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即便是「裝」也要裝出一個好榜樣!

2020-09-03 一懿寶媽

父母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孩子卻不聽,情緒失控後,父母提高聲貝對孩子吼叫,想要用自己威嚴壓制孩子,可孩子卻表現出,已經習慣了的樣子。

我想,這應該是最讓大人頭疼的問題了!

這兩天馬上要開學了,小侄子的暑假作業竟然還沒完成。舅媽在廚房裡忙和著大家的晚餐,不忘叮囑正在沙發玩遊戲的小侄子,讓他趕緊去把暑假作業做完。

小侄子正十分專注投入的和遊戲裡所謂的隊友,撕拼,根本就沒聽進去。

這個暑假,每一次過來吃飯,都是看到小侄子在玩遊戲,手機一邊充電一邊玩的那種。真擔心他眼睛給玩壞,舅媽也表示,沒辦法,孩子說也不聽。

吃過晚飯,小侄子又拿起手機玩起來,舅媽準備制止,並叫小侄子回房間把暑假作業寫完。

但是小侄子並無理會,估計是不打算寫了。舅媽生氣了,對著小侄子大吼,「玩一天了還玩不夠,把手機給我。」

小侄子看了一眼舅媽,拿起手機便溜回了房間,舅媽只能就此作罷。

舅媽還有兩個雙胞胎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小侄子今年才上小學6年紀,是家裡獨子,所以從小也是比較得寵。

現在小侄子沉迷於遊戲,說到底還是平時教育的問題。

很多人說「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她一部「智慧型手機」!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一但拿起手機就玩得上癮。

特別是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

之前就有不少的報導,孩子玩遊戲充值上萬元,買裝備,買皮膚。

其中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年齡才11歲,因為媽媽要開店比較忙,日常陪伴孩子時間很少。

不想孩子竟然玩遊戲透支5張信用卡將近5萬元,媽媽看到帳單都急哭了,忍不住打了孩子。

正是因為平時忙於工作,對孩子缺少關心和溝通,才會讓孩子沉迷於遊戲。

要知道,現在很多的遊戲,給到用戶的體驗感越來越好玩,別說小孩,連大人都會玩上癮。

遊戲中的通關升級、通關獎勵、虛擬的勝利喜悅,會讓孩子漸漸上癮!

這時候,假如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很多問題就很難去解決。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個對象

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有一天突然穿大人的鞋子,學著大人說話的樣子。

這個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的影響來說,都致關重要。

與其抱怨孩子不聽話,讓人操碎心,倒不如找找問題發生的關鍵原因。

塗磊老師曾經說「什麼樣的父母造就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從一張白紙,到懵懂無知,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方。如果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樣子,即便是是裝,也得裝出一個好榜樣。」

結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是家長的必修課。

想要一個好孩子,首先得有一個好榜樣!

