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王老師和吳老師

2021-02-15 鎮西茶館

(後排右起第四人為王必成老師,第三人為吳玉明老師,我嘛,大家自己辨認。)

那天參加成都市中學語文教育的一個活動,看到了許多久違的老前輩——成都石室中學的陳文漢老師,他曾經為我的專業成長出力不少;成都七中的劉朝剛老師,他對我很賞識,曾動員我調往七中;成都市教科所的汪定遠老師,他曾以教研員的身份對我的課堂教學以具體有效的指導。還有其他我尊敬的老師,他們對我曾經有過的幫助與提攜,我永遠銘記在心。

在見到的各位老前輩中,成都市教科所語文教研員王必成老師和吳玉明老師是最讓我難忘的,其實見面之後,我們彼此並沒有說多少話,也就是互相問問「現在怎麼樣」「身體還好吧」之類,但我的心中一直很激動。後來會議開始了,我坐在主席臺後排,看著我前面王老師和吳老師的背影,許多往事浮現眼前。

第一次見王必成老師,是我剛調到成都不久的一天——回想起來,已經27年了,那天王老師和汪老師來我所在的成都玉林中學聽課。當時,他們是隨堂聽課,經過我教室的時候,推門就進來了。我當然也沒有特意準備給他們聽的課,自然就按我本來的想法上課。說實話,他們推門進來的一瞬間,我心裡有過一絲緊張,但很快就放鬆了,我告誡自己,反正是隨堂聽課,就算對我的課不滿意,也不可能扣我獎金,怕什麼!真沒想到,課後兩位老師對我的評價非常高,王老師說我的課「非常有新意」,「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還向校長問我的情況。那堂課講《林黛玉進賈府》,我沒怎麼講,開了個頭,就在黑板上寫了許多小標題,比如《黛玉為何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談寶玉的頑劣》《小議王熙風的哭和笑》《人物出場藝術淺折》……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各自寫小論文。沒想到,王必成老師對此非常讚賞。而且很興奮,好像他發現一個「人才」。臨離開學校時,他給我許多鼓勵,叫我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儘管找他。

那以後我真的經常去向王老師請教,當然都是語文教學上的問題。儘管王必成老師是特級教師,語文專家,學術權威,但和他相處我毫無壓力,也沒有半點拘束感,因為王老師平易近人,樸實善良。他真誠地關心著我的進步,並盡一切力量幫助我成長。

1995年7月,我送走了成都玉林中學高九五級一班,這個班的高考取得了堪稱「輝煌」的成績,但更讓我有成就感的,是我給這個班編了一本厚厚的班級史冊《恰同學少年》。為了表達我對王老師的謝意,我特意送了他一本。他讀後非常激動,贊口不絕,並要我多送他一本,他要去為我宣傳。後來,他果真拿著這本書奔走於上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之間,讓更多人教育領導知道我了解我。再後來,我被評為「全國優秀語文教師」,被推為成都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和作為特級教師、成都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的王必成老師是有直接關係的。

幾年後我漸漸有了一些虛名,北師大出版社為我出版了一本《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的小書,按編輯體例,書中應該有一位了解我的名家介紹我的文章。我自然想到了王必成老師。當我給王老師提出這個要求時,王老師非常爽快地便答應了。為了寫好這篇文章,他認真讀了當時我已經出版的《愛心與教育》《民主與教育》《從批判走向建設》等十來本著作。一個月後,他寫成《「追求永遠不會遺憾」——李鎮西教育思想與實踐評述》的長文。他對我的這樣評價道:「李鎮西熱愛教育,對教育忠貞不渝,情有獨鍾。他對教育的熱愛、執著可說是達到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程度。他不是把教育當作一種職業,而是當作一項神聖的事業。教育對他來說,是他的生存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他生命的體現。」「詩意,激情,是李鎮西追求的語文教育境界。」其實,我至今還不敢說我已經達到了王老師當年筆下的這般境界,但我一直把這些話當做王老師對我的激勵,直到永遠。

吳玉明老師也是成都市教科所的語文教研員,她和王老師一個辦公室。吳老師主要負責初中教學,所以後來我教初中時,她給我許多直接的指導,更給我很多鼓勵。

回想起來,當年的我在語文教學上還不能算成熟,但吳老師和王老師一樣,特別善於發現我的「閃光點」,並及時鼓勵我。吳老師給我提供了許多平臺,讓我在全市展示。我不止一次聽老師說:「吳玉明老師特別欣賞你,到處誇你呢!」我曾兩次參加大型的賽課,都受到吳老師的直接指導。

