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起專利侵權糾紛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之適用

2020-12-16 法智部落

從一起專利侵權糾紛論——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之適用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法智部落:劉廣全

導語:民事責任競合是指因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而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民事責任的產生,各項民事責任發生衝突的現象。民事責任競合又被稱為請求權競合。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該條所述的「違約」的前提是存在基礎的合同法律關係。

專利侵權糾紛確實存在專利權利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等違約並侵權的情形,但大部分專利侵權糾紛並不存在基礎合同關係,則沒有請求權競合的客觀基礎。下面就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116號隆成公司與童霸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為例探討一起特殊的專利侵權糾紛。

第一節:隆成公司與童霸公司專利侵權權糾紛案基本事實

一、原告隆成公司為專利號為ZL01242571.0專利的有效權利人。權利要求為:1、前輪定位裝置,其特徵:該升降機構為一對轉盤,該轉盤之間有一旋斜面,該轉盤之一端與該固定銷連接。2.前輪定位裝置,其特徵:該轉盤之一側設有便於旋轉該轉盤的把手。

二、2008年4月2日,隆成公司以童霸公司侵害其涉案專利權為由,向武漢中院起訴。2009年6月16日,武漢中院做出(2008)武知初字第142號、143號、144號民事判決書。童霸公司提起上訴。2009年9月2日,湖北省高院以(2009)鄂民三終字第41號、42號民事調解書調解結案,調解協議的內容為:1.童霸公司於調解協議籤字之日起立即停止製造、許諾銷售、銷售0900型、B858C-B型號童車產品,清除童霸公司網站上關於該型號童車產品的圖片及產品宣傳冊中關於該型號童車產品的文字與圖片介紹,並保證不再侵犯隆成公司的專利權。如發現一起侵犯隆成公司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行為,童霸公司自願賠償人民幣50萬元,如發現一起侵犯隆成公司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行為,童霸公司自願賠償人民幣100萬元等內容。

三、雙方調解結案後,隆成公司(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分別在2009年10月16日2010年2月24日,通過阿里巴巴網站進入童霸公司網站,截屏了童霸公司簡介及多種型號嬰兒推車照片。由於網站照片並非立體圖形,不能證明童霸公司涉嫌侵權。2010年3月10日,隆成公司委託案外人(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在童霸公司處購買了一箱型號為TBT85-670#的童車,並拍照後封存。2010年3月9日,童霸公司出具銷售結算單,寫明所售產品型號為TB85。

四、鑑於隆成公司訴求童霸公司賠償100萬元的基礎依據系雙方2009年9月2日在湖北省高院達成了(2009)鄂民三終字第41號、42號民事調解書,因此一審法院向原告釋明,請求原告明確本案的請求權基礎。原告一審庭審中明確依據專利侵權訴訟主張權利,不選擇合同違約之訴,但侵權賠償數額請求按(2009)鄂民三終字第42號民事調解書確定的違約金標準計算。

第二節、一二審法院判決情況

一、 一審法院歸納的爭議焦點:

1、隆成公司是否享有涉案專利的專利權;

2、童霸公司是否實施了侵權行為;如何確定童霸公司的民事責任。

二、一二審法院確認事實:

一審法院將童車實物與童霸公司的產品宣傳冊比對認定:童車實物與宣傳冊上的TBT86型號產品一致,故認定侵權公證封存的童車型號為TBT86。

童霸公司對被控侵權產品落入涉案專利保護範圍沒有異議,也未提交證據證明其有法定的免責事由。因此,童霸公司銷售的TBT86型號童車侵害了隆成公司享有的涉案專利權,應依法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二、 一二審法院認為:

1、侵權民事責任與違約民事責任的事實基礎和法律基礎不同,產生於不同的法律關係。《合同法》第122條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規定,原告僅能主張其一。

2、隆成公司既然明確選擇提起侵權之訴,就應根據侵權責任法確定賠償數額。隆成公司關於本案賠償標準以(2009)鄂民三終字第42號民事調解書的約定為準,與合同法的上述規定相衝突,不予支持。

理由是:本案中因隆成公司主張侵權之訴,導致童霸公司不能就違約之訴的違約事實及違約金是否過高提出抗辯,違約之訴也無法納入法庭調查和辯論的範圍。法院出具的調解書是對當事人已發生的行為所產生的責任的約定,並不具有對將來未發生行為的責任進行預判及強制執行的效力,如發生調解書中當事人約定的於將來發生的違約情形,該違約條款仍需當事人按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另行訴訟,並經人民法院確定違約的事實及區分違約情節後判定違約責任。

