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娃兒靜悄悄,定是在作妖」,很多寶媽都深有體會,在孩子兩三歲的年紀,一眼看不見,孩子就不知道鬧出了什麼么蛾子。
前幾天和幾名寶媽交流這件事,寶媽們各個都有一籮筐的故事要講。
娜娜的孩子今年兩歲多一點,是個可愛的小姑娘,然而這個大家眼裡的「小仙女」,在家的時候可是一點都不省心。
那天娜娜正晾完衣服,想去廚房刷個碗,結果就看見讓人崩潰的一幕。原來寶寶午睡醒來,一聲不吭的進了廚房,愣是摸到了架子上的雞蛋,一個個都打碎了。
往日的小仙女坐在一地雞蛋液裡,滿頭滿臉都是,氣的娜娜說:「真想把她裹上麵包糠扔出去。」
另一邊的韓韓更是激動,韓韓本身很喜歡書,前幾天練了會書法,忘記把東西收起來就離開了書房。
等再回到書房的時候,韓韓收穫了一個有「書卷氣」的兒子——孩子把整瓶墨汁從自己頭上倒了下去,還在牆上按下無數手印。
韓韓欲哭無淚,說自己洗了好幾天才把兒子的臉洗回來,家裡的牆也只能重新裝修了。
其餘寶媽也紛紛跟著吐槽,說孩子自從兩歲開始,就像個小惡魔一樣,不聽指揮,到處作妖,真是「可怕的兩歲」。
為什麼兩歲以前的寶寶乖巧聽話,從兩歲開始,就變身小惡魔了呢?
這是因為2-3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被稱為「第一反抗期」。這一時期的寶寶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寶寶的認知能力出現飛躍式發展
寶寶們不再是轉頭就忘,而是能記住很多東西。比如一個鬧著要喝奶的寶寶,以前用玩具很快就能哄好,是因為寶寶已經忘記喝奶的事情。
但對於兩歲以後的寶寶來說,會一直惦記著喝奶,玩具也不能讓寶寶忘記這件事,從而顯得寶寶變得固執,長時間吵鬧。而且這時寶寶出現思考能力,開始用自己的理論去解釋世界,總是蹦出來讓父母驚訝的句子。
第二,寶寶出現了自我意識
寶寶開始認識到「我」是誰,「我」不是爸爸,不是媽媽,也不是玩具。為了將自己和外界區分開,寶寶往往會採取反抗外界的措施,來體現自己的不同。
所以這一階段的寶寶格外喜歡說「不!」和「我要」。比如家長喊寶寶吃飯,寶寶就會說「不吃!」「我要看動畫片!」
像上邊故事裡的兩個寶寶,家長都經常說「寶寶不可以進廚房哦」和「寶寶不能動桌子上的東西」,寶寶某天想起來這件事,就會去動一動,結果就是作妖到爸媽崩潰。
寶寶作妖是對自我的認識,這個時期,寶媽們要非常有耐心和細心,避免眨眼睛寶寶傷著自己。
那接下該怎么正確處理孩子的「作妖」呢?
①父母要穩定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無惡意的,這一階段是寶寶探索世界、認識自己的重要階段。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氣、怒吼,更不要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家長的過激反應會嚇到孩子,導致孩子失去探索欲,害怕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②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出於探索欲,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探索。詢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耐心給予解釋,配合孩子進行他想完成的活動。
比如娜娜的寶寶,她打碎雞蛋是想找到裡面的小雞,娜娜就可以告訴寶寶,家裡的雞蛋是沒有小雞的,並和寶寶一起打碎一個雞蛋看一看。
這樣一來,寶寶完成了對雞蛋的探索,就不會自己悄悄打碎一地雞蛋了。
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兩歲的孩子正在產生自我意識,喜歡說「不」,並且反抗家長,面對這一情況,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
比如當喊寶寶吃飯的時候,問寶寶「你今天是想用藍色的碗,還是想用粉色的碗?」引導寶寶做出選擇,並尊重他的選擇,讓寶寶明白這是「我」選的碗,寶寶就會降低牴觸情緒。
以上就是給大家的小建議,正在面臨孩子叛逆期的家長們,可以試一試效果。引導孩子是一件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面對孩子時應當多一點耐心,反覆嘗試,去尋找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不
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其他建議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讓寶爸寶媽們一同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