
  • 父母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在他身上多裝一隻「眼睛」就夠了
    「小孩子有啥隱私不隱私的,監督他們學習更重要!」「不這麼緊盯也不行啊,孩子作業做不完,第二天還是要挨老師收拾啊!」當父母的這些話一說,似乎監控孩子也沒錯,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客觀來說,監督孩子學習困難這種事確實讓人無奈,但選擇使用監控來解決的問題,完全就是無知。
  • 毀掉一個孩子,只需一部手機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只需給他一部手機。 1、手遊是毀掉孩子的頭號殺手 現在非常容易上癮的手遊,都是嚴格按照讓人成癮的心理模式設計的。一旦你的孩子陷入下面這三種模式的任何一種,他就無法逃脫上癮的命運。模式一:就差一點,再來一次。
  • 毀掉孩子很簡單,父母只需把他們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就足夠了
    幼年時期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但事實上,父母也是在不斷地嘗試錯誤中撫養孩子長大。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毀掉他們。 雙親是一面鏡子,孩子在鏡子裡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反饋,那麼感情很容易被疏解,能感覺到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溝通,能感覺到父母的愛。
  • 毀掉一個孩子,最嚴重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以下兩種,很殘酷
    要說對孩子傷害最大的,莫過於父母的打罵。中國大部分父母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把打罵當成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當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了,父母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拳頭和吼叫,總要有一樣往孩子身上招呼。這種方式教育下的孩子不僅容易出現嚴重的性格問題和缺陷,而且會導致親子關係淡漠,給以後的家庭關係留下隱患。所以說打罵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
  • 中國父母的「敷衍」,正在毀掉孩子的「求知慾」,這3招可避免
    導讀:中國父母的「敷衍」,正在毀掉孩子的「求知慾」,這3招可避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父母的「敷衍」,正在毀掉孩子的「求知慾」,這3招可避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家庭的悲劇:一個充滿偏見的控制狂究竟多可怕?
    女兒是垃圾堆撿的充話費送的都不帶這麼區別對待的。老大蘇明哲是世俗意義上的優秀,又不爭不搶只管自己的前途,家裡供他考清華上斯坦福,也就罷了。老二蘇明成是個不成器的小子,從小最得媽媽寵愛,可以說是所想即所得。除了開飛機買大炮這種條件不允許的,恨不得都給他。
  • 父母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答案是:「控制他!」
    為什麼家長總是喜歡自覺或不自覺地控制孩子呢?這源於我們的初衷——希望成為一個好家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對孩子的獨立性認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育兒策略,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習慣用這種簡單、粗暴但「有效」的方式讓孩子遵從我們的意願,按照我們設計的軌道成長,一旦孩子有所偏離,便會想各種辦法讓孩子「聽話」。
  •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文/赫媽育兒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勇於改正錯誤,才可以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正如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帆風順,家長給孩子糾錯的過程,也充滿了坎坷曲折。過生日,當然少不了生日蛋糕,於是小程就提前準備了生日蛋糕。到家之後,他就把生日蛋糕放在了小房間裡。可是,等到吃蛋糕的時候,打開一看,卻發現蛋糕被偷吃了一口。能做出這種事情的肯定是小孩子,大大小小有5個孩子,這究竟是誰幹的呢? 大家紛紛質問自己家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主動承認,都表示不是自己幹的。
  • 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
    很多家長都害怕孩子沉迷玩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民間甚至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快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多年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從上述研究可見,毀掉一個孩子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真的是這樣嗎?當前的時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社會進入知識與智能時代,孩子們不可能不接觸手機,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玩、該不該給孩子玩,怎麼給孩子玩?這裡面都充滿學問。
  • 想毀掉一個孩子,控制他就夠了
    他今年7歲,上二年級,這本是無憂無慮,充滿快樂的年齡,可這個男孩渾身卻有種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憂鬱。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是這樣密不透風的控制孩子,卻讓孩子一點也不快樂,在別的小朋友愉快地聊天時,他一個人在旁邊不知道要說什麼。
  • 中國學生太苦太累,是因為家長不敢承認這個事實?
    從幼兒園開始,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就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各種才藝班。進入小學以後,學生們就埋頭進了題海,作業寫到晚上很晚。等到進入中學以後,家長們的焦慮就更嚴重了,帶著學生利用雙休到處補課,因為,你想要進重點大學,必須先進重點中學。你想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必須得先衝進985、211才行。
  • 父母想毀掉一個孩子不難,就是使勁控制他,不管是行為還是心理
    江蘇南京一個14歲男孩,因為爸爸要在他房間裡裝監控,報警了。認為爸爸侵犯他的隱私權。男孩說:我沉迷遊戲,有時候熬夜晚,爸爸要裝監控,控制我。爸爸說:「我監控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裝監控?我們兩個人不在家,都在外面做生意,就是提示你,不讓你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