隆成公司未主張違約之訴的情況下,法院無須就當事人雙方是否有違約行為及違約責任做出判斷,故不宜簡單適用當事人約定的違約賠償金,本案賠償數額仍應根據童霸公司侵權行為的性質,依據《專利法》關於法定賠償的規定加以確定。

2009年9月2日的調解書針對的被控侵權產品型號為B858C-B,而非本案被控侵權產品TBT86,故在被控侵權產品型號不相同的情況下,前述調解協議中約定的賠償數額不能適用於本案。

童霸公司關於隆成公司主張賠償100萬元依據不足的抗辯理由成立。

3、隆成公司沒有提交證據證明其實際損失或童霸公司的侵權獲利。一審法院依法適用法定賠償。

三、一二審法院判決:

一審判決:1、童霸公司賠償隆成公司14元;2、駁回隆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第三節:最高院審理情況

一、最高院認定如下新增事實:

1、公證封存的嬰兒車實物與《產品宣傳冊》上的嬰兒車圖片進行比對,並據此確定本案被控侵權產品為TBT86,故可以認定《產品宣傳冊》包含有被控侵權產品的銷售推廣信息;

2、《產品宣傳冊》的印刷時間,對於本案認定童霸公司是否在調解協議籤訂後實施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行為,不具有法律意義,即使印刷時間在調解協議籤訂前,也不影響將調解協議籤訂後傳播、散發《產品宣傳冊》的行為認定為許諾銷售。童霸公司在調解協議籤訂後實施了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行為。

二、最高院認為:

童霸公司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不屬於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之情形。

首先,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發生競合的前提是當事人雙方之間存在一種基礎的交易合同關係。沒有基礎交易合同關係,權利主張競合沒有法律基礎。

僅在侵權行為前或侵權行為發生後雙方對賠償責任計算方式和數額的約定不屬於基礎交易合同。(2009)鄂民三終字第41號、42號民事調解書並非隆成公司與童霸公司之間的基礎交易合同,而是對侵權行為發生後如何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包括計算方法和數額)的約定。因此,本案中童霸公司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不屬於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的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的情形。

其次,童霸公司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系侵權責任。

調解協議的法律意義與效果,不是對童霸公司的合同交易義務做出約定,而是對侵權責任如何承擔做出約定。即使沒有調解協議,童霸公司基於法律規定也同樣負有不侵權的義務。當事人雙方將童霸公司將來侵權行為發生後的具體賠償方法和數額寫進調解協議,只是為了便於進一步約定當童霸公司再次侵權時其侵權責任應如何承擔。

第三,調解書中雙方約定的賠償數額確定方法具有法律效力。

《侵權責任法》及《專利法》等法律並未禁止被侵權人與侵權人就侵權責任的方式、侵權賠償數額等預先做出約定。雙方當事人在私法自治的範疇內對侵權賠償數額做出約定,這種約定既包括侵權行為發生後的事後約定,也包括侵權行為發生前的事先約定。因此,本案適用調解書中雙方約定的賠償數額確定方法,與專利法第六十五條的有關規定並不衝突。

最後、本案應適用隆成公司與童霸公司在調解書中約定的賠償數額確定方法確定本案判決結果。

根據(2009)鄂民主終字第41號42號民事調解書認定雙方達成了關於童霸公司不得再實施侵權行為以及相應賠償數額的約定為一攬子約定。童霸公司在調解書籤署後侵犯隆成公司實用新型專利權,應依據調解書中的雙方約定條款,童霸公司賠償隆成公司100萬元。

三、再審判決結果:

一、撤銷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鄂民主終字第86號民事判決和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武知初字第467號民事判決;

二、湖北童霸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於本判決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賠償中山市隆成日用製品有限公司經濟損失100萬元。

第四節、專利侵權律師建議

一、原告應清晰確定其訴的請求權基礎。

請求權基礎理論即「誰向誰,依據何種法律規範,主張何種權利」。本案原告律師堅持真理,明確認識到雙方不存在基礎合同關係,精準定位生效調解書的法律性質。面對一二審法官通過訴的請求權基礎這一程序上的技術障眼法迷惑原告,原告律師不為所動堅持真理。儘管過程艱辛,道路曲折,終究在最高院得以維護正義。

