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10:18 |柯橋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馮娣 見習記者 酈曼麗
端午本名「端五」,又稱「重五」、「重午」、「端陽」,亦稱「天中節」、「蒲節」。端午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著古老的歷史淵源,歷來十分受重視。
生活日新月異,不少傳統節日的習俗被「刪繁就簡」。然而,傳統的風俗活動是節日的歷史標籤,不應被撕掉。這個端午節,柯橋的不少社區組織了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讓這個端午節的節日氛圍濃厚多了,也溫情多了。
沈瀟 李銀曼 攝
5月24日下午,大明頤澤園小區,柯橋街道笛揚社區的居民聚集在這裡包粽子,活動吸引了小區內的一些印度人參與。現場,大媽們紛紛教印度朋友如何包粽子,還開展了有獎知識問答、分發香囊等一系列活動。
高國民 倪荷英 攝
「五月五,是端陽;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近日,柯橋街道百福園社區開展了「親子同樂制龍舟,粽葉飄香迎端午」活動,十幾對親子家庭參與了此次活動。 現場,社區還將準備好的香囊贈與家長和孩子們。
鄰裡齊動手裹粽子
「我們年輕的時候,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樣看重,都被大家看作是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近日,柯橋街道下市頭社區,30多位居民聚在一起裹粽子,60多歲的繆阿姨邊裹粽子,邊與鄰居們聊起了以前的端午習俗。
繆阿姨說,端午節吃粽子是很重要的祝福方式,往往要提前一個星期左右做準備。「粽葉買來後要先在水裡浸泡過,餡料也要提前備好。」繆阿姨說家人喜歡吃肉粽,尤其喜歡吃醬肉粽,她每次都要提前醬好,到了端午節的當天,全家人聚在一起,邊聊天邊包粽子。
在柯橋百福園社區、大渡社區、笛揚社區等社區,紛紛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包粽子過端午活動,有的請了「裹粽子達人」現場比誰裹的粽子又多又快,有的邀請了老外居民參與裹粽子,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活動,有的則組織了裹粽子親子活動,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動手,一起循著粽香過端午。
「90後」手作香囊贈老人
「90後」趙唯哲手作香囊贈老人。馮娣 攝
「這些都是我做的香囊,端午節給小區的鄰居送去一些,不僅能避邪驅瘟,還能防病健體呢!」記者近日來到柯橋世茂名流小區的趙唯哲家裡採訪,一進門,一陣醇厚清香的艾草味撲面而來。「瞧,這是我的房間,不過現在快成工作室了!」各種五彩精緻的香包、針線、布料,滿滿當當放了一屋子,陽臺上還曬著剛買來切碎待用的草藥粒。
「每個香包裡都含有金銀花、白芷、石菖蒲、薄荷、丁香、艾葉等,提神醒腦的同時還能化解溼氣。」趙唯哲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了經過當醫生的父親精心選配的藥方。
草藥採來以後需經過三道工序,曬乾,切碎,最後細心打磨,才能裝入香袋。趙唯哲指著自己製作的香囊介紹說:「藥粉越細越不易黴變,而香味也能更持久。」
去年端午,趙唯哲趕在端午節前連夜縫製了100多隻香包,在節日當天給羅門社區福利院的老人和孩童們送去了特別的端午節禮物,老人們連聲誇讚小趙「心靈手巧,真是個熱心善良的小姑娘。」今年的端午節,她也早早地為身邊的鄰居們準備了驅蚊香包,「我會一個個去送給身邊的老人孩子,也把平安順遂的祝願送給他們。」趙唯哲笑著說。
畫額符喝雄黃酒賽龍舟
濃濃的粽味飄,淡淡的菖蒲香,溫溫的雄黃酒,咚咚的鼓聲響。為了讓更多的市民過上一個更有傳統風味的端午節,柯橋城區和周邊鄉鎮開展一系列端午節活動,讓市民體驗了端午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由長者用雄黃給小朋友在額頭上畫「王」,據說可以驅避毒蟲;孩子們在手腕腳腕上繫上象徵五方五行的「青、紅、白、黑、黃」五色絲線,以保安康……還有祭拜屈原、賽龍舟等傳統活動,5月28日,安昌古鎮推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節活動,邀請居民共同參與。
5月30日,區圖書館開展端午許願、艾草香包DIY、現場寫祝福等系列活動,邀請市民一起歡度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柯橋的一些商圈也舉行了與端午節相關的一些民俗活動,大家都趁著小長假去走走看看,感受了濃濃的端午節節日氛圍。
14961971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