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李老師,我班上有幾個學生特別逆反,無論我說什麼,都和我對著幹!如何和這類學生相處?答:逆反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徵之一,但卻不是他們獨有的心理,成人難道沒有逆反的時候,只是不那麼突出罷了。我說這點,就是想告訴你,要從容而淡定地看待孩子的逆反,甚至理解他們的逆反。逆反至少包含著不盲從,而不盲從正是獨立思考的起點。當然,理解不等於遷就。但因為逆反而和孩子對立,顯然達不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因此,我首先還是要強調尊重,這是教育的前提。這裡的尊重體現在——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優秀的班主任首先應該善於傾聽。必須擺正師生關係,不能僅僅把師生關係看成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還應該認識到,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既然是平等的朋友,那麼當朋友向我們訴說的時候,我們當然應該耐心地傾聽,並用溫和的眼神鼓勵孩子暢所欲言,一吐為快;通過「傾聽」走進孩子的心靈。沒等孩子說完便因為他們的「逆反」而自以為是地打斷孩子的訴說,孩子只會更加逆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面對孩子的傾吐,包括逆反,班主任任何不屑或不以為然都是對童心的褻瀆。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從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顆孩子的心去理解。陶行知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儘量使自己具備「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多提建議,避免訓斥。既然是孩子,他們的觀點就不可能都是正確的,他們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這需要老師的引導,否則便是老師的失職。但是這裡的「引導」,不應該是不著邊際的空洞說教,更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訓斥,而應該是切實可行的建議。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關切,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在談心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和孩子一起分析並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會不知不覺把我們當作朋友進而更加信任我們。問:李老師,我是一名剛教書不到一年的新老師,想請教您,年輕教師的成長,應該從哪裡開始突破?答:這個話題太大,大得足可以寫一本厚厚的著作。請原諒我只能簡要回答。我建議你把突破口放在上好第一堂課,在第一堂課裡讓所有學生迷上你!如果你在第一堂課裡面,就讓你所有的學生成了你的粉絲,那麼你就為你的教育奠定了一個極好的基礎。當然,你已經工作快一年,那你的「第一堂課」早已過去,那你現在就想法設法把你每一天的課上好,讓學生每天盼著上你的課。通過上課,帶動你的研究、閱讀、反思,等等。這正是成長。問:閱讀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但是具體來說,怎樣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閱讀,特別想請教您!答:你首先成為一個閱讀者,讓你的自然而然的書卷氣去感染學生;其次,和學生一起閱讀,彼此感染。就這麼簡單。
問:我最頭疼和家長溝通了,有些家長真的不是很講理。李老師,究竟應該怎樣跟家長溝通?答:關於和家長溝通,我倒是有一些經驗,這裡說出來和你分享,供你參考。第一,通過閱讀啟迪家長。我給家長推薦一些書,讓他們讀,有的書可以孩子一起閱讀。當然不是立竿見影,但閱讀對家長的影響的確是潛移默化的。第二,通過寫作改變家長。讓家長寫作,就是讓家長隨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所謂「和孩子一起成長」,其實就是一起反思。第三,通過書信溝通家長。我愛寫信,給學生寫,也給家長寫。之所以要通過書信給家長溝通,原因有二,一是雙方見面時間有限,而通過寫信在時間上則比較靈活;二是有些話如果當面給家長說,家長不一定能夠接受,而通過書信我可以在語言上更有分寸感,更容易打動家長。第四,通過孩子促動家長。孩子一方面受大人(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同時也在教育著老師和家長。在我的眼中,學生既是我的教育對象,也是我的學習對象,同時還是我教育和影響家長的「同盟者」。我給學生家長提出的要求,往往通過孩子給他們的父母提出來,這就是「通過孩子促動家長」。第五,通過家長轉化家長。讓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家長以自己的現身說法,去影響另一部分還不夠優秀或者正在走向優秀的學生家長,是我常用的方式。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個性,但同樣在一個班,接受同樣老師的教育,為什麼孩子之間會出現那麼大的差異?