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啟蒙老師——李貴金

2020-08-27 釋無嗔

我的恩師李貴金不是什麼名人,不是什麼高職稱,但在我的心裡卻親切萬般,仰之彌高!

我八歲才上學,現在看有些晚,可在70年代大家都是這樣的,還記得那是入學條件就只要會數數——數到五十即可。

在我小學時候一直跟李老師上學,教我語文,代班主任。我們山村小學一個班十到二十不等,每年都有留級下去的,也有六級下來的,到後來四五年級就相對穩定了。

那個年代人都很樸實,有文化的人不多。我父母基本沒文化,父親稍識幾個字,母親可能就認識廁所上的男女兩字。可是父母對我的期望確是無與倫比的,所以與我的李老師溝通的次數很多,總是詢問我的表現。李老師的匯報變成激勵我學習進步的動力,比別人都小的我被李老師任命為班長,後來還當過兒童團(後來叫少先隊)中隊長。

李老師高挑的個子,走起路來溫文爾雅,不疾不徐。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即使「熊人(批評人)」也讓人感覺如春風般帶著溫暖,很容易接受。我後來當老師言語行動總有他的影子,也給我的學生留下了好印象,我得感激我的恩師!

我們同村,雖然不同姓氏,農村人都講究禮數,李老師與我父親是同輩人,我知道得叫他大叔,當時只能叫老師。李老師經常叫我到他辦公室與我交談,詢問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噓寒問暖。我幼小的心裡早就把他當成親人一樣。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我跟他學習效率很高,從來沒感覺學習是累的活,整天享受在學習的快樂和小夥伴的讚譽中。儘管校園破爛不堪,教室漏風漏雨,儘管缺乏筆墨紙張,跟從李老師的小學時代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和留戀。

李老師帶領我們勤工儉學,夏天拾麥穗,摘槐樹葉子,秋天撈(四聲)地瓜(就是尋找生產隊落下的地瓜),李老師把勞動的收入給我們買本子鉛筆橡皮小刀作為獎品。生產隊還給學校一塊地,種好多莊稼。記得五年級那年冬季特別冷,李老師帶著我們男生把蓖麻秸稈背到校園牆外曬乾堆好,大雪來的時候,我們幫著李老師把窗口用石塊堵上,用溼泥巴糊上。山風很大,悽厲的西北風鑽過牆縫像刀子一樣刺痛我們的肌膚。李老師就讓我們在教室裡生起一堆火,坐在火堆旁給我們十幾個人講課。學生少,所以我們平均分得的關愛就會多。我時常想起小學時代的悽厲的寒風,想起那堆火散發的溫暖和李老師給我們的希望。後來,我繼續學業並靠著學業走出來山村,又走上講臺,像我恩師一樣傳播火種傳播希望。

現在李老師有80歲了吧!回到老家還能見到他,他仍視我如子般的親切和關懷,詢問我在教育工作中又有什麼收穫或進展。讓我感受到「一輩子的老師」是什麼含義,知道教育應該是怎樣的教誨和傳承,我將永記心底!

