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不應求 傾斜弱勢(兩岸聚焦)

2020-12-20 臺灣頻道

  小朋友們在幼兒園裡開心地做遊戲。
  資料圖片

  進入8月,位於臺北市忠孝東路5段的私立信義蒙特梭利幼兒園每天都有家長來參觀、考察。這家幼兒園月均收費在3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000元)左右,在臺灣私立幼兒園中算是高的。「公立幼兒園收費是低,但熱門的公立中籤率比大學錄取率還低,很難進。」家長們說。為了孩子,有的家長几乎跑遍了臺北市所有的公私立幼兒園,精挑細選後才拍板定案。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人重視教育全球知名,在臺灣也不例外。

  公立園:

  照顧弱勢 5歲優先

  和大陸一樣,一般臺灣家長的首選是公立幼兒園。臺灣公立幼兒園5月開始招生,從4月開始,「媽咪拜」等臺灣親子網絡平臺就有熱心的家長上傳本年度「公立幼兒園優先招生資訊懶人包」,將全臺各地幼兒園的招生時間、詳情網址、諮詢電話等一攬子提供,提醒家長特別留意,你是有「優先申請的資格」,還是僅僅只有「抽籤的資格」。

  何為優先申請資格?打開臺北市2016學年公立幼兒園招生網站,優先入園資格一目了然:位於第一順位的,是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少數民族等家庭的適齡兒童。此外,危機家庭幼兒、家有3胎(含)以上之幼兒、幼兒園現職教職員工子女、家有兄姊就讀該園等,也有優先入園資格。

  臺灣其他各縣市公立幼兒園優先入園條件也大體類似,總體原則是向弱勢族群傾斜,對多子女家庭也有照顧,爭取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在同一所幼兒園入學,方便家長接送。臺灣學前教育還有一個特點,5歲兒童優先,有缺額再依序招收4歲、3歲兒童,以確保下一學年將要入讀小學的5歲童在入學前都有機會受到規範的幼小銜接教育。

  臺北市規定,公幼招生第一階段,先將符合優先入園資格的幼兒依優先順位錄取。之後才辦理「一般入園」,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一般生。一般生可依戶籍以申請登記的方式辦理入學,如登記缺額,以抽籤方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序。

  僧多粥少,中籤比例低,是公立園錄取的常態。由於2012年扎堆出生的龍寶寶較多,今年臺灣公立園一般生的錄取比例尤其低。日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柯志恩就在備詢時向教育主管部門「開炮」,說各縣市公立幼兒園陸續完成抽籤,家長搶破頭,臺北市中籤率僅兩成,新北市狀況也好不了多少。每年1到4、5月份,家長就緊張兮兮。柯志恩呼籲政府增設公立幼兒園,臺北市議員們也大聲疾呼,對此,臺北市教育局主秘廖文靜表示,學前教育並非義務教育,除非政府政策改變,才能確保每個孩子都能進入公立幼兒園就讀,目前只能保障弱勢族群跟需要幼小銜接的5歲兒童優先入學。臺北市長柯文哲更是直白地說:公立幼託以照顧弱勢優先,「一般民眾免照顧」,有私立幼兒園可供選擇。公立幼兒園一下增加很多,意味著外面私立的要倒閉一大堆。此言一出,輿論譁然。

  公私比:

  價差較大 各有特色

  「近年來,受少子化現象影響,地方政府增設公立幼兒園的意願趨於保守。臺灣公私立幼兒園的比例近年來在3∶7左右浮動。今年6月,政府已經定出了目標,希望未來4年公私幼比例達到4∶6。」多年關注學前教育的臺灣國政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助理研究員盧宸緯博士說。

