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專利權評價報告在專利侵權糾紛中的意義

2020-09-22 深弘智慧財產權

一、問題的提出

近日,在一起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行政糾紛處理案件中,審理機關在受理案件後,通知專利權人必須提交專利權評價報告;專利權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出具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評價報告的初步結論為:全部權利要求因不具備創造性,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審理機關以該專利評價報告結論不利為由,要求專利權人撤回請求。

對於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中,對專利權評價報告使用和處理,在實務中因為不同的理解經常引發爭議。

二、關於專利權評價報告的立法沿革

因實用新型和和外觀設計專利在申請過程中,不做實質審查,在《專利法》2000年第二次修訂時,在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2001年修訂的《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決定公告後,實用新型專利權人可以請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6月22日發布的《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規定「提起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上述規定的檢索報告均只限於實用新型專利,並未包括外觀設計專利,實際執行過程中,因最高院的上述司法解釋與專利法的規定並不一致,引起適用時的爭議。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1月13日作出的《「關於對出具檢索報告是否為提起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條件的請示的答覆》中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一款規定:『提起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該司法解釋是根據《專利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作出的,主要針對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因被告提出宣告專利權無效導致中止訴訟問題而採取的措施。因此,檢索報告,只是作為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性的初步證據,並非出具檢索報告是原告提起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條件。該司法解釋所稱「應當」,意在強調從嚴執行這項制度,以防過於寬鬆而使之失去意義。凡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均應當立案受理。但對於原告堅持不出具檢索報告,且被告在答辯期間內提出宣告該項實用新型專利權無效的請求,如無其他可以不中止訴訟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中止訴訟。」按照該答覆意見,實用新型專利權權人在起訴時候,並不必須提交專利權檢索報告。

在《專利法》2008年第三次修改時,第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相關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進行檢索、分析和評價後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審理、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證據。」《專利法實施細則》在2010年修改時,第五十六條規定「授予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決定公告後,專利法第六十條規定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可以請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專利權評價報告」。自此,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專利權權評價報告制度正式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1月29日《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將第八條第一款修改為:「對申請日在2009年10月1日前(不含該日)的實用新型專利提起侵犯專利權訴訟,原告可以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對申請日在2009年10月1日以後的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提起侵犯專利權訴訟,原告可以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根據案件審理需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原告提交檢索報告或者專利權評價報告。原告無正當理由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訴訟或者判令原告承擔可能的不利後果。」

按照專利法最近的修訂案,以及最高院最新的司法解釋的意見,目前專利權人在提起訴訟時,可以自己選擇是否向法院提交專利權評價報告[1],而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可以根據案件審理的需要,要求專利權人提交專利權評價報告,如果專利權人無正當理由不提交的可以裁定中止訴訟。

而對於原告承擔可能的不利後果,有觀點認為法院可以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本文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專利權評價報告本身並不能產生否定專利權權利效力的法律後果,法院不能以原告不提交專利權評價為由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三、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中如何處理和使用專利權評價報告

專利權評價報告,雖然是對申請人所申請的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是否符合《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規定授權條件的評價,但其本身並不屬於專利權審查和無效宣告程序,對於專利權利的法律效力並不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程序[2]中,對於專利權評價報告的使用可以考慮以下方面。

1、專利權評價報告不應作為糾紛立案條件。

正如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申2424號民事裁定中指出「在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中,原告可以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根據案件審理需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原告提交專利權評價報告,提交專利權評價報告並非原告提起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條件。」因此,在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中,審理機構不應將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受理案件的立案條件。

2、糾紛審理過程中,當被告抗辯已經申請無效宣告涉案專利請求中止審理時,應當聽取原告[3]的意見,如原告請求繼續審理的,應當提交初步結論為涉案實用新型專利請求保護的權利要求或外觀設計專利未發現存在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的專利權評價報告,否則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審理。

考慮目前專利糾紛案件中審理周期普遍較長,而對涉案專利申請無效宣告已經成為被告抗辯的重要手段,從及時有效維護專利權人權利優先的考慮,在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中,當被告抗辯已經申請無效宣告涉案專利而請求中止審理時,審理機構不應直接中止審理,而應聽取原告的意見,如果原告請求繼續審理的,則應當提交初步結論為涉案實用新型專利請求保護的權利要求或外觀設計專利未發現存在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的專利權評價報告,如果原告不能提供的,則應當中止審理,反之,則應當繼續審理。