相關焦點

  • 地鐵裡兩個男孩的舉動走紅:好的教養裝不出
    :裝不出的教養孩子的素質從哪些方面能夠看出來?或許這張照片上的兩個小男孩的表現,能夠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素質,教養是裝不出來的。在這位網友分享的第一張照片中,一個小男孩端端正正地坐在媽媽的旁邊,不給正在忙工作的媽媽和其他的乘客叔叔阿姨添麻煩。
  • 萌娃模仿爺爺往口袋裝煙的動作火了,網友:只是口袋確實模仿不來
    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弱不能表達內心的意願以及並不能對身邊的事物做出正確的認識。所以孩子在成長中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模仿。模仿大人的說話語氣,模仿大人的行為動作等。並且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無意間的行為很可能會作為孩子的模仿對象。所以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成長階段的特徵,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父母喜歡「裝」,造成孩子喜歡攀比,該如何做呢
    其實根在父母身上。父母沒錢「裝」有錢,父母喜歡吹牛說大話、撒謊,這些都是會被孩子模仿的。如果孩子喜歡攀比,覺得自己家條件不好,埋怨父母,作為父母除了不要「裝」,該如何應對呢?這樣就讓孩子有了一個誤區,父母為了孩子什麼都願意奉獻,即使是借錢也要滿足孩子。為什麼造成孩子愛攀比的心態,就是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虛榮心。誰家開豪車,誰家住豪宅,誰家每年出國旅遊幾次,孩子都會相互之間攀比。其實人性多多少少都有想獲得他人認可,想高人一等的想法,這點毋庸置疑。與其「裝」得那麼辛苦,不如把家裡的實際情況告訴孩子。
  • 萌娃模仿爺爺口袋裝煙火了,惟妙惟肖一氣呵成,網友:就差個口袋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孩子眼裡對父母的感覺是非常好奇的,從生下來的時候就會依賴家長,隨著他們 一天天的發育成長,孩子的模仿力會逐漸的提高,這些都是他們天生的能力,看著寶寶模仿大人的動作,著實讓人笑出聲來。
  • 《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 劇情是什麼 為什麼火了
    非典型《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能一眼就將觀眾吸引住?  《裝臺》裝出了凡人生活的離合悲歡  追尋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描摹複雜多樣的世態人心,一直是中國電視劇的重要創作傳統。但就像前幾年流行的「小鮮肉」一詞所隱喻的那樣,當下電視劇的藝術創作普遍存在過度濾鏡化的問題,在追求爽感的過程中遮蔽了生活本身的褶皺。
  • 監督孩子學習家長裝上監控 裝監控算侵犯孩子隱私嗎?
    「我們是雙職工家庭,沒有老人在家,孩子今年又是六年級,小升初關鍵的一年,為了孩子的學習和安全著想,我們給他房間裡裝了一個機器人的攝像頭。」  陳先生說,一開始兒子並不知情。這個攝像頭是一個小機器人,兒子有一天挺好奇,把它當玩具玩了好久。突然,屋裡傳來一個聲音「玩夠了沒有,趕緊寫作業」,這聲音把兒子嚇了一大跳,到處尋找聲音是哪裡來的。「爸爸在遠程看著你呢!」
  • 毀掉一個孩子,給他裝個監控就夠了
    甚至有些父母連孩子倒杯水,上個廁所都要報備。同時上熱搜的還有南京另外一個14歲的男孩,報警稱自己父親要在自己房間裝攝像頭。說句不客氣的:現在不自覺的孩子,裝了監控更不可能變成一個自律的孩子。我理解,父母每次看到孩子有讓自己不滿意和擔憂的地方,都忍不住要去糾正。
  • 孩子模仿別人,學說髒話,父母應該怎麼辦?
    他媽媽說:「這次徒步活動真不錯,謝謝進友老師,壯壯找到崇拜的對象了,回家後老提你。」或許是壯壯感覺領隊拿著對講機指揮隊伍很神氣,激勵體力較差的孩子上有方法,所以才會模仿走路,即便我的姿勢並不美觀。我特別理解壯壯的行為,因為小時候,我也曾經有過這種模仿行為。小學三年級,我的同學趙萬鵬數學成績一枝獨秀,每次都是班級第一。
  • 孩子愛模仿怎麼辦?父母要注意言傳身教,讓孩子健康成長
    「傳染性」模仿現在很多模仿其實都是帶有一些「傳染性」,就像我們父母經常會去參考一些網絡博主一樣,找自己的穿衣風格。孩子也是這樣,他們會會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然後進行模仿。二、模仿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好處?1.
  • 櫥櫃留出3cm寬,裝個集成臺階凳,廚房裝吊櫃小個子再也不嫌高!
    櫥櫃留出3cm寬,裝個集成臺階凳,廚房裝吊櫃小個子再也不嫌高!為了增加收納空間,廚房裝修的時候都會在棚頂安裝一個吊櫃,利用棚頂空間增加收納面積的確是個好事,但是對於一些小個子的人來說,這樣的吊櫃翹著腳都看不到柜子裡面,更別提收納和拿取物品了,簡直就是雞肋空間!即便能收納很多東西,拿取復位都不方便,只能裝一些不常用的物品,每次還要踩凳子才能夠得到!
  • 孩子頂嘴、叛逆,可能跟你「雙重標準」有關,父母要做出好榜樣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出一個聽話的孩子是不少人的夢想,但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用了錯誤的方法或者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可能就會影響效果。所有人都知道說髒話是不對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父母重視這個問題當然是正確的,但是有一些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卻不嚴格,反而會經常說髒話。