  據盧宸緯介紹,過去,臺灣的幼稚園歸教育部門主管,託兒所歸社政部門主管,主管機關不一樣,法源不一樣,管理標準也不一樣。2012年,臺灣開始實施「幼兒教育及照顧法」,開啟了幼託整合改革,幼稚園、託兒所走入歷史,統一改制、換照為幼兒園,統一由教育部門主管,採取一致的管理標準,目的是使「同年齡的幼兒應獲得相同質量的教保內容」。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對幼託整合後的幼兒園硬體設施、師資配備、課程設置、班級人數、接送車輛等都進行了詳細規定。幼兒園兩歲以上未滿3歲幼兒,每班以16人為限,且不得與其他年齡幼兒混齡;3歲以上至入小學前幼兒,每班以30人為限。15人以上的大班,每班須有一位教師一位教保員。教師須修完幼教學程並通過教師資格檢定,取得教師資格。幼兒園接送幼兒的「娃娃車」規格、標識、顏色、載運人數必須符合法令規定。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幼兒園進行評鑑,評鑑通不過者會被處罰甚至關停。

  幼託整合後,原來託兒所系統的教保員因不具幼教師資格,按規定不得獨立帶5歲大班,引發幼教師和教保員工作權與執教權的爭議,雙方各自發動多次抗爭,並積極遊說修法。不過,一般民眾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能否進入心儀的幼兒園。

  「以每學期4.5個月計,臺北公立幼兒園每學期收費在2.2萬元,包括學費和雜費等。私立園各家收費不一,每月一兩萬元是要的,高的要3萬多元。公私立費用差距較大,一般家長當然首選公立園。」盧宸緯說。

  除此之外,臺灣公立園多為公立小學附設,戶外空間大,園區環境好;教師待遇等同公立小學教師,師資水準整齊、人員流動性小,教學品質穩定。但很多公立園不提供接送車服務、4點就關園,和公立小學一樣放寒暑假,很多上班族家庭沒法接受這樣的時間安排,只能將孩子送進私幼。

  「私立雖然費用高,但接送時間比較彈性,老師有親和力,與家長溝通及時,教學和活動內容也比較豐富。」6歲女童圈圈兩歲時就入讀臺北市一間私立幼兒園,幾年下來所費不菲,但圈圈媽媽認為物有所值。這家幼兒園也是下午4點放學,但每月多加2000元就可以課後留園到6點,有娃娃車接送,每兩周參觀外出一次。

  至於師資的問題,某私立園教師米亞是這樣說的:「確實每年都會有私立園的教師或教保員去報考公立園的職位,一旦考上就相當於捧上『鐵飯碗』,相當穩定,但工作就『各憑良心』了。私立園雖然是合約制,只要園長管理得好,人際關係反而簡單,人員也還是比較穩定的。反正我就覺得在私立園工作比較開心。」

  未來路:

  縮小价差 公私協力

  但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像圈圈媽媽一樣可以接受私立幼兒園高昂的費用。每年一到公立幼兒園入學季,未能中籤的家長們就怨聲四起,紛紛找縣市民意代表陳情,民意代表無法可想,只能呼籲政府廣設公幼或增班。社會大眾也紛紛幫腔,稱養娃負擔那麼重,誰還敢生?然而,也有許多業內人士投書媒體發表不同看法:廣設公幼這種看似合理的解決方案,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全盤考量。目前臺灣生育率下降是不爭的事實,盲目地廣設公幼,增加政府人事成本,拖垮政府財政,最後買單的,還是納稅人自己。

  目前,臺灣當局祭出的解決辦法之一是通過補助減輕家長負擔。據盧宸緯介紹,臺灣目前有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屬於普惠型,沒有排富條款。也就是說,只要家有滿5歲的大班兒童,就可以申請。就讀公立幼兒園免學費;就讀私立幼兒園每學期補助學費15000元。家庭年收入所得在70萬元以下者,還可申請弱勢加額補助補上雜費部分,真正實現全免費入園。申請方式為幼兒園統一造冊向政府申請,再分發給家長。除了這一普惠計劃,各縣市還有地區性的補助,每學期5000元不等。

  解決辦法之二:推廣、增設非營利幼兒園。所謂非營利幼兒園,是由政府委託公益法人開辦的幼兒園。由地方政府無償或出租提供土地或建築物,依相關法規招標選出公益法人開辦幼兒園。政府精算出非營利幼兒園在一定規格、質量下的固定成本,向家長收取成本價,達成園所的損益兩平,以維持營運。以臺北市為例,2014年起開始設立非營利幼兒園,費用約每月8000元,只比公立幼兒園多3000元。