這些差異當然不能都歸因於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肯定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家長之間的互相影響,有時候勝過班主任喋喋不休的「教導」。第六,通過面談感染家長。面談包括家長校訪和教師家訪。校訪我不多說了,但想強調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翻了錯誤,而在辦公室訓斥家長。關於家訪,我提幾個原則:第一,全面。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家訪。第二,尊重。就是尊重家長,事先約定,儘量不給人家添麻煩。第三,廉潔。決不通過家長謀取私利,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四,鼓勵。不能僅僅是告狀,更多的還應該有鼓勵。第五,觀察:孩子的房間,擺設,包括客廳的布置,還有家長的教養,孩子的禮貌等等。問:學生不寫作業怎麼辦?您是怎麼留作業的呢?有什麼技巧嗎?答:非常感謝你對我的信任,但正是這份信任,讓我下面話有點不忍心說,但我又不得不惴惴不安地直言,作為一個老師,連學生不寫作業都得請教別人,恐怕是不合格的老師。我教書三十多年,除了閱讀和寫日記,我極少或者說基本上沒有給學生布置語文家庭作業。這有我所有教過的學生為證。最近,一位我20年前教畢業的學生還說她讀小學的兒子語文作業太多,她說:「我媽媽說,怎麼剛進小學就這麼多作業?李老師當年教你高中也沒什麼作業嘛!」問:李老師,現在的學生很難管,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答:送你一句話: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刻也不要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問:我一直覺得您是一個充滿精力、活力四射的人?您靠什麼保持對工作的激情?答:從來沒有刻意提醒過自己要保持所謂的「激情」,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問:李老師,您做了這麼多年老師,覺得做老師幸福嗎?我覺得工作很累,很瑣碎,壓力特別大,老師如何擁有職業幸福感呢?答:無數人問過我:「李老師,你有沒有過產生職業倦怠的時候?」我說:「如果我說我也有過,你們可能會覺得我很真實,會認為李老師『是人不是神』,但那恰恰不真實,因為真實的情況是,我從來沒有產生過職業倦怠。我知道現在有人也許也認為我的答案很假,但我必須誠實。」不累而且幸福的原因僅僅兩點:保持童心,隨時和孩子一起玩兒;不停創新,讓每一天的工作都不重複昨天的故事。 想想,時刻保持著最初的童心,隨時都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一塊兒,這是何等的開心!時時刻刻都以一雙研究的眼光打量每一堂課和每一個孩子,這是何等的有意思!從事如此開心而又有意思的職業,怎麼會倦怠呢?怕就怕本來一顆純淨的心漸漸蒙上灰塵。工作第一天,面對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老師好」,你會感動,會欣喜,進而也激動地大聲回應:「同學們好」;但十年之後呢,同樣是面對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問候,你可能已經不激動了,只是用鼻子「嗯」一聲,算是回答。再過二十年,當又一批孩子們同樣嘰嘰喳喳地對你說「老師好」的時候,你甚至可能因為習以為常而不屑搭理了。如果真的那樣,說明你的童心已經失落,而幸福則已經離你遠去。職業倦怠往往體現為不再激動,不再欣喜,校園的一切對你來說,都司空見慣,都麻木不仁,一切都是「就那樣」。第一天踏上講臺的時候,我們是那樣的純粹。沒有功利心,沒計較過收入,沒想過如何算「工作量」,也沒想過什麼「教壇新秀」什麼「市優青」什麼「省級骨幹教師」之類,想的只是怎樣把眼前的這一堂課上好,怎樣把眼前這群孩子帶好,那時候,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榮譽」,不是「職稱」,不是「論文」,不是「課題」……課堂上孩子們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下課後孩子們一聲聲無邪的笑聲,就是我們全部的追求。
1.本茶館不定期會有廣告文案,我早有說明:《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請感到不適者自行離去。
2.請勿在後臺給我發消息,我一般不看後臺消息,因為每天鋪天蓋地的「求助」我無法一一回應和滿足,請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後留言即可。
幾篇重要文章,歡迎點擊閱讀
01 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
02 不做「意見領袖」,不為「圈粉」寫作
03 別老想著請教別人,只有你自己能夠幫你自己
04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實驗指南
有緣相逢,來者皆客,歡迎再來!
(特別提示:拙著在各網站都有售,感興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購買就是了。我這裡就不單獨提供連結了。)
歡迎掃碼關注「鎮西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