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原創書評:頌雅風 讀書天

2021-03-01 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作者:胡適

館藏索書號:I266/4732O

介 |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並不是一篇文章的標題,而是1947年上海《觀察》雜誌社向胡適先生求字時所寫,也是胡適先生晚年使用頻度較高的一句贈言。

有人曾說,我們錯過了胡適一百年。作為民國時期的文化偶像,胡適先生引領了一個時代的進步思潮。本書收錄了胡適先生關於人生夢想、平常工作和平凡日子的精彩篇章,讀罷你會感到:其實我們並沒有錯過。他的思想體悟、他的為人之道,足以構建我們現在想要的美好生活。

原創書評 |

怎麼收穫怎麼栽

頌雅風 機械工程學院

在微信異常活躍的今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被迫消費,各種信息、新聞、文章鋪天蓋地襲來。見慣了各式各樣的雞湯,以致於一看到推送的題目,便能對所陳所述猜個八九不離十。無非一些泛泛內容,蜻蜓點水,無關痛癢。雖然圖文並茂排版精良,卻並未留下深刻印象。

最先入眼的不是書名,而是書背面的一句話:「以自己的努力定義自己的人生,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起初以為又是雞湯類補腦書籍,並未產生很大興趣。雞湯看多了,反倒有點膩煩。然而當我翻過正面時才真正被她驚豔,自此饒有興趣不肯罷手了。

確切地講,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了。「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巧妙地採用倒推的方式講述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若想得到你想要的,必須付出應有的努力。這與中國古代的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不得不承認,該句贈言源於此卻高於此。無論從內容和方式上,都有一種令人驚喜的升華。一旦入目,再難忘卻。

雖然我們錯過了胡適一百年,但是文章裡並沒有晦澀難懂的句子,甚至找不到任何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的痕跡。流暢自如,一瀉千裡,字裡行間充滿著希冀、溫暖和力量。那是一種心系青年兼濟天下的悲憫情懷,是一個時代奉為圭臬的文化標杆。

在文章中胡適先生提到:「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讀來大呼過癮快哉。與其畏畏縮縮,戰戰兢兢,倒不如邁開步子,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去闖蕩。嘆什麼職運未卜前途渺茫,活一天自有一天的體悟,過一天自有一天的滋味。

該書結尾處附了胡適先生的一封信,題目叫做《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信中提到:「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點,不妨吵鬧一點,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要求他們負行為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我們選擇繼續深造,很大程度上是對現實的畏懼與規避。這種對於涉世的怖怯源於對自己缺乏自信,對社會缺乏擔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與「逃兵」幾乎無異。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裡,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拋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力的俘虜。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在社會的順民了。」

這段話是胡適先生對於大學生初入社會的描述,以將近百年之前的視角穿透歷史塵埃,直達現今。精闢獨到,令人自省自慚。雖行走當代,背後卻仿佛有一雙深邃的眼睛,洞悉著如今各懷心思的我們,從未離開。