  表面上看,非營利幼兒園似乎是一種雙效合一的制度,有公幼的政府監督和合理價格,又有私幼的彈性和客戶導向。但增設非營利幼兒園之路也並非那麼好走。據臺北市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科長施雁萍介紹,臺北市已有9所非營利幼兒園,今年底會增加到15所。受少子化衝擊,學生人數減少,許多中小校園有閒置空間,臺北市教育局規劃將閒置空間作為非營利幼兒園使用。不過,並非所有閒置空間都可作為幼兒園。幼兒園所需空間必須集中在一樓,包含教室、廚房、廁所、行政辦公室等,至少需要六七間的空教室,同時要有獨立出入口、戶外空間,維持幼兒園獨立性。空間機能和安全要求都較高,有些學校校舍耐震係數不夠,也無法改建成幼兒園。

  私立幼兒園經營者唐女士認為,這種非營利幼兒園制度設計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能有任何獲利,預算編列彈性這麼小,園所經營是很困難的,要做任何的教育創新都很困難。真正優質的私立幼兒園,不怕價格高,只要教學做得好,不怕沒有學生來。

  眾口難調,爭議多多。臺灣當局的目標是為全民提供優質、普及、平價及近便的學前教育,但,談何容易?!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11日 20 版)

(責編:劉軍濤)

