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園長在路過小班老師辦公室時,聽到裡面的幾位老師們正在發牢騷:有的老師抱怨工作量太大,有的老師抱怨園長的人事安排不合理,還有老師抱怨與同事合作不暢……園長大為吃驚:原來老師們有這麼多不滿!我怎麼都不知道呢?
其實,造成老師「背後」發牢騷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1.不敢說
老師懼怕園長的權威,擔心不小心說錯哪句話就招來領導的不滿。尤其是給園長提意見的時候,萬一惹園長不高興就麻煩了。
2.不想說
這類老師職業感較弱,對幼兒園的發展不甚關心,即便發現了問題,也不願說甚至「懶得說」。
3.不知怎麼說
這類情況通常發生在新教師的身上。他們資歷尚淺,即使能夠發現一些問題,卻不知如何表達,也不知跟誰反映這個問題更合適。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約曾通過「談話試驗」總結道:如果一家公司中出現對工作發牢騷的員工,那麼這家公司一定比無人抱怨的公司更為成功。
但是,如果「發牢騷」中反映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則會越來越差,進而影響幼兒園的發展。
如何讓老師敢於、樂於向領導反映問題,
而不是在背後議論呢?
在這裡為園長們推薦以下方式:
放下身段
1.態度親切,不要經常一臉嚴肅,讓老師們望而生畏;
2.對老師多一些關懷:定期約談老師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問候老師的生活情況,拉近與老師的距離;
3.經常去班級巡視,和老師們一起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例如給孩子們穿一次衣服、餵一次飯、一起做一次遊戲。這樣園長們不僅可以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也能讓老師們感受到園長平易近人的氣度。
4.在工作時營造一種寬鬆愉快的工作氛圍,讓老師們樂於自由地表達問題,並願意和領導一起尋求解決方案。比如組織聚餐、看電影、發放節日福利等。
對症下藥
1.當聽到老師發牢騷時,園長應換位思考,對老師們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做到善於傾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如果老師們提出的問題針對園長,園長要進行自我反思:我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嗎?如果存在,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應如何解決?如果不存在,老師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是我有哪些不妥的行為讓他們產生這種誤解嗎?
3.如果問題針對其他老師,園長要想一想,為什麼要反映其他老師的問題呢?這些問題是真的嗎?
4.如果問題針對幼兒園整體,園長要先分清是哪個環節出了錯,人事制度?組織結構?還是員工管理?
廣開言路
1.重視傳統的意見箱、意見簿、電子郵箱等反映問題的渠道,安排專人定期匯總意見並上交;
2.在幼兒園創設一個約談室,讓背後議論變成面對面的協商溝通。約談室要建在清淨的位置,環境創設儘量清雅,適宜交談。
3.鼓勵老師們發表意見,允許他們以匿名的形式提出意見。對發現重要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老師要公開表揚,還可考慮給予實質性的獎勵。
正面解決
1.無論通過何種渠道發現問題,不論這些問題難易與否,是否關乎自身利益,園長都不能迴避問題,要做到公正處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儘量與提出問題的老師當面溝通,利用談話的機會增進與老師的感情,解決老師的困惑,並請老師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從中發現老師的新思維,主動向老師學習;
3.園長要重視老師之間的矛盾,發揮「潤滑劑」的作用,協調矛盾,讓同事之間和諧相處;
4.綜合考慮各個方面,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並運用到實踐中去。如果這個方法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5.記錄有效的解決方法,作為辦園經驗珍藏。
齊威王聽取鄒忌的忠告廣開言路,使齊國最終「戰勝於朝廷」;唐太宗因得直言進諫的魏徵的輔佐,開創貞觀盛世。園長也應學習古人智慧,讓老師的「牢騷」成為幼兒園發展的助推器。
*聲明:本文來源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臺小編整理編輯,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