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李老師,我該怎麼辦?」——答一位年輕老師

2021-02-08 鎮西茶館


問:李老師,我班上有幾個學生特別逆反,無論我說什麼,都和我對著幹!如何和這類學生相處?答:逆反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徵之一,但卻不是他們獨有的心理,成人難道沒有逆反的時候,只是不那麼突出罷了。我說這點,就是想告訴你,要從容而淡定地看待孩子的逆反,甚至理解他們的逆反。逆反至少包含著不盲從,而不盲從正是獨立思考的起點。當然,理解不等於遷就。但因為逆反而和孩子對立,顯然達不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因此,我首先還是要強調尊重,這是教育的前提。這裡的尊重體現在——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優秀的班主任首先應該善於傾聽。必須擺正師生關係,不能僅僅把師生關係看成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係;還應該認識到,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既然是平等的朋友,那麼當朋友向我們訴說的時候,我們當然應該耐心地傾聽,並用溫和的眼神鼓勵孩子暢所欲言,一吐為快;通過「傾聽」走進孩子的心靈。沒等孩子說完便因為他們的「逆反」而自以為是地打斷孩子的訴說,孩子只會更加逆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面對孩子的傾吐,包括逆反,班主任任何不屑或不以為然都是對童心的褻瀆。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從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顆孩子的心去理解。陶行知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儘量使自己具備「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多提建議,避免訓斥。既然是孩子,他們的觀點就不可能都是正確的,他們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這需要老師的引導,否則便是老師的失職。但是這裡的「引導」,不應該是不著邊際的空洞說教,更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訓斥,而應該是切實可行的建議。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關切,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在談心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和孩子一起分析並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會不知不覺把我們當作朋友進而更加信任我們。問:李老師,我是一名剛教書不到一年的新老師,想請教您,年輕教師的成長,應該從哪裡開始突破?答:這個話題太大,大得足可以寫一本厚厚的著作。請原諒我只能簡要回答。我建議你把突破口放在上好第一堂課,在第一堂課裡讓所有學生迷上你!如果你在第一堂課裡面,就讓你所有的學生成了你的粉絲,那麼你就為你的教育奠定了一個極好的基礎。當然,你已經工作快一年,那你的「第一堂課」早已過去,那你現在就想法設法把你每一天的課上好,讓學生每天盼著上你的課。通過上課,帶動你的研究、閱讀、反思,等等。這正是成長。問:閱讀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但是具體來說,怎樣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閱讀,特別想請教您!答:你首先成為一個閱讀者,讓你的自然而然的書卷氣去感染學生;其次,和學生一起閱讀,彼此感染。就這麼簡單。

