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去西藏旅遊逐漸成為一個時尚的話題。西藏不僅有美麗的風光,還有更讓人驚嘆的風土人情。西藏地區有很多古老而獨特的風俗習慣,比如在藏區很少見到墳墓和墓碑。因為大部分西藏人都採取天葬的形式,他們認為死亡可以通過禿鷹把他們的靈魂帶上天,去極樂世界。這裡要說明一點,天葬吃屍體的是禿鷹,不是鷹,鷹吃生靈。禿鷹只吃腐肉不吃聖靈,因而被當地人稱為神鳥。西藏的土葬是罪犯用的,水葬是孤寡老人或者單身者用的,最高級別的是塔葬,一般只有高層僧人用。
大家更多關注西藏的婚姻,大中城市藏族人普遍實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是在藏南和藏北那些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多偶制現象十分普遍。有「一妻多夫制」和「姐妹共夫」及其他情況。藏區的一妻多夫制多數指的是「兄弟共妻型」的家庭。這些「兄弟共妻」藏族家庭是怎樣形成的?他們在家庭中的有什麼特點?夫妻之間平時又怎樣進行和諧生活?這還有從藏族的古老歷史說起。
藏族雖然是一個男性彪悍勇猛的民族,但在古代卻是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遊牧部落,因為居無屏障,容易受外敵侵襲。所以健壯男子保衛家族,婦女在管理家務和照顧老弱病殘。這樣就形成了以女性為中心的制度。這實際上就是隋唐時期所提到的女兒國,《西遊記》中也提到了女兒國。
西藏地區一妻多夫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由於生產力低下,生活在貧窮而閉塞的峽谷地區,土地和耕地面積少,一個家庭就不能無限分裂。通過一妻多夫制可以杜絕家裡財產外流。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勢必會重新組建家庭,重新修建房屋,置辦生活工具,在這個貧困地區是無法承受的。母親在家裡的絕對權威不容更改,如果引進另外人家的女子,勢必會改變這種格局。一妻多夫制的產生與這個地區尊重母親,保留母系氏族傳統有直接關係。
一妻多夫的家庭在當地有普通的社會認同價值,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個女人能夠協調好幾個兄弟團結又孝敬父母,一家和睦相處,會受到輿論的稱讚,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使之成為大家心知肚明的潛規則。女人在婚後都會自覺遵守對待丈夫要一視同仁,不能有偏愛的潛規則。除了日常生活外,與一夫一妻家庭最大的不同的就是要處理好與丈夫們的性生活關係了,安排夫妻之間公開、公平、公正的性生活是尤其重要的。
那麼一個妻子是如何做到的呢?如何緩解這些尷尬的局面呢?據有關資料記載,一般是妻子在一個丈夫住房門口放置一個信物,表示今天晚上要陪這個丈夫,其他丈夫看到了這個信物就會自然迴避。還有的方法就是有的家庭,丈夫之間有一種默契,並不需要任何明顯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知道丈夫中誰與妻子同房。丈夫們每天都在一起生活,這些細微的舉動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也成為這樣夫妻同房的潛規則,於是其他丈夫知道了都會自覺地迴避。大家看完是不是臉都紅了,這在藏區之外絕對是毀三觀的價值觀。
孩子們應該怎樣稱呼這些爸爸呢?這個在藏區內形成了一種默契,孩子們統一叫最年長的爸爸,其餘的所有人都叫叔叔。他們也不用擔心孩子的血脈問題,反正都是一個根系的。
藏區還有「一夫多妻制」,這種制度並不是漢族人那樣的三妻四妾制。大多是一家的長女和她的姐妹們共招一夫,或者姐妹們共贅一夫。那麼到晚上怎麼解決這個尷尬的問題呢?據藏區的女子介紹,晚上睡覺她把腰間的石頭放在哪個男人的房間門口,晚上就陪哪個男人。西藏為什麼會有姐妹共招一夫這個傳統呢,一是姐妹在一起不分散勞力和家產,二是大家都與父母長期生活在一起,能夠更好地照顧父母,永不分離,被視為最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家族中、親屬中和錯落中普遍認為這樣的家庭才是個大家庭,才是人丁興旺、家境殷實的好家庭。
在藏區不同地區,不同家庭,不同人群總有不同的地方。總有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不是像制度那樣規範統一的。按照現在的婚姻法是不允許「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但是在西藏過去締結的婚姻「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是法律承認的,這也是僅限於婚姻法頒布之前的婚姻。但是在偏遠地區,這種婚姻還是比較普遍存在,畢竟延傳了幾千年的傳統,某些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