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EDC催化的羧基醯胺化反應的副反應分析

2021-02-19 X-MOL資訊

醯胺化反應是發生在羧基上的衍生化反應。在蛋白質化學中,常用的醯胺化反應是由EDC和NHS催化,主要是由於EDC在水介質中具有高溶解度和高催化效率。目前,EDC催化的醯胺化反應已被廣泛用於多個方面的研究中,包括蛋白質C-末端組學、蛋白質糖基化以及蛋白質化學交聯分析等。近期,復旦大學張旭敏教授課題組報導了羧基醯胺化反應過程中發生在酪氨酸上的特異副反應,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權威化學雜誌Analytical Chemistry 上。在該研究中,作者首先分析了之前發表的利用EDC羧基醯胺化反應的數據,發現含酪氨酸的肽段極難被鑑定到,因此推測含酪氨酸的肽段可能發生了一些未知反應。為了探究酪氨酸上可能的反應形式,作者利用Open Search搜索策略,並且使用已知序列的合成肽段進行探究,確定了該酪氨酸特異的副反應表現為「+155 Da」的修飾。通過對分子量的進一步驗證,最終確定了+ 155 Da的修飾是由於酪氨酸側鏈上添加了一個EDC基團。作者推測的副產物形成的分子機理如下圖所示:酪氨酸的酚羥基可以與EDC反應形成類似O-醯基脲的中間體,並且由於與相鄰苯基的共軛作用使其穩定性而大大提高,表現為+ 155 Da的副反應。

圖1. 推測的 155 Da 副反應產物形成的分子機理。圖片來源:Anal. Chem.為了降低副反應的影響,作者給出了建議:(1)在搜庫過程中將酪氨酸上的 EDC 修飾設為可變修飾,並且將 155 Da 設為中性丟失,可以顯著提高含酪氨酸肽段的鑑定;(2)用含碳酸氫鹽的緩衝液(如TEAB緩衝液)對 EDC 羧基保護的產物進行過夜孵育處理,可以顯著減少副產物。如圖2所示,使用TEAB緩衝液,過夜酶切及額外的12小時孵育,酪氨酸副反應的比例降低為1.3%。

圖2. 碳酸氫鹽緩衝液可以顯著地降低酪氨酸副反應。圖片來源:Anal. Chem.基於EDC的羧基醯胺化反應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羧基反應之一。本研究提示在今後使用EDC羧基反應的實驗中,應全面考慮到該副反應的可能影響。此外,亦可參考本研究的方法對副反應進行去除。最後,作者提出利用先進的質譜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手段,對目前應用的其它蛋白質化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評價十分有必要。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復旦大學大學博士研究生李青青和碩士研究生張陽。Tyrosine–EDC Conjugation, an Undesirable Side Effect of the EDC-Catalyzed Carboxyl Labeling ApproachQingqing Li, Yang Zhang, Zhen Wu, Jingnan Huang, Ningning Yue, Lin Huang, Xumin Zhang*Anal. Chem., 2020, DOI: 10.1021/acs.analchem.0c03487


