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之外 | 與柏拉圖聊聊天,聽他講講理想國

2022-01-07 哲思學意


《理想國》這本書,相信所有人都久仰大名。

 

它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常青藤名校必讀書單上的第一名。

 

但或許正是因為名頭太大,它給很多人造成了艱深、難讀的錯覺,因此敬而遠之。

 

但其實,《理想國》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高不可攀

 

 ▲讀客版《理想國》▲

《理想國》

西方政治哲學奠基之作

烏託邦思想的源頭

柏拉圖用對話聊天的方式,為讀者描繪了一個真善美的理想國度

 

除了國家與政治,書中還探討了諸如婚姻、自由、教育、誠信等日常生活問題。

 

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理解,構建屬於自己的《理想國》

 

  

幾乎所有人都在各種人生必讀的書單推薦上看到過《理想國》的身影。

但有人覺得古老的哲學艱深難懂,自己一定看不懂,還沒打開就告辭了;

 

有人以為書中都是政治、國家建設之類的嚴肅內容,完全提不起興趣閱讀。

 

但其實,這本書並沒有那麼陽春白雪。

甚至某種意義上,它就是一部蘇格拉底和朋友們的深夜家庭聚會聊天記錄

書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和朋友的聊天,和我們一起探討了許多哲學觀念:

 

公平與正義、道德與法律、男女平權、婚姻自由、洞穴理論……

 

蘇:那麼,統治者一定是最能保衛國家的人,是最能捍衛國家利益的人?

格:是的。

蘇:那麼,他們除了應具備保家衛國的智慧和能力之外,還應該真正在乎國家吧?

格:當然應該如此。

蘇:而一個人最在乎的是他所愛的東西?

格:必然如此。

蘇:此外,一個人總是最愛那些和自己利益相符,並和自己禍福相依的東西,痛恨那些相反的東西嗎?

格:確是這樣。

蘇:那麼我們必須觀察所有護衛者,選擇那些最願意為國家終生盡心,為國家利益鞠躬盡瘁,而絕不願做任何不利國家利益的事的人。

格:選擇這些人是最適當的了。

 

沒有枯燥的說理,都是交流探討的形式,語氣輕鬆,內容好讀。

柏拉圖用一個理想國家的模型,將政治、道德、國家管理等宏觀問題統統落實在一個具體可感的場景中。

我們可以選擇理解和接受,也可以選擇深入思考,提出不同意見。

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時代和社會情況,進而發展出不同的觀點。這才是經典的魅力所在。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表示:

「《理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唯一西方哲學著作。」

 

但其實,《理想國》不僅是一本哲學著作,甚至堪稱一部百科全書

 

它幾乎濃縮了所有學科的興趣點和問題意識,任何學科和專業都能通過它找到歷史源頭。

 

閱讀《理想國》,宛如和一群淵博的智者圍爐夜話,聆聽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

從日常聊天講到正義和道德,從個人發展講到國家建設。

心之所至,話之所至,即使是「洞穴理論」這種令後人無限探索追思的哲學觀念,也是平和自然、娓娓道來。

在柏拉圖看來,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就像是被關在洞穴中、只能背對洞口的囚徒。

他們只能看到外界事物投來的影子,並以為這就是真實的事物。

而受過了教育的人,就像是從這些囚徒中逃出來的人,他們走出了洞穴,看到了真實的世界,開啟了別樣的人生。

但是,這只是「洞穴理論」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問題等待讀者們思考:

逃離的囚徒能適應真實世界的生活嗎,他們願意相信真實的世界嗎?

如果逃離的囚徒回到洞穴,該如何和他從前的朋友們交流外面的世界?

洞穴中的囚徒會接受逃離囚徒的觀點嗎,還是會將他視為異類,最終驅逐他呢?

柏拉圖的智慧令後人無限遐思,難怪英國評論家懷特海說:

 

「全部西方哲學傳統,都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

《理想國》作為一本經典著作,市面上的版本少說也有幾十種。

  

這一套,封面靈感來自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典雅優美和《理想國》相得益彰。

 

內文的獨特價值,也是精心準備。

 

特別邀請知名大學哲學學者,原創圖文導讀,帶你徹底讀懂《理想國》。

 

輔仁大學哲學教授尤煌傑老師精心創作導讀《哲學活在我們生活中的對話中》;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成功大學文學教授葉海煙老師原創導讀《<理想國>對兩千年西方哲學的影響》。

 

還有獨家整理西方哲學思想導圖和柏拉圖重要理論圖示

帶你從源頭入手,梳理《理想國》與兩千年西方哲學的源流關係。

還有全彩圖文資料,補充更多精彩內容!

如果你也久仰《理想國》的大名,卻遲遲不曾入手,

那這本既美且經典的讀客版《理想國》,一定能滿足對它的最高期待!

