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邵氏慈善基金系: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

2020-12-20 第一財經

擔當慈善重任的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和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是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

1月7日下午,香港九龍清水灣道220號,那座名為「邵氏大廈」的深灰色建築前,仍像往常一樣平靜。這一天的清晨6時55分,在家人的陪伴下,邵氏大廈的主人——107歲高齡的邵逸夫爵士在家中安詳離世。

「邵爵士長期以來在香港大力推動演藝事業,取得顯赫的成績,同時也都在香港推動有關的公益事業,包括香港和內地的教育事業,還有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科研的發展。」當天在出席行政會議前,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對邵逸夫逝世表示哀悼。

「雖然我們知道終會有這一日,但仍無減我們的傷痛和失落。」1月7日,邵逸夫擔任榮譽主席一職的無線電視(TVB)表示,無線電視所有人員都會懷念邵爵士,並向邵爵士夫人邵方逸華女士和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上世紀80年代,逐漸淡出電影業發展的邵逸夫將重心轉至電視業,並自1980年開始擔任無線電視的董事局主席,是無線電視的創辦人之一。2010年,邵逸夫卸任無線電視行政主席職務,由妻子邵方逸華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執行主席;2年後,他再次卸任無線電視非執行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此後僅擔任榮譽主席一職。

在香港,邵逸夫是普通民眾熟知的「六叔」,是學者眼中推動香港電影業發展的娛樂業大亨;在內地,各大教育機構內的「逸夫樓」則讓他慈善家的形象深入人心。儘管在香港,身家逾200億港元的邵逸夫並非首富,但多年來一直堅持在中港兩地慷慨捐贈。

「(邵氏基金)累計捐贈規模超過40億港元。」1月7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邵氏基金人士表示,其中大部分都投向了內地的教育事業。

捐贈原則:內地+教育

曾經跟隨著邵逸夫一起,見證了香港電影從上世紀50年代起飛到80年代中的繁華,打造了無數明星的清水灣道220號這片土地,曾是邵氏影城的所在地,如今這裡已經從香港著名的夢工廠變為邵氏集團旗下100多間公司的「大本營」。

擔當慈善重任的三間邵氏機構——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下稱「信託基金」)、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下稱「邵氏基金」)和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下稱「邵逸夫獎基金」)也在這裡運作。前兩者主要發展教育科研、推廣醫療福利及推動文化藝術,而後者則主要負責評選邵逸夫獎。作為一項國際性獎項,邵逸夫獎設有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一百萬美元,對在相關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作出獎勵。

「三間(機構)是一體的。」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對記者解釋,信託基金控股邵氏基金和邵逸夫獎基金,同時又是邵氏基金的捐贈資金來源。

記者翻閱香港公司註冊處的信息發現,邵氏基金和邵逸夫獎基金均為在香港本地註冊的私人公司,分別成立於1973年6月和2002年11月,二者的控股公司均為在諾魯共和國成立的Shaw Holdings Inc.和香港本地註冊的賜一有限公司(下稱「賜一」),而Shaw Holdings Inc.又為賜一的控股公司。邵逸夫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下稱「邵氏兄弟」)在2009年退市前的財報透露,邵逸夫通過信託基金行使Shaw Holdings Inc.的100%控制權。周年申報表顯示,邵逸夫的夫人邵方逸華同時擔任著邵氏基金、邵逸夫獎基金和賜一的董事。

「邵逸夫本人10多年前就已經不再幹預基金會的運作,(邵氏基金)現在由邵逸夫夫人一人全權負責管理運作,但繼續以邵逸夫名義做出捐贈。」前述匿名人士介紹指,邵逸夫逝世後,邵氏基金的運作將不會受到影響。

10多年前,90歲高齡的邵逸夫和67歲的邵方逸華在拉斯維加斯結婚,差不多時間,他也把慈善這件大事交到了邵方逸華手中。儘管邵逸夫仍擔任邵氏基金的董事一職,但他早已退出決策,邵方逸華同時兼任信託基金、邵氏基金以及邵逸夫獎基金的主席,為邵氏帝國的慈善事業掌舵。

邵逸夫對內地的慈善捐贈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86年時,他就曾向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和仁濟醫院合計捐贈了1.2億港元。在內地,他捐贈的教育和醫療設施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不過,這一系列巨額捐贈的背後,並沒有一個繁複的決策機構。「邵夫人就是我們的老闆。」前述邵氏基金人士表示,在整個集團中,參與三個慈善機構事務運作的員工有近百人,這些員工並不專屬負責慈善捐贈的機構,而是交錯擔任邵氏集團內部其他子公司的類似職務。

