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軌跡發展的八個階段危機

2020-12-27 心理學科普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 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 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是由環境決 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 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 忽視的。

人格發展八大理論

年齡 特定心 理危機 重要關係 影響的人 積極結果 消極結果

0~1 歲 基本信 任和不 信任 母親 內在好的感 覺,信任自己 和他人,樂觀 壞的感覺,不信任自 己和他人,悲觀

1~3 歲 自主/ 羞怯和 疑慮 父親 意志訓練,積 極自我培訓, 能作決定 嚴厲,自負懷疑,關 注自我,空虛

3~5 歲 主動/ 內疚 家庭成 員 成功的歡樂, 主動性,方向 性,目的性 對深思的目標和取得 的成就感到內疚

5~12 歲 勤奮/ 自卑 鄰居和 學校師 生 能夠被生產性 的工作吸引, 因完成工作而 自豪 不適合感和自卑感, 不能完成任務

12~20歲 同一性/角 色混亂 同夥和 小團體 對內在一致性 和連續性有信 心,生活充滿 憧憬 角色混亂,沒有固定 的標準,感到虛偽

20~24歲 親密/ 孤獨 友人 感情的共鳴, 分享想法、工 作和感情 避免親密,關係淡漠

24~65歲 繁殖(傳承)/ 停滯 工作夥 伴和分 擔家務 的人 能投人工作, 有建立親密人 際關係,合 作,傳承的能 力 失去對工作的興趣, 合作,傳授能力差, 人際關係貧乏。

65歲以後 自我整 合/失 整個人 有秩序感和意 義感 怕死,對生活及生活 中已得到的或沒發生望 類 的事情感到痛苦、失 望 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面臨一個特定的心理危 機。而每一個危機都可以得到一個積極或消極的結果。積極結果是指心 理危機得到恰當地解決,而使這個對應的發展階段對人的人格所產生的 積極影響。同樣,消極結果是指這個發展階段對人格所產生的消極影 響。每一階段都要受前一階段所發生情況的影響,並對下一階段的發展 也產生影響。

在埃裡克森看來,所謂健康人格就是以八個階段各種危機的積極解 決所形成的相應品質為特徵。但是,任一危機解決的結果不是一成不變 的,因為後面的發展階段有其自身的相關問題,可以為新的發展和可能 結果提供改變的機會,所以,在某一階段未獲得積極結果的人,還可以 通過以後的發展階段逐漸得到補償;同樣,曾經獲得積極結果的人,如 果不再努力,也有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失掉。

埃裡克森走出了弗洛伊德等人的人格發展生物決定論的觀念,強調 人格發展的心理基礎,注重社會文化環境對個人心理的影響。這就為心 理輔導的「合法性」進行了辯護。因為,如果個體的人格發展是完全由 生物或先天因素控制和決定的話,任何後天的努力對人格的完善都是徒 勞的,而心理輔導恰恰就是幫助人格完善的人。用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個人的內在心理的成長,發展性輔導模式對 人具有深刻的影響。

發展性心理輔導的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人的 發展性,它認為每個當發展階段出現的心理問題,都會影響下一步的發 展,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就是消除人們正常發展中可能出現的障礙,最 終提升人們的成長發展能力。

發展性輔導提供一些成長必要的經驗,以達到完善個人人格的目 標,埃裡克森對個體心理的八階段劃分以及提出各階段的主要矛盾和心 理危機,對發展性心理輔導模式是一個極大的支持和充實。但是埃裡克森由於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其理論仍然有過分強調本 能,相對忽視人的意識、理智等在發展中的作用的傾向埃裡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 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 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 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一、嬰兒期(0~1.歲):基本信任或不信任的 危機

此時不要認為嬰兒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只要吃飽不哭就行,這 就大錯特錯了。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期,因為這期間孩 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 要問題。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 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埃裡克森把希望定義 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 生的怒吼。" 嬰兒在這個階段開始探索周圍的世界是否可靠。由於這個階段的危 機是基本信任或基本不信任的,所以,如果嬰兒得到較好的撫養並與母 親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兒童就將會對周圍世界產生信任感,這也將 有利於下一個階段自主性的順利發展。相反,如果兒童在第一階段對周 圍世界產生懷疑和悲觀,則更可能導致下一階段產生消極的結果。

二、兒童期(1~3歲):自主或害羞、懷疑的 危機

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一定要 前爬倒退爬;左爬右爬以發展大腦功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 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 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 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 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髒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 們在公共場合不幹擾他人,按時吃飯,節約糧食等;另一方面兒童開始 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的進食、排洩方式,所以訓練良好的習慣給家 長增加了難度。這時孩子會反覆應用:"我"、"我們"、"不"來反抗外界 控制,而父母如果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但 是,家長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 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 握住"度"的問 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埃裡克森把 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 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 我抑制的決心"。

