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下,中國股市表現已經算是好的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昨日,縮量又見縮量!重磅經濟工作會議之前,資金沒有欲望高舉高打,一路在忙著調倉,一路又在忙著抄底,指數也反覆糾結震蕩。
而且退市新規之下,小盤績差股會越來越邊緣化和批量退出歷史舞臺,那麼跟隨主力動向和通過有效的交易方法優選個股以及優選行業就格外重要。
大盤細節看,5分鐘終於踩穩了黃金雙均線,也就意味著大盤小級別先一步弱轉強。反彈強勢則不會再破5分鐘雙均線支撐3360。
創業板指,昨日繼續反彈雖然縮量但是也遠離了2685的關鍵支撐,秉著做強不做弱的思路,目前突破了日線級別下降走勢線,預計反彈將延續。
大盤昨日繼續維持小幅震蕩,不破昨日低點,但上漲也沒有力度。從分時圖可以看出,大盤跌到九、十月的成交密集區之後,受到支撐越來越有力度,股指反覆整理,但跌不下去。
從北上資金動向看,今日下午滬股通開始大幅淨流入且超過深股通,從整個市場的量能看上海主板的量能與深圳總市場和創業板保持著一個比較好的對主板佔優的量能,所以我們應該能得出的結論是成長抱團股的回潮接近尾聲,順周期風格的第二波升勢正在醞釀。
臨近年底,這是重要的資金結算時間節點,敏感性較高,各方都採取了更為保守的方法。年底是居民消費高峰,不確定性較多的市場中,有確定性因素的剛需板塊往往成為資金青睞的標的。
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多項經濟數據都在不同層面反映了復產復工下強健有力的經濟復甦,與國外資產對比來看,國內資產具有更加穩固的基本面支撐,長期看好的觀點不變。
但是短期來說,市場依然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震蕩態勢,不僅指數反覆上下運動,風格的切換也非常頻繁,這主要還是世界疫情、區域衝突等風險因素不斷交織所致。
其實疫情下,中國股市,發展還算是比較好的了?
從今年1月以來,全球股市第一個下跌基本上是根據市場對疫情、對中國和亞洲的疫情做的調整,呈現的是一個小幅的下跌,很快中國封城武漢,世界普遍相信中國能夠把疫情管控好,所以市場又開始很強勁的反彈。
後面的一次大幅度下跌是疫情在美國、在歐洲、在全世界大規模地蔓延,而且面臨失控的狀態,甚至發生了連續四次的熔斷。
這其實主要就是各國政府在疫情對待上的搖擺,從群體免疫到社交距離到隔離控制,這個政策上的搖擺產生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當時經濟預測的市場是非常悲觀的。
疫情中,中國的股市表現優於世界上所有的股市,但當世界股市面臨繼續波動和調整的時候,中國股市也會有波動和調整。
首先,政府為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為股市反彈提供支持。我國進入疫情比較早,2月就開始有大規模的財政、貨幣政策支持,開始復工。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2%,預測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開始反彈,今年經濟增長有望朝3%的目標前進。
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進入疫情比較早,所以央行2月份就開始提供流動性,使得流動性在市場是充裕的,企業流動性支持企業穩住了,企業穩住最重要。
第三個原因是經濟增長強勁,特別是高科技的投資在科技、醫療等等企業的帶動下,外資進入中國,所以中國的股市表現要相對優於世界其它的股市,但是中國的股市是世界股市的一部分,當世界股市面臨繼續波動和調整的時候,中國股市也會有波動和調整。
疫情對股市影響具體分階段分析
階段一:疫情爆發初期,先知先覺的的資金已經提前撤離,而仍然有很多人甚至是機構選擇了在節前重倉,因為A股素來有所謂的春節效應,歷年節後大盤大概率都是上漲。
而後也是一路從2685反彈到3070附近,創業板指更是創出近幾年新高到2293點,這更多的得益於政府的及時管控和低位的籌碼誘惑,春節效應也起到了疊加作用。
階段二:國內疫情逐漸緩和之後,伴隨而來的卻是國外疫情大肆爆發,世界各大國均出現了爆發式的病例增長,加之油價推波助瀾,長達十幾年的美股牛市拐頭向下。
經歷了川普熔斷(四度熔斷),歐股、A股先後跟隨,全球股市無一例外上演大逃亡,就連股神巴菲特也一臉茫然,低點時股市資產虧損超過30%。
長期處於歷史低位的A股也從3170直接下殺到2646。隨後是美股反彈,歐股及其他股市跟隨,而此時的A股出人意料的選擇看心情。
最後,A股的三大指數是全球重要市場裡表現得最好的,即下跌最少的,這其中創業板表現最佳,僅下跌2.16%。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A股的指數表現確實較為亮眼,這可能得益於疫情較好的控制,或得益於長期歷史底部的優勢,然而對於個股卻也有近似斬腰的血淚,尤其是前期過熱的科技概念,即使一季度業績很好,也難有表現。
所以我們應該對我們國家的股市有一定的信心或者說我們國家的政策要有信心。
首先,對國家的信心。此次疫情,讓國人空前團結,見證了國家制度的優越,使得公眾對未來生活更有信心了。這種信心長期看,勢必也能傳導到股市,相信股市會走好的。
其次,估值優勢。銀行電力地產煤炭等權重,內在估值十分有吸引力。看看長江電力寶鋼等大幅增持就清楚了。
中國社會整體情緒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前所未有的樂觀。股市大漲進一步刺激了這種樂觀的噴湧,中國的全面復工復產的大幕我認為已經真正拉開。
武漢的最初失誤,國家出手後得以迅速力挽狂瀾,外部世界紛紛中招,這三個事實都在衝擊、塑造中國人對中國國家能力的認知。總的來看,經過這兩個月,中國人的集體信心是正增長的。
不可否認,全球疫情的快速發展給中國經濟的恢復帶來了更大的困難,也無可避免地讓A股的反彈蒙上了陰影。
但與此前長期被迫蟄伏在3000點下方時A股所缺乏自信的狀態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抗疫鬥爭的重大進展不僅再次證明了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走勢不會改變,同時也證明了A股只要繼續沿著新修訂的《證券法》所指引的改革方向前進。
同時也意味著,自此之後的A股非但沒有必要非得看美股的臉色,且一旦疫情過後A股跟美股市場反向而行也並非不可能。對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充滿信心。
當然欠考慮問題也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衡量,尚未完全走出疫情陰影的中國股市,短時間內想要走出一波牛市行情並不容易,所謂的利空變利好也不可能是沒有過程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經濟恢復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仍需要理性對待。
本文所涉及的市場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文中內容之中所含數據源自網絡公開數據或公司報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