第一次是1997年10月參加四川省初中課堂大賽,現場抽籤決定執教課文,然後借班上課。結果我抽到的是《孔乙己》,這篇課文要用一節課上好而且還要爭取獲獎,還真有難度。不過,有了吳老師,我心裡就踏實了。備課時,吳老師(還有當時錦江區的教研員李文華老師)給我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出謀劃策,甚至對某一句話某一個詞的理解,如何提問,如果學生回答不上又怎麼辦,等等問題,都給我以非常精細的分析。後來,我的課廣受好評,榮獲「一等獎」。嚴格說起來,我在語文教學方面的影響,就是從執教《孔乙己》獲「一等獎」開始的,直到現在,還有老師對我說:「我們至今記得你當年上的《孔乙己》!」這麼多年過去了,只一想到那次獲獎,我就會想到敬愛的吳老師,因為我知道那個「一等獎」裡,有著吳老師的智慧。

第二次賽課是1998年5月去天津參加全國課堂教學大賽。我執教《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應該說我抽到的上課順序不錯,是中間。看了幾堂課,我發現好多選手們也許為了求穩,大都上得很傳統很「規矩」。賽課的頭天晚上,我反覆問自己:是上一堂中規中矩的獲獎課呢,還是上一堂充滿改革氣息真正尊重學生的課?我是代表成都來參賽,如果一無所獲,回去怎麼交代?

這時,陪我赴津的吳玉明老師鼓勵我:「拿獎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應該展示出你的教育思想!你代表的是成都是四川,一定要展示出你的個性,體現出你的改革氣息!」

吳老師的話打消了我的顧慮,並讓我徹底放下了「蠢蠢欲動」的名利心。於是,我勇敢地採用了尊重學生心靈、解放學生思想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討論爭鳴,我也在課堂上和學生平等對話。這堂課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贏得了在場聽課老師的熱烈掌聲,卻引起了評委們的爭議——最終,我沒能獲得一等獎。

但是,吳老師卻對我這堂課予以高度的評價:「很好!沒得獎有什麼關係?學生歡迎,聽課老師歡迎,你展示了自己的個性,就是成功!」

也許在旁人看來不可思議:教研員帶著參賽選手去賽課,怎麼不幫助老師全力以赴爭取拿獎,卻鼓勵什麼「展示個性」呢?

我要說,這正是吳玉明老師最讓我敬佩的地方!作為教研員和指導教師,她當然希望我獲獎,但她更看重真實的課堂,和課堂上呈現的教育思想!於是她超越了功利,頂住了壓力,給我以極大的鼓勵——不,決不僅僅是對我的鼓勵,這還是她輕於浮名而重於真理的科學精神的體現。

如今,王老師和吳老師已經退休多年,而我已經成了所謂的「著名專家」,但我心裡很清楚,如果沒有當年王老師、吳老師以及許多前輩的培養與提攜,哪會有今天的「特級教師」李鎮西?兩位老師很久沒見了,有一次偶然遇見吳老師的女兒,說吳老師現在常住北京。無論見還是不見,兩位恩師都一直在我心裡裝著。我永遠感謝吳老師和吳老師,並衷心祝福王老師和吳老師身體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相關焦點

