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古典音樂「走下神壇」

2020-12-13 瀟湘晨報

▲小提琴家穆特(左上)確診新冠肺炎後網上與其他音樂家合奏

▲一對一音樂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國歌劇院紛紛關停,音樂家們被迫居家隔離。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不少音樂家呼籲「在疫情的危機時刻,藝術不應該變得最不重要」,相反,音樂應該承擔起「幫人排除憂愁,淨化靈魂的作用」。於是,音樂家們行動起來,或通過網絡在線舉行雲音樂會,或線下一對一演奏,或打造汽車歌劇院……

人們發現,這場疫情讓古典音樂走下劇院的「神壇」,以各種方式走進日常生活。

對藝術家來說,這些行動是「自救」,也是「渡人」。

變化一:

線下演出推遲甚至取消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芬蘭國家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德意志歌劇院、蘇黎世歌劇院等世界知名歌劇院相繼宣布取消公演。第十八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伊莉莎白王后音樂比賽、阿瑟·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師賽、第十二屆紀念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國際青年鋼琴家大賽等有影響力的國際音樂比賽也都紛紛推遲。

除此之外,英國BBC逍遙音樂節、布雷根茨露天歌劇節、2020琉森夏季音樂節、柏林愛樂樂團2020東京特別音樂會等國際著名的音樂節和音樂會也都宣布推遲甚至取消。

全球音樂家受疫情影響都被迫終止了工作。他們的生活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衝擊。英國女中音歌唱家詹妮弗·約翰斯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的情況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上大多數文化機構都要停業一段時間,這將導致大多數自營職業者面臨重大的財務問題,甚至破產。大多數表演者都過著經濟拮据的生活,因為如果我們不工作,我們就得不到報酬。即使在現行的法定病假工資制度下,我們也得不到照顧。」

變化二:

線上演出成為新常態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令公共文化生活暫停,但人們對於音樂的需求卻並未停止。很快,音樂家們便想盡各種辦法讓演出繼續。更多的古典音樂演出場地、機構和藝術家將他們的音樂會和作品提供給觀眾在線觀看,線上音樂會也相繼出現,雲合作演奏成為這段時期古典音樂家和觀眾見面的常態。

德國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在確診新冠肺炎後,還在社交媒體與倫敦愛樂樂團的音樂家「連線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對她來說,線上演奏既能讓她保持狀態,又能夠讓她和其他音樂家保持安全距離。義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也在復活節為全世界免費直播了自己的獨唱演出會。著名小提琴家馬克西姆·文格洛夫舉辦了一場名為「客廳音樂會」的演出,現場觀眾超過2萬人,最高同時觀看達到1500人,這比擠進許多中型音樂廳的觀眾都多。4月19日,由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公民公益組織共同打造的全球線上慈善音樂會「同一個世界:團結在家」歷時8個小時,數百位頂尖藝術家參與演出,更是吸引了全球樂迷的關注。

各種音樂會也因疫情原因改為線上直播。柏林愛樂樂團於5月1日在線上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歐洲聖城音樂會」——這個音樂會本是要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舉行的。

作為國際上最重要的音樂活動之一,「布拉格之春」已有75年歷史,主辦方正在尋求另一種形式,讓音樂撫慰疫情困境中的聽眾。除了將安排大約十場音樂會進行現場直播,並將通過布拉格之春網站免費提供,主辦方也在籌備一系列網絡音樂會,年輕的捷克藝術家和頂尖的捷克室內音樂家將扮演主要角色。

變化三:

古典音樂正在變得更「親民」

除了線上與觀眾溝通之外,音樂家還積極想辦法讓線下演出成為可能。近日,「一對一音樂會」正在德國開展,一個聽眾可以和一個音樂家在安全距離下進行十分鐘的音樂親密體驗。這是一個既有現場感又有必要防護措施的創舉。「一對一音樂會」不用受到劇場限制,可以在畫廊、咖啡館、琴行和機場舉行。而英國國家歌劇院也計劃舉辦「汽車歌劇院」,觀眾將在300輛車裡觀看歌劇表演。

從線上合奏,到線上音樂會,再到線下的「一對一音樂會」和「汽車歌劇院」,我們無法預見古典音樂家們還能想出什麼方法來將樂迷們牢牢吸引住。但可以肯定的是,古典音樂不再是那個僅在「大雅之堂」才能觀看和聆聽的藝術形式。一場疫情讓「高雅」藝術變得更加「親民」。

原本需要觀眾正裝出席,在劇院裡正襟危坐聆聽的高雅音樂,如今以一種無比輕鬆的方式和大家見面了。藝術家們不再是西裝革履、長裙拖地,而是穿著家居服,在自己的家裡與觀眾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親密接觸」,讓觀眾看到他們日常的另一面;而觀眾也不用受到任何束縛,不用擔心穿什麼得體,不用擔心舉止不合時宜,坐著累了甚至可以躺在床上徜徉音樂的海洋。