《理想國》

西方政治哲學奠基之作

烏託邦思想的源頭

點擊【閱讀原文】,訂購《理想國(讀客版)(限時優惠)

相關焦點

  • 讀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
    於此同時,通過人物的關聯柏拉圖也給予了我們去理解各部作品之間的線索。比如《會飲》和《普羅泰格拉》出場的人物相當的一致,且都是雅典的貴族,而討論的話題都帶有一定的禁忌性。最後,柏拉圖的對話是相當多元的,他並不會強烈的表達對一方的支持,甚至有時候蘇格拉底也會成為那個被「教訓」的人。【《理想國》講了什麼?】
  •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四隱喻
    如果退後一步,承認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政治領域使用謊言?那麼,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謊言?是否為了被統治者的利益的謊言就可允許?誰能夠說謊?對誰說謊?對民眾還是也對其他精英?「高貴的」或其他種類的謊言如何分類?《理想國》中的蘇格拉底還在另外幾處談到了有關謊言和真實的問題,我們查看這些話語,也許能找到對上述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的回答,雖然它們又引出了一些新的問題。
  • 「回到」洞穴:對柏拉圖洞穴比喻的解讀
    要理解洞喻,首先要了解柏拉圖的另兩個比喻,這兩個比喻同樣出現在《理想國》中,即日喻和線喻。在日喻中,柏拉圖將太陽比作「最高善」、「至善」。當然,這裡所謂的「善」,絕非倫理、道德的善,而是一種中性的善。所謂善,其實就是「好」,一件事情,做得好、做得完美,那就是善、好。海德格爾將它理解成「合適」(das Tauglichmachende schlechthin),更為貼切。
  • 洞穴理論的解讀:從「洞穴喻」看柏拉圖的「哲學王」思想
    就柏拉圖的政治哲學而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把握了其作品中的比喻,也就把握了柏拉圖思想的精髓。本文試圖以從柏拉圖的「洞穴喻」的解讀出發,對其在《理想國》中提出的哲學王思想進行重新檢討,以期挖掘柏拉圖這一思想某些更深層次的內容。本文試圖說明的是:柏拉圖的政治哲學在本質上是反政治的,他試圖以哲學的權威代替古典希臘時代的公共政治生活,這是柏拉圖哲學王思想之精義。
  • 何懷宏: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四隱喻
    ——的視角,通過考察柏拉圖《理想國》裡的四個著名隱喻,試圖提出一種理解和闡釋柏拉圖正義觀的思想線索,並圍繞著這一線索來展開探討一些政治哲學中的重要問題。《理想國》中的蘇格拉底還在另外幾處談到了有關謊言和真實的問題,我們查看這些話語,也許能找到對上述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的回答,雖然它們又引出了一些新的問題。他說,最荒唐莫過於把眾神描寫得醜惡不堪。即使這些事是真的,也不應該隨便講給天真單純的年輕人聽,而最好閉口不談。
  • 對柏拉圖洞穴理論如何認識的?
    柏拉圖認識到感知器官的局限性,這對後來笛卡爾的認識論,康德對先驗條件的研究,胡塞爾的現象學都是有啟發的。另一方面,認識到語言表達的局限性,對哲學語言學走向也是有啟發的。要理解「洞穴比喻」,首先要理解「太陽比喻」和「線段比喻」,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這三個比喻本來就是連接在一起講述的,構成了《理想國》一書的核心。
  • 柏拉圖的「洞穴喻」
    洞穴喻最形象地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理想:在這一比喻中, 至善理念被看作是照亮一切而自身不被照亮者。而要達到關於這一理念的知識, 心靈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轉向, 從影子到物, 到火光, 再到洞穴外的物, 最後轉向太陽。靈魂的轉向與個人從意見、現象之中獲得解放的道路是同一條道路。這個隱喻形成了柏拉圖哲學中最根本的理性主義原則:世界的終極存在被看作那照亮萬有的終極之善。
  • 誰還在柏拉圖的「洞穴」中生活?
    作者餘紀元 選自《理想國》講演錄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9轉自設計與哲學公眾號 ID: PhilosophyDesign
  • 賞讀柏拉圖的《理想國》:走進理想的大門
    作者:梅荷一、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老師《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全書借用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一些哲學家的對話呈現出了他的哲學理論。讀《理想國》,會讓你感覺到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聆聽哲學大師們環環相扣的精彩對話。
  • 我心目中的理想國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
    關鍵詞:理想國,柏拉圖,讀後感 正文 一、柏拉圖的《理想國》《理想國》一書是西方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哲學歷史發展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在《理想國》中,柏拉圖通過對話辯論的方式,並在對話中設計了一個理想化政體,即理想國。首先,理想國是以「社會分工」和「等級劃分」為基礎。柏拉圖認為每個人天生秉賦不同,因而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也是不同的,他們在社會上的分工也就應該不一樣。他把公民分作三個等級。第三等級的人由最普通的勞動者構成的生產階層,他們負責為城邦提供物質需要,同時也受到統治者的保護。