3、糾紛審理過程中,被告以涉案專利評價報告初步結論為專利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抗辯專利權人專利權利無效的,審理機構應當告知其通過向專利覆審委員會請求宣告無效解決專利權利效力的問題;被告不請求宣告涉案專利無效的,審理機構仍應按專利的保護範圍作出判決(或裁決)。

儘管專利權評價報告是對專利是否符合《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規定授權條件作出的評價,其評價規則也與專利授權條件審查規則一致,但與專利無效宣告程序不同的是,該評價僅是審查員單方作出,其未給於專利權人陳述和修改權利要求的機會。而即便當專利的專利權評價報告初步結論為專利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時,專利權人仍有機會在專利無效宣告程序中,通過修改或者陳述意見,克服專利的缺陷。

因此,即使是專利權評價報告初步結論為該專利不符合授予專利權條件的,也不能起到否定該專利權利的法律狀態的法律效力,被告對涉案專利的效力提出異議的,仍應通過向專利覆審委員會請求宣告無效程序解決。

注釋:

[1]考慮到2009年10月1日前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已經屆滿,實務中因為侵權糾紛需要實用新型專利權檢索報告的情形較少見。

[2]包括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處理及民事訴訟。

[3]為便於表述,此處使用「原告」,在專利侵權行政糾紛中指的是請求人。

深弘智慧財產權專注知產實際案例研究,通過分析表象剖析事件本質;在智慧財產權服務領域,對國內外專利申請與規劃、商標註冊與規劃、著作權登記與保護、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實務方面經驗豐富。

