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
八階段理論
人格發展
埃裡克森
愛利克·埃裡克森,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個階段有相應的核心任務和矛盾,任務和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會影響人的一生。
0一、
童年階段
1
嬰兒期(0~1.5歲)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這階段嬰兒對母親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嬰兒感到所處的環境是個安全的地方,周圍人們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會擴展為對一般人的信任。
2
幼兒期(1.5~4歲)
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突
到了第二階段,兒童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飯、走路、拿玩具等,他們開始去探索周圍的世界。這時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顧他們的成人,允許他們獨立地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表揚他們完成的工作,就能培養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獲得了一種自主感。
3
學前期(4~6歲)
主動對內疚的衝突
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4
學齡期(6~12歲)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
0二、
青春期階段
5
青春期(12~16歲)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佔的情感位置。
0三、
成年階段
6
成年早期(18~30歲)
親密對孤獨的衝突
從十七、八歲至三十歲是成年早期。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階段。親密感,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包括友誼與愛情。
7
壯年期(30~65歲)
對自我專注的衝突
這是中年期與壯年期,是成家立業的階段。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
8
老年期(65歲以上)
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
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自我調整是一種接受自我、承認現實的感受;一種超脫的智慧之感。
人格發展
埃裡克森認為,在每一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後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段都保持向積極品質發展,就算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實現健全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