二、原告固定的被告侵權證據既要考慮形式穩定合法(公證保全證據),又要考慮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的侵權行為落入了原告專利權的權利主張範圍。

三、積極提供因被告侵犯專利權導致原告損失或被告獲利相關方面的證據(例如財務帳冊、購貨合同、稅局的納稅信息、網絡銷售的歷史銷售量等)

四、與被告達成和解,籤訂專利授權許可,共同做大市場。

相關焦點

  •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摘要:違約責任與侵權著人之競合問題,至今尚無定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指同一當事人之間,行為人的同一違約行為同時符合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共同要件,導致兩種責任共生的現象。
  •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訴訟限制
    對於法律規定得較為完備、當事人均有預期心理的合同糾紛,反而比法律規定稀少、當事人毫無預期心理的侵權糾紛所取代,司法實踐中這樣的做法,使責任競合情況下的違約之訴形同虛設。如此下去,將產生以下弊病:一是當事人籤訂合同時對侵權之訴並無預期心理,違反了法律預期性原則,同時民事合同平等協商的原則遭到破壞;二是當事人侵權之訴離不開合同的權利義務內容,審理侵權之訴仍需以合同之訴為基礎,在適用法律上繞彎曲折;三是侵權之訴不易分清因果關係,侵權損害範圍不易界定,出於保護被侵權人合法權益的角度考慮,侵權責任人往往容易被判決承擔遠大於違約責任範圍的賠償責任,缺少合理預見性,不利於穩定市場交易秩序
  •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及其法律適用
    在民法領域,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是最基本的民事責任,因而最常見的民事責任競合,主要是這兩類責任的競合。民事責任競合的三個特徵完全適用於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可見,所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某一違法行為,既違反侵權行為法的有關規定,具備了侵權責任之構成要件,同時又違反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具備了違約責任之構成要件,導致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同時產生而又相互衝突的一種法律現象。  二、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的形態特定的合同主體不僅應遵守約定義務,也應遵守法定義務。
  • 從一起客運合同糾紛案談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
    交通事故發生後,受害乘客可選擇侵權之訴或違約之訴進行訴訟。本案原告紀某選擇了違約之訴,就應按照有關合同的法律法規進行審理。儘管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已確認繆某對事故無責任,但由於我國法律對客運合同違約責任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故不能因此免除其違約責任。即只要承運人未將乘客安全運送至約定地點,不管其有無過錯,都要承擔違約責任。
  •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之管轄權確定
    吳某認為雙方是因產品質量不合格而形成的違約糾紛,不是侵權糾紛,應由B地法院管轄,提出管轄權異議。2、交通事故和醫療事故糾紛案件。如某甲在乘座C地客車時在D地受傷,甲以侵權之訴在D地起訴,該客車公司則認為雙方存在著客運合同,應由運輸合同目的地和始發地法院審理,D地法院沒有管轄權,提出管轄權異議。醫療糾紛亦同。3、僱工在從事僱傭工作中受傷糾紛案件。4、保管合同或代理合同中侵犯財產權的案件。
  • 從一起案件看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時管轄權的確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四項之規定裁定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評析]:  競合現象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是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責任形式。它們的競合,在實體方面的處理通常能引起學者們的關注,而當二者競合時管轄權如何確定,學界卻很少有涉及。當前管轄權案件中違約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案件大量存在。
  • 房屋買賣糾紛案件中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在房產交易中,根據《合同法》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房屋買賣的買受人,還可以向出賣人提出違約侵權賠償,《合同法》第122條規定的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
  • 以案說法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之競合一
    圖片來自網絡以案說法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之競合一案件事實1998年5月12日,原告陸紅乘坐被告美國聯合航空(以下簡稱美聯航)的UA801班機,由夏威夷經日本飛往香港。該機在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起飛時,飛機左翼引擎發生故障,機上乘客緊急撤離。陸紅在緊急撤離過程中受傷。
  • 試析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競合
    在違約責任中,受害人無須證明加害人的故意或過失,只須證明合同有效存在和合同的不履行或履行的不符合約定即可;而違約方應當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就要承擔違約責任。在侵權責任中,受害人一般要證明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特殊侵權責任除外)。因此,受害人在侵權責任中比在違約責任中承擔著相對多的舉證義務。  第三、訴訟時效不同。絕大多數國家的民法典對合同之訴和侵權之訴的訴訟時效規定了不同的期限。
  • 違約與侵權責任競合,如何維護受害人權益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是法律所規定的兩種民事責任,兩者各有自己的獨立適用範圍。但這兩種民事責任有時也會產生競合,即行為人所實施的某一違法行為,具有違約行為和侵權行為的雙重特徵,從而在法律上導致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共同產生。
  •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關係法律分析
