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流量造假的頑疾——訪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

2020-12-11 光明網新聞中心

  【誠信建設萬裡行】

  近年來,在流量思維主導的當下,數據造假問題愈發嚴重。1月2日和5日,本報刊發了兩篇記者調查文章《流量造假只會透支信譽》《鎖場、刷榜、買粉絲 誰在給流量數據造假打造溫床》,引發社會熱烈反響。文章直指影視行業屢見不鮮的流量明星數據造假現象,痛批「唯數據論」「唯流量觀」等不良傾向給社會帶來的危害。隨後,人民日報、紫光閣、共青團中央等新媒體平臺紛紛轉載,並配發評論「假數據不是真本領,唯流量不如做藝術」。與此同時,不少網友也參與了討論,他們指出粉絲和各類營銷號的盲目助推以及藝人經紀公司的急功近利,導致了流量明星數據造假泛濫的現象。

  在社會各界對流量造假問題展開熱烈討論之際,1月8日,新浪微博發表《關於調整微博轉發評論數據顯示方式的公告》,表示將於1月底實施對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上限均為100萬的策略調整,即轉發、評論實際數量超過100萬時,相應的轉發、評論數量均顯示為100萬+,旨在藉此改善追逐流量、追捧數據的不良傾向。關於弱化數據顯示方式,新浪微博並不是頭一家。去年9月,愛奇藝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今年1月18日,優酷也緊隨其後,宣布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平臺方應對這一問題的一系列舉措正在逐步實施。

  如何才能真正從源頭上解決流量造假的問題,剷除這一行業頑疾?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他從多年進行電視行業研究的經驗出發,闡述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流量造假如何產生?在曾慶瑞看來,是由於藝術評價標準出了問題。「對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的評價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藝術質量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用數據來衡量的。」曾慶瑞表示,長期以來,「唯收視率論」「唯點擊率論」助長了行業的不正之風。當行業裡的資本進入之後,逐利的資本就會不擇手段地破壞藝術乃至於商業和市場的規則,產生不正當的競爭。「要根治數據造假這一現象,應當從評價標準入手。」曾慶瑞對記者說。

  對於不久前新浪微博調整轉發評論數據顯示方式的舉措,曾慶瑞表示,「有100萬+的數據評價標準,就會在100萬+的範圍內繼續造假,繼續有不正當競爭的問題」。所以他更欣賞像愛奇藝、優酷這樣的視頻平臺,直接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的舉措。曾慶瑞講述了前不久他參加的一個研討會,不少人以某劇擁有400億的播放量為榮。「全世界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看一遍該劇,才會夠400億這個數據。」曾慶瑞說,平臺方不應該在數量上兜圈子,大家應該一起來研究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對於怎樣的評價體系才是科學的,曾慶瑞認為這值得深入研究。他講述了一個金鷹獎評獎過程中的故事:「金鷹獎評獎過程中,有一項是觀眾投票。有一年我們正在評獎,一位朋友打電話諮詢我,有公司告訴他們可以花錢買觀眾選票,他問我這個事情是否可行,我當時就批評了他,讓他不要幹這種事情。」在曾慶瑞看來,如今包括金鷹獎觀眾投票、豆瓣網評分等都可以造假,如果這些現象不引起各方重視,將永遠無法解決數據造假的問題。

  因此,在數據造假已成產業鏈,300元就能買1萬名粉絲,點讚量、播放量等各種「量」都明碼標價的情況下,若要根除流量造假這一頑疾,除了平臺方採取具體限流舉措和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外,更重要的是法制部門的介入和輿論的批判。曾慶瑞說:「數據造假是為了不正當競爭,不管是明星的流量,還是點擊率、收視率,這種欺騙社會的做法完全適用於現存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部門應揮起法律的利劍來割除這個毒瘤。」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胡琪)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2日 03版)

[責編:石佳]

