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炒菜致32名工人食物中毒
大河網訊
□今報記者 邱延波 李雲飛/文 劉棟傑/圖
一頓午飯後,32名在鄭打工的建築工人出現食物中毒症狀,廚師本人也未能倖免,衛生及公安部門聞訊後立即聯手對此事展開調查。當事廚師被帶到現場指認後,初步斷定事故是該廚師第一天上班,誤將機器用油當做食用油炒菜所致。
●32人被送往3家醫院
昨天下午2時許,鄭州市百花路南段的一個建築工地發生食物中毒。
由於中毒人數多達32人,單獨一家醫院難以完全接診,這些中毒的工人分別被送往鄭州市中心醫院、鄭州市中醫院、河南省武警醫院進行搶救。
昨天下午,記者在鄭州市中心醫院搶救室見到了6名建築工人,其中一人正在輸液,其他幾人正在接受醫生的初步檢查。這6名工人全部來自洛陽市伊川縣白沙鄉。「還有點噁心,但比中午時好點了。」一名身著黑色上衣的農民工說,他們在裕達國貿後面的一處工地幹活,有十幾天了。昨天中午12時許,大家吃過由麵條、白菜、粉條等食物組成的午飯後,一些人開始感到不適,主要是覺得胃裡噁心。下午兩時許,一些人開始嘔吐,感覺到不適的人越來越多。「一共有30多人。」另一位農民工說,中毒的工人分別被送往了好幾家醫院。
鄭州市中醫院院長虞婕告訴記者,共有19名中毒工人在該院接受搶救,其中有4人嘔吐,其他人覺得噁心、頭暈,症狀較輕。
鄭州市中醫院黨辦主任王紅專說,按照規定,3人以上食物中毒就可以定性為集體性食物中毒,該院已按照規定向鄭州市疾控中心和鄭州市食品衛生監督所上報了此事。
●衛生監督所查到機器用油
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跟隨鄭州市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來到位於百花路南段的工地,門口的公示牌顯示,這裡是百花路一號院的拆遷安置工程。
出事的夥房位於工地最西邊的靠牆處,裡面髒亂一片:一個直徑約70釐米的炒菜鍋,旁邊是一個紅色的大盆子,裡面還沒有刷乾淨,地下放著一個洗菜盆、一個大水桶和一個小鐵桶,鐵桶裡盛著中午吃撈麵條剩下的麵條湯。旁邊的案板下面放著3個25公斤裝的油桶,其中一桶還沒打開,另外兩桶中的一桶裝著大半桶黑色的油,一桶裝的是透亮的食用油,快見底了。
衛生監督所的工作人員分別把兩種油倒在兩個碗裡,除了顏色有明顯區別外,兩種油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氣味。
衛生監督所監督一科的楊東霞科長說,初步斷定,廚師把這種黑色的油當做食用油了。
隨後,鄭州市公安局林山寨派出所民警和鄭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趕到現場。
一位姓郭的民警一看到黑色的油就肯定地說:「這黑色的油是廢機油!用這油炒菜,誰敢吃?」
●廚師承認炒菜用錯了油
「原來做飯的那個師傅剛走,這個廚師是剛來的。」鄭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向工地上的安全員閆某詢問情況。閆某說,這些建築工人都是由勞務公司提供的,不同工種的工人有各自的夥房,不在一起吃飯。
閆某說,這些工人是2月22日開始幹活的,夥房也是那時啟用的,工地方只提供做飯的場地,不負責提供炊具及食物。記者問他夥房是否辦有衛生許可證,他不清楚,但他承認昨天做飯的新廚師沒有辦理健康證。
派出所民警把廚師帶到夥房指認現場,廚師承認,他確實是用那些黑色的油炒的菜。
這油是什麼油?他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機器用油會和食用油放在一起?他也不知道。
楊東霞科長說,這些黑色的油究竟是什麼油目前還不清楚,但可以斷定這不是食用油,具體情況還需找前一任廚師進行了解。
●中毒人員均無生命危險
吳飛科是唯一沒有中毒的人。「我太走運了!」昨天下午,記者在宿舍找到吳飛科時,他正在一個人看電視。
吳飛科也是伊川縣白沙鄉人,事發當天他回家參加了一個親戚的婚禮,回到工地已是下午1時,沒趕上吃午飯,也就沒有中毒。
昨晚7時,記者再次致電鄭州市中醫院。王紅專說,在該院接受搶救的19名農民工仍在觀察中,整體情況都無大礙。
(責任編輯: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