    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關係法律分析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關係時有發生,即當事人的一個行為違反了兩種法律關係應當遵守的義務,導致一方受有損失,而債權人可擇其最為有利的請求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二者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各有不同
  • 淺談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時的訴訟請求權選擇——以火災事故貨...
    (四)律師評析本案中作為產權人和管理人的森遠公司因火災同時符合租賃合同違約及火災侵權的法律責任承擔構成要件,存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所謂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指合同主體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實施的某一行為同時符合違約及侵權法律責任構成要件但受損害方僅能擇一請求賠償的現象。
  • 合同違約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關係分析
    合同違約與侵權責任的競合關係分析黃崇黨訴雲南省東康經貿有限公司加工承攬合同糾紛一案案件事實:2013年8月30日,黃崇黨將其所有的雲AD393U號「東風」牌小型普通客車送往雲南省東康貿易有限公司修理一、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122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 「綺惠說法」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的處理
    作者:胡均豪01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的定義責任的競合是指責任的構成既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也符合違約責任構成要件,成立多個責任最終只能選擇一種處理。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則是合同履行過程違約行為其同時符合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的構成要件。02競合的法定處理方式《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行為侵犯對方人身、財產權益時,受損方有權依照本法規定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或者按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責任。
  • 合同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下如何進行選擇
    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而對於民事主體實施侵權行為的,需要承擔侵權責任。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常常會發生所謂的競合重疊。而當上述兩種責任發生重疊的時候,需要當事人進行從中進行選擇,進行擇一適用,而不能要求違約人或者侵權人同時承擔上述兩種責任。當上述兩種責任發生競合之後,我們需要如何完成所謂的選擇,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這裡我們需要對上述兩種責任的承擔方式進行解析和分析。
  • 「合同違約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研討會在京師律師大廈召開
    「合同違約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研討會在京師律師大廈召開  5月27日,由北京高眾律師事務所民商事爭議解決部主任張三石律師主持的「合同違約與侵權責任的競合研討會」 在京師律師大廈召開。  研討會開始,北京正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務代表鄭欣律師介紹一起涉及合同違約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典型案例—— 北京正鵬地產與九章別墅項目糾紛。  北京正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北京誠通華億房地產有限公司均系新星花園小區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開發商。
  • 淺談產品質量侵權責任和產品質量違約責任
    在此基礎上,著重研究了產品質量違約責任與產品質量侵權責任的競合情況下的法律適用問題。  一、兩種不同產品質量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產品品種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產品質量糾紛準確適用法律和保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的關鍵所在。
  • 特集:民法典編纂:侵權與違約競合之二:葉名怡:再談違約與侵權的...
    此種案型也不構成對約定義務/法定義務作為違約和侵權二分之主要標準的障礙。   事實上,違約和侵權的競合,也主要發生在具有安全保護內容的主給付義務和附隨義務這兩種情形。除此之外的約定義務(給付義務)的違反,只會導致違約責任;而違反法定的附隨義務、先合同義務、後合同義務,任何時候都會導致侵權責任。根據義務來源來界分違約和侵權,是最接近事物本質的、最重要的分類標準。
  • 從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區別談賠償請求權的選擇
    儘管如此,在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競合的時候,究竟選擇侵權賠償請求權,還是選擇違約賠償請求權,這對受害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應該掌握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的區別,以便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賠償請求權。  一看訴訟管轄。
  • 侵權與違約競合時管轄法院的確定
    乙公司在葡萄酒產品中使用甲公司商標的行為,違反了合同約定,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和第三十四條的關於合同糾紛案件管轄的規定,由B 地法院管轄。    第二種意見認為,C 地法院對本案享有管轄權。甲公司的訴訟請求為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本案實為侵權責任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