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文學二者孰輕孰重?《被解釋的美》講述學習英語的方法趣味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英文學者金雯的《被解釋的美》一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金雯是美國西北大學英文系博士,曾任教於哥倫比亞英文系和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教授。從2011年起,她在網上以「莫水田」的網名發表語言學習的知識和感想,吸引了大批對文學和語言感興趣的愛好者。在經常與同道交流的過程中,金雯本人對如何學習提高英語、語言學習和文學研究的關係等諸多問題也加深了思考,促成了這本書的寫成。

張玉瑤

《被解釋的美》 金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為在外語系和中文系都教過學、對語言和文學兩方面都同時有研習的學者,對於二者孰輕孰重的問題,金雯認為,長時間投入語言學習是有用的,但不能因此限制自己的文學文化視野;相反,如果有志於對文學和文化進行研究,最後闡釋的高度能夠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語言的基本功力。因為在文學研究中,要對文本潛在表面下的內涵有所認識和挖掘,就需要對一個字詞的歧義、多重含義以及句式的變化有深刻的把握。

金雯提出,研究者要有「廣義的閱讀能力」,文學作品與時代的關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就是文學作品是如何體現一個時代的人的情感模式和認知模式,這可以從文學書寫的表達方式上來窺見。比如,研究者發現18世紀的小說語言從平行句為多轉變為複雜句為多,就和當時人們對建築空間的認識有關,即人們對通衢大道所代表的古典風空間的喜愛轉向對曲折、精巧、掩映有致、園林風格空間結構的喜愛。又如,18世紀的小說也常常會有從敘事主幹分岔出去、枝節橫生的情況,作者經常體現出對某個無關緊要細節的興趣,如斯威夫特的《桶的故事》、斯特恩的《項狄傳》等,這通常被視為是一種文學現象,但也可以追溯到一個時代的心態,即當時人們對博物的收集研習的熱情。

《被解釋的美》一書第一部分介紹了包括聽力、閱讀、口語、寫作在內的總體語言學習方法;第二部分潛入字詞細節,包括動詞、形容詞、副詞的掌握等;第三部分關於怎麼將語言和文學文化打通,把語言作為一個入口窺視整個文化的狀態;第四部分是實用英語寫作。之所以是這種結構,是因為金雯想呈現出一個從研習語言進階到文學文化的跨度,她認為這也是對「廣義閱讀能力」的不斷強化,最終這種閱讀能力可以用來閱讀一系列的文化文本。「對於字詞和句式的把握能力,有很多微小的作用和實際的用途,但是也有很多完全能夠啟迪我們心智、讓我們對自己這個時代和對其他時代都加深認識的宏大作用。喜歡外語的朋友們一般都有鍊字的熱情,總是想把一個字寫好,把一個句子寫好,都有一種對語言十分執著的熱情,但是同時我相信喜歡語言的人也可以有非常廣闊和宏大的視野,以語言為一個切口,對文化的演變歷程提出獨到的見解,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一扇對於其他世界的窗口。」

很多人都困惑於文學的分析功能,即是否要把「七寶樓臺」拆解開來,但金雯明確名之以「被解釋的美」,這種理性的細讀是純粹的情感投射或共情的讀法所不能替代的。她在書中寫道:「文學的分析和學習本來就是這樣,以美為起點,以美為終點,分析思考和理性是服從於美好的情感為其引入的。」她傾向於將闡釋視作一種能力,不僅是對於文本,也是對於文化,甚至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何能夠把握好,在倫理和審美上都有非常大的挑戰性。因此,看起來語言研究是「務虛」的,但也可以有大用和最高之用。