問:我最頭疼和家長溝通了,有些家長真的不是很講理。李老師,究竟應該怎樣跟家長溝通?答:關於和家長溝通,我倒是有一些經驗,這裡說出來和你分享,供你參考。第一,通過閱讀啟迪家長。我給家長推薦一些書,讓他們讀,有的書可以孩子一起閱讀。當然不是立竿見影,但閱讀對家長的影響的確是潛移默化的。第二,通過寫作改變家長。讓家長寫作,就是讓家長隨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所謂「和孩子一起成長」,其實就是一起反思。第三,通過書信溝通家長。我愛寫信,給學生寫,也給家長寫。之所以要通過書信給家長溝通,原因有二,一是雙方見面時間有限,而通過寫信在時間上則比較靈活;二是有些話如果當面給家長說,家長不一定能夠接受,而通過書信我可以在語言上更有分寸感,更容易打動家長。第四,通過孩子促動家長。孩子一方面受大人(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同時也在教育著老師和家長。在我的眼中,學生既是我的教育對象,也是我的學習對象,同時還是我教育和影響家長的「同盟者」。我給學生家長提出的要求,往往通過孩子給他們的父母提出來,這就是「通過孩子促動家長」。第五,通過家長轉化家長。讓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家長以自己的現身說法,去影響另一部分還不夠優秀或者正在走向優秀的學生家長,是我常用的方式。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個性,但同樣在一個班,接受同樣老師的教育,為什麼孩子之間會出現那麼大的差異?這些差異當然不能都歸因於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肯定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家長之間的互相影響,有時候勝過班主任喋喋不休的「教導」。第六,通過面談感染家長。面談包括家長校訪和教師家訪。校訪我不多說了,但想強調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翻了錯誤,而在辦公室訓斥家長。關於家訪,我提幾個原則:第一,全面。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家訪。第二,尊重。就是尊重家長,事先約定,儘量不給人家添麻煩。第三,廉潔。決不通過家長謀取私利,君子之交淡如水。第四,鼓勵。不能僅僅是告狀,更多的還應該有鼓勵。第五,觀察:孩子的房間,擺設,包括客廳的布置,還有家長的教養,孩子的禮貌等等。問:學生不寫作業怎麼辦?您是怎麼留作業的呢?有什麼技巧嗎?答:非常感謝你對我的信任,但正是這份信任,讓我下面話有點不忍心說,但我又不得不惴惴不安地直言,作為一個老師,連學生不寫作業都得請教別人,恐怕是不合格的老師。我教書三十多年,除了閱讀和寫日記,我極少或者說基本上沒有給學生布置語文家庭作業。這有我所有教過的學生為證。最近,一位我20年前教畢業的學生還說她讀小學的兒子語文作業太多,她說:「我媽媽說,怎麼剛進小學就這麼多作業?李老師當年教你高中也沒什麼作業嘛!」問:李老師,現在的學生很難管,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答:送你一句話: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刻也不要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問:我一直覺得您是一個充滿精力、活力四射的人?您靠什麼保持對工作的激情?答:從來沒有刻意提醒過自己要保持所謂的「激情」,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問:李老師,您做了這麼多年老師,覺得做老師幸福嗎?我覺得工作很累,很瑣碎,壓力特別大,老師如何擁有職業幸福感呢?答:無數人問過我:「李老師,你有沒有過產生職業倦怠的時候?」我說:「如果我說我也有過,你們可能會覺得我很真實,會認為李老師『是人不是神』,但那恰恰不真實,因為真實的情況是,我從來沒有產生過職業倦怠。我知道現在有人也許也認為我的答案很假,但我必須誠實。」不累而且幸福的原因僅僅兩點:保持童心,隨時和孩子一起玩兒;不停創新,讓每一天的工作都不重複昨天的故事。   想想,時刻保持著最初的童心,隨時都和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在一塊兒,這是何等的開心!時時刻刻都以一雙研究的眼光打量每一堂課和每一個孩子,這是何等的有意思!從事如此開心而又有意思的職業,怎麼會倦怠呢?怕就怕本來一顆純淨的心漸漸蒙上灰塵。工作第一天,面對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老師好」,你會感動,會欣喜,進而也激動地大聲回應:「同學們好」;但十年之後呢,同樣是面對孩子們嘰嘰喳喳的問候,你可能已經不激動了,只是用鼻子「嗯」一聲,算是回答。再過二十年,當又一批孩子們同樣嘰嘰喳喳地對你說「老師好」的時候,你甚至可能因為習以為常而不屑搭理了。如果真的那樣,說明你的童心已經失落,而幸福則已經離你遠去。職業倦怠往往體現為不再激動,不再欣喜,校園的一切對你來說,都司空見慣,都麻木不仁,一切都是「就那樣」。第一天踏上講臺的時候,我們是那樣的純粹。沒有功利心,沒計較過收入,沒想過如何算「工作量」,也沒想過什麼「教壇新秀」什麼「市優青」什麼「省級骨幹教師」之類,想的只是怎樣把眼前的這一堂課上好,怎樣把眼前這群孩子帶好,那時候,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榮譽」,不是「職稱」,不是「論文」,不是「課題」……課堂上孩子們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下課後孩子們一聲聲無邪的笑聲,就是我們全部的追求。



    1.本茶館不定期會有廣告文案,我早有說明:《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請感到不適者自行離去。

    2.請勿在後臺給我發消息,我一般不看後臺消息,因為每天鋪天蓋地的「求助」我無法一一回應和滿足,請理解!有事在每天的文章後留言即可。

                                                     


幾篇重要文章,歡迎點擊閱讀


01 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

02  不做「意見領袖」,不為「圈粉」寫作

03 別老想著請教別人,只有你自己能夠幫你自己

04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實驗指南




有緣相逢,來者皆客,歡迎再來!


(特別提示:拙著在各網站都有售,感興趣的朋友自行前往搜索購買就是了。我這裡就不單獨提供連結了。)


