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一】
正確的姿勢。
材料:嬰兒手帕紙。
做法:母乳餵養寶寶時,媽媽儘量抱起寶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然後用食指和中指輕輕壓在奶頭上下兩邊,可有效地避免乳汁分泌過急而引起小兒嗆奶。
【偏方二】
拍嗝兒法。
材料:嬰兒手帕紙。
做法:寶寶哭鬧時避免餵奶,餵奶時間不可太長,餵完後將寶寶豎著抱起拍嗝兒,避免劇烈運動等,可防止寶寶溢奶。
【偏方三】
食物療法。
材料: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做法:對於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嗆奶,可適當地補充胡蘿蔔汁、蔬菜湯等,即可改善。
【問診記】
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見到人工餵養或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現餵奶過程中被嗆到、奶從口鼻湧出的場景,有些甚至因為爸爸媽媽缺乏經驗與處理不當,引起寶寶吸入性肺炎及嗆奶性窒息危及生命。那麼,我們該怎麼防止寶寶溢奶和嗆奶呢?
愛人帶著常常去秋遊了,我自己懶得一個人回家做飯,就在醫院食堂簡單解決了。剛剛坐下,休完產假剛回來的化驗室同事菁菁端著買好的飯菜過來打招呼,「夏醫生,方便我坐下一起吃嗎?」
我微笑著調侃道:「在家養得怎麼樣?喲,好像胖了嘛。」
「可不是?胖了很多呢,我們科其他同事都改叫我熊媽媽了。對了,夏醫生,跟你諮詢個小事。最近我給我家寶寶餵奶時,感覺寶寶總是喝得很急,然後就會被嗆到,有時嗆到了會咳得很厲害。咳嗽時或者有時餵完沒多久,寶寶就會溢奶,好不容易餵進去的奶從口、鼻湧出來,還有幾次弄得呼吸也困難的樣子,我都擔心死了。」
「寶寶目前是母乳餵養還是混合餵養?出現嗆奶和溢奶後食慾、精神如何?」我細問她。
「之前是純母乳餵養,最近我回來上班了,寶寶開始混合餵養。只是不論寶寶喝母乳還是喝奶粉,都會出現嗆奶或溢奶現象,但食慾、精神還是不錯的。你也知道這些方面我不是很懂的,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說明寶寶生病了。」
「寶寶食慾精神仍好,一般來說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礙。」
「原來是這麼回事,看來這方面我真的該多看點書了。別說,雖說這挺常見的,我媽媽說我小時候也出現過,不過親眼看到寶寶那麼難受的樣子,心裡也挺怕的,生怕處理不好。夏醫生,你家兒子當時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可有什麼方法防止嗎?」
「我兒子當年也出現過幾次,那時我奶水很多,經常會出現奶脹,每次奶脹時我並非像很多媽媽一樣立即給孩子餵奶,而是先擠掉或用吸奶器吸掉一些,等奶不噴射時再給孩子吃,這樣可以避免餵奶太急引起寶寶嗆奶。」
然後,我根據我的經驗給她推薦了幾個避免寶寶嗆奶的方法。
【小偏方】
餵奶時,採取合適的姿勢很重要,儘量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溢奶的機會。餵奶過程中,媽媽用食指和中指輕輕壓在奶頭上下兩邊,以免乳汁分泌過急而引起孩子嗆奶,同時也可以避免乳頭堵住寶寶鼻孔,妨礙呼吸導致窒息。
餵奶後,一定要給寶寶拍嗝兒,讓他通過打嗝兒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放到床上時也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右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就不容易溢奶了。
寶寶哭鬧時不要直接餵奶,餵奶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奶量一次別太多,畢竟寶寶的胃容量還是挺小的,兩次餵奶間隔也不宜太近。還有,餵完奶後不要劇烈運動。
研究發現,當嬰兒缺乏維生素A時,由於位於喉頭上前部的會咽上皮細胞萎縮角化,導致吞咽時因會咽不能充分閉合蓋住氣管,因此也可發生嗆奶。嬰兒進食些胡蘿蔔汁、蔬菜湯或適當補充些魚肝油及維生素A膠丸等,可有效地改善因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嗆奶症狀。 另外,如果是人工餵養,奶孔的大小要適合,哺乳或餵奶時,都應讓寶寶頭部略高,餵完奶後,再把嬰兒抱立起來,輕拍後背,直到打嗝兒後再放回床上。調整餵養方式後,寶寶嗆奶、吐奶症狀也會減輕。
寶寶吐奶、溢奶現象也是較為常見的,要知道寶寶的胃可不比大人,正常的胃部應當賁門相對略緊、幽門相對較松,這樣食物才能安全通過。而寶寶的胃是呈水平位的,容量又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鬆弛,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況且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吸入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此外,除了生理原因外,餵養不當、餵前哭鬧、吸空奶瓶、餵奶時奶頭內未充滿奶汁或者餵奶太急等,都可能造成寶寶溢奶或嗆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