  • 寶媽穿露肩裝外出買奶茶,寶寶感到不滿,不停地上拉:操碎了心
    有些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也懂得辨別大人的穿著打扮是否得體,所以家長帶娃外出,穿著打扮得體能給孩子一個好榜樣。所以不論何時,父母都應該注重孩子的教育,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去教育孩子,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那就不能總是覺得孩子還小,許多事情還不懂。
  • 寶媽穿露肩裝帶娃逛街,兒子嫌媽媽穿太少,暖心舉動笑翻網友
    人們常說:暴躁的父母養不出好脾氣的孩子,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有耐心的孩子,邋遢的父母養不出講衛生的孩子。這些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是模仿,模仿他人的行為舉止等等,其中最親近的父母就是孩子第一個模仿對象。
  • 裝出了大世界裡的小人物 《人民日報》點讚《裝臺》 「歪滴很」!
    這部講述城中村一幫打工人碎碎子事和一個中年人矛盾糾纏的家庭故事的劇,似乎完全不是當下市場爆款該有的配方。 非典型《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能一眼就將觀眾吸引住?父母早逝二哥不見,大哥常年在外漂泊。第一個老婆跟人跑了,第二個老婆帶著女兒嫁過來又病逝了,在街上「撞」回了第三個老婆也有複雜的前半生。大女兒刁菊花脾氣乖戾一言不合就開撕,二女兒韓梅結婚也不通知他,看似有錢的大哥卻又向他借錢賭博。村裡人都修了新房,就他一家還住在父母修的老房子裡。刁順子這個不斷碎裂重組的家庭遠稱不上圓滿,更說不上和諧,是個通常意義上的「失敗者」。
  • 「父母在孩子臥室裝攝像頭」:偷窺孩子隱私是種病,該治
    父母在孩子的臥室裡裝監控?翻譯過來就是:「你一個小孩子要什麼隱私?」這樣的現象難道真的這麼普遍?我試著去淘寶搜了下家庭監控,當打出關鍵詞「監控孩子」時,監控孩子學習、隨身監控器等等推薦立馬跳了出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發朋友圈是屏蔽了父母的,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想法設法看孩子朋友圈。我看到有的父母說:「我監視孩子,是怕他誤入歧途啊!」但在我看來,誤入歧途恐怕是家長。
  • 不滿父母在臥室裝攝像頭,14歲男孩報案親父違法:我爸要控制我
    原來,呼叫民警主持正義的報案人,正是房間的主人小男孩,而他舉報的對象則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他們要在他的臥室裡裝攝像頭自己控制不了玩遊戲我們來幫忙,人小沒什麼隱私,我是為了你不走歪路,我是你爸就有資格在你房間裝攝像頭。這就是這對父母選擇如此做法的邏輯。有些父母往往還有一個更加隱蔽但又直白的理由,就是要時刻知道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是沒有止盡的。
  • 當初要是知道在臥室裝壁燈居然會這樣好,說什麼也會裝一個!
    臥室,一個需要安靜又黑暗的空間,才能保證有更好的睡眠。可是有時候又需要很亮的光線,所以很多人在裝修臥室時,吊燈和壁燈都裝了。可是真得有必要這樣做嗎?臥室適合安裝柔和溫暖的燈,可起到放鬆心情的作用,所以說臥室的燈更多的是用來裝飾。可以借檯燈、射燈、落地燈、壁燈等營造出溫馨的氛圍。
  • 父母想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在他身上多裝一隻「眼睛」就夠了
    「不這麼緊盯也不行啊,孩子作業做不完,第二天還是要挨老師收拾啊!」當父母的這些話一說,似乎監控孩子也沒錯,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客觀來說,監督孩子學習困難這種事確實讓人無奈,但選擇使用監控來解決的問題,完全就是無知。
  • 「在孩子房間裝監控」,父母的控制欲給孩子傷害這麼大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父親在兒子的房間裡裝攝像頭,監控孩子是否在學習。不少網友眾說紛紜,有的人說,裝攝像頭監控孩子,孩子最後的私人空間都沒有了,侵犯了孩子的隱私,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家長才想出裝攝像頭的這個方法。但大部分網友還是不贊同家長的這種做法,採用這樣的做法來監控孩子,確實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不利的影響。
  • 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強?家長們一定想不到,忍不住笑出了聲
    說到孩子在小的時候哪些能力是最強的,那我認為一定是孩子的模仿能力了,而孩子模仿的最多的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且模仿的都是非常的像的。並且孩子每一個模仿的場面都是讓人看著非常的哭笑不得的。,孩子為什麼沒會有這樣的舉動,知道孩子的爺爺發現了一直放在自家電視上的一個小掛件,拿起來仔細一看果真是和孩子的動作一模一樣,全家人也是都忍不住笑出了聲音,就連這麼小的東西孩子也是能夠看見沒並且學的非常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