相關焦點

  • 徵文 | 我的啟蒙老師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除了父母,我想記憶最深的可能就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了。40多年前的9月,我挎著媽媽用碎布屑拼接做成的花書包,與媽媽一起來到村裡的小學,見到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據說,他是媽媽小學時的老師,也即將成為我的啟蒙老師。他姓袁,我們都叫他袁老師。說起來很慚愧,我到現在也只記得他的姓,並不知道他叫啥。
  • 那縷鄉村的金光——記我的啟蒙老師王翠珍
    前幾天,接到一個電話,是老家一位中年婦女打來的,當我多年後聽到她的聲音時,我的內心開始不平靜起來,思緒又回到了孩提時代……她是我的第一位老師,44年前在那偏僻的鄉村裡記得1977年的9月初,父親帶我來到村裡的學校,給我買了語文和算術課本後,帶我見到了她,告訴我說:這就是你的老師,以後你要聽她的話......以後的日子裡,是她教我學拼音,是她教我寫漢字。
  • 永遠忘不了的啟蒙老師
    我把弟弟妹妹帶到學校看管,有時讓弟妹在操場上玩耍,如果他們玩累了,就讓他們一左一右坐在我的身邊陪我讀書。現在回想起來,我感到十分慶幸我的老師,是他給予我特殊的照顧,讓我擁有一張課桌,那是一張雙人課桌。放學了,我就背著一個破破爛爛的書包,左手牽著弟弟,右手牽著妹妹,高高興興地回家。因為這事,常常把老師感動,把鄰居感動,都說我是個乖巧善良的孩子。因為在學校裡,就我一個人特別。
  • 感謝您,我的啟蒙老師
    9月9日,因工作的需要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家,巧遇臨近教師節,於是心裡就想起請老師吃便飯,聊敘師生情。然而不如所料,老師正在中醫院住院。心隨我動,我就馬上與商議,放下急辦的事,老婆與我同行在住院大樓見到了我的啟蒙老師。我的啟蒙老師名叫彭真慧,現年87歲。
  • 我的寫作啟蒙老師
    我的寫作啟蒙老師   □遼寧大連市 宮佳  又是一年教師節,我給王老發了一條簡訊。  和王老結緣於網易博客,那時,我正嘗試著寫自己的第一部長篇處女作《兩隻藍蝴蝶》。  當寫到第十八章時,突然從郵箱裡收到郵件,打開一看是我的第十八章的修改稿。
  • 【文苑心語】楊劍平:我的大李老師和小李老師
    我不知道我們村為什麼不叫塬東溝而叫秋泉村,但從小就常聽大人們說起二李老師的大名,所以對兩位老師久有仰慕。 非常幸運,我一上初中就遇上了兩位李老師,開始有了近距離接觸。大李老師任我們的班主任兼教語文課,小李老師因教高年級語文而只代我們歷史和體育課。後來上高中時又成為我的語文老師,可惜時間不長,只一個學期就另換了新老師。
  • 我的啟蒙老師——張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圖庫 昨天是教師節,我想起了我的啟蒙老師— 張老師。 我的童年是在和平裡二小度過的。當時的張老師正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時期,待人和藹可親,教學循序漸進。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給我們講分數式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他先拿出一根粉筆,問大家 :「這是幾根粉筆呀?」我們齊聲回答:「一根。」他又當著我們的面,把粉筆掰成兩半,拿著其中一個半根 問大家:「這是幾根?」 「是半根」他滿意的點點頭:「對!
  • 我和我的啟蒙老師
    1980年,我啟蒙讀書了。就在我們村的學校,離家頂多幾百米,穿過三座院子和兩條田埂就到了。學校傍山而建,面向一條溪溝,「7」字形兩排房子圍著一個操壩。壩子不大,僅裝了一個石條和木板做成的籃球架,壩子邊上地勢稍低,有一個簡易的旱廁。那時小學五年制,各村都辦了,但教師基本上都是本村的,民辦或代課性質,中心校派一個公辦老師作教研組長,相當於村校校長。
  • 我姓李,木子李
    我姓李,木子李。    我很小的時候,爹就說,咱老李家可是大姓,無論走到哪裡,都有「李」,有「李」走遍天下。        我還沒走遍天下之前,先走出了村子,在村北的梁庵廟接受啟蒙教育,老師點名時,我發現李某某比張三王五趙六周七都多。我突然感到好笑,我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叫梁莊,李姓人口居然佔了一半,「李」「梁」兩姓,和諧包容,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叫「梁莊」而不叫「李莊」。    小學畢業後,我到鎮上讀中學,校長姓李,班主任姓李,好幾個老師都姓李。
  • 懷念我的啟蒙老師
