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在他身上多裝一隻「眼睛」就夠了

2020-09-19 錦鯉媽咪


育兒路上所有突兀出現的「捷徑」,最終都可能是條彎路。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昨天群裡正聊著教育孩子的話題,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在家裡安裝個攝像頭來隨時監督孩子寫作業,起因是有個寶媽在微博上發現了一條熱搜。

有個女兒上一年級的寶媽通過安裝在女兒房間的攝像頭,時刻監視著孩子是否在學習。因此家中的智能音箱時不時就會傳遞出寶媽的喊話:

  • 「坐直點兒!」
  • 「咋又看動畫片了呢!趕緊暫停!」
  • 「又在看什麼課外書?收起來!」

這個微博一出,下面的評論的幾乎炸開鍋了:

  • 「這是什麼媽媽呀,也太嚇人了!」
  • 「蹲監獄也沒這麼恐怖吧?」
  • 「隨時被人盯著,我的天這感覺,簡直可怕!」

不過顯然,無論是群裡的討論還是下面的評論,家長們的口吻完全是另一種態度:

  • 「監督孩子寫作業很正常啊,監控也是不得已的嘛。」
  • 「小孩子有啥隱私不隱私的,監督他們學習更重要!」
  • 「不這麼緊盯也不行啊,孩子作業做不完,第二天還是要挨老師收拾啊!」

當父母的這些話一說,似乎監控孩子也沒錯,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客觀來說,監督孩子學習困難這種事確實讓人無奈,但選擇使用監控來解決的問題,完全就是無知。

給娃臥室裝上攝像頭瞬間,孩子就已經被傷害了

其實每個準備給孩子臥室安裝攝像頭的家長肯定都考慮過,孩子如果牴觸咋辦?會不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呢?但是很快,他們又給了自己合理的解釋,讓自己釋然:

「如果孩子是那種自覺性強的,回家就能寫作業,我自然也就沒必要安裝攝像頭了!」

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真「高明」!

且不說有沒有你們認為的「完美孩子」,就算有,顯然也不是你們這種家長能養出來的,當你裝上監控的那一刻,孩子就更不可能變「完美」了。

毀掉孩子的自驅力,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破壞孩子的自我空間,曝光他們的所有隱私。

對於這種破壞方式,不同的孩子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但大多數孩子最後發現自己怎麼反抗也無計可施之後,就變得沒有朝氣沒有追求也沒有理想了。

用監控替代親自監督,其實是父母在掩蓋他們在育兒這件事上的無能

使用監控來監督孩子,看似解決了自己不在娃身邊沒法約束孩子做作業的問題,其實恰恰暴露出,自己對孩子不自律卻又無計可施的無能為力。

之前在綜藝《朋友請聽好》裡,何炅收到過一封來自高中生的信,信裡控訴父母以「高中學業繁重」為由,要在他的房間裡安裝監控,結果親子間溝通數次均無果。父母堅持是為了孩子好。

主持人們都搖頭反對,何炅更是一語道破,「這當父母的是有多不會教育孩子啊,才會選擇監控的方式。」

是啊,相比監控,其實好辦法多的是,只是父母最不擅長的就是和孩子溝通,最不懂的還是和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說到底,家長們如此焦慮的主要原因,還是父母對娃的期待和他們的實際表現差得太多了。

而我們之所以會期待如此之高,是因為我們是過來人,自己在孩子這麼大的時候,也是被父母如此的期待著。

我們的父母那時候也會用很多類似的方式「監控」我們:

  • 假裝坐在身邊打毛衣;
  • 把房間的鎖頭去掉形成監視的貓眼兒;
  • 或者三五分鐘就進房間送個水果等等。

但我們自己非常清楚,如今我們因為父母當初的嚴防死守成了一個自律的孩子了嗎?並沒有。

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孩子,或許就能懂得為什麼說給娃臥室安裝監控這件事本身就不靠譜了吧。

與其花時間盯著屏幕時時刻刻的監控孩子,還不如把時間用來和孩子好好溝通,好好聊一聊,給孩子定製一個勞逸結合的時間表,幫娃解決一些他們會遇到的大困難。挖掘孩子的內驅力。

教育孩子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因此就更不應該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你應該明白,也應該讓孩子明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你們是一路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成長的更好。

做好這兩方面,孩子的內驅力才會充足

孩子個體之間存在的天賦差異根本沒多大,就像我們常說的,絕大多數人遠沒達到拼天賦的地步,內心驅動力,才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說穿了就是自律。

而培養孩子的內驅力,以下兩個方面最重要。

1)自我歸屬感

這裡是指孩子覺得自己是受歡迎的,是有人愛的、有人在乎、有人注意的,孩子自己會因此為了愛自己的人而變得更好,付出努力。

2)自我價值感

這個指的是孩子很有自信,覺得「我能行」、「我可以」、「我沒問題」,感覺自己的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樣娃才能為了一個目標努力奮鬥。