在捐贈方向上,正如邵逸夫本人曾說過的「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如今,邵氏基金對外捐贈的兩大原則即為中國內地和教育事業。

「捐贈對象最主要的就是學校等教育機構,主要投向內地,香港的機構除非很特別,一般很少考慮。」上述邵氏基金人士解釋,在具體項目的遴選上並沒有固定不變的統一標準,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遵循內地和教育事業這兩個原則。

子女不參與香港事務

邵逸夫1907年生於浙江寧波一個商業世家,父親邵玉軒是上海錦泰常顏料公司老闆,自上世紀20年代起和邵氏眾多兄弟一起投身影業。

邵逸夫的身家,並不如香港其他富豪那樣公開。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逐漸淡出電影業之後,邵逸夫最為外界知曉的資產就是在邵氏兄弟和無線電視的持股,不過2009年邵氏兄弟退市後這部分權益也不再透明。

2011年,臺灣宏達電子公司董事長王雪紅以個人名義與香港錦興集團主席陳國強和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 LLC,聯手買下邵逸夫手上的26%的無線電視股權。同時,邵氏基金則將持有的2.59%股權捐贈予數間教育及慈善機構,持股比例降至3.64%;邵方逸華另持有0.26%股權。

「多年來,邵逸夫的捐贈是邵氏基金唯一的資金來源。」前述邵氏基金人士介紹,邵氏集團的物業租金、存款利息等收入都是邵氏基金的資金來源。僅僅是每月存款利息收入就超過1000萬港元;租金收入方面,除了在清水灣道220號的邵氏大廈有部分樓層出租外,邵氏在香港島、九龍等地區也有其他物業,不過該人士並未透露具體物業。

在新加坡最繁華的商業街烏節路,同樣可以看到邵氏大廈的身影,早年,新加坡和鄰國馬來西亞正是邵氏家族電影事業起步的地方。邵逸夫也是在這裡遇到了自己的髮妻黃美珍,育有四個子女——長子邵維銘、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雲及幼子邵維鍾。不過,現在這些物業與邵逸夫或者邵氏基金已經無關。

「現在那邊的產業是他(邵逸夫)的兒子打理。」前述邵氏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歸屬於邵逸夫名下的資產基本集中在香港,而在內地主要是對外「散錢」,少有投資。

邵逸夫的兩個兒子現在長期居住在新加坡,管理邵氏名下的商廈和住宅等,無意接管影視帝國,坊間傳聞稱父子之間曾20多年不相往來,直到2007年邵逸夫邁入人生第100個春秋時,關係才有所緩和。上世紀80年代,隨著邵方逸華入主邵氏公司,兩個兒子也相繼退出管理層。此外,邵氏旗下的邵氏置業有限公司的董事名錄中也未見邵逸夫子女名字。

除了家族業務,記者查閱公司註冊處資料發現,邵氏基金和邵逸夫獎基金雖然均有多位董事,包括名為Choy Meage、Li Kit Yee Jenny、Choy Venus等人,但邵逸夫的四個子女並未出現在董事名單中。邵氏基金人士也對記者證實,目前,邵逸夫子女並不參與三個慈善機構的運作。

隨著邵方逸華年事漸高,沒有人知道邵氏慈善事業是否能依然繼續。早在10多年前,邵逸夫就已經擬定遺囑分配其百億身家,以避免子女與邵方逸華鬧出爭產糾紛,但不知道在這份遺囑中,是否也早已為慈善事業的發展定下藍圖?