相關焦點

  • 從一起專利侵權糾紛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之適用
    從一起專利侵權糾紛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之適用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法智部落:劉廣全專利侵權糾紛確實存在專利權利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等違約並侵權的情形,但大部分專利侵權糾紛並不存在基礎合同關係,則沒有請求權競合的客觀基礎。下面就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116號隆成公司與童霸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為例探討一起特殊的專利侵權糾紛。
  • 假冒他人專利與侵犯他人專利權的異同
    導語在涉及專利的侵權糾紛中,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糾紛,分別是侵犯專利權糾紛和假冒他人專利糾紛。關於侵犯專利權糾紛,一般受到的關注較多,而假冒他人專利則受到較少關注,甚至還有人不了解其與侵犯專利權的區別,認為兩者是一回事。
  • 淺析自由實施(FTO)調查報告與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
    FTO調查報告是不侵權調查報告/法律意見的一種,是指對企業實施的技術是否侵權他人的專利權進行盡職調查和發表法律意見,並作出是否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分析報告。由於專利權的保護由各個國家的法律進行規定,即使涉及相同的技術在不同的國家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法律狀態和權利要求不同的保護範圍,因此,FTO調查報告和相應的所在國家或地區密切相關。
  • 關於修改《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等解釋的決定(一)
    專利審查檔案,包括專利審查、覆審、無效程序中專利申請人或者專利權人提交的書面材料,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製作的審查意見通知書、會晤記錄、口頭審理記錄、生效的專利覆審請求審查決定書和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等。」
  • 濟寧市市場監管局成功辦理4起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近日,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金鄉縣市場監管局組成合議組,對金鄉縣4起專利侵權糾紛案件集中進行了口頭審理,並最終成功調解結案。,遂請求市場監管部門查明侵權事實並依法處理。接到孫師傅請求書後,市局立即會同金鄉縣局組織執法人員,嚴格按照專利行政執法相關程序,在依法審查專利權人侵權處理請求書及相關證據材料的情況下,對涉嫌侵權企業現場進行了勘驗檢查、拍照、詢問等調查取證工作,為案件的順利處理做好前期準備。
  • 從一個專利侵權案例談如何選擇抗辯思路
    被告在訴訟過程中認可原告提供的公證書中購買的衣架扣是被告出售的,但認為該衣架扣來源於原告,其提交了協議、自己的專利證書、聊天記錄以及發貨單、付款銀行流水等。而原告提供了專利證書、專利權評價報告、公證書等,但沒有證據證明被告生產了該專利產品。二、權屬糾紛能否作為一個不侵權的抗辯理由?
  • 如何認定專利侵權?
    1、有法律效力的專利權遭受到侵害、被侵害的專利必須是有效存在的,如果行為人未經許可使用的專利是已經被宣告無效的專利或者是有效期已滿,不再具有法律保護的專利的話,這種行為不構成侵權行為。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專利法》特別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在國際下發專利權證書之前,使用該項專利的話需要支付使用費用。
  • 專利訴訟 | 等同不等同?專利侵權判定過程中涉及的等同原則
    文字:思典君編輯:思典小櫻公眾號:思典IP 微信號:sidianip上期我們聊到了專利侵權判定中涉及的侵權判定原則,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被控產品或方法適用全面覆蓋原則的判定侵權是很少的,更多情況下,侵權判定過程中離不開等同原則的適用。
  • 專利燃藜·專利法意義上的幫助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和司法認定
    專利法意義上的幫助侵權行為並非泛指任何形式的幫助行為,而是特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為生產經營目的將侵權專用品提供給他人以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侵權責任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幫助侵權在專利侵權領域的適用,應該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
  • 程永順: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的司法保障
    這也標誌著2017年10月兩辦發布的《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創新意見》)以及2019年11月兩辦發布的《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保護意見》)中關於探索建立藥品專利連結制度以及藥品專利期補償制度最終在《專利法》塵埃落定,也是對2020年1月籤署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相關承諾的回應。
  • 淺析專利侵權訴訟時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2015修正)》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繼續,在該項專利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 官方解讀《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
    《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明確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請求,可以對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獎酬職務發明創造等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等專利糾紛及專利侵權賠償額進行調解
  • 專利侵權的判定原則是怎樣的?
    一、全面覆蓋原則  全面覆蓋原則是最基礎的一個原則,要求將被控侵權方案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進行對比,若被控物或方法侵權成立,那麼其將具備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全部技術特徵。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害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人民法院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範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徵。
  • 專利侵權的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公民的專利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4條規定: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應當貫徹公正原則,使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受到的實際損失能夠得到合理的賠償。專利侵權的損失賠償額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計算:  (一)以專利權人因侵權行為受到的實際經濟損失作為損失賠償額。
  • 專利保護!濟寧市市場監管局辦結4起侵權糾紛案件
    時間:2020-09-11 13:13:07 來源:消費日報網 消費日報網訊 (孫明閣 山東報導)近日,濟寧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金鄉縣市場監管局組成合議組,對金鄉縣4起專利侵權糾紛案件集中進行了口頭審理,並最終成功調解結案。
  • 申請專利時遇到糾紛怎麼處理?
    專利權糾紛是時有發生的事情,專利權的糾紛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從開始的研發到申請費用繳納,再到專利權授權的主體這些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糾紛,專利申請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發明創造不受他人侵權,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時候一不小心捲入到了專利的糾紛問題當中可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 設計特徵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斷中的影響
    同時,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因此,在進行專利侵權判斷時,需要將被訴侵權設計與授權外觀設計進行對比,以判斷其是否相同或近似。一、外觀設計專利侵權中「整體觀察、綜合判斷」原則的適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之規定:人民法院認定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時,應當根據授權外觀設計、被訴侵權設計的設計特徵,以外觀設計的整體視覺效果進行綜合判斷;
  • 科創板「專利糾紛第一案」 安翰科技專利訴訟案勝訴
    來源:證券日報網原標題:科創板「專利糾紛第一案」 安翰科技專利訴訟案勝訴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安翰科技8月24日晚間在官網刊出勝訴聲明,公司表示現已收到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於2020年8月14日作出的民事判決,認定安翰科技的產品均未落入涉案兩項專利的權利保護範圍,重慶金山主張安翰科技侵害涉案專利權,證據不足,缺乏事實依據,不予支持,依法駁回重慶金山上述兩起案件的全部訴訟請求。
  • 浙江華康隱憂:業績增速持續下滑 捲入專利侵權糾紛
    不過據其招股書披露內容來看,浙江華康不僅業績增速持續下滑,而且正陷入專利糾紛之中。業績增速持續下滑 據悉,浙江華康成立於2001年7月,是一家主要從事木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醇、果葡糖漿等多種功能性糖醇、澱粉糖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屬於食品、食品添加劑及澱粉糖製造行業。
  • 國知局關於《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等文件的解讀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解讀《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等文件」,對有關文件的修訂背景和意義、《專利糾紛行政調解辦案指南》制定的依據及主要內容、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與調解專利糾紛案件的區別、《查處假冒專利行為和辦理專利標識標註不規範案件指南》的主要內容等問題進行了解讀。01/有關文件的修訂背景和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