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在途虎養車粉絲群裡一直發現有車友討論輪胎的胎壓問題,說每次去補胎或者換輪胎之後,技師小哥在給輪胎打氣的時候只會一招:打到2.5bar完事兒。
於是這位車友覺得奇怪,因為他自己知道在任何一臺車上,廠家都會在一些常見位置上貼好了原廠建議的胎壓值?但為什麼有很多輪胎店的技師都只會把胎壓「打到2.5bar」?
其實,小編告訴你,這個數值並不是所謂的行業潛規則,而是一個通用的法則,具體請看小編下面的具體分析。
胎壓習慣打2.5bar
其實是有國標規定的
沒錯,確實在汽車的B柱上都貼著關於胎壓警告的貼紙,有的車建議胎壓2.2bar,有的車建議胎壓2.8bar,反正不同的車貌似廠家建議的胎壓都不同。然而,小編找到了國標《GB/T2978-2014》。
在這個國標中,明確寫著:普通輪胎標誌壓力250Kpa,而加強型輪胎則為290Kpa。
這下就有趣了:國家標準在一邊放著,汽車廠家的不同車型卻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胎壓建議值。這又是哪門子道理,到底我應該聽誰的,輪胎究竟要打多少胎壓才是正確的呢?
不僅是在車身上,輪胎廠商也會在輪胎的胎側位置,單獨印出建議車主和維修店使用的標準胎壓。
這樣一來是不是更奧妙了呢?放在眼前的就是有一個國標規定的胎壓、一個車廠建議的胎壓、還有一個輪胎品牌規定的胎壓,相信很多車友更懵了!
不同廠家的建議胎壓
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小編為此特別查閱了一份行業資料——《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參數表格》,這個表格裡的數據詳細記載了輪胎在不同壓力下,可以承受的不同載重量。
舉個例子:
以215/45 R17這個規格的輪胎為例,標準型代號為「ETRTO-STD」,也就是表格裡的第二行數據。可以看到在壓力達到250 Kpa後,這款輪胎可以承受545公斤的重壓;當壓力達到240 Kpa後,這款輪胎可以承受525公斤;當壓力達到220 Kpa後,這款輪胎可以承受495公斤的重壓而保證安全,以此類推......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輪胎在不同的胎壓下可以承擔的安全負重量也是不同的,但是同一款規格的輪胎卻可能被用到很多款不同的汽車上。於是,才會有不同車型不同的廠家建議胎壓的現象。
比如小編自己開的傳祺GA5燃油版,自重1.45噸,而混動版自重1.7噸。但是使用的輪胎卻完全一樣,都是205/55 R16的規格,因此廠家考慮到車輛的自重區別,於是將「混動版」GA5的建議胎壓設定得比燃油版更高一些。
胎壓一律打2.5bar
其實是一種保險的辦法
通過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了。總結一下就是,國標中的數字代表著「最大負重能力下的需要壓力」,而真實的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輪胎提供那麼極限的負重條件。
此外,我們觀察進口德國汽車,會發現B柱上貼紙的內容非常複雜,會按照「空車」、「半載」、「滿載」不同的狀態給出不同的胎壓建議值。
大家都知道,汽車輪胎因為自身原因發生滿洩氣,通常是一個月會自然洩漏0.1-0.2bar的壓力。如果車主定期補充胎壓到2.5bar,一個月之後都還有2.3bar,兩個月之後還有2.1bar,也就是說充2.5bar的胎壓,能保你2個月內的安全。(這還是輪胎健康的情況,如果輪胎有慢洩氣、氣門嘴老化,胎壓會下降更快)
當然了,大部分人都沒有每個月檢查胎壓的習慣——包括美國、日本這些汽車擁有率高的發達國家,胎壓不足佔了輪胎問題的80%(日本汽車輪胎協會資料)。所以胎壓寧高勿低,打2.5bar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利大於弊。
最後,從商家的角度,胎壓充2.5bar主要還是保險、省事。因此「全車輪胎按照2.5公斤打」就成了一個行業的默認的「潛規則」了。
當然,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胎壓應該打多少,建議看一下車輛使用說明書,或者在車身上查找一下廠家建議的胎壓設定。平時也需要多注意胎壓,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可以安裝胎壓監測等設備,確保你的輪胎情況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