相關焦點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關注兩岸婚姻家庭中的陸配力量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韓必霽在兩岸婚姻論壇上表示,陸配在臺灣已非弱勢,她去年做的調研發現,臺灣新住民團體的女性領導力發展越來越棒,這麼多不一樣的面向可見姐妹們的努力,這都是臺灣的驕傲。湛秀英也認為,現在的陸配,不再是過去經濟上、文化上的弱勢,而是擁有高學歷、高資訊、高社經地位等「新三高」,不過,受兩岸關係氛圍和臺灣社會政治化等影響,陸配在臺灣也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臺灣作為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陸配及陸配家庭的權益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關懷,需要得到更公平的對待。
  •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2017-11-26 18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
  • 兩岸名校負責人聚焦大學生就業
    兩岸名校負責人聚焦大學生就業,廈大副校長呼籲:設支援中心 助青年創業今年的研討會聚焦「如何鼓勵學生善用兩岸互補優勢開創事業」,與會的兩岸名校校長提出了豐富多元的構想和倡議,他們希望能夠掃除障礙、鋪平道路,讓兩岸大學生能夠創新、創意、創業,攜手打拼。
  • 仙嶽山土地公牽手兩岸
    【名詞】  福德文化節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海峽兩岸廟宇最多、信仰最廣、影響最大的民俗神。  仙嶽山土地宮廟肇建於宋代,歷史悠久。2008年重修落成的仙嶽山土地宮廟氣勢恢弘,建築面積達數千平方米。
  • 蔡英文向「深綠」傾斜?港媒:臺海局勢今年面臨五大挑戰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民進黨上臺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令兩岸關係趨於冷,同時,臺海也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對此,香港「中評社」2月4日發表評論文章稱,2018年臺海局勢會更加複雜嚴峻,會面臨來自五方面的風險挑戰。
  • 專家建議普惠金融應幫助弱勢群體形成「造血」能力
    同時,普惠金融還應幫助弱勢群體形成「造血」能力,構成金融機構穩定的還款來源。通過聚合模式服務小微企業會上發布了「建行·新華普惠金融-小微指數」第四期成果。東南大學國家政策與發展研究院院長華生認為,普惠金融在改進弱勢企業群體的地位方面發揮了特殊作用。普惠金融的經濟意義在於強化整個經濟的基礎,不是輸血,是幫助弱勢群體形成「造血」能力。
  • 觀察:蔡英文講兩岸"求同存異" 求的是哪個"同"?
    文| 李柏濤  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溝通協商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
  • 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是小學數學分數中通分和約分中的內容;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它們的定義。最小公倍數: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數中,共有倍數的最小的數。最大公因數:也稱最大公約數,最大公因子。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整數中共有約數的最大的數。求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的特殊情況:1、倍數關係的兩個數。
  • 如何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
    【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1)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把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和各自獨有的質因數相乘。(2)用短除法的形式求。(3)特殊情況: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麼這兩個數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如果兩個數中較大的數是較小的數的倍數,那麼較大的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 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算理。教學過程: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1. 複習舊知課件出示:求12和18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師:請同學們利用上節課學過的列舉法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去求。生2:所以他們的公因數應為1、2、3、6。生3:最大公因數為6。結合此題,教師提出問題:你用什麼方法求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什麼是公因數、最大公因數?2. 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利用上節課學過的列舉法求知識解決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這節課我們即將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我們將利用它來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它就是短除法。
  • 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和技巧
    【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和技巧】在學習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總結出了求最小公倍數的巧方法,我們介紹給大家
  • 韓大元教授率團參加2018年第九屆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
    海峽兩岸公法學論壇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憲法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與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公法學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年度學術盛事,旨在推動兩岸公法學界和法律實務界之間的穩定交流與長期互動。公法論壇由兩岸輪流承辦,邀請兩岸兄弟院校學者參加,迄今為止已歷經九屆。
  • 兩岸名校負責人桃園研討 聚焦青年創新創業、雙聯學制
    兩岸名校負責人桃園研討 聚焦青年創新創業、雙聯學制 2015-11-24 19:29:24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桃園11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賈靖峰)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24日在銘傳大學桃園校區表示,兩岸經濟發展都面臨挑戰,需要通過創新喚起經濟的新活力。兩岸高校可進一步合作,搭建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平臺。  「第十屆海峽兩岸名校兩岸事務負責人研討會」當天舉行,鄔大光進行主題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 閩臺共祭「天公」祈福兩岸幸福安康
    閩臺共祭「天公」祈福兩岸幸福安康 2015-02-27 10:09:01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漳州2月27日電 (餘丹 黃丹)27日凌晨(農曆正月初九),福建漳州天寶玉尊宮,來自海峽兩岸的逾
  • 「追求兩岸統一」不應是禁忌
    但事後陳柏惟仍不示弱,當天就在臉書上放上當時衝突的影片,並怒批「中國黨不倒,臺灣不會好」。臺灣因屈服外事壓力進口美國「萊豬」,何以能夠牽扯到「中國黨」?其實這正凸顯了臺灣「朝野」的政治角力,真正屬核心的攻防議題在於兩岸關係與「統獨」之爭。 上述陳柏惟所說的「中國黨」既是指「中國國民黨」,也是指中國國民黨是共產黨的「同路人」。
  • 學者聚焦兩岸四地文化融合與發展
    原標題:學者聚焦兩岸四地文化融合與發展  本報訊 (記者 李向娟) 為期2天的第二屆「中華文化發展方略——兩岸四地文化沙龍」16日在福州開幕,30餘名來自兩岸四地以及海外的文化界名人齊聚榕城,熱烈研討「兩岸四地文化融合與發展」等議題。
  • 聚焦親子教育 兩岸兒童公益微電影《紙飛機》杭州殺青
    聚焦親子教育 兩岸兒童公益微電影《紙飛機》杭州殺青 2017-11-26 18:58: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五十七、如何求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 Runsen」❞先問你們一個小學問題:「如何求兩個整數的最小公倍數?」上次,我介紹了碾轉相除法和更相減損術來求最大公約數。其實,在我的腦海中,小學的課本上,應該有介紹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的關係。「兩個數的乘積等於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乘積」。因此,可以利用兩者的關係求出最小公倍數。
  • 兩岸醫學界廈門聚焦胃腸微生態
    原標題:兩岸醫學界廈門聚焦胃腸微生態   中新網廈門12月13日電(楊伏山 石青青)糞菌可治病救人?「全世界益生菌很多,但目前醫學界公認最有效的還是糞便。」臺灣長庚大學林口長庚醫院消化科主任、臺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教授13日在廈門如是說。
  • 【五年級】最小公倍數的幾種求法
    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就叫做最小公倍數        最小公倍數的求法也有很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