三、學齡初期(3~5歲):主動或內疚的危機 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 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 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 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 了"目的"的品質。埃裡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 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像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 制"。

四、學齡期(6~12歲),勤奮或自卑的危機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 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 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 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另外,如果兒童對認知的東西過 份看重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他從認知活動 中找不到快樂,以後會把工作當成不得不做而無奈的事情,如果他以前 的學業經歷中沒有「快樂」那麼他就可能只在意工作技能帶給自己生存 的利益,而無思想地;機械地重複工作而缺少創造性。如果孩子不只是 認為工作有價值,其它生活中的活動也有價值,那麼他以後就能不斷創 設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活動中體驗到一種勤奮感。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裡 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 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五、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或角色混 亂的危機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 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 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 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家長的任 務是幫助孩子從依賴狀態到獨立照顧自己。只有他們對事物有「掌 握"的感覺,孩子才能夠不斷增強自信心。孩子在這個階段,周圍的人的態度和評價會在他心理上形成「自我 感」,這應與他期望中的「自我感」慢慢統一起來。這種自我感將成為 一個人人生基礎"。如果一個兒童感到他所處於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 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 會環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 在,所以,他可能選擇做一個壞人或乾脆死人般的活著。如果一個人能體驗到自己能自如地掌握和選擇生活,隨著自我同一 性,就能形成"忠誠"的品質。埃裡克森把忠誠定義為:"不顧價值系統 的必然矛盾,而堅持自己確認的同一性的能力。"

六、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或孤獨的危機

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 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係,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 融合一體。這裡有自我犧牲或損失。在這個時期應學會與各種人相處,不管你是否喜歡別人,你一定要有讓別人(各種年齡段的人)喜歡你的 能力。與他人能建立起親密關係的人,才能在戀愛中建立真正的親密關 系。親密不只是指與配偶,首先對親人能不能接納,對自己能能不能悅 納,這是很關鍵的。有的人與人相處,很快就能相處融洽,各種年齡段 的人他都能找到話題。而與人相處不容易獲得親密感的人,即使你有配 偶有親人也是孤獨的,因為他的身體與人在一起,而精神無法與人有親 密關係。埃裡克森把愛定義為"壓制異性間遺傳的對立性而永遠相互奉 獻"。

七、成年期(25~65歲):生育/傳承或自我專注 的危機

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自我同一性時期,以後的歲月中將過上幸福 充實的生活。此時將會生兒育女,關心後代的繁殖和養育。生育感有生 和育兩層含義,也有「傳承」的任務。一個人即使沒有「生」孩子,但 如果關心、教育指導他人的孩子,也能獲得「育」的體驗。如果沒有孩 子可育,當個班組長也可以體驗「育」和「傳承」的經歷。如果以上這 些條件都沒有,還可以寫一些東西發表,給自己創設方面相關的經歷。沒有「生」、「育」或「傳承」經歷的人,其人格可能貧乏和停滯。這 幾種經歷中「育」的經歷尤其重要,有的人即使有「生」的經歷,可是 沒有「育」的體驗,也可能成為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的 需要和利益,不關心他人(包括兒童)的需要和利益。人類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從「育」和「傳承」活動中體驗自我影 響力從而獲得自我價值感。這個時期是一個人從關心下一代或下屬的行 為中,獲得自我力量的體驗,這是關心和創造力發展最旺盛的時期,人 們是在「生」,「育」,「傳承」的經歷中,發展出關心和創造力的社 會品質。

八、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 危機

由於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率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 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衝突。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 絕望走向死亡。自我調整是一種接受自我、承認現實的感受。一個人能 否坦然地面對死亡標明他人格是否成熟,只有人格成熟的人才能獲得一 種超脫的智慧感。如果一個人積極的自我調整大於絕望感,他將獲得智 慧的品質,埃裡克森把它定義為" 以超然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老 年人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

第8 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構成人類循環或生命的周期。埃裡克森認為,在每一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後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 段都保持向積極品質發展,就算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逐漸發展了健全 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如您出現逃避、躁狂、抑鬱、孤獨、感覺被拒絕被拋棄、自我封閉、攻擊性、對社會不滿者、情感婚姻、親子教育、職業危機時。請添加微信下方預約心理諮詢,我們將會為您提供無償心理援助服務。

