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推薦 | 母乳餵養的「坑」,一個沒踩過算你牛

2020-09-05 每日健康學院


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
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

誤區一:初乳沒營養要擠掉

專家說

泌乳有3個階段,泌乳一期、泌乳二期和泌乳三期。初乳也就是泌乳一期,受媽媽體內激素的影響,初乳產生的量比較少,在孕中期就開始有了,持續到產後的2天~4天。媽媽間的個體差異比較大,不能以初乳的顏色來評判其營養價值,初乳有黃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都是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可以給寶寶提供多重免疫保護。

剛開始,寶寶去吸吮媽媽乳房時哇哇大哭,我們都覺得是寶寶餓了,但初乳又很少。出生第一天,寶寶的胃像一個小櫻桃的大小,每頓能容納3毫升~7毫升母乳,這時的胃容量跟媽媽的初乳量是匹配的,而且健康足月的新生兒肩頸部、腋下的棕色脂肪含量是比較高的,能夠供給寶寶對於能量的需求;出生第三天,寶寶的胃像核桃一樣大小,能容納25毫升~30毫升母乳;出生第7天,寶寶的胃像一個雞蛋大小,能容納45毫升~50毫升母乳。

誤區二:哺乳時讓寶寶含住媽媽乳頭即可

專家說

乳房疼痛是哺乳期媽媽普遍存在的現象,往往由多種原因引起。在哺乳早期,疼痛的原因之一是乳頭皸裂,其主要是哺乳姿勢出現問題導致的。例如沒有做到讓寶寶「深含乳」,即寶寶要含住媽媽的乳頭、乳暈和乳暈下的組織。
媽媽的乳暈有大有小,不以含住全部或大部分乳暈作為評判條件,正確的含接姿勢是含到下面的乳暈比上面的乳暈多,看到上面的乳暈露出的比下面的乳暈多,即不對稱式。寶寶上唇和下唇的夾角要在120度以上,一般在120度~160度之間。這個姿勢可以避免一些乳頭破裂現象的發生,讓媽媽哺乳的路程走得更順暢一些。


不管媽媽採取哪種姿勢,在餵哺前,要讓身體放鬆下來。如果媽媽坐在沙發上,就要把腰背部、肩頸部、肘下等受力點全部墊好,在雙肩鬆弛的狀態下,再把寶寶抱過來。還有一種方式是媽媽採取半躺式餵哺姿勢,這種姿勢寶寶和媽媽的皮膚相貼得更緊,寶寶通過重力的作用將乳房含得更深,利於媽媽與寶寶的延伸交流互動,同時還能解除媽媽的雙手。哺乳時,寶寶的頭、脊椎還有臀部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避免寶寶扭頭含乳,造成「淺含乳」,引發乳頭皸裂,泌乳攝入不足等問題。哺乳是由寶寶主導的,媽媽輕託乳房刺激寶寶的上唇(也可是鼻尖或人中),引發寶寶自主尋乳。

誤區三:新生兒黃疸不能餵母乳

專家說

正常情況下,有超過一半的足月新生兒會在出生後2天~3天出現生理性黃疸,4天~5天達高峰,第7天~10天開始逐漸消退,最遲消退時間不超過2周。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採取特殊的處理方式,但越早、越頻繁地進行母乳餵養,對寶寶「退黃」越有幫助。在這期間,媽媽可以繼續給寶寶母乳餵養,因為早吸吮、早開奶和按需哺乳,可以有效刺激寶寶的腸蠕動,促使寶寶多排便,從而使引起黃疸發生的膽紅素儘快排出體外,對於減輕黃疸非常有利。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寶寶光著屁股在太陽光下曬一曬,但需要注意遮住臉和生殖器部位。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如果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發展過快,且持續時間較長(足月寶寶超過2周,早產寶寶超過4周黃疸沒有消退),甚至伴有體溫升高、吃奶少、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或者退而復現,多屬於病理性黃疸。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發展,並及時告知醫生,以便查明黃疸病因進行對症治療。若寶寶在出生後一兩天內就出現黃疸;黃疸發展迅速;黃疸程度嚴重(四肢和手腳均變黃);黃疸持續時間大於2周,則很可能是發生了病理性黃疸,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誤區四: 母乳餵養導致寶寶腹瀉