以信結尾處的一句話作結:「在你最悲觀失望的時候,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我是一名平凡的小學語文老師,是網絡研修工作坊的坊主,我代表坊主們表態: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做好份內之事——在專家指導下,制定研修目標,確立研修內容,實施研修方案,評價研修成效……我將和坊內語文老師一起研讀語文教學的書籍,在一次次的讀書交流中回歸教育常識,不忘語文教育的初心,不忘教育的初心;我們聚焦文本,實現教材內容從「原生價值」向「教學價值」轉化,圍繞語文的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
  • 名師論壇記事 | 劉春平: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參加
  • 天熹周政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壹、把「國」權栽種在「人」心上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6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人權話語的背後,存在一種「以文明底線規訓文化多元」的考量。【本部分執筆:金卯刀(CAG)】 叄、尋鵝啟事:心疼中央黨校的小天鵝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不種而收,不勞而獲,那叫 偷!
  • 《萬曆首輔張居正》原創書評:王偉健 讀書天
    原創書評 |萬曆首輔張居正王偉健 冶金學院古往今來,有多少改革家因為受到了頑固派的中途阻撓而中途失敗,結果好一點的只是丟了官位,而結果不好的可能連命都沒有保住,甚至連累了自己的家人。如果當時能有更多的人向張居正這樣不顧個人安危一心一意為國家和百姓著想,那麼大明朝可能又會是另一番景象吧。《萬曆首輔張居正》這是一部歷史小說,但又不只是一部歷史小說。通過這部小說,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張居正的生平,也讓每一個讀者心中有一個忠君愛國的張居正形象,也激勵著每一個讀者能夠像張居正一樣做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計個人得失,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安居樂業而努力。
  • ☞【創客·專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
    孤身一人、遠離家鄉的他,沉潛於孤獨之中,用15年如一日的不斷向上的呼吸,慢慢尋找到那片廣闊的天,有了自己的生意。從一個經營蔬菜水果的超市起家,而今貝克漢堡的再度經營起航,讓充滿激情與熱度的夢想在郝興國冗長的歲月裡茁壯生長。◆.起早貪黑的忙碌、披星戴月的奔波,這是我對於普通生意人固有的一種印象。他們大多給人的感覺就是透著精明,不經意間都可以流露出對待商機的敏銳。
  • 學習書評寫作兩個月,收穫超出想像
    因為寫前兩篇書評作業時,我就掌握了寫作結構,其他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關於上稿我想分享兩點:首先,要熟練掌握文章結構,比如書評六要素;其次日常的短書評,也就是讀書筆記,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書評書評,重在評。
  •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聲;路上,可能有委屈的淚水;路上,有成功的自信;路上,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 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 要那麼收穫,先那麼栽——寫給開學兩周的我們
    上學期跟你說要注意高效,其實我是隨大流畝量著說的。(手動遮臉)現在我認真想想,做事情目標要明確,方向準往往動力足。做決定前先要辨別,老好人常常沒出息。無論多忙,都要有自己的一點時間,可以讀書,可以記錄,哪怕發呆也好,在自己的時間裡最容易找到你自己。梓,大家公認你很有天分,我也知道你做了很多卷子,所以你的成績這麼棒啊!
  • 書評要關注「寫什麼」和「怎麼寫」
    書評只有作者的解釋而無「以往所有的傑作」的比照,其客觀性、公正性就可想而知了。那種「唯書是從」的書評因其單一性恰恰暴露了書評者讀書修養的淺薄。書評作者除了要深入理解書評的文體特徵,還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寫作思維的鍛鍊。書評不能停留在閱讀的感性活動層面,而是要進入批評的理性活動中。所謂「不讀書,無以評」。書評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個階段,其寫作的思維訓練也就不妨從讀和寫的角度分別著手。
  •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2020小結
    從3月2日的第一篇推送算起,本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工作態度,居然也有43篇之多,真是要感謝惠賜文字的朋友們。這些文字中有隨筆,有手稿整理,有譯文,時常為一個字一個詞的定案付出許多共同的努力,的確可以算作友誼的紀念。
  • 做到這3點,寫書評不再是難事兒
    #大家好,我的全網名稱龔小年筆記,很高興在#富書讀書會#與大家分享我寫書評的體會,讀書看起來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從牙牙學語的孩童到白髮蒼蒼的老人,讀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行為,但是要想寫出一篇好的書評並非易事。
  • 龔雲普 黃偉:書評要關注「寫什麼」和「怎麼寫」
    這樣做可以有效規避書評作者複述圖書內容的思維慣性,使他們從「寫什麼」的複述中脫離出來,加之要在分析中始終結合圖書的內容進行評價,因而他們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發揮。一篇好的書評,其優點應該是把書籍中的「寫什麼」和「怎麼寫」結合起來分析,既超越圖書內容又不完全脫離其特點。
  • 胡適: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這封信使我很感動,我覺得這個青年學生訴說他的苦悶不僅是他一個人感受的苦悶,他要解答的問題也不僅是他一個人要問的問題。今日無數青年都感覺大同小異的苦痛與煩悶,我們必須幫助青年人解答他們渴望解答的問題。這個北大一年級學生來信裡有這一段話:自小學畢業到中學,過了八年淪陷生活,苦悶萬分,夜中偷聽後方消息,日夜企盼祖國勝利,在深夜時暗自流淚,自恨不能為祖國做事。
  • 怎麼寫一篇書評(或曰讀書報告)?
    只不過這位英語老師堅持寫了近5年的好友圈,寫過兩、三百篇書評,她認為自己還是有一點點實際經驗可以說說的。要寫書評,先琢磨琢磨三個問題: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探討,我的目標是:簡明扼要,不引經據典,只說大白話。- 為什麼要寫書評?-很多孩子缺乏深度閱讀的能力。
  • 寫書評的5個基本步驟,看懂了,你就會明白書評該怎麼寫
    總而言之,書評是在我們和讀者之間搭建一把梯子,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本書的信息,讓書裡的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書評和其他文體不一樣,它有自己的寫作周期。那麼,書評該怎麼寫?以下是書評寫作的5個基本步驟。二、通讀全書閱讀是書評寫作的基礎。想寫好一篇書評,首先一定要先讀透書,這樣才能更好地分享給別人。所以寫書評是倒逼閱讀思考的好方法。寫書評前,建議將閱讀分三遍。第一遍閱讀是通讀全書。
  • 18天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高效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18天我讀了18本書,我書讀快了還讀懂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鏡姐的18天高效閱讀訓練營,在訓練營裡,我用鏡姐的60分鐘高效閱讀法,竟然18天一共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這對過去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的我,真的是一個奇蹟。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來看看網易蝸牛讀書的寫書評功能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對於「微信讀書」來說,抄不抄?怎麼抄?二、產品簡介(1)「網易蝸牛讀書」 1.7.0簡介:每天送你一小時,本本精品,只賣時間。創新共讀模式,組隊讀書收益更多。優質領讀文章,讀書人的精彩書評在這裡。
  • 兩個月的書評學習,最大的收穫:閱讀在我體內重新被激活
    通過這次學習,收穫最大的是,閱讀在我體內重新被激活,這是個人努力無法突破的瓶頸。 但從這次學習來看,任何一本書也都適用二八定律,把握住20%的精髓,剩下的就是泛讀和略讀,從寫作要擬大綱到讀書要理出大綱,這個步驟我花了這麼多年才學到,也算不晚
  • 如何寫好書評,有這些方法你需要知道
    它區別於讀後感的關鍵就在於,讀後感更注重自身的主觀感受,是看完書以後對觸動點引發的感想,是作為讀者的心理活動,重點不在書本身的客觀價值評判;書評跟讀書筆記更不一樣,書評是對書籍進行價值判斷後的成果,而讀書筆記則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
  • 讀書要讀名著,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讓你讀過名著之後收穫更多
    讀書要讀名著,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你真的知道名著該怎麼讀嗎?引發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是,是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提問者應該是一位初中生的家長,這位家長在問題描述中是這樣說的。他說由於今年的情況特殊,孩子的班主任要求學生們在課餘時間讀一本名著。題材和作者都不限,讀完之後要寫一篇關於這部作品的完整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