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亦師亦友,AI+教育的模式走的通麼?

2021-02-18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記者:周素雲


AI能給教育帶來什麼實際的價值?AI如何應用在K12教育中?目前AI+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關係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如何?用戶最關心的數據隱私該如何保護?


在上周,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與網易有道、網易新聞聯合舉辦的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創新者論壇中,相關學者、企業家和創業者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AI+教育及其他論題。


針對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網易高級副總裁、網易有道CEO周楓、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學堂在線COO王帥國、網龍網絡公司CEO熊立,這些AI+教育行業的企業家們在此次論壇中也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實施因材施教

張凱磊介紹了數學學習的三種不同境界,講套路、講方法和講思想。他表示培養學生的思想是最難的。目前,通過AI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不要把時間放在重複會做到題目上。通過數據和統計來找到題目之間的融會貫通是比較可行的。


熊立說我們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找到他需要補足的知識點,或者考試前重點複習的題目,大量節省學習和複習的時間。


王帥國表示在教育信息化領域,可以利用AI的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運用到每一個教育場景,記錄學生的學習軌跡,就像是一個書童。



周楓從K12的角度提出,作業和練習在中學以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提供學習效率是這兩年行業裡比較關注的重點。他認為教育與AI結合會產生很多目標,最基本的目標是自動化教育的過程、數位化教育的內容,以及智能化教育的方式。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幫助老師處理基礎教育中大量中的作業批改,學情分析;如何收集學生電子化作業信息;如何幫助學生應對考試,並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


有道已經構築了以「AI+軟體+硬體」三位一體的在線教育解決方案。


例如有道智能筆,形狀與普通筆沒什麼區別,但其帶有筆尖攝像頭,並可以自動記錄所寫內容。可離線存儲400頁內容,並上傳到相應APP,後臺的AI自動識別自動更改客觀題,主觀題一經老師批改就可以立刻被查看。

配合AI智能學習系統,可完成學生個人的測評體系。通過大數據對其做過的題和錯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當前主流的信息化教育系統解決方案存在著各類的問題如:脫離實際的電子作業、互動有限的直播、低智能化的題庫查詢、無法提供精準的學情分析等.方案的完整性、線下的兼容性、智能化產出都嚴重不足,而這正是AI技術革新教育的關鍵所在。


除此之外,小學甚至學前教育也應該是未來AI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比如:語音助手,孩子比較喜歡用語音的方式和機器溝通,並獲得知識,解決一些疑惑。想要創業的朋友可以從這個方向嘗試。

AI與教育的結合也不能僅僅為效率論,為技術論。解決學習的第一步還是學習動力的問題,AI能否幫忙,我們也很期待。



AI+教育並不是給傳統的課程帶來衝擊,而是為傳統教育或者在線教育中的不足中提供補充,相輔相成。

周楓提到:最近幾年,直播課程及線上學習資源的豐富,解決了最基本的人力師資分布不均的問題。課程變得觸手可得,但是課後的答疑解惑,以及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卻很難得知。AI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邏輯就是如何收集更多的反饋信息,給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需求。


熊立表示教育永遠都是一個朝陽行業,會有源源不斷的商業模式創新, 最終的目的都是促進知識的傳遞,在AI教育、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都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結合點。在K12階段,AI做好課程輔導容易但課堂教育卻非常難。


張磊補充到,與AI相結合後的在線教育還處於最早期起步的階段,與新東方和好未來等線下教育機構還要很大的差別。我們對AI+教育的期待與實際AI能發揮的作用差距較大。


比如幫助老師批改作業,AI的正確率為90%,10道題有一道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並不知道錯的是哪一題!



AI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習更加有效率,但這些都是以收集大量數據為前提的。敏感信息洩露是用戶比較關注的問題。如何平衡使用AI工具與保護學生或客戶數據隱私的問題也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公司越大,數據越多,責任也就越大,挑戰也就越難。 

周楓表示:AI教育對數據的需求量非常大,開放的數據集以及一些高效的數據收集方法需要行業一起努力。共同走向AI教育產業化,數據隱私保護應該形成整個行業的規範。比如:所有面向小孩子的應用都不應該出現廣告,所有的信息收集都必須在你是家長的驗證前提下進行。


王帥國的在線教育也在積極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就數據隱私保護方面進行合作。同時,也將於今年4、5月份公布基於學堂在線的相關開放的數據集,供全世界的AI學習者和練習者作為比賽數據或者練習數據,以促進AI教育產業化的發展。


張凱磊提出了兩個關於數據隱私的案例。


校園卡數據


在過去的三年裡,大學利用學生校園卡的使用數據挽救了超過一千名有心理抑鬱的學生。如何實現的呢?通過統計長期一個人吃飯,洗澡,上課,去圖書館等數據,統計到後臺進行分析,並發送過大學輔導員及心理輔導員,確定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同學。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抑鬱症的發生。此外,當學生在上課的時間出現洗澡、購物等刷卡情況;作息不規律,夜間玩遊戲等數據,當這些數據被統計分析,學校可能是為了減少掛科率,但這算不算侵犯了學生的數據隱私呢?



