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拿大回來的朋友講,他在多倫多看見過「草坪的邀請」。那是一個挺大的公園,大片綠茵茵的草坪邊,豎著一塊色彩鮮豔的牌子,上面寫著一行英文大字——「請在草坪上漫步」。見慣了國內草坪旁「請勿入內」的告示,乍一見這個熱情的「召喚」,他心頭頓時一熱,忍不住真的走上這柔軟的「綠地毯」……
據說,美國白宮門前的草坪上經常可見很多人嬉戲玩耍,倫敦警察局旁邊的草坪上更是人們放鬆休閒的好地方。當然,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裡草坪種植的草本身就是耐踩踏的。
在我們的不少城市中,很多草坪在草種的選用上,更多的重視其觀賞性,大面積採用了具有直立、細嫩等特點的觀賞型草種。由於很不耐踩踏,只得呼籲人們「遠離草坪」。
其實,草坪應該「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草為本」。基於這種認識,近年來許多城市已經開始還原草坪的實用性,給市民營造親近大自然的樂園。
有消息說,福建廈門白鷺洲西公園7萬平方米的草坪全部換成了爬根草。爬根草又稱百慕達草,葉片柔嫩較寬,蔓延力強,而且具有耐踩踏的特點。
河南平頂山鷹城廣場原來種植的草坪不耐踩踏,現在也換成耐踩踏、適生性強的結縷草、天堂草、白三葉、狗牙根。
在江蘇揚州,主要用兩種耐踩踏草建草坪,一種是馬尼拉草,一種是狗牙草。青綠色的馬尼拉草是揚州市區最常見的草坪草,耐踩踏,耐修剪,耐寒,耐旱。馬尼拉草又稱溝葉結縷草,生長迅速,成坪較快,且草質地細膩、柔軟,只需粗放管理,加上成坪後節節生根,根系發達,能固土護坡,因此被大量採用。
據河南媒體報導,在綠地的變革中,鄭州的一些角落已展現出一幕幕溫馨場面——在碧沙崗公園裡,柔軟的草坪猶如舒服的綠毯,惹得孩子們在上面追逐嬉戲;蜿蜒市區的金水河濱河公園,多個河段的草坪更新成耐踩踏的馬尼拉草,引來了更多休閒的市民;在花園路與北環路交叉口的附近草地上,遊人們在放風箏、打撲克牌,好不愜意……
改鋪耐踩踏的草坪,當然離不開科技先行。儘管在我國有些土生土長的耐踩踏的草種,如結縷草、狗牙根和假儉草,它們都有「匍匐根」,但是,上海草種研究機構專家還是花費近10年時間,從上千種鄉土草種中選育出「上海結縷草JD-1」和「C299狗牙根」這兩種草種。實驗發現,它們極耐踩踏,恢復性極強,幾乎不需要施肥澆水,而且耐冷耐熱,比大量引進的洋草種有明顯的優越性。如今,這種草在復興公園、淮海公園已大面積種植。上海計劃不超過3年,20萬平方米本地耐踩踏草坪將逐漸取代「中看不能踩」的草坪。
此外,廣州園林科研所篩選出的4個極耐踩踏的草種也已經大規模地用於了城市公共草坪。
春暖花開之時,各地又要做草坪的「文章」了。環境建設最終是為了造福人民。一些先行城市的經驗啟示我們,在今年乃至今後的綠化中,應該考慮加緊培育耐踩踏的草種,大量鋪就可以踩踏的草坪。想想看,當人們能在草坪上漫步,「肆無忌憚」地與綠色親熱,那該是多麼愜意的事啊!
草坪漫步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