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一句古代俗語。古代俗語說的是一種概率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多數如此。
俗語在古代有一定的道理,現代年輕人對俗語所知不多,「無知則無畏,反而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這些年輕人眼中,俗語就是封建迷信。
古代在建房的時候很注重風水問題,認為周邊的環境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的興衰和子孫的命運。
比如屋後有小河、水渠等水的存在,在此蓋房很不吉利。
古人認為水就是財源,水在屋前不犯忌。但是在屋後意味著財源不入家門從後面偷偷溜走了,是不聚財,破財的地貌。
從另一角度來看,古代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屋後本來就是陰涼處,陽光照射不到,後山牆因為水的存在而常年潮溼。
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屋內的環境,屋內的潮溼就會影響到人,於是主人容易得關節炎,風溼關節痛等疾病。
古代的土坯房不如現在的鋼筋水泥房屋堅固,屋後的水會慢慢侵蝕地基。久而久之房屋就容易坍塌。
再就是屋後的流水會影響人的睡眠。
有諸多不利,所以說「屋後水」是蓋房之大忌。
門前有墳在古代或者現代都是蓋房之大忌。誰家願意守著一座墳呢?尤其在古代實行的都是土葬,屍體不但汙染環境傳播疾病,而且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
尤其是在祭祀的日子,在你的房前又是哭又是燒紙錢,這樣的環境簡直要把人逼瘋的感覺,即便有好心情也被破壞殆盡。
不過現在的情況比古代好多了,至少火葬代替了土葬,墳頭越來越小。再者說了,誰家的墳埋在住人的地方呢?都是葬在村外。
綜上所述,蓋房時最好不要犯忌,為了有個好心情,避免屋後有水,房前有墳。至於犯忌會「家敗人亡子不歸」有點誇大其詞了。有些事「信則有,不信則無」,就看你對俗語如何理解了。
文/秉燭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