智能筆數據


智能筆可以記錄學生在多長時間內完成了一定的題量,並且判斷出學生是連續不斷的寫,還是中間停了很長一段時間玩了一會兒在寫,或者是快速的抄襲。家長、老師很喜歡這樣的數據,但我們企業有沒有權利擁有這些數據,並且移交這些數據呢?


如何保護這些數據、該不該存儲這些數據、如何處理這些數據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未來5-10年將是是傳統教育與人工智慧技術緩慢結合,AI仍需承擔好輔助學生、幫助老師這樣的角色而不是替代。


周楓表示整個領域都還處於起步階段,國內外公司都在做大量的基礎教育的自適應學習的嘗試,非常有潛力能孕育出下一個價值1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教育硬體還是一個未開發的金礦,仍是各家可爭的一片藍海。


我們現在正在進入知識型社會,終身學習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希望AI技術與教育的結合,不僅僅是使用在考試練習中,而是能夠幫助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孩子們更快更高效地學到他需要的技能和知識,建立人生競爭力的基礎。能夠在未來生活中,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最後,此次圓桌論壇的主持人也是大數據文摘的創始人汪德誠先生總結道:

論壇是AI教育,AI代表新的技術,技術是被少數人掌握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尤其是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公司,當很多規範沒有出來的時候,更多的是依靠自身以及行業的自律。


教育是永恆的話題,教育本質是不變的,變的是工具對教育效率的提升,效果的改善。也希望教育和新的技術結合得更緊,為人類謀更多的福祉。

實習/全職編輯記者招聘ing

加入我們,親身體驗一家專業科技媒體採寫的每個細節,在最有前景的行業,和一群遍布全球最優秀的人一起成長。坐標北京·清華東門,在大數據文摘主頁對話頁回復「招聘」了解詳情。簡歷請直接發送至zz@bigdatadigest.cn