             歡迎掃碼關注「鎮西茶館」


相關焦點

  • 李鎮西:王紹華,一位我終身感念的校長!
    後來我才知道,這套位於三樓的房子,是前任校長現任教育局局長調離石室中學後留下的,本來是應該輪到王明憲副校長住的,明憲校長住六樓,因為愛人患重病而一直想換個樓層低的房子,但紹華校長對他說:「這套房子,我要用來引進一位優秀教師,我給李老師留著……」明憲校長當即表示充分理解,並極力支持。寫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有多少人有恩於我,而我又愧對多少人啊!
  • 李鎮西:王老師和吳老師
    再後來,我被評為「全國優秀語文教師」,被推為成都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和作為特級教師、成都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的王必成老師是有直接關係的。幾年後我漸漸有了一些虛名,北師大出版社為我出版了一本《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的小書,按編輯體例,書中應該有一位了解我的名家介紹我的文章。我自然想到了王必成老師。當我給王老師提出這個要求時,王老師非常爽快地便答應了。
  • 李鎮西:想念我的三位老師
    ——想念我的三位老師原創作者|李鎮西(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本文為李鎮西校長原創,首發李鎮西校長個人微信公眾號「鎮西茶館-ID:zhenxichaguan」,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到了,我自然會想到我的老師們。
  • 就學校品牌問題與李鎮西老師的兩次商榷
    ——就學校品牌問題與李鎮西老師的兩次商榷 文 | 王正 身為一個四川人,生於蜀長於蜀,雖大學畢業即執教羊城,但對巴蜀教育家始終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李鎮西老師也就成了我非常欽佩乃至崇拜的教育人。雖未曾謀面,但李老師「鎮西茶館」的文章我卻常常拜讀,每每奉為圭臬。
  • 李鎮西:優秀誠可貴,成功價更高;若為幸福故,二者皆可拋——點評範豔麗老師
    翻看兩年來在「李鎮西博士工作站」的聽課筆記,草草查閱了自己精讀,略看的這些推薦書籍,時光似乎逆回,心也被滿滿當當地歡愉填塞。結業之際,李老師問我們這兩年成長了嗎?成長的標誌是什麼?前者的答案是非常確定的「成長了」,可標誌呢?是手頭的那些獎狀?是家長、學生、同事、領導的評價?是「區優」「市優」的榮譽?不,不是!是什麼呢?撥開浮雲看日頭,我想尋找最根本的原動力在哪?
  • 讀李鎮西老師文章有感
    近期我們學習了李鎮西老師的許多文章,在讀文章的過程中,自己收穫很多。
  • 李鎮西:這個「優生」除了打班主任的耳光,還打了誰的臉?
    2015年8月延伸閱讀:李鎮西:人間至痛與天地大愛(附張玉環前妻宋小女感人視頻)李鎮西:別「持續」了,乾脆取消吧!李鎮西:開學後,建議給孩子們講這七位「英勇救疫」的中國人——代老師們寫的開學第一課講稿李鎮西:被學生砸碎腦袋的黃老師走了,我想說的太多,卻什麼都說不出李鎮西:非常時期,宅在家裡的老師如何為國家的抗疫做出貢獻?
  • 讀錢夢龍、閆學、李鎮西,我發現好老師身上都有這3個特質
    錢夢龍閆學,也是一位特級教師,專注小學語文教學,我讀完了她的《上一節高階閱讀課聽嚴老師的課,也是不願意聽到下課鈴聲的。從閆學老師的教學分享中,讓我看到了語文教學其實沒有程式可言,這門學科不像數學或者物理那樣,定理就是定理,公式是不能改變的,必須那麼教,但是語文不一樣,同樣一句話一個段落,不同老師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老師對學生該學習什麼有不同的切入點,語文教學難在一個「度」的把握。
  • 李鎮西:僅僅憑《班規》中的「懲罰」就能夠管理好班級?哪有這麼簡單?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不可忽視!——答老師們的有關疑問
    講臺上有一位戴眼鏡的老師手持一本書正念著,聲音時而高亢嘹亮,時而緩慢低沉,如同一位天才的演說家在高談闊論,在傾訴衷腸。下面坐著的同學們一個個雙手託腮,一字不漏地傾聽著,臉上顯出一種崇拜,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老師。原來這是李老師正在給我們朗讀經過他豐富表情,感人語氣加工的路遙的《在困難的日子裡》。說起這件事與我的關係還不小。到底是怎麼回事?請我慢慢說。
  • 【我是教師】李鎮西:做老師,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當然,年輕時的我也不是不追求優秀,但我更追求自己認可的優秀。這裡的「優秀」就是我自己給自己擬定的「好老師標準」——課上得好,班帶得好,分考得好。只要做到了這三好,家長信任我,學生依戀我,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我就「萬事不求人」。我因此也就擁有了行動的瀟灑和心靈的自由,除了忠實於自己的良知,我不用看任何人臉色行事,更不會患得患失,斤斤計較。