    想起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他們的身影,或智慧內斂,或張揚奔放,或娉婷婀娜,或平淡保守,一幕幕如電影般在我腦海中閃回。我的啟蒙老師叫易山秀。是一位知性而又壓抑的女老師。一九七三年的秋季入學時節,我被上小學二年級的哥哥偷偷帶到了一個叫橙樹灣的地方,在大隊的學校裡報了名,還是個公班(當年農村的學校,分公辦班和民辦班。
  • 三年級優秀作文|陳佩君:我的數學老師——李老師
    她有一頭烏黑的長髮,在我心目中她就像是童話中的長髮公主;她有一雙可愛明亮的大眼睛和一張精緻漂亮的臉蛋,我們都誇她美麗可愛。我喜歡她,她是我的數學老師——李老師。李老師的數學課生動有趣,每次上她的課,我都興奮不已。上數學課時,為了看清楚投影儀,同學們總是把窗簾拉上,教室裡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像是在欣賞著一場精彩無比的電影。此時大家上課更積極了!
  • 我的英語啟蒙老師——蔣兆一先生
    我的英語啟蒙老師——蔣兆一先生 2020-09-23 17:05:59 來源: 1957年秋,我考入南通一中,分配在高一(3)班就讀。當年的初中生沒有外語課。只有高中生才學外語。那年高一新生共有4個班。
  • 深切緬懷我的啟蒙老師——葉永烈先生
    我的心裡不由一沉,這是我小時候的科學啟蒙老師啊。80-90年代,教育資源是貧乏的,對我這種小城市的孩子來說,科普圖書就更加匱乏了。當時我翻爛的有兩本書:《十萬個為什麼——化學1》和《元素的故事》,後者的續篇是葉老師補寫的,而前者中幾乎有一半都是葉永烈老師的作品。
  • 數學啟蒙老師
    講臺上這位笑眯眯、戴著圓圓的眼鏡,梳著長長馬尾辮,身材嬌小的老師,就是我剛上一年級時的數學啟蒙老師——黃美鳳。 記得剛上一年級時,我對數學很不開竅,20以內的加減法都算不清,後來在黃老師柔聲細語地耐心講解下,我慢慢愛上數學,還做了數學科小組長。別看黃老師戴著眼鏡,作業中出現的一點兒小錯誤都逃不過黃老師的火眼金睛,一定會用紅色筆點出來,讓我這個馬虎大王不敢粗心大意。
  • 【李鎮西】「李老師,我該怎麼辦?」——答一位年輕老師
    問:李老師,我班上有幾個學生特別逆反,無論我說什麼,都和我對著幹!如何和這類學生相處?
  • 我的老師·我當老師
    李老師,我已忘了他的名字,他並不是我的級任導師,也不在我們班上授課,只因為那一年學校規定高年級每一班都要出一張壁報,我們那一班推舉我擔任主編,校長請李老師到我們班上來指導,據說因為他對課外活動有豐富的經驗,我這才有「親炙」的機會。當時所謂壁報,大體上是作文課的延長。那年我大概十歲,也許十一歲,李老師剛剛走出師範學校的大門,大概二十歲。
  • 楊偉林:「這輩子我就做山裡娃的啟蒙老師」
    今年55歲、執教37年的楊偉林老師,履歷表上就一行字——長泰縣高層小學。自 1981 年畢業以來,楊偉林就一直在高層小學從事教學工作,鄉村學校教學條件艱苦,身邊很多老師紛紛往條件好的地方調,如今學校只剩下兩名老師,但他卻多次放棄調動的機會。當別人問起,他只是淡然地說:「走到哪裡都是上課,再偏遠的地方也需要老師。我願意一輩子都做山鄉娃的啟蒙老師。」他用他的堅守,詮釋對山區孩子的摯愛,對家鄉的眷念,對教育工作的赤誠。
  • 我為什麼選擇加入鄭老師的高端英語啟蒙課程?
    下定決心要進行英語啟蒙之後,我便在網上搜尋英語啟蒙方面的資料及經驗,我發現了鄭老師的嬰幼兒英語啟蒙計劃。 通過了解,我總結出鄭老師的英語啟蒙具有以下特點: 1、定位高,以培養孩子的國際化視野為目標,定位於用英語進行高層次思想交流,不局限於嬰幼兒的日常生活如餵奶、餵輔食、生病、日常護理等,不摳細枝末節,我想這超出了很多人對嬰幼兒英語啟蒙的認知和想像; 2、具有長遠規劃,目標導向性強,以SSAT、TOEFL等為指引,強調高頻學術詞彙的輸入
  • 懷念那時純真歲月——我的英語啟蒙「老師」
    又是一年教師節,讓我想起了我的英語啟蒙「老師」。我的初中是在一所鄉村中學就讀,因為沒有英語老師,整個初中都沒有學過英語。去縣城上高中後,全班我是唯一一個沒有學過英語的人,每次上英語課,我都跟聽天書一樣,兩眼一摸黑。
  • 每日TOP榜:我的啟蒙老師
    我的啟蒙老師姚偌承杭州市江幹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附屬澎博小學(6年級/2班)陳老師,您好!您還記得我嗎?那個虎頭虎腦,被您稱為「公子」的那個男孩。還記得剛來到那個叫做幼兒園的陌生的地方,沒了爺爺在身邊,我著急地大哭。但不知為何看到了您,我便不哭了,高高興興地去上您的課。記得有一次,中一班的老師請假了,你去幫那位老師代課,我又哭了。那時還小,以為您不要我了,我便在午休的時候前去問您是不是不要我了?您說:「只要你聽話,好好吃飯,我就回來。」我信以為真。那天中午,我連喝了會吐的香菇湯,也吃了一碗,第二天您果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