這兩點關鍵因素的集合,才會形成孩子充沛的內驅力。而能賦予孩子這兩點的,恰恰是娃自身的求知慾和我們父母給予孩子的愛。

首先是孩子每天都會有很強的求知慾,對這個世界有充滿好奇,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嘗試,什麼都能做好,這就是最原始的自我價值感。

其次,如果孩子在整個青春期之前(0-12歲),都能感受到父母濃重愛意,同時也對父母充滿愛意,這些愛意就會幫孩子形成強大的自我歸屬感。

這樣的孩子擁有了強大的內驅力,在父母的憧憬和自己價值實現的驅動下,自然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錦鯉媽咪有話說

說起教育孩子的問題,最後很多家長都會陷入「知易行難」的困境,其實這也是無法避免的,畢竟育兒從來都不是件輕鬆的事。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做起來都有多難,你的觀念首先要改變,只要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並且肯為孩子做出改變,孩子總會有「開竅」的那一天。

最後要說一嘴,家中安裝攝像頭如果是為了監控孩子學習和日常行為,這是非常不建議的,但如果是為了安全考慮,就可以問心無愧了。


相關焦點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每天管他就夠了,希望你不會這麼「蠢」
    對於孩子的學習,越是陪著學習做作業,一遍一遍來回講,孩子越是學習成績上不去;在生活上,你說東他往西,都是為了他好他自己卻不自知,讓父母恨鐵不成鋼。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每天管他就夠了,希望你不會這麼「蠢」‍‍‍兒童心理研究學家曾做過一個調查,百分之六十五的家長,會在孩子做作業時陪在旁邊一起做;百分之八十的家長,會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聽自己的。
  • 毀掉一個孩子,給他裝個監控就夠了
    養廢一個孩子,監視他就夠了!同時上熱搜的還有南京另外一個14歲的男孩,報警稱自己父親要在自己房間裝攝像頭。說句不客氣的:現在不自覺的孩子,裝了監控更不可能變成一個自律的孩子。之前何炅主持的一檔節目裡,收到了一個學生控訴自己父母執意要在他房間安裝監控
  • 毀掉一個中國小孩有多簡單?冤枉他一次就夠了
    先一句話講清楚這個故事:重慶一個 10 歲的小男孩被冤枉了,說他劃了一輛奧迪車。證據都挺齊全的:作案工具:衣服上的拉鎖。作案時間:監控拍的很清楚,只有他一直繞著那輛車轉。孩子他爸也來了,一看監控,認了,賠了 3500 塊錢。
  • 父母想毀掉一個孩子不難,就是使勁控制他,不管是行為還是心理
    江蘇南京一個14歲男孩,因為爸爸要在他房間裡裝監控,報警了。認為爸爸侵犯他的隱私權。男孩說:我沉迷遊戲,有時候熬夜晚,爸爸要裝監控,控制我。爸爸說:「我監控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裝監控?我們兩個人不在家,都在外面做生意,就是提示你,不讓你玩遊戲!」
  • 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有多簡單?一個眼神,一句話就夠了
    ,運氣不會太好自卑的孩子,內心充滿了對自己的貶低,他們活得像一隻受驚的駝鳥,總是把頭埋在沙子裡。 每個孩子赤手空拳來到這個世界,最初能依賴的只有父母。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愛以及教育方式,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影響深遠。曾經看過一個諮詢故事:一個女孩從來不敢穿裙子,也不好意思留長髮,她對心理諮詢師說:「我怕照鏡子,覺得自己好醜。」 事實上,她長得很漂亮,五官端正,身材修長。
  • 養廢一個孩子,在他身上多按一雙「眼睛」就夠了
    去年的一個新聞,南京一個14歲的小男孩打電話報警,稱自己的父親要裝攝像頭監控自己。被指控的父親還破口大罵:「我監控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感覺警察走後這孩子少不了一頓胖揍。
  • 11歲男孩因頂嘴被當眾扒光: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當眾出醜就夠了
    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坐公交車去接孩子放學,但是因為媽媽的一個舉動,11歲的男孩阿文可能這輩子都不願意坐公交車了。11歲男孩因頂嘴被當眾扒光:毀掉孩子的殺手鐧,是讓他當眾出醜這天上午,阿文的媽媽接到了老師告狀的電話,說孩子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作業,希望家長好好教育。自從接到這樣一個電話後,媽媽一直很生氣,打算下午去接孩子好好教育一番。
  • 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文/江小黑成就一個孩子難嗎?非常難。那毀掉一個孩子簡單嗎?特別簡單。只需要做到以下這三點,一個被你寄予厚望的孩子就被毀了。01.逼他外向在很多父母眼裡,內向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前途的,而外向,才是孩子走到哪都吃香的尚方寶劍。然而,這樣的想法對嗎?
  • 中國父母不敢承認的事實:想毀掉一個孩子,只需對他充滿偏見
    「那你倒是反省一下,為什麼連親生父母都不相信你!」這對話聽得人窒息,被迫圍觀的我只能幹坐在公園的長椅繼續聽下去。原本是想找個清靜的地方放鬆下緊繃的神經,沒想到溜號到小公園也無法避開專業領域,中國的親子矛盾果然無處不在,不然直接聽聽到底發生了什麼。二十分鐘過去了,我才聽全了故事原委,不過是孩子今天被叫了家長,說是跟同學鬧矛盾,讓家長前去調解。
  • 毀掉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嗎?
    有朋友圈說「摧毀一個孩子特別簡單,只要三次打招呼老師不理就夠了,這孩子便再也抬不起頭來」。其實沒有傳說中的這麼簡單,但確實不難。很多父母會感覺孩子突然變了,這就說明孩子被改變的確實很快。1、沉迷遊戲;上學想著遊戲,放學就玩遊戲;除了睡覺,其他時間大腦和精力都沉浸在遊戲中;毀掉這樣的孩子,一個月足夠了。