專家說

導致寶寶腹瀉的原因很多,千萬不能把「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簡單地理解為「母乳餵養導致寶寶腹瀉」。
一旦哺乳過程中出現一些小插曲,媽媽們總是喜歡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根據相關指南,一個足月嬰兒平均每天需要攝入450毫升~1200毫升母乳,高於該水平的產奶量意味著過度泌乳。有的媽媽一天的泌乳量可超過2000毫升,遠遠超過了寶寶的需求。母乳量過多的情況下,寶寶可能會因為只吃到富含乳糖的前奶,出現類似乳糖不耐受的症狀,例如腹瀉、脹氣等。且母乳過多,乳汁流速過快,寶寶吃奶時會吞入較多的氣體,也容易產生上述症狀。


建議存在這類情況的媽媽在每次哺乳前,用手擠奶的方式擠出一部分乳汁,讓寶寶能夠吃到脂肪含量更高的後奶,避免攝入過多的乳糖。同時,可嘗試半躺式哺乳姿勢,減緩乳汁的流速,減少寶寶吃奶時吞入氣體的可能。這樣做之後,仔細觀察寶寶排便情況,如崩稀屎、泡沫便、甚至是綠色大便的情況是否有改善。同時,降低媽媽的泌乳量。在專業指導下,嘗試單側哺乳,即白天3小時~4小時內只用一側乳房哺乳,然後在下一個3小時~4小時裡,換另一側乳房哺乳,夜間則按需哺乳。若出現對側乳房太脹的情況,媽媽可以晃動或抖動乳房使得乳汁自然滴下,或是擠出少量乳汁。一般將上述操作持續24小時~48小時,奶量會逐漸減少。一段時間後,奶量達到供需平衡,就可以進行常規的按需哺乳了。