  • 柏拉圖《理想國》:以直觀看到理念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柏拉圖的《理想國》,在昨天內容的最後為您留下一個思考題:「柏拉圖會如何評價中國人推崇的『寫物之工』?」事實上,柏拉圖對很多藝術形式都抱有深刻的敵意。簡單來說,他認為:詩歌的內容本質上是不夠節制的,它的存在不利於理想國的團結,所以詩歌是不應該存在的。同樣的,戲劇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也不應該存在,因為每部戲劇裡都有壞人,但演員作為好人,不應該模仿壞人;而來戲劇裡還有很多下等人的角色,而上等人更不應該模仿下等人。
  • 淺析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教育理念
    ,尤其在《理想國》一書中闡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國家控制教育,注重對幼兒的教育,倡導男女平等教育等等。本文主要分析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解讀並借鑑其教育思想的啟示。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和教育家柏拉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的人。
  • 通識教育:「柏拉圖《理想國》」國內外開課情況概覽
    除了吳飛教授的公選課「《理想國》」(含討論課每周6課時,共96課時,3學分)外,還有針對本科生的其它相關課程:「柏拉圖《理想國》入門」(學分2、周學時2、總學時32)、「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哲學研究」(學分3、周學時3、總學時51)、「柏拉圖的《理想國》」(學分2、周學時2、總學時34)以及針對研究生的課程「柏拉圖與柏拉圖傳統」(學分3、周學時3、總學時54)「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學分3、周學時3、總學時
  • 文藝教育、哲學、哲人——「柏拉圖《理想國》解析」第三課
    柏拉圖《理想國》解析」第三次課。洞穴比喻柏拉圖用洞穴比喻,來解釋人靈魂轉向的艱苦過程——第一階段:解除禁錮囚徒偶然轉頭看見移動的雕像。因為是第一眼看到,不能適應,暈眩,想要轉身逃開,回到陰影。但他最後還是想要回來看。
  • (二十九)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教育體系 ——《理想國》讀後感
    盧梭曾盛讚《理想國》,「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劉靈芝老師讀後梳理了柏拉圖闡述的教育理論,客觀分析了其中教育觀點的積極因素和存在的發展桎梏。柏拉圖的教育思想啟發我們,國家要重視教育,為人才的培養創建良好的環境。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規律,科學施教,為國家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柏拉圖的三個比喻和哲學家教育 | 《理想國》小組第四次讀書會
    回顧:2020年12月19日,《理想國》讀書小組第四次讀書會。範圍:505a至第七卷結束。內容:柏拉圖的三個比喻和哲學家教育。       柏拉圖的三個比喻(分別為日喻、線喻、穴喻)是《理想國》全篇的核心和凝練,也貫穿了柏拉圖對話錄。
  •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你會怎樣對待那個知道真相的人?
    《楚門的世界》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講了一個故事。被誤解的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洞穴比喻,表達的是認識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努力和痛苦。柏拉圖的洞穴比喻第一階段敘述人們被囚禁於洞穴中,但周圍所有的人都一樣被囚禁著,把影子當成真實的東西,並沒有什麼不好。這一階段也有點像禪宗的「看山是山」的階段。
  • 柏拉圖和他的理念世界
    通過這種建構,柏拉圖創造了他的理念世界。他在人類感知的世界之外,創造了一個更高的、更穩定的精神王國,其意義可以說類似上帝的開天闢地——柏拉圖開闢的還是一個更為完美的天地。柏拉圖認為:雖然感覺世界變化萬千,這個理念的世界是不會改變的。感覺世界中的事物,是個體的,是特殊的,可以用「感覺」加以了解,比如這種「美」、那種「美」,這種「牛」、那種「牛」,各有不同。
  • 吳增定丨家庭與城邦 ——從柏拉圖的《理想國》談起
    家庭與城邦從柏拉圖的《理想國》談起文章源自「通識聯播」公眾號丨吳增定1眾所周知,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想,也就是完全廢除私人的婚姻和家庭。我在北大講授了很多次柏拉圖的《理想國》。我們知道,《理想國》中最容易引起爭議的部分就是廢除家庭。因為柏拉圖說,要建立一個完美的、正義的國家,就不能允許私人家庭的存在。每次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譁然一片。我記得,三年前我講過一次《理想國》,到現在還有一位學生跟我論證說,柏拉圖是不是瘋了,怎麼能廢除家庭呢。
  • 最強蝸牛柏拉圖的理想國怎麼得 獲得方法分享
    18183首頁 最強蝸牛 最強蝸牛柏拉圖的理想國怎麼得 獲得方法分享 最強蝸牛柏拉圖的理想國怎麼得 獲得方法分享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