  • 李鎮西:想念我的三位老師
    ——想念我的三位老師原創作者|李鎮西(原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本文為李鎮西校長原創,首發李鎮西校長個人微信公眾號「鎮西茶館-ID:zhenxichaguan」,校長傳媒獲得授權發布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到了,我自然會想到我的老師們。
  • 讀李鎮西老師文章有感
    近期我們學習了李鎮西老師的許多文章,在讀文章的過程中,自己收穫很多。
  • 就學校品牌問題與李鎮西老師的兩次商榷
    ——就學校品牌問題與李鎮西老師的兩次商榷 文 | 王正 身為一個四川人,生於蜀長於蜀,雖大學畢業即執教羊城,但對巴蜀教育家始終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李鎮西老師也就成了我非常欽佩乃至崇拜的教育人。雖未曾謀面,但李老師「鎮西茶館」的文章我卻常常拜讀,每每奉為圭臬。
  • 李鎮西:王紹華,一位我終身感念的校長!
    我猜測,也許剛才座談會上我幾分鐘的發言受到了徐敦忠主任和語文教研組長陳文漢老師的認可和好評,也引起了王校長的注意,但他居然「看中」了我,我確實吃了一驚。當然,我更多的是感動。不過,我稍微理智地想了想,便對徐主任說,我才到成都市玉林中學工作半年多,人家楊校長對我也不薄,我現在怎麼好走?請轉達我對王校長的感謝。儘管當時我沒有答應紹華副校長,但他對我的厚愛我記在了心中。
  • 讀錢夢龍、閆學、李鎮西,我發現好老師身上都有這3個特質
    我初讀教育案例的書讀到的就是錢夢龍老師,讀完了《教師的價值》和《錢夢龍經典課例品讀》,逐步了解了錢夢龍老師的傳奇教學經歷和他獨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風格。錢夢龍老師初中畢業開始從教,一路備受校領導和一眾老師的肯定,獲得包括上海市特級教師等不少榮譽稱號。
  • 學生眼中的「雙面吳老師」
    由於批評學生李可可(化名)時遭到無視和嘲諷,他有些生氣,便推了李可可兩下導致其摔倒。他說,自己曾幫助李可可改變很多壞習慣,有些後悔自己的行為,「若真要論對錯,可能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時不夠科學。」當事學生李可可自述「吳老師讓我把頭髮剪了、把耳釘取了。
  • 《人民的名義》吳老師和梁璐才是最「悽慘」的兩個女人
    《人民的名義》吳老師和梁璐才是最「悽慘」的兩個女人文/方在家鄉《人民的名義》這部劇可以說達到了萬萬人的喜愛,這部電視劇剛播出就飽受議論,劇情和細節方面讓觀眾都非常滿意,這樣好的題材絕無僅有。高育良和吳老師也是一個人,白臉一個人演黑臉,既然沒有感情的一對,居然能在一起呆那麼長時間,都是為了面子,不想讓彼此的師徒就那麼遏制住了,高玉良一直認為趙立春走後他能當上省委書記,沒想到的事,卻來了一個空降的沙瑞金。
  • 李鎮西:這個「優生」除了打班主任的耳光,還打了誰的臉?
    本文開頭說的那個與母校討價還價問「多少錢」的尖子生,本質上也是「芮成鋼」,只不過他把話說得太直白,還不夠「精緻」而已。可以想像,這樣的學生將來的人生會是怎樣的?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又將是怎樣的?要改變這種積重難返的局面,當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最起碼,讓我們從改變人才觀開始吧——這當然是一個說了很多年因而已經顯得蒼白的話題了。但即使是蒼白,我們還是要說,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越來越畸形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中華民族的世界競爭力,這再次讓「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 李鎮西:「教育的100種可能,是源於孩子的100種可能」
    他試圖超越師生情感和教育技巧,深入學生內心,展示他們的精神成長,並通過他們的人生經歷去展示他們的人生和當年教育的關係。他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讓包括家長在內的所有教育者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個性的成長和成功。9月22日,李鎮西《教育的100種可能》新書發布會在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舉行。發布會上,李鎮西將這本書稱為是他和學生共同締造的教育童話。
  • 吳文中老師的一場講座,緣何如此火爆?
    吳文中老師的一場講座,緣何如此火爆?9月5日,在高考直通車平臺,吳文中老師做了題為:「化學老師如何做好實驗研究——以探析金屬與溶液反應的動力學為例」的專題講座,很多老師都踴躍地收看了吳文中老師的講座。講座結束後,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人對吳老師的高度評價:福建廈門的江合佩老師9月6日在朋友圈中這樣說道:昨天晚上搬上小板凳聆聽吳老師的講座,到現在還不能平復我激動的心情!吳老師的每篇文章我都有認真拜讀過,但是當生動形象化的視頻呈現在面前,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的完美印證讓人眼前一亮!特別讓人驚喜的是,吳老師提出的價—荷二維,反應機理分析模型。