相關焦點

  • 世界母乳餵養周 | 母乳餵養的「坑」,一個沒踩過算你牛
    「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誤區一:初乳沒營養要擠掉專家說泌乳有3個階段,泌乳一期、泌乳二期和泌乳三期。
  • 母乳餵養的4個「坑」,一個沒踩過算你牛
    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出生第一天,寶寶的胃像一個小櫻桃的大小,每頓能容納3毫升~7毫升母乳,這時的胃容量跟媽媽的初乳量是匹配的,而且健康足月的新生兒肩頸部、腋下的棕色脂肪含量是比較高的,能夠供給寶寶對於能量的需求;出生第三天,寶寶的胃像核桃一樣大小,能容納25毫升~30毫升母乳;出生第7天,寶寶的胃像一個雞蛋大小,能容納45毫升~50毫升母乳。
  • 世界母乳餵養周:母乳餵養的這3種坑,沒踩過的都是牛人
    寶寶出生以後吃什麼是每個媽媽最關心的,為了讓寶寶在出生以後吃到一口好奶,媽媽們也是費盡心思,目前提倡的就是母乳餵養,為了促進和支持母乳餵養,每年的8.1-8.7號是世界母乳餵養周,今年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今年母乳餵養的主題是&34;。
  • 世界母乳餵養周 | 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
    8月1日~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
  • 世界母乳餵養周 | 母乳餵養的「坑」,你踩過嗎
    8月1日~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  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
  • 母乳餵養的這些「坑」 你都踩過嗎?
    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餵養可為嬰兒提供免疫保護、預防過敏性疾病;母乳中的各種促進發育因子能夠促進嬰兒大腦細胞和智力的發育;母乳含有滿足寶寶需要的最天然的營養成分,而且母乳的成分隨嬰兒月齡增加而變化,以適應嬰兒不同時期的需求
  • 世界母乳餵養周,科學哺乳你最該知道的幾件事
    ……世衛組織建議:0~6個月純母乳餵養,之後添加輔食,鼓勵母乳餵到2歲。「坑」,一個沒踩過算你牛8月1日~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很多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
  • 母乳餵養常踩的坑,媽媽們要學會應對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但母乳餵養可不簡單,前前後後會遇到不少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最常踩的一個坑就是「堵奶」。說到這不得不替寶媽們說一句:做一個「奶牛」真是難上加難,處處是陷阱。但總結來看,母乳餵養之所以會遭遇「堵奶」,大多是踩了坑,與寶寶和媽媽不當的日常習慣脫不開關係,那麼寶媽們要如何有效緩解呢?
  • 母乳餵養的五大謠言,千萬不要踩坑了
    母乳餵養的五大謠言,千萬不要踩坑了,關於母乳餵養的五大謠言!第二: 餵奶不能吃辛辣的,像大蒜生薑這些食物,不能吃冰激淋,錯,這肯本不會改變乳汁的溫度,但是呢可能會改變母乳的氣味,但是不會傷害寶寶,所以正真不能吃的是酒和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 母乳餵養遭遇「堵奶」,大多是踩了坑,寶媽們如何有效緩解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但母乳餵養可不簡單,前前後後會遇到不少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最常踩的一個坑就是「堵奶」。但總結來看,母乳餵養之所以會遭遇「堵奶」,大多是踩了坑,與寶寶和媽媽不當的日常習慣脫不開關係,
  • 媽媽說,婆婆說,隔壁阿姨說……母乳餵養的「坑」,你踩了幾個?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黃睿、張陽、何蕾)關於母乳餵養,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到底孰對孰錯?2020年8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 全社會都在鼓勵母乳餵養,但是很少給出母乳餵養遇到困難的時候該怎麼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愛嬰區黃淑婷護長提醒,這些母乳餵養的「坑」,各位可千萬不要「錯踩」。
  • 兩個月齡的寶寶踩過的坑
    小小的腦袋大大的疑惑,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新生兒寶寶便開啟了對新世界的探索,環境的陌生,語言的不通,行動的不便,註定了孩子成長過程的幾多辛苦,新手爸媽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操碎了心,以下就是我家寶寶可樂從出生到現在兩個月齡一路走來踩過的坑
  • 朱丹分享餵養寶寶經驗,關於母乳這些「坑」,你了解過多少呢?
    所以,我們做個總結,現在談及幾個母乳的「坑」,願首次當媽的我們都能輕鬆避過哦。坑一:初乳沒及時給孩子吃好多老人多半會告訴新手寶媽們,第一層奶不能給孩子吃啊,埋汰。可事實上,這些看起來顏色奇怪的母乳富含更多的營養。尤其對小寶寶提高自己身的免疫力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 二月齡寶寶踩過的坑
    小小的腦袋大大的疑惑,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新生兒寶寶便開啟了對新世界的探索,環境的陌生,語言的不通,行動的不便,註定了孩子成長過程的幾多辛苦,新手爸媽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操碎了心,以下就是我家寶寶可樂從出生到現在兩個月齡一路走來踩過的坑
  • 母乳不夠,湯來湊?母乳餵養的這個「坑」,你踩過沒有?
    讓奶水少的母乳餵養媽媽「每天喝八大碗湯增加奶水」的段子,還真聽過。結果一天下來,媽媽盡跑衛生間去了,也沒見奶水增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當媽媽飲用的湯水超過身體的需要量時,產尿就會增多。即使你不是一位母乳餵養媽媽,相信也應該有過類似的經驗:當你喝太多的水或湯類,你最明顯的反應就是——要上廁所。
  • 媽媽們的心酸,母乳路上怎樣才能確保自己不踩坑?
    導讀:媽媽們的心酸,母乳路上怎樣才能確保自己不踩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們的心酸,母乳路上怎樣才能確保自己不踩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母乳餵養,這些「坑」要避開
    【母乳餵養,這些「坑」要避開】民生視角媽媽的乳汁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因子,是配方粉無法替代的。不過,聽起來簡單的母乳餵養,實操起來卻讓有的新手媽媽「壓力山大」。@健康浙江 提醒你,這些母乳餵養的「坑」,一定要避開
  • 準媽媽必看:老大吃奶粉 老二全母乳 母乳餵養的大坑你踩過幾個
    孩子的黃疸值一天比一天高,為了排黃疸不得不用奶瓶餵了奶粉,這樣孩子就更不吃乳頭了,現在孩子每次吃奶都是一場拉鋸戰,孩子餓的哇哇大哭,媽媽因為孩子不吃乳頭也抽泣不已,所以,她決定不再堅持,直接讓孩子喝奶粉,畢竟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是呀,當一個母親經過十級陣痛,看到了懷胎十月出生的嬰兒,第一個感受是幸福,當媽媽是一件既興奮又不可思議的幸事,然而初為人母,接下來最擔心的事情是什麼呢?
  • 關於母乳餵養的這9個坑!你中招了幾個?
    沒奶就要多吃下奶湯?母親發燒了就不可以餵母乳?母乳餵養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大大小小的坑隱藏在其中。2020年8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愛嬰區黃淑婷護長提醒,關於母乳餵養,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是這9個有關於母乳餵養的「坑」,各位可千萬不要「錯踩」。
  • 母乳餵養的10大謠言,別再踩坑了!
    你遇到過哪些真假難辨的母乳餵養傳言?本文建議配合視頻食用~「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原本信誓旦旦想要給寶寶最好的保護,沒想到第一步就敗在了母乳餵養上!生完以後,等到奶脹了才餵奶。吃母乳吃不飽的,還可以餵點奶粉。哺乳疼,多餵幾次,皮鬆了就沒事了。沒奶,多吃點下奶的湯下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