相關焦點

  • 根據年齡劃分,人生分為八個階段,對於目前的你屬於哪個階段呢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第一階段是嬰兒前期,第二階段是嬰兒後期,第三階段是幼兒期,第四階段是童年期,第五階段是青春期,第六階段是成年前期,第七階段是成年中期,第八個階段是成年後期。那麼這八個階段,當時是誰來劃分的?
  • 你知道人生心理發展的八階段理論嗎?
    本書文稿來自於《家長成長的心理及格線》作者—張華,學林出版社出版人生心理發展的八階段理論
  • 人生的八個階段,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描述的圓滿一生
    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我們的身體是遵循著年齡變化的,心理發展也是遵循一個類似的過程。從出生那刻,我們就需要適應在合適的時間出現的某一個發展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面臨的一次危機,解決的好,有一個好的轉折,解決的不好,有一個壞的結果。
  • 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埃裡克森 八階段理論 人格發展 埃裡克森 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個階段有相應的核心任務和矛盾,任務和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會影響人的一生。
  • 埃裡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簡要介紹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埃裡克森於1940-1950年間提出了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社會對個體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個體自身的需要和能力與社會要求之間會出現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會給個體帶來緊張感和內心衝突,埃裡克森把這種社會要求在個體心理種引起的緊張和衝突的矛盾,稱為心理社會危機。進而根據個體不同時期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 人一生有8個發展階段,每階段有一個主要危機,不解決後面更麻煩
    《心理學與生活》中,心理學家艾瑞克·埃裡克森曾提出一個理論叫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他認為人的一生分為八個發展階段,每個發展階段都會出現一個主要衝突或危機,每個危機不會完全消失,但如果個體想要成功應對後面發展階段的衝突,就必須在每個階段成功地解決當前的主要衝突。
  • 【心靈驛站】人生有哪八個階段——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埃裡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
  • 了解這八個階段,你就知道性格是怎樣「誕生」的了
    毫無疑問,人格發展也是現代心理學家所研究的一個課題。而這個課題主要就研究人格發展歷程和發展機制的問題,還有人格發展階段的劃分,人格量變與質變的特點,不同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或最優發展期等等。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發展的五段論,並認為童年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認為人們成年後的許多心理障礙都與童年經歷有關。
  • 心理發展有八階段,每階段都有心理危機存在,我們自己都解決了嗎
    人生也就百來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那麼在每個年齡階段,我們都要完成什麼樣的發展任務呢?如果沒有完成好,會出現什麼心理發展危機呢?以及在每個年齡發展階段中應該培養一種什麼樣的品質特徵?第一個階段:嬰兒前期。年齡是0歲到2歲,發展任務是信任,避免的危機是懷疑,那麼培養的一種人格的品質是希望的品質。
  • 婚姻危機的三個發展階段和挽救時機
    原創:唐英說愛我們通過多年的婚戀諮詢服務總結出,婚姻危機的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隨著時間的長短,經歷的過程,所表現的婚姻問題會演變,呈現的不同情況,性質也不同。婚姻危機的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1)早期階段早期階段,夫妻雙方容易發生鬧情緒的表現,發生激烈性的表現,包含摔東西,甚至衝對方暴力或容易衝動說「分手」或「離婚」。
  • 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心理證】埃裡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你知道嗎?
    他認為人的心理危機是個人的需要與社會的要求不相適應乃至失調所致,故稱為心理社會危機。要克服心理社會危機,須依賴心理社會經驗。歸根結底,是社會環境決定著心理危機能否得到積極地解決。由此,艾裡克森的人生發展階段稱為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以區別弗洛伊德的心理性發展階段。
  •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嬰兒前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機沒有得到成功地解決,就會形成膽小懼怕。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與他的「八個階段」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埃裡克森與他的「八個階段」,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每個孩子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產生蓬勃發展的新奇蹟,它構成新的希望和新的目標。
  • 人生必經的5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出茅廬,年幼無知你就像是一顆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初入職場的你,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得職場潛規則,一切喜歡以自己為中心。運氣好的,遇到個願意帶你的人,可以把你從入門教到上手;運氣差點,碰到個啥事都讓你自己搞定的人,你只有靠自己才能生存下去。有時候,你會埋怨,上司憑什麼不帶我!
  • 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E.F.埃裡克森構造了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埃裡克森認為,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個體從環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個體又不得不受社會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定的困難,埃裡克森將這種困難稱為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各不相同。
  •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具體解釋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會以單選題的形式作為考察,而這八個階段當中,也經常會考察到學前期、學齡期和青年期的區分,因此要求我們對這幾個階段有充分的認識,以下我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繫的八個階段。
  • 埃裡克森的生平和他的八個階段
    愛利克·埃裡克森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與此同時,愛利克·埃裡克森還提出了以下觀點:個體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殊的心理任務,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對應的發展矛盾,個體需要解決。如果在該階段此矛盾能夠得到順利解決,那麼個體的人格將會健康發展。
  • 埃裡克森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
    孩子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和心理需求,尤其是在嬰幼兒期,是孩子人生的基礎建構期,極其重要。所以,願與朋友們分享!童年階段1、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此時不要認為嬰兒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只要吃飽不哭就行,這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