張旭敏,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1998年獲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學位,2001年獲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學位。2001-2004年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工作。2004-2008在丹麥南丹麥大學獲蛋白質組學和生物質譜學博士學位。2008-2010在丹麥南丹麥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2010-2012年在丹麥奧胡斯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2013年起就職於復旦大學。研究方向包括:1)基於生物質譜學的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相關的方法學研;2)利用模式生物秀麗隱杆線蟲研究環境因素對衰老的影響。在相關領域發表SCI論文40餘篇,包括多篇以通訊作者發表的Anal Chem,J Proteome Res,Proteomics等。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40883Q:這項研究最初是什麼目的?或者說想法是怎麼產生的?A:我們實驗室一致致力於蛋白質C末端分析方法的開發,包括優化了C-TAILS,應用多酶切策略提高C末端鑑定以及最近發表的BaSCX方法。我們發現蛋白質C末端的鑑定一直落後於與其相對的蛋白質N末端,我們認為除了蛋白質C末端肽段自身性質導致的難以被鑑定外,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因素?因此,我們回顧了以前發表的 C-TAILS 方法的相關數據,發現了含酪氨酸的肽段很難被鑑定到,並對此進行了系統探究。A: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是在我們確定了「+155 Da」的副反應是由於在酪氨酸上加上了一個EDC分子後,我們希望能夠從根本上去除這一副反應。因此,我們嘗試了多種可能的緩衝液體系,並最終發現含有碳酸氫鹽的緩衝液去除效果最好。Q: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哪些領域的企業或研究機構可能從該成果中獲得幫助?A:蛋白質化學方法通常針對以下三個反應活性基團:硫醇(-SH)、胺基(-NH2)和羧基(-COOH)。酯化和醯胺化是蛋白質化學中兩個主要的以羧基為靶向的反應。由於酯化反應的產物不穩定且易於水解,所以目前很少使用酯化方法來對蛋白質羧基進行衍生化反應。在羧基醯胺化方面,經常選擇的是由 EDC 和 NHS 催化的羧基醯胺化方法。這是由於 EDC 在水介質中具有高溶解度和高催化效率。目前, EDC 催化的醯胺化已被廣泛用於各種研究中,包括蛋白質 C 末端組學,蛋白質糖基化以及蛋白質交聯等方面的研究。我們的研究結果提示所有應用 EDC 催化的醯胺化反應的研究人員,在進行實驗前要考慮到可能發生在酪氨酸的副反應對結果的幹擾,同時也可參考我們的方法去除酪氨酸副反應。我們的結果提示即使對目前廣泛使用的蛋白質化學方法,其特異性,副反應也沒有得到充分證實,應該應用先進的質譜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手段,對相應的技術方法進行深度分析評價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實驗疑難問題實證與教學分析
    酯化反應我們一直都是這樣講,為什麼是這樣的呢,我們都明白嗎,今天推文:製備乙酸乙酯若干問題的實證與教學分析,我感覺特別能切中要害,解決了很多我疑惑很多的問題
  • 催化氫化反應太慢的問題分析
    催化氫化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反應慢,甚至反應停止,必須過濾出催化劑,濾液補加新催化劑才能繼續反應。
  • 侯雪龍等探索催化規律與本質 反應控制讓化學合成更簡單
    但對生產生活的需要而言,人們對化學反應中選擇性控制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還遠遠不夠。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更多更好的高效、高選擇性反應控制方法,並力圖發現其中的規律,提高對化學反應控制的能力。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侯雪龍為負責人,包括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永貴、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正在內的項目組對有機化學反應中的選擇性控制進行了探索。他們圍繞影響有機反應選擇性的若干重要因素及規律,在有機合成方法學、反應選擇性控制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 催化氧化醯基羥胺及其雜D-A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醯基亞硝基化合物 (acylnitroso compounds) 是活性較高的亞硝基化合物之一,從1973年開始廣泛應用在共軛二烯的 [4+2] 環加成反應中
  • 硼酸作為一種高效催化轉醯氨基反應中的應用
    本文(Organic Letters 2012, 14, 3202–3205)報導了一種由催化量的簡單易得的硼酸在無溶劑條件下進行催化醯胺與胺的轉醯氨基反應的方法
  • 中科大張清偉課題組JACS:鎳催化二級膦氧化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
    近十年來,化學家們發展了一系列前手性膦衍生物的分子間或分子內的去對稱化反應。 跳轉閱讀可怕!看了這篇後80%的人才醒悟,不該花時間在微信群或QQ群了! 過渡金屬催化的1,4-加成、[2+2+2]、關環複分解、C-H鍵活化、N-雜環卡賓催化烯丙基烷基化和醯化反應,可廣泛合成P-手性化合物(圖1a)。
  • 【催化】Ni-Si/ZrO2催化劑上CO2重整甲烷的低溫催化研究