  • 李鎮西:優秀誠可貴,成功價更高;若為幸福故,二者皆可拋——點評範豔麗老師
    翻看兩年來在「李鎮西博士工作站」的聽課筆記,草草查閱了自己精讀,略看的這些推薦書籍,時光似乎逆回,心也被滿滿當當地歡愉填塞。結業之際,李老師問我們這兩年成長了嗎?成長的標誌是什麼?前者的答案是非常確定的「成長了」,可標誌呢?是手頭的那些獎狀?是家長、學生、同事、領導的評價?是「區優」「市優」的榮譽?不,不是!是什麼呢?撥開浮雲看日頭,我想尋找最根本的原動力在哪?
  • 《人民的名義》中,關於吳老師細思極恐的情節
    雖是一部老片子,但值得反覆觀看和琢磨,還是比偶像劇有意思多了。吳老師雖然不是主角,每次出現也都是溫和謙遜的,淡淡的存在,似乎是一個人畜無害的角色,其實則不然。吳老師是歷史系教授,明史專家,年輕時是校花,還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並且最終嫁給了他,閨蜜是省政法委書記的女兒,此人可不是一般人。就連高育良對於明史的很多見解也都來自於吳老師,吳老師又把他引薦給了自己閨蜜的父親,幫助其最終走上仕途,可見有著一定的運籌能力。
  • 吳老師
    吳興波老師簡介: 清華/北大/浙大/交大/華科大總裁班特邀講師 16年營銷管理經驗
  • 教育專家李鎮西:為什麼要讓孩子都出類拔萃?要找到適合的路
    在籤售會前,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到李鎮西,談及什麼是成功的教育,他用一句話總結:「讓每一個學生成為他自己」。李鎮西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不是一句空話或套話,他所教授過的學生,都在不同的行業中找到了自己,「現在很多家長、老師把所有學生往一條路上攆,這是不對的,我們要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懷念我的兩位吳老師
    剛過去的2020年,我的兩位姓吳的老師仙逝,其中吳錫九先生是我中科大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吳葆剛先生則是我去美國訪問學習時的老師。我曾為這兩位老師寫過博文,表達我作為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敬意和想念。如今兩位老師都在天上了,把幾篇短文束為一篇,表達學生對他們的思念。………………………………推陳篇選(17) 吳先生 您好!
  • 李鎮西:有的老師為什麼會迷戀「應試教育」的鎖鏈?
    沒關係,所有質疑和批評我都歡迎。凡是言之有理,有時間我都會認真回復。只是我不得不第N次提醒:請仔細讀完文章後,再提出不同意見,而且應該符合我們共同遵守的邏輯思維規則。好嗎?我最怕那種只看標題,不看或不仔細看文章便匆匆質疑的人。對這樣的質疑,我一概不理睬。)「帶著鎖鏈跳舞」常常是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無奈的自嘲,意思是說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搞素質教育。
  • 吳老師的小歡喜
    在全體學院人齊心協力創品牌、上規模的關鍵時期,公共教學部全體教師深入學習、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寄語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職業素養,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2020級高職新生開學以來的各項工作,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寄語精神落實落地,吳曉麗老師就是我們公共教學部這個團隊裡深受學生喜歡的優秀教師代表
  • 語文吳老師:不識吳老師,不是八中人上人!
    不識吳老師,不是八中人上人!吳老師改變學生的不但成績,關鍵是一生的理想志向!理想志向這個內動力,家長努力十多年做不到,學校老師也沒做到,在吳老師這裡卻做到了!八中年級第一名及前幾十名,幾乎都跟吳老師!王匯博當時年級第十一,在吳老師這裡排隊一年才排上!家長:大隱隱於市,您是八中這裡的名師,很感謝您能接受採訪!
  • 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方城縣趙河鎮梁營小學吳延平老師
    由於疫情的影響,學生延遲開學,吳老師還沒有鬆口氣,卻迎來了新挑戰。「停課不停學」口號下誕生了網絡直播教學活動,手機成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橋梁,成了知識傳播的「擺渡者」。吳老師的女兒是初三學生,早在大年初九時就已經開始上網課了,她的手機被女兒「徵用」了,一天到頭也碰不到手機。
  • 老師不告訴,父母要心裡有數
    老師不會告訴家長的"潛規則"吳女士的兒子今年剛剛上幼兒園,而有一天孩子回到家後就嚷嚷著肚子餓,說在幼兒園沒有人餵他吃飯,所以他吃很少。吳女士一聽十分的生氣,於是就打電話質問老師,並指責老師不負責任。而老師聽完後卻表示,其他的小朋友都能夠獨立的吃飯,唯獨吳女士的兒子需要老師餵飯。而每次吃午飯的時候,老師也會在一旁餵孩子吃飯,偶爾也會教孩子自己吃。而當天其他小朋友遇到了一點問題,當她處理完回來孩子們都已經把碗筷收拾到一旁了,所以老師並沒有發現吳女士的兒子吃不飽。