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項政策的更新和換代,工資表也越做越提心弔膽,不因為別的,因為你做的工資表可能存在涉稅風險!
(工資表示例)
前不久,廣東省鶴山市稅務局稽查局根據舉報信息,對某製造企業實施稅收檢查,通過核查細審工資費用數據,查實該企業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採取虛列人員、分解工資的方式逃避代扣代繳義務,偷逃個人所得稅20多萬元!
稅務機關依靠金稅三期系統中的同行業信息和徵管數據來搜集企業出現的破綻。依法對企業作出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共計40多萬元的處理決定。
現在監管不同以往,更加嚴格,更加精準,以前使用多年的「避稅」老路子,已經被堵死了,如果堅持要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稅務風險。
老闆、股東、HR等企業經營管理者,應高度重視。不然,就不止補回以前逃的稅款,還需要按每天萬分之五計算滯納金並處以及大額罰款,還會給企業帶來名譽和納稅信用評級等方面的損失!
工資表9個涉稅風險!
一定要注意了
1、工資個稅計算是否正確
重點檢查工資表中代扣的個稅金額是否依法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是否存在人為計算錯誤、故意少交個稅的情況。
2、人員是否真實
重點檢查工資表上的員工是否屬於公司真實的人員,是否存在虛列名冊、假髮工資現象。
3、工資是否合理
《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所稱的「合理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按以下原則掌握:
(一)企業制訂了較為規範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
(二)企業所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
(三)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
(四)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
(五)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4、是否申報了個稅
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上的人員是否均在金稅三期個稅申報系統中依法申報了「工資薪金」項目的個人所得稅。
5、是否存在兩處以上所得
根據《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國稅發[2006]162號)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從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選擇並固定向其中一處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個人取得兩處及以上工資、薪金所得,應固定一處單位,攜帶個人身份證及複印件、發放工資、薪金的合同及發放證明,於每月15日前,自行向固定好的單位所在地稅務機關合併申報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
6、是否存在已經離職人員未刪除信息
重點檢查企業工資表中是否還存在人員已經離職、甚至已經死亡等,但是仍然申報個稅,未及時刪除這些人員的信息的現象。
7、適用稅目是否正確
重點檢查企業是否存在在計算個稅的時候是否故意把「工資薪金」項目轉換為「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把高稅率項目轉為低稅率項目,造成少申報個稅。
8、年終獎計稅方法是否正確
對於僱員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採取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計稅辦法。
注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9、免稅所得是否合法
重點檢查工資表中的免徵個稅的所得項目是否符合稅法規定,如免徵個稅的健康商業保險是否符合條件、通訊補貼免徵個稅是否符合標準等。
薪酬體系設計一定要合理
合理合法的工資體系設計是薪酬體系規劃的一部分,那麼專業化身的HR,該如何設計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實施流程,幫助企業更好的經營,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薪酬管理,從來不是發發工資那麼簡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薪酬管理的合理性與HR執行的合理性。
HR所有模塊的工作裡,有的可以自己摸索出套路,但薪酬設計不行。接下來給大家看一些參考。
1. 薪酬費用比率法
薪酬費用比率=薪酬總額/銷售收入×100%
通過控制薪酬費用比率來達到薪酬總額控制的目的。
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企業薪酬總額要上漲,則必須保證銷售收入上升。企業薪酬總額的增加是建立在銷售收入增長的基礎上。
薪酬費用比率的確定:
在公司業績穩定的情況下,根據公司以往的經營數據計算出薪酬費用比率;
如果公司的經營業績不穩定,則參照行業薪酬費用比率;然後,再根據薪酬費用比率,計算出合理的薪酬總額。
也就是說,公司業績一定要穩定,不然算薪酬很麻煩的。
2. 勞動分配率法
勞動分配率=薪酬總額/附加價值×100%
勞動分配率法是指企業獲得的附加價值中多少份額用於員工薪酬分配。
附加價值是指企業本身所創造的價值,它是企業生產價值中扣除從外部購買材料或動力的費用之後,附加在企業上的價值。
附加價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扣減法,即從銷售額中減去原材料等由其他企業購入的且由其他企業創造的價值;
另一種相加法,即將形成附加價值的各項因素獨立相加而得出。
由於相加法涉及薪酬費用,一般在薪酬預算中採用相加法。其公式為:
附加價值=利潤+薪酬費用+其他形成附加價值的各項費用=利潤+人事費用+財務費用+租金+折舊+稅收。
3. 盈虧平衡點法
盈虧平衡點,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通常是指企業利潤為零(全部銷售收入等於全部成本)時的銷售額或銷售量。
企業的薪酬總額=邊際貢獻-預計利潤-其他固定成本=(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預計利潤-其他固定成本
4. 人員編制法
編制法是在企業人員編制的基礎上,根據員工的平均薪酬水平對薪酬總額進行的一種預算方法。
年度薪酬總額預算= 標準編制×平均薪酬水平。
最後
1、個稅將是2020年的必查項,只要被抽到,企業往往都很難脫干係。
2、長期大量零申報的企業可能被預警。一家企業長期沒有人工資超過5000,很容易被發現異常的。
3、社保人數和申報個稅人數不一致,將有大麻煩。
傳統的簡單粗暴的模式已無法躲過金三系統的法眼,合法合規,才是公司穩步發展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