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7月,全國檢察機關「案-件比」中的「件」同比去年減少0.09個百分點,同樣的辦案活動相當於減少近6萬「件」。32個省級行政區中,18個「案-件比」同比下降。
「案-件比」被各界形象地比喻為「司法辦案質效的GDP」,通過重點衡量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的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實現檢察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案-件比」於2019年初在檢察機關提出,2020年正式向社會推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案-件比」提出的肥沃土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案-件比」提出的時代呼喚,重大司法改革是「案-件比」提出的實踐需要,部分業務活動的粗疏是「案-件比」提出的問題導向,傳統評價指標的落後是「案-件比」提出的內生動力。
「案-件比」評價指標的重要作用在於引導各級檢察機關和辦案人員以求極致的工作要求,完成好每一項業務活動,提高檢察機關整體辦案質量和效率。
「案-件比」有著較為豐富的實踐價值和應用空間。具體體現在:「案-件比」的導向性使其成為「多餘」業務活動的「擠壓器」,具有精準的引導作用;「案-件比」的引領性使其成為業務管理的「指揮棒」,具有綱舉目張的管理價值;「案-件比」的綜合性使其成為更新理念、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案-件比」的靈活性使其成為正向指引和反向評價的雙向驅動,具有很強的適用空間;「案-件比」的開放性使其成為反映各領域司法辦案質效的「風向標」,具有廣闊的應用範圍;「案-件比」的人民性使其成為檢察為民的新抓手,具有很好的社會價值。
據了解,自201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案-件比」概念以來,尤其是2020年1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檢察機關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明確了「案-件比」的內涵外延後,各級檢察機關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案-件比」在提高案件質量、提升辦案效率、節約司法資源、改善當事人司法評價方面的重要意義,緊緊圍繞「案-件比」中涉及的15項業務活動,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案-件比」,成效顯著。
「案-件比」作為一個全新概念,各地檢察官也經歷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動適用到主動適用的過程。在適用過程中,各地也存在一些擔憂。比如,有的地方認為過度強調「案-件比」,會影響案件質量和效果;案件類型不同、繁簡有別,難以統一運用「案-件比」對個人或個案進行對比評價;司法機關認識不一、考核指標衝突,會影響「案-件比」結果。
最高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董桂文說,這些擔憂有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對「案-件比」理解不夠充分造成的。最高檢案管辦將採取有力舉措,推進「案-件比」有效、正確適用。
據介紹,最高檢將進一步細化「案-件比」指標內容,出臺準確適用「案-件比」的指導意見,從指導思想、理念引領、核心要義、組織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確、細化;將進一步總結各地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引導地方檢察機關創新工作方法,形成公安、檢察、法院聯動工作機制;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推動檢察長、檢察官重視「案-件比」、理解「案-件比」、適用「案-件比」;將進一步推動研發測算軟體,實時測算「案-件比」,更好地發揮其對在辦案的指引作用。
來源:法治日報(本報記者蔡長春 董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