  • 李玫瑾: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就是貶低他,「謙虛」地貶低他
    ,有可能毀掉的就是孩子的一生。通過更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比發現,教授發現中國傳統的「謙虛」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孩子進步的積極性,對孩子無異一場謀殺。李玫瑾教授指出:「謙虛的貶低」是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
  • 毀掉一個人,毀掉他的童年就夠了
    有人說:「如果你想毀掉一個人,那麼就毀掉他的童年。」知乎上高贊回答:你的四分之三人生可能由你那四分之一童年決定了,決定著日後是否有獨立健康的人格,決定著成年後對生活各種「不如意」的承擔態度,和對美好的理解。我們常常會忽視童年的重要性,覺得童年只不過是玩玩遊戲,搓搓泥巴。我們似乎更願意讚美那些在貧窮中早當家的孩子。
  • 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有多簡單?只要父母經常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
    父母離異,缺失了父愛或者母愛,最重要的是,還有一些父母經常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對孩子的成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甚至會毀掉他們的未來。孩子從小到大,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這也是大多數父母所關心和聚焦的地方。
  • 想毀掉自己孩子很簡單,每天陪他就夠了!「過度」陪伴有多傷?
    ,父母就希望把自己所有的「好東西」全部一股腦都給孩子,希望能夠為他「撐」起一片天,可以隨時為他遮風擋雨。之所以說父母的陪伴可能會毀掉孩子,其實就是因為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有些父母的過度陪伴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專注力的形成,等於,甚至還不如「無效陪伴」。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一句「乖,聽話」就夠了。
    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好,孩子幸福?但有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而不自知。比如,很多父母喜歡說「乖,聽話」,這一句就足以摧毀孩子。為什麼?因為父母強調的是「聽大人的話,別鬧」。當父母想讓孩子聽話時,只有一個原因「詞窮了,管不了孩子了」。言外之意就是:別那麼多廢話,聽我的就行了。
  • 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父母只需要把他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夠了
    相反地,如果孩子在父母的身上找不到正確的反饋,直接被父母忽視,總是不理會或錯誤地回應,那孩子就會在長時間被忽視、不被理解的情況下,心生焦慮和壓抑情緒。,將孩子貶低到卑微的地位上,那麼孩子可能面臨的就是被毀掉的境遇。」
  • 想毀掉一個孩子,控制他就夠了
    後來葉一茜經過了解,才發現不是他的作業多,而是他的媽媽額外布置了很多作業。心理學家李雪曾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你雖然給了我這麼多,但從不考慮我的精神感受,不考慮我是怎麼想的,你讓我不快樂。」
  • 《親愛的小課桌》: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一直打擊他就夠了
    ,由於徐敬凱長期處於媽媽的打擊下,得不到媽媽的認可,形成了無形的壓力,他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所顧慮,其實他想去表演,但是又怕做不好不被媽媽或者別人認可,他寧願不去展示,這其實是缺乏自信心和自卑的表現,而這樣性格的形成,是因為媽媽長期的打擊和不認可造成的,孩子其實特別敏感,尤其是父母的言語和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所以一直打擊一個孩子並不會讓孩子因壓力而產生動力,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 想毀掉一個孩子,「假裝愛他」就夠了丨父母責任究竟意味著什麼?
    放眼我們的現實生活,大部分家長都只是在「假裝」愛自己的孩子,他們並不接受自己孩子的本來樣子。如果他好動,就送他去學畫畫,學著安靜;如果他安靜,就送他去學跳舞。總之就是不願意讓孩子按照他原本的樣子去成長。他們在內心深處,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很普通,可是他們自己卻實實在在的很普通。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即便是「裝」也要裝出一個好榜樣!
    父母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孩子卻不聽,情緒失控後,父母提高聲貝對孩子吼叫,想要用自己威嚴壓制孩子,可孩子卻表現出,已經習慣了的樣子。我想,這應該是最讓大人頭疼的問題了!舅媽在廚房裡忙和著大家的晚餐,不忘叮囑正在沙發玩遊戲的小侄子,讓他趕緊去把暑假作業做完。小侄子正十分專注投入的和遊戲裡所謂的隊友,撕拼,根本就沒聽進去。這個暑假,每一次過來吃飯,都是看到小侄子在玩遊戲,手機一邊充電一邊玩的那種。真擔心他眼睛給玩壞,舅媽也表示,沒辦法,孩子說也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