(原標題:何謂語言的「被解釋之美」?)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中華鱘與羋月橋,孰輕孰重
    中華鱘與羋月橋,孰輕孰重湖北荊州市紀南文旅區羋月橋施工「震死」36尾極珍貴中華鱘事件最近有進展。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近日就中華鱘人工保種群體保護問題,約談了湖北省荊州市政府,要求立案查處。
  •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書單卻難以滿足學生閱讀需求  閱讀科幻作品,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本報記者 朱穎婕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 託福寫作孰重孰輕?文筆VS思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託福寫作孰重孰輕?   換句話說,上面一個很小的例子其實就能告訴我們,託福考試對於基礎語言的要求是很類似的,也就是說,本身對我們的要求就是沒有語法錯誤,同時段落清晰,結構明了。
  • 中考與高考誰孰輕孰重,而對普通家庭來說:中考重要
    他們每天刻苦著學習,只是為了最後一搏,而很多人將所有目光放在高考上,卻對中考關注點就少了。心裡想中考只是決定你上哪家高中,而高考是決定你上哪家好的大學,而大學就關係到自己未來的走向,所以大家一直認為高考重要。
  • 「莫水田」金雯:要重視語言學習,但不能限制文化視野
    我們為什麼會學習語言文學?這是很多語言學和文學的愛好者和研究者都要面對的問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金雯的答案是,「因為文學是感性和理性能同時得以伸展的領域。」 語言可以被解釋,美也可以被解釋。多年研究解釋語言和文學,2011年起,金雯以網名「莫水田」在微博、微信、豆瓣上分享自己的心得,深受好評。
  • 教學教學,「教」與「學」,孰重孰輕?
    教」和「學」,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教」與「學」,孰重孰輕?老師必須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遇上過哪些障礙,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障礙,課程才能設計的更有效。 」教授「和」課程「將會是影響到學生學習到什麼東西的兩大主要因素。那麼老師們如何評估學生們學到什麼東西呢? 這樣就會牽涉到下一個話題:」學「。
  • 玩石頭,孰輕孰重,你分得清嗎?
    不過,在玩的過程中,孰輕孰重,玩石人還是應該把握好!重質輕量有不少藏家以自己收藏對象數量上的優勢而覺得自豪,石圈中也存在這樣的朋友。只想著趕緊將自己家中石頭的數量積累起來,在撿石頭時,只要一小部分有看點的石頭便帶回家,淘石頭時,本來不準備買的石頭,卻因價格便宜而拿下。於是,家中的石頭數量倒是上去了,可質量卻不行。
  • 準新娘和教練通宵健身遭退婚:愛美沒錯,但要分清孰輕孰重
    女子為了給大家一個好的印象,豁出去通宵和教練健身也是為了讓自己在眾人面前展示出最好的一面,給新郎乃至未來的新家一個全新美好的開始。可是據新郎反映,平時女子就喜歡健身,但一般都是在12點之前就回去了。這次恰逢第二天要結婚了,女子卻通宵跟教練健身實在無法接受。畢竟,愛情是自私的,這麼重要的時刻,怎麼會允許自己的女人跟別的男人通宵在一起。
  • 科學網—寫給英語愛好者的私房話
    《被解釋的美:英語的方法和趣味》,金雯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本報記者 溫新紅 華東師範大學比較文學教授金雯,在微博、微信公號 不教條,不枯燥,解答聽力、口語、語法、閱讀、寫作上的困惑,讓人領略小說、詩歌、隨筆、音樂、廣播、電影背後的文學、文化奧秘和趣味,是金雯受到好評的原因,也是她的隨筆集《被解釋的美:英語的方法和趣味》的特色。 正如評論家張定浩所說:「從中見到一位作者傾囊相贈、直見性命的熱誠,可能是屬於這個知識共享時代所特有的。
  • Uzi發6666紅包祝史森明生日快樂,女友吃醋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當時小明故意找到uzi的女朋友瘋狂暗示,說自己和uzi已經有三年感情了。別說是人家奧咪咪本人了,就是我這個路人看到都「氣得不輕」,可是誰也沒想到,這一齣喜劇竟然還沒有完結……在12月22日這天,史森明過生日,高興的不止是他和rng的粉絲,他的隊友們也當然會及時送上祝福。
  • 物理VS英語,孰輕孰重更有利科教興國戰略?
    有人認為英語沒有必要每個人都學習,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就是一種精力的浪費,因為今後使用英語只是少數人。因為有些學生個體差異因素,喜歡物理、化學、生物,他們喜歡理性的去思考和推理一些科學問題,而不喜歡英語死記硬背的語言學科。記得我的兩個大學同學當年考研時,三科專業課成績為290多分(專業課滿分300),總分超出研究生錄取分數線達到60多分,可英語和政治都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及格線,結果只能哀嘆。
