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4日訊 周村燒餅,是一道麵食,因產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而得名,源於漢代,成於晚清,是山東省名優特產之一。以山東省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為純手工製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山東瓜拉葉子燒餅」。
周村燒餅的製作工藝十分獨特,全過程分為八步。首先在選料上,精選強筋麵粉、粒大飽滿的芝麻和優質蔗糖。其次,把水和麵粉混和在一起時,用70℃左右的溫水和好。接下來分成大小適中的面坯。然後用手揉捏,順勢揪下指肚般大小的劑子,在手心揉捏,增加面的韌性。最後,將劑子揉成圓球,整齊地排列在面板上。同時,為防止劑子麵皮發乾,可以在上面蓋一層塑料膜。面醒一會後,取出一塊劑子,放在盤上,用手壓扁,接著沾水,抹在劑子的表面,然後翻轉,再用手壓住劑子迅速旋轉成薄厚均勻的餅坯。合格的生餅坯子要求薄如蟬翼、餅面完整、略呈圓形。
接下來是著麻。盛放芝麻的容器,叫做晃鬥,每次開工之前,先將芝麻裝在鬥盆裡,用勺子將芝麻均勻地撒入晃鬥,然後雙手端平,前後晃動,使芝麻在鬥內平整分布,厚度均勻。著麻時,雙手輕夾生餅,讓沾水的一面朝下,然後輕輕一放,一觸即可。接著就是貼餅,生餅著麻後要立即貼在烘烤爐的鏊子上,烤熟即可。
以前,周村的燒餅味道很單一。如今周村燒餅有鹹、甜兩種味道,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厭;鹹的可開食慾,令人愛不釋口。但細分的話,有甜、五香、奶油、海鮮、麻辣、新鮮蔬菜等多個系列品種。雖然,周村燒餅歷史悠久,但真正出名是在清末。當時因經營綢緞而聞名的著名商號八大祥,也專門定購周村燒餅發往埠外作為饋贈品,後來一度成為皇宮中的貢品。在此基礎上,周村燒餅從此名揚天下。
鬥轉星移,周村燒餅榮獲「綠色食品」、「山東名牌」、「中華老字號」等榮譽稱號,其傳統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企業榮獲了「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獎」、「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山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並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標準化良好行為AAA級認證和定量包裝「C」認證。
閃電新聞記者 孫凱旋 王良 淄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