至於「一對一演出」,更是讓觀眾得以近距離聆聽、觀看自己喜歡的音樂家演奏。這對於任何的樂迷來說都是非常親切的。「汽車歌劇院」更是將歌劇與時尚生活相結合,既能滿足人們與親朋相聚的歡樂,又能享受到音樂帶來的美好。

就像委內瑞拉指揮家古斯塔沃·杜達梅爾說的,「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帶給人們的方式。」疫情對於古典音樂的影響不少是毀滅性的,但藝術家們開始思考如何讓藝術離大眾更近,現在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來源:青瞳視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Hey 把伯克利音樂學院拉下神壇的那位 我想和你談談
    ,我也並不確定它到底是不是個神壇。但,還不至於能被你們拉下來。第一 拿古典音樂學院來和伯克利這樣的現代音樂學院比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第二關於歐陽娜娜,很多人覺得:柯蒂斯那麼好,怎麼去了伯克利這麼一個錄取率高的爛學校?
  • 古典音樂常識,要考的!
    欣賞古典音樂,當然要了解一下古典音樂的發展歷程。>) 【其實巴赫這個家族出來一大坨音樂家,閣下說的八成是J.S.Bach,即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莫扎特: 古典時期 (1756-1791)貝多芬:古典末期-浪漫初期 (1770-1827)蕭邦
  • 馬雲被約談,是否說明馬雲已經走下了神壇?
    看到這個話題題我也感到很好奇,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馬雲是否走下了神壇?難道馬雲老了?退休了嗎?馬雲可是不服老的,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好奇心使我從網上搜了一下,有兩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是馬雲被監管層約談,第二是螞蟻集團上市,而且馬雲還說了一句,中國的監管系統滯後。
  • 【文化這一年·古典音樂】陣痛轉型
    不過,年初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幾乎所有相關演出取消,古典音樂演出行業陷入「至暗時刻」。面臨這樣的陣痛,中國成了音樂會從線下轉為線上最為成功的國家——國家大劇院從4月開始推出線上系列音樂會至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首次成功以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舉行。疫情尚未結束,但古典音樂的陪伴不可或缺。
  • 「文化這一年·古典音樂」陣痛轉型
    不過,年初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幾乎所有相關演出取消,古典音樂演出行業陷入「至暗時刻」。面臨這樣的陣痛,中國成了音樂會從線下轉為線上最為成功的國家——國家大劇院從4月開始推出線上系列音樂會至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首次成功以線上線下並舉的方式舉行。疫情尚未結束,但古典音樂的陪伴不可或缺。
  • 走下神壇的蓮花菩提
    原標題:走下神壇的蓮花菩提     酸棗樹,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很難成樹,長到杯口粗細便自然乾枯;酸棗的果實酸甜可口,具有許多營養成分,尤其酸棗仁歷來就是滋補大腦、生血養血的良藥。   酸棗核,別名棗仁、山棗、酸棗仁。酸棗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
  • 漫咖啡,走下神壇
    一、曾經輝煌的漫咖啡,走下神壇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幾張北京一家漫咖啡的門店圖,看完有些錯愕,昔日追求氛圍、提出「第四空間」的漫咖啡為何如此「不修邊幅」?早在2015年,我曾去過鄭州農科路的一家漫咖啡,挑高的大廳、幾米高的書牆、木質的樓梯,舒緩的音樂營造出舒適的氛圍感,在當時是整條街的「靚仔」。最近兩年再次路過,這家漫咖啡已經不復存在。
  • 「蝦米」走下神壇,在線音樂市場還能怎麼變?
    版權的缺失註定了蝦米不能成為一款主流聽歌軟體,而且「蝦米」的種種策略總是背道而馳,加上當時用戶在線付費習慣並未養成,蝦米的營收根本不足以支付高昂的版權費,在版權大戰的掀起之時,蝦米音樂為求生委身於資本巨頭阿里,但是卻沒能迎來下一個春天。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之後,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
  • 馬雲走下神壇?三個角度分析,不可能的事!
    但我認為:馬雲沒有上過神壇,何來走下?馬雲事業很成功,財富很龐大,加上他的語言感染能力非常強,因此常常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視他為偶像。但這並不足以稱他是「走上神壇」。因此,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也不能隨意就說他是「走下神壇」。這種說法,過於玄學化,不切於實際。
  • 電影咖開始「走下神壇」?