相關焦點

  • 解密蓋茨基金會運作方式:慈善也講規模經濟
    慈善的世界和商業世界仿佛鏡子的兩面,可以互相折射輝映  蓋茨基金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如何實現高效的運作和管理?  難怪蓋茨基金會的CEO帕蒂·斯通斯法如履薄冰,「我覺得我們像是一個新的組織,但是我們有機會達到一定的規模,所以目前這樣的運作模式還是很有希望成功。」
  • 《三位一體4夢魘王子》pc版巫婆解密怎麼玩 巫婆解密攻略
    導 讀 在《三位一體4:夢魘王子》這款遊戲中,有一個巫婆解謎的關卡,總計有四關。
  • 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運作模式調查——鄧子美 王佳
    它在大陸佛教慈善組織中起步較早,並且發展相對成熟,救濟行動較有成效。它的發展間接反映出了中國民間慈善組織的發展狀況。隨著時代發展與社會分工的專業化、精細化,通過宗教志願者途徑來滿足社會慈善救助的需要將日益突出。而象南普陀佛教慈善事業基金會這樣的宗教組織的慈善活動及其運作調查、組織模式考察,在大陸佛教慈善組織中具有範式意義。
  • 專欄|王進:私募股權模式對慈善基金運作啟發
    筆者以為,慈善基金的運作,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在私募股權基金(PE)的運作管理中找到強大的借鑑模型。家族財富和基金的管理模式由最初的單一家族基金(辦公室),逐漸演變成多家族辦公室;創建共同的「投資池」變得很流行,成為最初的風險資本和槓桿收購基金(後稱「私募股權基金」)。
  • 民生信託創新慈善信託業務模式 助力慈善事業發展
    11月20日,由中國民生信託主辦的「得益於社會,奉獻於社會———民生慈善信託發展論壇」在京舉辦,來自北京協和醫學基金會、泛海公益基金會、山東大學教育基金會、深圳市佳兆業公益基金會、中央財經大學教育基金會(名稱按拼音首字母排序)等機構的嘉賓和聽眾到會,共同關注慈善信託的發展,並就公益基金會與信託公司慈善信託運作進行了分享交流。
  • 海外基金會投資運作模式經驗借鑑——以美國為例
    報告摘要:海外基金會投資運作模式成熟,經驗值得借鑑。以美國為例,大學基金會投資運作以投資委員會、或資產管理子公司兩種模式為主;家族基金會投資運作以家族管理、專業理事會管理、金融機構/慈善管理公司管理三種主要模式。美國社會經濟、文化、及政策環境均為其基金會組織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 三大家族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摘要 邵逸夫曾說「慈善家是企業家最高的境界」,本文分析曹德旺、牛根生、王永慶三大家族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邵逸夫曾說「慈善家是企業家最高的境界」,本文分析曹德旺、牛根生、王永慶三大家族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國人財富不斷積累,我國已臨界「創一代」向「富二代」 進行代際傳承的高發期。
  • 邵氏,一個經典的時代遠去
    邵邨人被弟弟逼宮,不甘認慫,儘管讓出了製片權,卻在邵逸夫大刀闊斧進行建設時從中作祟,他先將舊邵氏片場賣掉,之後收購的新華戲院不放映邵氏電影,而給西片做首映。直到1961年,邵邨人才正式退出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家族企業一分為二。在邵氏公司盛衰沉浮的風雨歷程中,權力的鬥爭貫穿始終,江湖中的恩怨情仇也成為香港影視圈一個聊不完的話題。
  • 年度最佳橫版解謎遊戲《三位一體》:還是記憶裡的那個場景
    作為經典的解謎遊戲,《三位一體》系列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是不少玩家美好的回憶。不過和許多IP一樣,《三位一體》系列也曾經歷過大起大落,而在《三位一體3》創新失敗之後,《三位一體4》最終又回歸到原來的老路子。那麼,重回經典的《三位一體4》又能否給玩家帶回曾經的體驗呢?
  • 東莞「慈善月月捐」停止運作 6年來共獲社會捐款550萬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昨日從市慈善會獲悉,自2011年10月啟動、運作了6年的「慈善月月捐」項目,2017年7月已正式停止運作。據悉,「慈善月月捐」項目自啟動以來,在全市各鎮街和各企事業單位的積極發動下,廣大市民熱心參與。
  • 揭秘兩代邵氏影城 宿舍鬧鬼明星拍片足不出戶
    邵逸夫的成功離不開他一手建立的邵氏電影王朝,而最能代表邵氏王朝的標誌,則要數兩代邵氏影城。跟隨網易娛樂的攝影鏡頭,看看千部經典港產電影佳作、大批巨星是如何從邵氏片場走出。而當時香港最大的電影公司、由陸運濤掌舵的「國泰機構」旗下的「國際影片發行公司」和李祖永的「永華片場」已合併為「電影懋業公司」,並引入當時先進的彩色電影攝製技術拍片及借鑑西方資本主義模式進行片廠管理,風頭一時無兩。於是,邵逸夫計劃籌建邵氏影城。
  • 樂從慈善會和樂集團慈善基金成立