相關焦點

  • 亦師亦友更像「媽」
    亦師亦友更像「媽」賀紅說,她和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更像「媽」。因材施教,三尺講臺育桃李每個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不一樣,老師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教書育人,亦師亦友更像「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賀紅說,這句話,用在教書育人上也不為過。「因為喜歡他們,愛他們,除了有特殊情況,我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孩子們有什麼事都找我。」「不吃行不行?」有一次,賀紅突擊查寢室,發現宵夜的味道很重。「晚飯吃得早,餓得快,不吃睡不著!」
  •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2020-12-22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好的夫妻關係:亦師亦友
    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應該算是婚姻中的最大主題。婚姻和戀愛不一樣,從戀愛走進婚姻,當愛情走進現實,兩個人究竟該如何經營生活,這是每一對夫妻都需要摸索的問題。事實上,一對和和美美、長長久久的夫妻,他們之間的相處必定是有獨到之處的。
  •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2020-10-10 21: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亦師亦友 結隊前行
    餘強副校長和張靜主任也分別對師傅和徒弟進行要求:勤學習、帶好頭、亦師亦友,人人為師。
  • 授業以德,亦師亦友——曹穎
    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狀態,如涓涓細流澤潤著學生的心靈,這種平等和諧亦師亦友的關係,建立起日久彌新的友誼,使得一屆又一屆畢業的學生還經常聯繫到曹老師。對於班級管理,曹老師採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以信任支持推進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大的原則問題上,曹老師嚴格把握方向,樹立班風。
  • 亦師亦友——孟浩然與李白
    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對李白而言,他和孟浩然之間亦師亦友,既是老師,又是長兄,也是肝膽相照的知己。李白一生狂放,佩服的人不多,雖然孟浩然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官職,但李白對孟浩然非常尊重,認為他是一個胸中具有大丘壑的人。
  • 師說| 專訪劉斌教授: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
    他認為,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人物簡介劉斌教授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助理教授教育背景: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學士研究領域:微觀經濟理論,機制設計,產業組織,競賽,拍賣所授課程:經濟分析中的數學方法專訪劉斌教授: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01關於「我」Q: 請選擇一個詞來概括自己的生活狀態。
  • 亦師亦友 米樂英語師生關係讓人羨慕
    「我覺得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丹妮絲說道,「小孩子敏感善學,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跡,甚至產生深遠影響。」一直以來,丹妮絲也是這樣做的。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加了解孩子,丹妮絲會主動和學生家長溝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比如,有的孩子上課容易分心,丹妮絲就選擇孩子最愛的動畫短片,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並以此為上課素材,講解課堂知識點。
  • 阿里、騰訊、平安「三馬同槽」:亦敵、亦師、亦友
    在這個三角關係圈裡,與其單純的稱三者是現實版「中國合伙人」,不如用「亦敵、亦師、亦友」的註解更為合適。  阿里巴巴藉助各金融機構的力量,其網際網路金融生態閉環初具規模,騰訊也在逐步加深向金融領域的滲透,從理財通到與國金證券合作,再到籌建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也是風生水起。
  • 保亭兒童舞蹈拍攝:亦師亦友
    老師亦師亦友,不僅在舞蹈課程上幫助我們,還會在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第一個出來保護我們,在難過自己不懂的時候,也會耐心的教導我們,指引我們。如果我們是趕路人,那老師就是我們的路燈。不求回報,默默地給我們照亮前方光明的道路。
  • 楊元慶:柳傳志亦師亦友 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楊元慶:柳傳志亦師亦友,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新京報訊(記者 許諾 陳維城)12月18日,75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正式退休。消息宣布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公開信中表示,柳傳志對於自己是「亦師亦友」,多年來一直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楊元慶表示,柳傳志所傳的道,是「為國爭光」的道,是「永遠要立更高目標」的道。1994年,當自己打算出國深造的時候,柳傳志用扛起中國品牌大旗的雄心壯志激勵自己,讓自己最終下定決心留下來,擔任了微機事業部的負責人。
  • 丁俊暉與奧沙利文亦師亦友的關係,讓火箭真情流露
    或許是聊得意猶未盡,奧沙利文更是直接挽著丁俊暉一起走回球員通道,而在這個過程中,奧沙利文也是一直在對丁俊暉面授機宜。很明顯從奧沙利文的舉動來看,他是打從心底十分認可丁俊暉。從奧沙利文的這番言論來看,他對於丁俊暉是相當喜愛和認可,他與丁俊暉之間的關係絕不僅僅是對手這麼簡單,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亦師亦友。而面對自己被奧沙利文強吻,丁俊暉在賽後也通過個人社交媒體上,進行了一番幽默的調侃。丁俊暉寫道:「贏了,還要佔我便宜。」
  • 一方名醫與病人亦師亦友
    這位出身農民家庭的名中醫,身上有一種天然親和的氣質,很多病人與他相處亦師亦友。□晚報記者 陳瓊 通訊員 彭紀樹 張心悅 範崇勝A習慣查根究底找病因記者來到魯光錢醫生的病區辦公室,他查房剛結束正在給病人看病。
  • 亦師亦友的她,幫我成長
    果然,她不走尋常路,聽完英語歌,開始看原聲電影片段,看完電影片段,又課堂讀英語雜誌,讀完英語雜誌,又分享我們讀英文名著。這種節奏,在高中學習中雖說格格不入,但成效是很明顯的。大家的學習熱情明顯比其他班高了許多,每次上課,男生們都以少有的熱情飛奔到英語辦公室,問高老師:這節課是拿錄音機還是拿U盤?是聽歌還是看電影?
  • 春風化雨亦師亦友丨海大鄒立剛教授的課,你聽過嗎?
    三尺講臺上,他是邏輯嚴密、魅力十足的法學教授;離開課堂後,他是感性詼諧、亦師亦友的儒雅良師。他就是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鄒立剛。
  • 有一個亦師亦友的導師有多難?距離有多遠
    依稀地記得,成功保研後但還沒開始研究生生活的那段時間裡,曾經無數次想像過這樣的場景:研究生能經常見到老師、和老師經常交流,與導師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應該很容易,說不定最後自己會很開心地去讀個博士。然而,三年後的事實是:我與導師之間亦師亦友的距離還是好遙遠。
  • 亦師亦友,文以載道
    亦師亦友,文以載道--從《柳毅傳奇》看文字苦心者的風骨有人講,「大凡文字總是寂寞的。文字的寂寞來自於它的個性。同時我也深深的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可走,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都要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和寂寞。只有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老師的人品更值得讚賞。他低調內斂,不喜張揚。淡泊名利,不阿諛奉承,不譁眾取寵,不追求奢華,嚮往內心的安寧,簡單恬靜。
  • 亦師亦友「俘獲」學生心,這位老師收到數十張「獎狀」
    她與學生關係很「鐵」自從2018年從火炬開發區第二小學調到香暉園小學任教語文以來,翟梅豔就憑藉有耐心、有親和力的溝通,以及亦師亦友的教育方式,「俘獲」了全班學生的心,孩子們親切地稱呼翟梅豔老師因為亦師亦友的教育方式,再調皮的「熊孩子」到了翟梅豔的班裡,都會日漸懂事。「在這三尺講臺上,下面是一雙雙充滿求知慾和好奇心的眼睛。能看到孩子們成長,幫助他們蛻變,這就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翟梅豔認為,現在的社會豐富多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越來越多,老師也應當與時俱進,了解學生所玩、所見、所想,與他們打成一片。
  • 李娜與姜山,亦師亦友的「額外關係」,或是幸福婚姻的添加劑
    但在擁有愛情的婚姻裡,雙方共同尋找一個彼此都覺得舒適的相處模式,彼此遵守著兩個人之間的原則,也是維持幸福婚姻的一個必要條件。擁有獨特相處模式的夫婦——李娜與姜山李娜和姜山夫妻倆最近一起登上了一檔熱門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在節目中,李娜化身吐槽達人,不斷地向一同出行的妻子吐槽丈夫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