    電影演員演電視劇,會「演技碾壓」還是「走下神壇」?出道以來首部電視劇從影二十餘年,章子怡飾演過許多大電影中的經典角色,但此前從未演過電視劇。《上陽賦》官宣時,汪峰也發文支持妻子:「肩部手臂的傷到現在還沒徹底痊癒,將近十個月的拍攝需要巨大的承受力和熱愛才能堅持下來。」
  • 「Crescendo音你而來」古典音樂交流平臺
    2020年初國內的疫情牽動著每一位海外華人的心。中國音樂家在德的發展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領域,他們憑藉自己精湛的專業水平得到了德國古典音樂專業領域的認可,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獲得廣泛認可的獨奏家或知名院團首席。在西方古典音樂的主戰場,開闢了屬於中國音樂專業人的一片天地。
  • 日本三大電子巨頭走下神壇:一個時代的終結
    導語:美國科技資訊網站CNET撰文稱,由於未能及時跟上行業發展潮流,索尼、松下、夏普這些以前家喻戶曉的日本品牌已走下神壇,這三家企業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集體衰落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以下為文章全文:走下神壇就在不久以前,索尼、松下和夏普還是令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品牌。這三家日本廠商的產品幾乎覆蓋了整個消費電子領域——從電視機、微波爐到數位音樂播放器,發展勢頭似乎不可阻擋。他們的產品往往標價更高,但被認為代表了更高的質量,因此依舊受到許多人追捧。
  • 古典音樂 說明書
    一提及古典音樂,很多人覺得「古典音樂太過高雅、小眾,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或者「古典音樂欣賞充滿門檻,自己不懂樂理,很難去聽懂」。在羅格對王子進行第一次語言治療的時候,羅格讓不自信的王子戴上耳機錄音,耳機裡放著音樂,音量調到最大,讓王子無法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子錄下了第一盤錄音。四下無聲的夜晚,王子的心情註定和這段激越的旋律一樣無法平靜。
  • 漫咖啡,走下神壇-虎嗅網
    一、曾經輝煌的漫咖啡,走下神壇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幾張北京一家漫咖啡的門店圖,看完有些錯愕,昔日追求氛圍、提出「第四空間」的漫咖啡為何如此「不修邊幅」?早在2015年,我曾去過鄭州農科路的一家漫咖啡,挑高的大廳、幾米高的書牆、木質的樓梯,舒緩的音樂營造出舒適的氛圍感,在當時是整條街的「靚仔」。最近兩年再次路過,這家漫咖啡已經不復存在。
  • 走下神壇的神(聖經中的耶穌)
    撒旦是向上走的,是要與至上者同等的。神卻是向下走的,是從與父同等,走到連人類都不願意去的最低處的。他走向最低處,因為最低處也是神的權柄和神的設計。他走完了父設計的最低處,好表明在凡事上的掌權。他不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是親身躬行,好在凡事上表明自己是得勝的。他不只是適合住在高處,他也適合住在低處。他不只是能夠活著,他也能夠囊括死亡。
  • 讓PS走下神壇:前言
    專欄名為《讓PS走下神壇》。因為很多不懂PS的朋友總會覺得這個軟體專業性太強,不好學習和操作,很高大上的樣子。其實並不是,PS一點也不神秘,只要想學習,沒有什麼難的住自己。
  • 什麼是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太高深了,我能聽懂嗎?」 對的,當然聽不懂!這個世界上也根本沒人聽懂!我們欣賞音樂,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聽懂它,而是為了享受在音樂的世界裡漫遊探索的過程。有些事情,並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不要放棄和探索,欣賞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的過程也是如此。那麼,出了陶冶情操,欣賞古典音樂還有其他益處嗎?這個話題,改天單獨開一個話題聊聊。
  • 中國頂尖古典音樂集團庫客音樂遞交招股書,踏足國際版圖
    多年的發展,隨著中國市場大眾版權意識的覺醒以及國內音樂版權市場的壯大,加上大眾文化素養的提升帶來的對古典音樂的關注度提高,庫客音樂一舉成為國內最具實力的綜合音樂集團之一,更是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家以古典音樂版權為核心的綜合音樂集團。
  • 香料趣史(埃及篇):走下神壇,來到人間
    其後,香料開始普及,走下神壇,來到人間,用來醫治疾病、養護身體。埃及法老都是精緻BOY走下神壇的香料就像一位田螺姑娘,盡心盡力地解決著埃及人的體味問題。與木乃伊的味道相比,埃及豔后的香氣銷魂程度顯然更高級,能讓凱撒大帝和安東尼先後成為裙下之臣。克裡奧佩特拉曾耗費巨資用各種香氣植物提取、製作香油,據稱她經常使用15種不同氣味的香水和香油洗澡,魅惑的香氣幽幽遍及周身。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作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 陳小奇  永遠跟著時代走,緊跟審美潮流  什麼是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並列,成為三大音樂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