  • 小學英語趣味學習方法匯總
    小學英語學習方法:英語趣味學習方法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在講臺上嚴肅也是很累的,如果有機會讓你們開心的學習,我們會不遺餘力。(聊天)   真是 that (那個)   不拘 format (形式,格式)   New thinking modes for reference(新思維方式的借鑑)   英語中有大量的同義詞比較,利用數學符號和表述可節約大量記憶細胞。
  • 哈工大因作弊被開除,浙大卻留校察看,這處分孰輕孰重?
    孰輕孰重先不提,兩個學生的優劣自然高下立判。哈工大作弊生,人非常優秀,只是因為心疼機票錢鋌而走險,而浙大的強姦犯,竟然是個慣犯,抽菸喝酒玩攝影,常常夜不歸宿。即使事發之後,努某某依然無所謂,他一直很活躍,絲毫看不出來有『強烈悔改』之意,是否值得寬大處理?
  • 拋開乏味教材,以趣味方法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老師是主角,學生只是機械地作筆記,被動地聽講,不能充分發揮、調動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2019考研專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英語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也是我國學習人數最多的外語語種。英語語言文學是我國設置最早的外語專業之一。  英語語言學的發展趨勢體現了語言學的發展趨勢,具體表現為以下特點:由純描寫性研究轉向以解釋為目的的研究, 由側重英語本身特點的孤立研究轉為側重語言普遍性的比較研究,由側重語言形式的研究轉為形式和語義並重的研究,由對語言結構的研究擴展到對語言的習得、 功能和應用的研究, 由對英語的語音、詞彙、語法、歷史、方言等傳統領域的研究發展到對英語的各個方面及相關領域的全面研究
  • 10位英語教育大師總結的英語學習方法!
    只有語言的「輸入」(通過聽,讀吸收語言),卻無語言的「輸出」(通過口頭和筆頭表達思想,應用學到的語言),是學不好語言的。語言與文化分不開。通過語言學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文化學語言要聽讀題材廣泛的書籍和文章(歷史,文學,傳記,科技,經濟,政治,軍事等),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增長各種知識,並學到另一種文化的精華。
  • 清北拒收的江蘇文科狀元最終去往港大,人才與規則孰輕孰重?
    其實清北也有過破格錄取的先例,而且破的格還不小,就比如吳晗當年報考北大和清華,兩次考試國文和英語都是滿分,相對的,數學都是零分。最後,北大沒有錄取他,但清華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破格錄取。規則與人才孰輕孰重?為什麼蔣方舟等人能被破格錄取,白湘菱卻不行?更何況她只是差了一門無足輕重的選修課而已,很多人以此為由對清北冷嘲熱諷。但其實,清北的想法也不難猜,上世紀的確有很多破格錄取的例子,但那時候教育體系並不完善,很多時候校長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是否可以破格錄取;而類似於蔣方舟和柯潔則是在某些方面有專長,有加分才得以進入清北。
  • AP英語語言與AP英語文學的區別是什麼?我到底應該考哪門?
    在考試的選擇題部分,出題人會測試學生如何通過分析語言來解釋或論證文章;而問答題或作文部分則會測試學生運用英語語言來解釋或提出論點的能力。總體而言,考試的目的是測試學生能否意識到作家如何通過語言的運用、體裁特點、修辭方法來傳達意義,以及學生自己是否也可以把這些技巧應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 工作和讀研都是三年,經驗和學歷孰輕孰重?畢業生們都這樣說
    工作三年和讀研三年哪個更值?我們從中學時期都知道,每當將兩種事物進行比較時都要控制其他變量保持不變,這樣的比較才更有參考意義和價值。所有不控制變量的比較,都是在瞎扯。同樣度過三年,工作的話可能已經升了一次職或者加了一次薪,讀研三年後還要再憑藉文憑在茫茫人海中海投簡歷,找到一家合適自己的企業,這兩個結果孰輕孰重就不用多說了。假若你是雙非普通本科畢業生,校招時也沒有碰到幾個心儀的企業,那麼你通過考研,考上了一所還不錯的211,讓自己的學歷再次提高,那你說這個研究生讀的有價值嗎?答案一定是有的。
  • 小小春不愛學中文,採兒耐心解釋:中文比英語更重要
    現在的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英語方面。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便開始給他們報名英語的學習班,希望孩子可以從小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不過,在家長重視孩子英語的同時,卻忽略了孩子本應該好好學習的中文,因此,導致有些孩子明明已經不小了,卻連普通話都說不太清楚,字也沒認識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