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曉自己的血壓?
如何治療高血壓?
如何預防高血壓?
10月8日是第21個全國高血壓日,主題是「知曉您的血壓」。昨天,我市各大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均舉行了形式多樣的高血壓義診和健康教育活動。據了解,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群已經超過3.3億,每4到5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高血壓的總體情況是患病率高,18歲以上成年人患病率為18.8%;知曉率低,為30.2%;治療率尚可,達到81.8%,但控制率極低,僅為24.4%。今年全國高血壓日之前,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版(徵求意見稿)發布,新版指南再次強調了血壓知曉率對於血壓控制、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並針對美國高血壓定義的變化強調我國高血壓定義不變,即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專家們表示,高血壓直接危害心腦腎等人體重要器官的健康,可導致腦出血、心肌梗死、動脈硬化、腎病等多種併發症,積極防治高血壓對國家、社會和家庭都非常重要。專家們建議健康人群尤其是年輕人要重視體檢,養成沒病也要測血壓的習慣,最好每個家庭都配備電子血壓計,每個家庭成員都定期測血壓。如果條件不具備,18歲以後至少兩年一測,35歲後每年都要測血壓。一旦發現血壓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對於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定期監測血壓,堅持服藥。
家庭自測能反映血壓真相
測量儀器時間姿勢需規範
如何知曉自己的血壓?生活中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定期體檢,讓醫生測量血壓就夠了。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高血壓學組委員、我市人民醫院心臟疾病專家姚朱華表示,診室血壓是我國目前臨床診斷高血壓、進行血壓水平分級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常用方法。醫生測量血壓被稱為診室血壓,難以全面反映血壓的狀況。患者到醫院要先排隊候診,焦急等待的情緒等可能會影響診室血壓的準確性。也有的患者可能存在「白大衣高血壓」,見到大夫一緊張,也血壓高。另外,在醫院、診所測量的血壓只能表示一個偶測的血壓值,難以全面反映平常狀態的血壓值。所以,進行規範的家庭血壓監測非常重要,能更準確、全面反映患者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也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但精神高度焦慮的人不建議頻繁自測血壓。
姚朱華提醒市民,家庭測量血壓要注意規範性。由被測者自己或家人協助在家中進行血壓監測,推薦使用經國際標準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時間最好在起床後半小時到1小時之內。儘可能在服藥前、早飯前測量血壓。每周測量3到4天。測量的正確姿勢為坐位,雙腳自然平放。上臂與胸壁成40度角放在桌子上。上臂捆綁袖帶,袖帶下緣距離肘線2到3釐米,鬆緊能插入1到2個手指頭。袖帶要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測量血壓之前,被測者應靜坐15分鐘,保持心情平和,這樣測出來的數值才是最準確的。如果要想測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應當連續3天在同一時間段進行測量。
治療需非藥物和藥物結合
老年人平穩降壓才更安全
如何治療高血壓?該院藥學專家史桂玲副主任藥師說,治療高血壓要非藥物療法和藥物療法相結合。而任何治療方案均應以非藥物療法為基礎。非藥物療法包括控制體重、減少鈉鹽攝入、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通常初次診斷高血壓的患者非藥物治療2至3個月後血壓控制仍不理想且有頭痛、頭暈等症狀就應開始藥物治療。而對有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異常、糖代謝異常、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狀態等及靶器官損害的患者應及早進行藥物治療。
史桂玲說,高血壓藥物治療要遵循「小劑量起始、長效製劑優先、聯合用藥、個體化」原則。其中,小劑量起始意在平穩降壓,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尤為重要。「老年人血壓過高可以直接引發腦出血,而急劇下降或過低的血壓可引發老年人腦供血不足,導致其摔倒骨折甚至發生腦梗塞。因此老年人降壓切不可過急,也無需一味追求120/80mmHg的血壓標準。65至79歲的老年人,首先應降至
她還強調,很多患者在服藥一段時間、血壓達標後就擅自停藥,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血壓達標不僅僅是指診室血壓達標,還需做到平穩達標、長期達標。要求長期隨訪中大多數時間血壓達標。高血壓一旦發生,就需終生管理血壓,長期堅持非藥物治療,長期或者終身服用降壓藥。能否停藥,一定遵醫囑。食物、保健藥品不可替代藥品。
年輕人高血壓井噴式增長
改變生活方式別諱疾忌醫
如何預防高血壓?姚朱華說,我國每年新發的高血壓病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其中45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正逐年增多,大有井噴式發病趨勢。國內最近一次醫院門診人群高血壓抽樣調查證實了這樣的描述,在新出現的高血壓病例中,35至45歲佔63%,明顯高於其他年齡組。該年齡組中有1/3患者就診前不知道患有高血壓,患者只有48%的人進行過抗高血壓治療,而規律服藥率只有26%;治療控制率僅有38%。令人擔憂的是,現在相當一部分年輕高血壓患者對於高血壓的防治幾乎一問三不知,不知道高血壓的治療常識,不知道高血壓的最終危害,甚至不知道人體正常血壓值,就更談不上控制血壓了。
姚朱華說,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鈉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吸菸、過量飲酒、精神緊張、高血壓家族史、缺乏體力活動及年齡、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等。隨著高血壓危險因素聚集數目的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增加。最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這些危險因素在年輕人中呈現日益嚴重的聚集形式。他表示「管住嘴、邁開腿」也適用於年輕人預防高血壓,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內容,能極大地降低患高血壓的機率,如改善飲食結構,多吃水果蔬菜,減少脂肪攝入量,儘量低鹽限油,少吃高熱、高蛋白類食物,避免酗酒和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體育鍛鍊。此外,年輕人也應養成低鹽飲食的習慣。嚴格限鹽相當於服用了一種降壓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日攝入鹽4至5克,我國推薦量是6克。另外,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不願意服藥。他們擔心會一輩子服降壓藥,降壓藥會像抗生素一樣產生「抗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認為趁現在症狀不重就不用藥,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降低發病風險,其遠期效果更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