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平安集團發布《2019年中期報》,報告顯示,母公司股東的運營利潤734.64億元。作為平安集團的主營業務,傳統金融的壽險業務板塊貢獻收入超過六成,仍是當下平安集團主要的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作為業務增長「潛力股」的平安科技,上半年業務總收入達到384.31億元,同比增長33.6%,保持了穩健的增長勢頭,其優異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這與平安集團持續推進「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科技轉型戰略的內在因素密切相關。
在 「金融+科技」、「金融+生態」 的戰略規劃指引下,平安將創新科技聚焦於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 通過 「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 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依託本土化優勢,踐行國際化標準的公司治理,平安持續推動「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為 1.96億個人客戶和5.76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具有AI科技屬性的金融生活產品及服務。
AI科技賦能業務,平安福回歸保障本源
正如中國平安2019年中報所提出的,2019年是平安戰略轉型的關鍵之年,平安集團也將持續深化「金融+科技」戰略,對內深挖業務場景,強化科技賦能,助力實現降本增效、風險管控目標,打造優質產品和極致服務體驗;對外輸出領先的創新產品及服務,發揮科技驅動能力,促進行業生態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2019中國保險行業智能風控白皮書》中指出,2018年以來,隨著AI科技與保險行業的深度融合,保險行業開始進入「智能風控階段」。深度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智能預警和多維核驗,保險行業風控效率提升、風控流程簡化、風險隱患降低等方面將掀起一場新革命。
傳統的保險採用的是「事後理賠」的邏輯,但平安集團創造性地將 「事後理賠」扭轉為「事前防護」。以平安健康險聯合平安人壽推出的「平安RUN健康管理計劃」為例,RUN計劃為被保險人設定長短結合、由易到難的周月年三重運動目標,達成相應運動步數即可獲得相應獎勵。投保兩年內,被保人只要運動量達標則可提升保險金額度,重疾、身故保障額度最高可增加10%。AI科技令平安保險產品能夠全程參與受眾生活,更顯人性關懷。
不僅如此,在戰略層面上,2019年的中國平安更新品牌標識,將「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義為核心主業。目前,平安壽險的AI面談官技術在代理人的面試中覆蓋率達100%。通過高仿真對話機器人「Askbob」提升對代理人的培訓效率,代理人諮詢的疑問解答準確率高達95%,任務查詢和智能辦理功能覆蓋代理人90%常用需求,大大地幫助代理人展業和提升效率。
平安福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持續提升服務響應的速度和質量。2016年公司就在移動端推出了30分鐘快速理賠的「閃賠」服務。「閃賠」其依託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技術,大大縮短審核周期。
對於投保人而言,一旦發生意外,相對於賠付大量資金,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獲得資金,方可解決「燃眉之急」。不少平安福的用戶,剛剛提交完理賠材料,就收到了理賠款項,這便是AI科技賦能效率的可見之處。據數據顯示:自2016年「閃賠「推出以來,其已辦理超200萬件理賠案件,累計處理40億理賠款。
應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平安集團通過將保險產品與AI科技密切結合,將健康管理嵌入保險保障中,以「網際網路+健康」的方式,共享公司覆蓋全國、延伸海外的醫療資源,為客戶提供「協助專家掛號」、「協助安排專家病床」、「國內外專家二次診療」等全流程的就醫服務,最大程度滿足用戶的健康需求。
未來,平安還將繼續堅定踐行「保險姓保」的理念,積極運用AI科技進行大數據分析,多措並舉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作為保險領域的知名企業,平安更是應該回歸「保險姓保」的初心、定製化健康管理服務、科技賦能保險體驗是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引領行業從數量式增長朝著質量式增長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