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楊豔 徐昆)「這個智慧農業平臺涵蓋了農技諮詢、業務培訓、在線考試等功能。」在2019數博會上,貴州黔農良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顏燕為記者介紹說,「在沒有這個智慧農業平臺之前,農產品需要認證提交材料都只能現場人工檢測。而現在,在線就能完成。」
「特別是這個農技諮詢,以前一個專家每天要接幾十個電話去回答同樣一個問題,現在有了大數據,農戶所有的問題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專家的解答。」徐顏燕說,智慧農業平臺還將線下開展的農技培訓,農業專家的課件免費提供給大家學習。
這些年,徐顏燕都紮根在田間地頭,工作主要以「三品一標」(綠色、有機、無公害及地理標誌產品)認證、農業技術諮詢指導、教育培訓、農業相關的技術開發、電子商務等。徐顏燕笑稱自己是一個農業經理人,她說:「為了讓貴州的農產品長得更好、品質更高、賣得更遠,用大數據服務『三農』是必然趨勢。」
「你看,遵義朝天椒、安龍蓮藕、織金白鵝,仁懷糯高粱......這些農產品申領地理標誌都是我們公司提供指導服務的。」徐顏燕一一介紹說,由中國農村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是農產品的質量保證。「一個農產品要達標,不僅僅需要產品質量過關,企業的生產規模、環境都要達標。」
2017年以來,黔農良品共代理服務綠色食品認證81個,有機食品認證14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認證17個,檢測無公害樣品1536個,分別佔全省同期總量的70%、20%、50%和75%。對1650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範圍覆蓋全省50餘個縣(市區)。
其中,2015年-2017年,她與團隊連續3年為水城縣獼猴桃產業園提供產業技術、品牌提升、質量安全等諮詢與服務;2017年3月,承擔餘慶縣農業園區構皮灘丹參園和白泥鎮新寨村中藥材基地適應性評價項目;2018年5月,為六盤水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實驗室「雙認證」提供技術服務;2018年6月,服務修文縣創建全省首家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我們貴州有很多農產品都非常的好,要外銷、要進超市必須要有認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申報認證需要走那些步驟,需要提交什麼材料。所以我們從前期開始就要為農戶提供幫助,包括種植技術上的指導服務。」徐顏燕說,特別是要出口的農產品,不僅要達到國際標準,還要符合出口國的要求。
「為了更便捷、全面的把這些相關信息提供給企業,給農戶,黔農良品通過大數據打造了智慧農業平臺。有了大數據,哪裡的土壤適合種什麼,要怎麼種都一目了然。」徐顏燕說,平臺操作簡單易懂,農戶一學就會。不僅僅提高了專家、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也為企業和農戶節約了時間。
今年4月,在貴陽市烏當區偏坡鄉,「貴州省果蔬行業協會品質中心果樹優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掛牌成立。黔農良品作為承建單位,目前已完成基地建設52畝,引進獼猴桃、梨、桃、葡萄等優新品種25個。
在當地獼猴桃引種示範園裡,掃描示範園旁懸掛的二維碼就能進入「新品種引種田間二維碼展示系統」。進入該系統後,能看到該品種的引種生產記錄,包括作業記錄、物候期記錄、病蟲害記錄、測產記錄。數據為實時動態更新,測產後將開展對比分析,並自動形成適合於本地的技術方案。徐顏燕說:「這些信息都會被錄入到智慧農業平臺中,供大家參考。」
徐顏燕表示,黔農良品將通過智慧農業平臺,用好大數據,更好的服務「三農」。公司計劃在未來十年,在引進優質果樹品種、定向育苗、產銷結合等重點領域,創建引領前沿農業的「新品種示範基地」(即農業技術研究基地、新品種孵化基地、試種成果產業化基地),把「新品種示範基地」打造成為貴州頂級農學家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