  • 李鎮西:「教育的100種可能,是源於孩子的100種可能」
    9月22日,李鎮西《教育的100種可能》新書發布會在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舉行。發布會上,李鎮西將這本書稱為是他和學生共同締造的教育童話。書中的一位學生,成為了一名公交司機。為了完成這本書,李鎮西特意乘坐了他的公交車,他對李老師說:「李老師,我沒有出息,但乘客很喜歡我。」李鎮西說:「這就是出息。」
  • 李鎮西:蘇霍姆林斯基永遠照耀著我——答客問
    去年我去烏克蘭訪問,同行的有教育科學出版社一位編輯,就給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送去幾十萬元的稿酬,是該社出版的《蘇霍姆林斯基文集》中文版的版稅。可以這樣說,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的主要讀者,是在中國。答:我想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蘇霍姆林斯基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理論家,更是一個教育實踐家。他所說的一切,都是來自他親身的實踐。他一直沒有脫離學校。
  • 李鎮西:「我沒有『逆流而行』,我只是覺得教育本來就應該是這個...
    (下面董倩簡稱「董」;李鎮西簡稱「李」。)董:你為什麼能夠持續幾十年地搞教育改革和創新?李:我沒有改革,也沒有創新,我只是覺得我做的不過是教育本來的樣子。董:你為什麼喜歡帶著學生去玩,還搞了那麼多的活動?
  • 李鎮西:新班主任的第一次——我的第一次被《班規》懲罰
    還好,我這一吼還真管用:張曉萌雖然滿臉不高興,但總算唱了起來……排練結束後,我把張曉萌留下來談心,她說她剛才不想唱是因為排練前與一位同學鬧了彆扭,情緒不好。我一方面教育她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同時,又真誠地向她道歉:「剛才我實在是太急了,衝著你發那麼大的火。真對不起,請原諒李老師!」
  • 【文苑心語】楊劍平:我的大李老師和小李老師
    我不知道我們村為什麼不叫塬東溝而叫秋泉村,但從小就常聽大人們說起二李老師的大名,所以對兩位老師久有仰慕。 非常幸運,我一上初中就遇上了兩位李老師,開始有了近距離接觸。大李老師任我們的班主任兼教語文課,小李老師因教高年級語文而只代我們歷史和體育課。後來上高中時又成為我的語文老師,可惜時間不長,只一個學期就另換了新老師。
  • 如果老師被學生罵了,或者老師忍不住罵了學生,該怎麼辦?
    我當校長時,曾讀到我校楊豔老師的一篇隨筆。在這篇文章中,楊老師記敘了她被學生罵了之後她的處理經過。課堂上,楊老師布置學生做練習,但女生小趙和她的同桌正和前面的一個男生聊天,桌上的卷子一題未做,而此時已經上課10分鐘了。該男生是本班的一個「困難戶」,平時的表現就不太好,另外兩位女生應該還不錯,怎麼也講起了話?
  • 老師,斯卡也答!
    胡冠珍也真是一個奇女子了,本來是臺大高材生,1981年因王童導演的《假如我是真的》走紅。《老師,斯卡也答》是胡冠珍大紅後的第一部作品徐曉菁·楊芳儀民歌精選輯》,內容主要是兩人唯一一張專輯,加上《秋蟬》,以及《老師,斯卡也答》合在一起
  • 李老師:網際網路時代,「師道尊嚴」該是什麼樣的?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老師】因模仿老師走紅的「戲精」男孩兒「鍾美美」恐怕沒有想到,自己的模仿秀會引發這麼一波輿情。我讀書那會兒,我們班同學就經常模仿一位教導主任。他也是我們的任課老師,平時的口頭禪是:「我在樓下就聽到你們班在嘻嘻哈哈了!」所以,每當他走進教室來上地理課,總有調皮的男生模仿他喊話,而他也會相應地呵呵一笑作為回應。還有一位男老師,個性分明,口音很重,但在教學上十分認真負責。他對我們真的是盡心盡力!
  • 我的啟蒙老師——李貴金
    我父母基本沒文化,父親稍識幾個字,母親可能就認識廁所上的男女兩字。可是父母對我的期望確是無與倫比的,所以與我的李老師溝通的次數很多,總是詢問我的表現。李老師的匯報變成激勵我學習進步的動力,比別人都小的我被李老師任命為班長,後來還當過兒童團(後來叫少先隊)中隊長。李老師高挑的個子,走起路來溫文爾雅,不疾不徐。
  • 《李老師日記》靈性世界
    想起這是國家開放「二胎」的前夕,有一天早上李老師如常來到廣州市老幹部大學準備講課,這時候有一位姓鐘的學員,「滿臉堆笑」地來到李老師面前,講她有一事「相求」。我問:「是什麼事啊!」這位姓鐘的學員神神秘秘地問李老師:「李老師,你會不會『佔卦』呢!」之後她說,「有一件事情想請老師為其佔一個『卦』,看看吉兇禍福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