    近日,四川大學胡常偉課題組研究了在低溫條件下,使用Ni催化劑催化二氧化碳重整甲烷(DRM)反應。DRM反應是強吸熱反應,大多數研究者選擇在較高的反應溫度條件下研究(通常高於650 ℃)。高溫DRM反應通常會導致金屬的嚴重燒結,從而使催化劑失活。此外,在高溫條件下容易形成大量積碳,也會使催化劑失活。高溫條件下更容易發生甲烷直接裂解反應、逆水煤氣變換反應(RWGS)和CO的歧化反應等副反應。根據理論計算可知,低溫下的DRM反應在熱力學上是可行的(在400 ℃下DRM反應的CH4和CO2平衡轉化率分別約為47.6%和35.0%)。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低溫DRM反應。
  • ACS Macro Letters丨自緩衝機制有機催化製備交替共聚聚酯
    研究了t-BuP1催化聚合機理,提出了自緩衝聚合機制。然而這種方法通常需要苛刻的反應條件來去除小分子副產物。環內酯開環聚合(ROP)具有較好的原子經濟性,以及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特徵,但通常環內酯種類有限,特別是在單體轉化率較高時幾乎避免不了酯交換副反應。因此,本文報導了一種利用環氧和酸酐交替共聚(ROAP)來合成聚酯。交替共聚是結合了SGP和ROP兩者的優點,具有單體種類豐富多樣、原子經濟性、可控潛力等。
  • 泊菲萊與島津共同舉辦光催化產物色譜分析Workshop
    12月19日泊菲萊攜手島津在中山大學舉辦了光催化產物色譜分析Workshop。泊菲萊產品經理楊爍與島津市場部經理盧波分別對光催化產物分析方案、光催化裝置要求及特點進行了介紹,並在餘丁山老師課題組進行了光催化裝置與色譜的聯機操作及現場演示。
  • 金屬催化反應小結
    點擊反應的標題,可以查看詳細內容。金屬催化的反應中鈀催化的反應是一類特別有用的反應,它提供了一種形成碳-碳鍵的獨特的方法。這類反應的優點:1、不需要加入其他氧化劑催化;2、只需催化量的鈀催化劑。鈀催化的插羰反應是這類反應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反應之一,在這裡我們將重點介紹它。
  • 【有機】有機光氧化還原催化的羧酸及丙二酸衍生物的脫羧反應
    Nicewicz等人以一元、二元、三元羧酸為底物,在有機光氧化還原催化體系的作用下,直接發生脫羧反應(hydrodecarboxylation)。該催化體系包括Fukuzumi吖啶光氧化劑(Fukuzumi acridinium photooxidant)和二苯二硫醚(phenyldisulfide)作為激活氧化還原反應的助催化劑。Hünig’s base(DIEA)作為鹼促進羧酸酯的生成,三氟乙醇作為溶劑能顯著改善底物的兼容性。
  • 中國科大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揭示了銳鈦礦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該成果發表在7月30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Nature Chemistry:在界面上光催化反應速率更快的原因?
    ,雖然目前相關實驗、理論研究結果顯示水相界面上發生的反應與體相水環境中反應過程是不同的:比如,在「水界面催化」(on-water catalysis)過程中,能夠將本徵光學惰性脂肪酸分子通過光激發活化。
  • 跟著Nature來探索SN1反應在對映體選擇催化中的奧秘
    他指導了一個由20名研究生和博士後組成的團隊致力於發現有用的催化反應,並應用最先進的設備和計算技術來分析這些反應。他的實驗室開發的幾種催化劑已在工業和學術界得到廣泛應用。Eric對這些進行了系統的機理分析有助於揭示催化劑設計的一般原則,包括選擇性的電子調整、氫鍵供體不對稱催化和陰離子結合催化等,為催化及有機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廢氣催化燃燒法工藝介紹、運行維護、優缺點分析,看這一篇就夠了!
    01 有機廢氣催化燃燒的過程   有機廢氣催化燃燒爐是採用低溫氧化技術,即在貴金屬催化劑作用下,將有機氣體加熱到分解溫度使氣體淨化。在高濃度低風量廢氣環境下使用效果好。有機廢氣催化燃燒裝置是典型的氣固相催化反應,其實質是活性氧參與的深度氧化作用。
  • 催化偶聯反應中無水無氧條件的控制
    催化偶聯反應是一類廣泛應用於現代有機化學、工業化學、材料化學中的反應,包括很多種類型,常見的有Suzuki, Heck, Stille, Negishi
  • RTO催化燃燒設備|RTO蓄熱式氧化爐|應用調研分析研究
    RTO催化燃燒設備|RTO蓄熱式氧化爐|應用調研分析研究摘要:通過調研RTO(蓄熱式熱氧化爐)裝置處理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應用實例,對比分析了VOCs處理效果及存在問題,結合RTO處理VOCs原理及相關規範,指出採用RTO方法的優點及需要完善改進之處,為RTO裝置的建設和運營提供指導意見.在一定
  • 耶魯大學Pfefferle & Batista團隊JACS:三氧化二鐵對催化甲烷氧化反應及過程中間體和反應機理的研究
    從第一原理開始的DFT建模也已經證實了通過熱氫原子(HAT)轉移和質子耦合電子(PCET)轉移過程以有利的能量變化進行反應的基本原理。此外,計算得出的中間表面物質的紅外頻率與我們的現場觀測結果非常吻合。實驗分析與理論工具的強強結合,說明了CH4在赤鐵礦上燃燒的完整機理,其中預活化過程首先是在較低溫度下通過晶格氧發生的,然後在高溫下通過分子氧輔助的催化循環路徑。
  • 鎳催化的反應
    一、鎳催化的反應一系列鏈狀烯烴在鎳催化劑催化下生成線性芳基化產物的反應(圖3)。不論雙鍵的位置處於分子鏈末端還是內部,都生成末端芳基取代的產物,反應具有很高的產率和選擇性,可能的反應機理圖3所示。實驗研究發現形成C_C鍵的還原消除步驟是反應決速步驟。
  • 近紅外光也能催化有機反應
    由於化學反應本身對光的能量提出了要求,過去的光催化氧化還原體系中紫外或可見光被廣泛用作光源。然而,紫外或可見光在許多反應介質中的穿透能力很弱,導致反應體系難以放大。並且,在一些情況下,反應物也會有很強的可見光吸收。實際上,可見光在介質中的穿透能力有限的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領域的研究者,比如生物成像,也就是想用螢光標記等等光學手段對組織內部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