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是古人的忠告,是啥意思?你怎麼理解?農村俗語是老祖輩世世代代相承流傳下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智慧結晶,對後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被農民接受,因而在廣大農村廣泛流傳,永不衰退,即使現在還有它的參考價值,其語意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關於農村建房布局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如俗語"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如何理解其語意呢?(一)"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從字面的意思理解為:如果修建的房子後面是底窪地,有水溏,而且一開屋門對面可見到墳墓的住房,不吉利,會使家庭衰敗,遇事不利,窮貧潦倒不興旺,在外打拼的遊子也不回家。
這句俗語告誡後人在修建房子時,一定要選好房址,注意房子周邊的地理環境,不能把房子修建在底窪和有墳墓的地方,尤其在房子後面更不能有水溏和門對面有墳墓的地域。
房子後面有水溏,這樣的建房存在著安全隱患,若遇大雨水溏排水不暢時,水易浸漫房孑,給主家帶來撈災,甚至造成房子倒塌的後果,這樣的房子主人時常擔心受怕,在外的孩子怎敢回家?家庭不敗才怪呢,如:南方地區一年暴雨頻繁,更不能把房子修建在底窪地帶。
房孑一開門,如果正對面可以看到墳墓話,讓人感到心裡不舒,給房主人的心理造成陰影,畢竟墳墓是死人"居住"的地方,給人有一種陰森的感覺,避開迷信不說,這樣的居住環境怎麼讓人心情抒暢,安心顧家呢?家庭不敗得衰!孩子想起家裡的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下也不願回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總之,農村俗語"屋後有水,開門見墳,家敗子不歸",是老祖宗對後人在建房布局方面的忠告,告誡人們在農村修建房子時,要注重房子周邊的地理環境,讓人少走彎路,避免給住房者造成不利的後患,其語意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即使現在,農村在建房時也有它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