    首筆300萬元用於獎助學和慈善救濟  珠江商報訊 記者黃祖兵報導:近日,樂從慈善會和樂集團慈善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由廣東和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樂集團」)首筆向樂從慈善會捐贈300萬元,定向支持樂從鎮範圍內獎助學和慈善救濟等領域,採用「留本捐息」的運作模式,確保慈善基金每年度可提取一定額度的增值收益,用於基金指定的慈善公益項目,促使基金形成可持續發展。  籤約儀式上,和樂集團董事長胡桂勝向記者講述了和樂基金的成立初衷。
  • 《三位一體4》遊戲更多細節公布 支持四人模式
    近日,《三位一體4》開發商公布了新作的試玩視頻,該作重回2.5D的風格,開發商還公布了新作更多的內容細節,一起來看看吧。開發商Frozenbyte表示《三位一體4》會為玩家展現更好的視覺效果和更加複雜的謎題,對於玩過《三位一體》系列的玩家而言,遊戲的不少系統會比較熟悉,但此次也加入了新東西:四人模式。玩家可以在四人模式中隨意切換自己的三個英雄,讓解謎方法更加豐富有趣。
  • 韓紅慈善基金會調查結果出爐:總體運作規範,部分問題限期整改
    2月20日,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被舉報後,調查結果出爐。經北京市民政局調查,韓紅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總體上運作比較規範,特別是在抗擊疫情中做了大量工作,應予以支持和肯定。但也發現部分投資事項公開不及時,在未取得公開募捐資格前有公開募捐行為。已要求韓紅基金會限期改正,依法規範運作。
  • 世界銀行點讚愛爾眼科慈善模式
    2006年,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提供800萬美元貸款,支持了愛爾眼科的投資發展,促這家湘籍醫療機構的規範運作,為其2009年登陸中國A股市場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世界銀行今天在旗下官方網站發表案例報告:《中國防盲:愛爾眼科醫院的故事》及《愛爾眼科:通過高效管理幫助千百萬中國人獲得清晰視力》,全面介紹了愛爾眼科的醫療實踐以及公益慈善模式。
  • 邵氏沉浮錄:獨霸香港市場二十年的邵氏為什麼突然間落寞了?
    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邵氏電影。邵氏兄弟是浙江寧波人,父親邵玉軒是上海20世紀初比較有名的顏料商,而且在工商界頗為活躍。有意思的是邵氏六兄妹沒有一人繼承父業,邵氏一門四傑更是全部踏足娛樂圈。除了第四,第五姊妹,邵氏大哥仁傑,二哥仁櫪,三哥仁枚,六弟仁楞,都進入了電影行業。
  • 滎陽慈善總會首試「慈善+社工」服務模式
    為進一步推進「慈善+社工」相融合發展,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專業化、規範化的高質量服務,7月16日下午,滎陽慈善總會購買2020年慈善助學社會服務項目詢價會議舉行。會上,滎陽慈善總會面向社會公開購買2020年「愛心接力成就夢想」慈善助學社工服務項目一個,採用會議方式進行三方詢價採購,確保公平、公正、公開。2020年「愛心接力成就夢想」慈善助學項目服務內容是涵蓋全市15個鄉鎮(街道辦)初中至研究生階段的困難學生求助申請、入戶核實、資金發放、人文關懷、心理諮詢等服務內容。會議最終確定滎陽市星光社工服務機構承接該項目。
  • 計劃經濟模式下的「三位一體」
    本文章內容包括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的由來、重工業的特點、重工業優先與中國當時經濟環境的矛盾、國家強力幹預經濟以解決上述矛盾的措施、東北地區繁榮的緣由、計劃經濟時代「三位一體」的經濟體系內容、以及「三位一體」對於農村城市制度安排的影響。
  • 捲土重來的邵氏兄弟 是虛張聲勢還是重振雄風?
    當年大哥創辦的天一影片公司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公司的運作就像個家庭作坊:老大做製片兼導演,老二編劇,老三發行,老六除了跟著三哥跑之外,還能兼任攝影。  除了演戲,兄弟四人基本上把所有活包幹了,真正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點特點就是公司影片本身值得稱道。
  • 廣州再辦推介會促慈善募捐 目標對接金額3.5億
    據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易利華介紹,除本地註冊的慈善組織之外,登記住所地在廣州的公益慈善組織和外省市登記,但在廣州地區開展活動的公益慈善組織均可申報項目參與推介會,預計參會組織數量有望比去年翻番,達到200家,項目類別也不再限於傳統的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等類別,捐款人將有更大的選擇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