相關焦點

  • 微博回應明星帳號流量造假,幾十億的天價收購終止,流量經濟還能...
    不少明星藝人流量存在造假近日,央視曝光了一則在網際網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據報導稱,大部分明星藝人在網絡上的流量存在造假嫌疑!這樣的頑疾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除了流量造就的明星,讓明星身價大漲外,流量本身也有很大的價值。如公眾號粉絲規模大,就能受到資本的追捧。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頻頻出現收購公眾號等自媒體事件。曾幾何時,就有瀚葉股份、利歐股份、驊威文化等上市公司發布天價收購微信公號的計劃,不過以終止收場。
  • 中國地質大學外國教授被指「學術身份造假」
    新華調查:中國地質大學洋教授被指「學術身份造假」調查新華網北京10月2日專電(記者 李江濤、廖君)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洋教授蒂姆·柯斯基被指 學術身份造假 」的消息引起人們關注。
  •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學院教授吳鬱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學院教授吳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3日 11:43 來源:   吳鬱,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 流量造假、大數據殺熟、黑灰產業……拿什麼拯救網絡誠信?
    流量造假、大數據殺熟、黑灰產業……拿什麼拯救網絡誠信?  新華社濟南12月8日電(記者張昕怡 陳國峰)91.3%的被調查者經常或有時遇到網絡謠言;僅有14.8%的被調查者表示從未遭遇個人信息洩露……  7日,在山東曲阜舉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發布《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用一組組數據揭示了當前我國網絡空間違規失信問題的嚴峻性。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原標題:北大教授實名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調查核實)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等人學術造假的舉報信在網絡流傳。
  • 中國將推電子檢測報告、認證證書 實現「無紙化」根除造假
    中國將推電子檢測報告、認證證書 實現「無紙化」根除造假 2017-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2日電 (記者 陳靜)當下,中國正加快認證認可信息化,特別是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網際網路+檢驗檢測認證」新業態。記者22日獲悉,運用國際先進的加密算法、電子籤名等新技術製成的規範的電子檢測報告、認證證書今後將在第三方檢測認證中付諸使用並推廣。
  • 新聞傳播學科最好的是,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還是復旦大學?
    然而無論媒體行業怎麼發達,應接不暇,新聞傳播學作為一門嚴肅的學科,在我國的大學裡都是一朵盛開的玫瑰花,吸引全國各地才子佳人們來到大學裡,系統地學習新聞傳播學的理論,通過大學的培養,成為公眾可以信賴的媒體人。今天筆者與讀者,還有廣大家裡有參加高考的家長,還有喜歡新聞傳播學的同學一起分享,把新聞傳播學建成頂級學科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或者復旦大學,哪所大學的優勢更適合你的選擇?
  • 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被舉報解聘,論文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11月19日,網上一篇舉報天津大學教授張裕卿父女,長達十多年學術造假的文章迅速傳開,題目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他用自己親身經歷整理的材料,撰寫了長達123頁的舉報信,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父女長發十多年的學術論文造假問題。舉報信在網絡上火速發酵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網站19日發布通報信息。稱學院領導班子收到了有關張裕卿教授的實名舉報後,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
  • 中國傳媒大學MBA校友會法律協會舉辦眾樂樂娛樂法論壇
    【MBA中國網訊】2018年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MBA校友會法律協會聯合北京君眾律師事務所,在中國傳媒大學圓形報告廳成功舉辦眾樂樂娛樂法論壇。眾樂樂娛樂法是國內首個網際網路+影視法律風控平臺,致力於為影視行業糾紛提供非訴訟的多元化解決方式。
  • 中國傳媒大學回應「兼職教授課堂上抽菸」:有違師德嚴肅處理
    中國傳媒大學回應「兼職教授課堂上抽菸」:有違師德嚴肅處理 中新網12月10日消息,今日,網上傳播的一段視頻顯示,中國傳媒大學一兼職教授王某在課堂抽菸。
  • 醫院科室主任因論文造假被解聘;中國幽門螺桿菌耐藥地圖發布...
    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針對孕產婦,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或社工進行孕期和產後抑鬱的篩查追蹤。
  • 東京大學4名教授被指論文造假
    新華社東京9月1日電 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系4名教授發表在英國《自然》等雜誌上的11篇論文被舉報造假,東京大學日前已經對此事展開初步調查。 據日本時事社1日報導,8月17日有人匿名向東京大學和日本文部科學省發送舉報材料,舉報東京大學醫學系4個研究室從2003年到2015年發表在《自然》等雜誌上的11篇論文涉嫌篡改圖片。
  • 天津大學張裕卿教授瘋狂造假!高校腐敗何時是個頭?
    但中國不一樣,中國是結果導向的社會,一切只看成果,比如醫學博士,導師讓學生直接做出產品用於臨床,這已經是藥企對研發部門的要求了,如果學生都能辦到,他還有什麼必要讀博士?論文的數量決定了教授的名氣,沒有名氣就不好評專家,不好拿項目,不好吃票子,當教授不以科研和教學為導向,都以賺錢和出名為導向,整個大環境就會很汙濁。造假是獲取名利的捷徑,有捷徑就一定有人鋌而走險,但造假有風險,只有最初造假的人沒受到懲罰,沒造假的人才會羨慕嫉妒恨,效仿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 中國傳媒大學回應教師課堂吸菸:涉事教師已辭去兼職教授
    針對傳媒大學客座教授在課堂吸菸一事,今日下午@中國傳媒大學官方回應稱,王某的行為違反了《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相關規定,有違師德。學校對此高度重視,嚴肅處理。目前王某已通過微博致歉,並主動提出辭去兼職教授。
  •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通宇|藝考|北京市朝陽區|藝考生|畢業|教授|...
    一、北京有實力的錄音培訓機構排行榜1、中影人教育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傳媒大學地鐵站C口向西100米(金地文創中心)2、藝典星脈藝考教育地址:北京海澱三義廟2號院東樓4223、北京卓顏教育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199號摩碼大廈4、北影藝考(昌平中戲校區)地址:北京電影學院宏福校區
  • 著名新聞教育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玉明逝世,享年83歲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8月30日晚,中國傳媒大學發布訃告,著名新聞教育家、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前副校長、教授趙玉明,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30日凌晨2點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 天津大學教授學術造假被解除合同。我並不想勸誰自殺
    天津大學教授學術造假被解除合同。我並不想勸誰自殺喬志峰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校方:行為屬實,已解聘。11月19日,一篇長達123頁的實名舉報材料在網絡傳播,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學術造假。當晚,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
  • 學術造假和食物造假,哪個危害更大?
    文/李光鬥食物造假會荼毒人命,學術造假最多產生幾個假院士,尤其是人文社科,歷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出幾個假博士、假教授也無所謂。在信中,饒毅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持續多年進行學術造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三張圖存在造假嫌疑;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陸駿承認學歷造假
    本報訊 北京化工大學昨天發布公告,經調查核實,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陸駿盜用他人學術文章並偽造履歷,屬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決定予以開除。此前一天,他已被取消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資格。  陸駿今年39歲,去年11月成為該院教授,今年3月入選國家第二批「青年千人計劃」,可獲中央財政人民幣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及其他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近日,他發布的一份「招聘啟事」遭網友質疑,「打假鬥士」方舟子隨後在微博中跟進揭露,發現其主要論文、學歷及工作經驗,均假冒國外同名(姓名拼音字母相同)學者,實施「移花接木」之術騙取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